新时代教育学术期刊社会效益评价考核的价值、原则及发展启思

2023-04-16 21:26杨志平
传播与版权 2023年7期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摘要]社會效益评价考核深刻影响着期刊出版产业变革、结构调整及期刊发展方向。中宣部印发的《报刊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是考核期刊出版单位社会效益的重要指标。教育学术期刊需要明晰社会效益评价考核的价值,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加强和改进期刊出版工作政策的需要,认清新时代教育学术期刊困中寻路的发展需要,秉承整体性、多维性、真实性实施原则,于问题导创新、以评价促发展,从出版导向、内容建设、传播网络、人才培养四个维度探寻发展路径,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关键词]教育学术期刊;社会效益评价考核;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出版社会效益指出版物生产与流通活动给社会带来的有益于社会前进发展的影响与作用[1]。如何构建一个能综合、完整反映出版单位社会效益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一直是业界讨论的焦点。在新时代新布局的重要时间节点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背景下,《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与《报刊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相继出台,对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考核工作做出系统量化的操作指导。这标志着国家对出版行业社会效益考核从宏观政策引领转变到行动指南、行为监督上,也标志着学术期刊社会效益评价考核有了转变。

教育学术期刊是传播先进教育思想与文化,汇集成功教育经验与智慧,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舆论阵地,为教师专业发展营造精神家园的教育专业媒体,有着与其他报刊不同的重要社会责任与特殊传播功能。自《办法》实施以来,各期刊出版单位积极主动适应这一新制度、新体系,但部分期刊出版单位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会影响教育学术期刊的高质量发展。教育学术期刊明晰社会效益评价考核的价值,厘清实施原则,继而探寻教育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研究价值。

一、教育学术期刊社会效益评价考核价值探析

(一)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加强和改进期刊出版工作政策的需要

社会效益是我国评价出版单位最为重要的考核因素。相较于直观显性、可量化、易评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因其久远性、潜移默化性、综合性、复杂性等特点[2],一直缺乏具有普适性和可行性的考评体系[3]。

进入新时代,国家多次对出版单位的发展提出要求,要求其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4]。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中写道:“高品质的学术期刊就是要坚守初心、引领创新,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支持优秀学术人才成长,促进中外学术交流。”这是对学术期刊社会效益重要性的重申。《办法》以明确的指标,规范、引导期刊出版单位落实“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两个效益相统一”,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以及党和国家关于加强和改进期刊出版工作政策的需要。

(二)新时代教育学术期刊困中寻路的发展需要

在现有学术期刊评价体系注重数字评价、学术计量指标较多、较少关注人文社会科学特点等情况下[5],

教育学术期刊借助社会效益评价考核倒逼自身发展尤为重要。社会效益评价考核是教育学术期刊开展自检与他检,以考核诊问题、以评价促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对教育学术期刊来说,政治性是其实现社会效益的最高行动准则[6]。《办法》将政治导向列为首个指标,说明期刊出版只有坚守政治导向才能谈效益。《办法》在“内容质量”与“编校及印刷质量”指标中提出了底线要求,设计了不同梯度的分值及相应评分标准。在新媒体时代,教育学术期刊要创新传播手段,才能扩大社会影响。《办法》专设各项指标,考核期刊出版应对传播环境变化、积极布局新媒体产品的能力。教育学术期刊出版单位若抓准了考核指标的各项内容,也就抓准了发展的方向与重点。

二、教育学术期刊社会效益评价考核实施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办法》是我国明确学术期刊社会效益评价量化指标与实施细则的首要政策,其中提出的学术期刊社会效益评价标准涵盖刊物的意识形态、选题策划、内容质量、编校印刷质量、专业影响力、国际传播力、社会服务力等多个维度。《办法》提出的学术期刊社会效益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包括政治导向、舆论引导与社会责任、出版与管理、规模与效果、党的建设与人才培养这五个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又分解为众多二级指标,每个二级指标又设计不同等级的分值及对应的评分标准。《办法》提出的各项指标涉及学术期刊办刊的方方面面,关联期刊出版单位的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和不同人员。因此,教育学术期刊社会效益评价考核的实施必须遵循整体性原则,统筹兼顾、合理安排。

(二)多维性原则

教育学术期刊社会效益评价考核应遵循多维性原则,从多种角度展开,运用多种方法推进。具体表现为评价内容的多维、评价主体的多维及评价方法的多维。

评价内容的多维指教育学术期刊社会效益评价应涵盖其导向、内容、社会服务、团队建设等各个方面。评价主体的多维指有关评审部门要突破此前以行政管理部门、第三方专业评价机构、学术共同体等为评价主体的做法,遵循《办法》对评价主体提出的相关要求,充分保障评价主体的多元、多维以及期刊出版单位的自主性。评价方法的多维指有关评审部门要突破单纯定量或定性评价的局限,既重视客观、量化评价,又重视质性评价。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期刊出版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灵活选取不同的支撑材料。譬如,在“主题出版”维度,期刊出版单位可对教育学术期刊在该年度围绕国家重大会议、重大活动、重大节庆日、重大事件和重大理论问题等开展的选题策划、出版活动进行系统梳理,从选题架构、文稿内涵、呈现方式、受众覆盖面等方面阐述教育学术期刊的办刊成效,采用“文字+图片+数据”的总结方法。

