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和英语在缅甸传播的比较研究*

2023-04-16 18:14:50焦正达李彦苇
关键词:华文缅甸华人

李 伟, 焦正达, 李彦苇

(云南大学 汉语国际教育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

一、前 言

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重申“建设更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汉语作为中缅两国和与东盟多国民心相通的重要工具,开展其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22年11月,在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汉语教育是中缅跨境高等教育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云南建设面向东南亚辐射中心、高等教育先行当中处于重要位置。但目前在缅甸,英语具有超然的地位,汉语的传播却处于一种相对孱弱的状态,不能满足共建“一带一路”及澜湄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的需要。而缅甸,作为东盟成员国和中国的重要邻国,是中国与湄公河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

目前对缅甸华文教育和汉语传播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首先,邹丽冰从宏观视角出发,系统论述了汉语在缅甸的传播现状、问题和解决措施(1)WAI WAI THI (邹丽冰).缅甸汉语传播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赵紫荆则将汉语教学类型和地理分布结合起来,分析汉语在缅甸的地域传播特点和产生原因。(2)KHIN KHIN TUN(赵紫荆).缅甸汉语教学类型及地理分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5.其次,对于缅甸语言政策的研究也不在少数。李佳认为缅甸的语言政策将持续大缅族主义下的缅语推广政策,对少数民族语言有较大冲击;(3)李佳.缅甸的语言政策和语言教育[J].东南亚南亚研究,2009,(2).刘书琳和邹长虹,通过对比中国和缅甸的语言政策,揭示了缅甸语言政策的缅族主义倾向和反殖民倾向的特点。(4)刘书琳,邹长虹.中国与缅甸语言政策、语言规划的对比研究及启示[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最后,是对缅甸华文教育内部的问题研究,如韦忆兰,通过对缅语和汉语构词法的对比分析,揭示缅甸学生学习汉语的构词偏误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翟芹芹则从缅甸汉语学习者的个体因素出发,从年龄、学习策略、认知方式、学习动机等方面出发,分析个体因素对汉语教学的影响机制,并提出新的教学方法。(5)翟芹芹.缅甸汉语学习者个体因素对汉语教学的影响[D].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其他研究还诸如:某个地区缅甸华文教育的特点研究,英语在缅甸的传播研究。目前,对缅甸国内某两种外语传播的比较研究相对较少,存在研究不足的情况。缅甸在历史上受到中国和英国强烈的语言影响。然而在缅甸,仅英语是唯一合法的外来教学语言。而汉语的教学处于非法的尴尬地位,是不被承认是合法的少数民族语言,占全缅人口3%的华人亦不是缅甸官方承认的少数民族。(6)夏玉清,孔慧.缅甸华人社团与缅甸汉语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J].东南亚纵横,2015,(11).目前除去与政府开设的大学合作的孔子学院,其他诸如福庆语言与电脑学校孔子课堂等,在缅甸均处于非法地位。英语和汉语同样在缅甸本国较强的民族主义政策倾向下生存和传播,历史上都遭受过不同程度的打压,但二者目前在缅甸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社会地位。剖析缘由,开展汉语和英语在缅甸传播的比较研究在当下显得尤为必要。

本研究将从借鉴英语在缅甸的传播经验,开展汉语传播和英语传播之间的双维度比较,从纵、横两方向开展相关研究,通过从历史和现状的比较分析汉语传播逊于英语传播的具体原因,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对策。本文以哈罗德·拉斯韦尔的“5W”传播模式为理论分析工具,并结合李宇明对语言传播的定义、语言传播价值理论和语言传播动因的相关成果,从传播历史、传播动因、传播主体、传播手段和传播效果等维度对汉语和英语在缅甸的传播展开比较,探明汉语在缅甸传播逊于英语的深层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二、汉语和英语在缅甸传播的历史梳理

从纵向比较分析汉语、英语两种语言在缅甸的传播历史,系统把握这两种语言在缅甸的传播情况,有助于深刻理解当前汉语在缅甸的传播逊于英语的深层原因。

(一)英国进入缅甸之前(1824年前)

根据史料,早在唐朝就有中国人移民缅甸,但华人移民缅甸始盛于明末清初。由于缅北曾长时间属于中央王朝管辖,加上当时海洋贸易兴盛,赴缅华人的数量不断增长。清时,在缅华人数量由于“永历入缅”和“清缅战争”而大量增加。在这一期间,大量华人移民把汉语带进缅甸。华人进入缅甸后不久,缅甸华侨社会内部的华文教育就开始了。最早在缅甸八莫地区,华人华侨就在关帝庙内设立了华文蒙馆。缅南各地只要有寺庙、宗祠的华人聚居地,也相应开设了私塾。(7)林锡星.缅甸华文教育产生的背景与发展态势[J].东南亚研究,2003,(3).

在这一时期,缅甸王朝政府对各种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等外语在缅甸的传播持自由对待的态度,汉语在缅甸有着较为自由的传播条件。

(二)英国开始统治缅甸后(1825~1937年)

英国对缅三次战争期间,英殖民政府为培养具有西方思想、充当统治者和当地人之间的桥梁,是满足殖民地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精英”。殖民当局分别于1835年在毛淡棉、1837年在皎漂、1844年在实兑开办了用英、缅两种语言进行教学的学校。1852年英国侵占缅甸以后,又在仰光、勃固、东吁、卑谬等地开设了用英语或英、缅双语进行教学的学校,并规定从幼儿园到大学都要用英语教学。(8)李佳.缅甸的语言政策和语言教育[J].东南亚南亚研究,2009,(2).1886年,缅甸贡榜王朝末代国王锡袍王被英军流放,缅甸的封建王朝统治结束,进入由英国全面殖民统治的时代。(9)贺圣达,李晨阳.列国志缅甸[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97~98.缅甸成为英帝国的一个省,英语作为官方语言通用于缅甸全国。此时,英国殖民者主要用印度人才来对缅甸开展殖民统治。在缅甸的殖民征服中充斥着来自印度的公务人员,缅人的地位低下。英语作为英国殖民力量的标志和行政权力机关的法定语言,在缅甸有着强烈的影响力。缅甸人为了获得上升渠道,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寻求对英语的学习和掌握。英语成为缅甸人阶级上升的必要工具。(10)潘巍巍.英语在亚洲的传播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6:157~162.在这个时期英语是缅甸最主要的外语,在缅甸的官方和教育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

英国出于掠夺缅甸丰富自然资源的需要,从中国引入劳工前往缅甸充当殖民产业工人。(11)WAI WAI THI (邹丽冰).缅甸汉语传播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由于移民的大量涌入,汉语也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传播。英国殖民当局支持合法的汉语教育。当地华人在缅甸申请建立学校,只需向殖民政府申请就能获得办学许可。1872年仰光的观音庙建成后,当地华人就在此设立了私塾。其使用的是中国传统教材《千字文》和《三字经》。在1903年,仰光第一所华侨学校中华义学