(三)真实性原则

评价过程与评定结论只有依据客观事实而非主观臆断,才能让人信服。《办法》对各期刊出版单位自评是否具有真实性和可信度并预防、禁止在评价中弄虚作假或浮夸编造作出了明确要求,强调期刊出版单位要提供客观可靠的证据用作支撑材料。因此,在教育学术期刊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过程中,材料的真实可靠性是考核的重要基础。照片、策划案、活动录像及活动组织者出具的有效证明等都可成为原始的实时性材料。评价者可以核验支撑材料与活动记录,如有疑问可向主办方或组织者进行求证,以保障评价的真实有效。为了提升教育学术期刊社会效益评价考核工作的效率,有条件的期刊出版单位可借助信息化手段,将这些支撑材料电子化后导入相关信息管理系统,以备随用随调。

三、基于社会效益评价考核的教育学术期刊发展路径

基于社会效益评价考核,教育学术期刊需要了解政策要求,在承担社会职责前提下,抓住新的政策形势与产业发展机遇,深化改革,转型升级。

(一)出版导向:坚守政治性和思想性

教育学术期刊是教育发展的重要产物,是具有编研一体性的文化阵地。在出版导向上,教育学术期刊应符合国家政治导向,为国家教育发展构建健康的舆论氛围,坚守政治性、思想性。近年来,主题出版成为出版市场强劲的经济增长点与文化增长点,“主题出版是出版中‘普照的光,决定了当代中国出版的导向和方向”[7]。尽管主题出版主要指图书出版,但也给教育学术期刊选题策划带来启示。一方面,教育学术期刊应总结传统经验,将导向把关严格落实到选题策划、三审三校制度中。另一方面,教育学术期刊应紧贴时代与社会发展趋势,加强主题出版,关注社会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深挖背后的教育问题,发挥教育学术期刊的学术引领作用,担负起社会责任与教育使命。例如,笔者所在的《新课程评论》杂志围绕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教育发展,“双减”政策落地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的学校发展等重大课题,以专题形式推出一批反映时代主题、回答时代课题的研究成果,做到既有宏观理论探讨,又有微观小切口,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内容建设:走向专业化和特色化

从《办法》评分标准来看,有关内容建设的分值占总分的53%,可见内容建设在期刊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中占决定性地位。新时代教育学术期刊的高质量发展是基于内容建设的发展。因此,要想在新媒体时代脱颖而出,教育学术期刊内容建设就要从专业化、特色化两个方面着力。

专业化要求教育学术期刊在选题策划、文稿编辑、制作呈现中充分体现专业理论、专业水平与专业功底,在原创性、思想性、学术性、新颖性上表现突出。特色化则要求教育学术期刊在栏目结构、采编思路、报道视角等方面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而教育学术期刊内容建设的专业化、特色化与编辑水平息息相关。因此,期刊出版单位可从机制制度、研究方式与业务模式等方面合理提升。在机制制度方面,期刊出版单位可明确单位的《编辑绩效奖励办法》《工作绩效考核评议办法》等,将对编辑的考核与选题生成、选题落地、栏目质量、作者质量、校对质量以及传播效果直接挂钩,让内容建设成为编辑共同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在研究方式上,期刊出版单位可构建不同栏目、不同类型稿件互为补充的研究模式,以“沙龙”延伸学术研究的宽度,以“专题”拓展学术研究的深度,以“特稿”提升学术研究的厚度[8]。在业务模式上,期刊出版单位可尝试开放包含作者投稿的原文、审稿专家的评审意见、学术编辑的审稿情况、作者对审稿意见的回应等内容在内的编辑档案,促进多方交流。

(三)传播网络:走向立体化和分众化

教育学术期刊传播的广度、深度和持久度是其社会效益的重要体现。教育学术期刊受众群体相对固定,影响面相对较窄。尽管当前已有一些教育学术期刊在积极探索融媒體发展道路,但部分教育学术期刊仍然存在网络化和数字化转型进程缓慢、出版周期较长、内容生产与表达形式不匹配、多媒介传播互动性较差等现实困境。

在新时代、新业态的发展背景下,教育学术期刊要主动适应、积极探索传统网络的立体化、分众化趋势。一是教育学术期刊要转变思维模式,调整传统的“征稿组稿—编辑加工—文章发布”出版流程,优化教育学术期刊的传播程序,促进学术成果快速传播、交流。二是教育学术期刊要改善传播方式,从单一媒介到多媒介,从多种媒介简单相加到相融共生。教育学术期刊可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或通过自建媒体生态,如编辑部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视频号等,或与权威第三方平台合作,从而实现立体化传播,扩大自身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传播范围。三是教育学术期刊要探索个性定制道路,促进学术资源关联共享。随着学科知识日趋细分化、专业化,传统学术论文内容已无法满足部分读者的差异化需求。譬如,有一部分读者在了解稿件内容结论的同时,还想进一步知道该结论如何产生,研究过程有哪些具体步骤和操作流程[9]。因此,教育学术期刊可结合现有技术,以文后附录的形式将读者想了解的关键信息加以呈现,也可将这些信息生成二维码,借助信息手段,分享给读者,或是借助新媒体平台,融合补充音频、视频、图片、文本等内容,或者结合特定读者需求,为其提供各类知识服务。教育学术期刊可在纸刊出版以外,为读者提供网络课程、专题培训、学术会议等服务,从内容发布者转向知识服务者,提升教育学术期刊传播的精度与效度[10]。

(四)人才培养:走向复合型和创新型

编辑工作是一项融政治性、学术性、技术性等为一体的复合型工作[11]。《办法》对期刊出版单位的人才素质、员工培训和队伍建设都提出了明确的考核要求。这说明教育学术期刊要获得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的投入。

在新媒体时代,学术期刊对人才提出的素养要求,从传统办刊时期着重强调掌握编辑出版业务基础知识和能力、精通纸质出版流程、具备基本学术素养,扩展到要具有互联网思维、创意策划能力,懂得学术内容的多级加工、再生产与有效传播。能融通编辑出版业、学术圈、新闻传播业等领域知识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成为出版行业发展必需[12]。因此,教育学术期刊一方面要围绕当前社会发展与学术研究的新特点、新变化、新趋势、新任务,以开放姿态吸纳人才、培养队伍,提升期刊内生动力;另一方面要通过政策激励、培训活动与文化浸润,鼓励团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人工智能、VA/AR、云计算、元宇宙等新兴技术,尝试以“技术+”来拓宽选题、内容加工、出版营销等方面的发展路径,以“编辑+”来提升编辑团队的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走向编研融合,从而提升期刊思维含量、学术品质[13]。

四、结语

新时代的教育学术期刊社会效益评价考核尚处于探索阶段,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出版实践都存在盲点与误区,面临问题与挑战。直面问题、厘清价值、明晰原则、探寻出路,对深化、完善学术期刊社会效益评价考核体系来说,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与研究价值。期刊出版单位应响应国家提出的新要求,顺应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潮流,承担己责,让教育学术期刊实现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罗紫初.编辑出版学导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

[2]张泽青.关于期刊社会效益几个特点的思考[J].编辑之友,2016(11):5-6.

[3]本刊记者.出版社社会效益量化评价中的几个关键问题[J].编辑之友,2016(12):11-18.

[4]郭义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推动编辑出版工作创新发展:在中国编辑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上的讲话[J].中国编辑,2014(06):4-5.

[5]于小艳,陈海娃.新时期教育期刊的时代担当与发展使命:全国第五届教育期刊改革与发展高峰论坛综述[J].现代教育论丛,2019(03):86-90.

[6]黄耀红.论教育期刊的社会视角[J].益阳师专学报,2002(02):106-107.

[7]周蔚华.主题出版及其在当代中国出版中的地位[J].编辑之友,2019(10):23-28.

[8]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刊协讲堂第十六讲开讲 聚焦《编辑之友》杂志强刊之路[EB/OL].(2021-04-

12)[2023-01-17].https://www.chinaxwcb.com/info/

570787.

[9]张海生,蔡宗模,吴朝平.学术期刊增强出版的实践与探索[J].传媒,2020(15):33-34.

[10]杨志平.融媒时代教育学术期刊的知识服务:价值意蕴、实现基础与实践策略[J].科技传播,2022(04):45-47,61.

[11]周家雅.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探析[J].出版与印刷,2021(05):75-81.

[12]吴朝平,张海生,蔡宗模,等.媒体融合时代学术编辑的角色与修炼[J].中国编辑,2019(02):48-53.

[13]蒋保华.赋能与深耕:5G时代教育期刊的转型发展[J].上海教育科研,2020(12):16-20.

[作者简介]杨志平(1985—),女,湖南岳阳人,《新课程评论》杂志编辑部编辑,融媒体部主任。

猜你喜欢
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辽宁省绿色增长水平提升路径及对策分析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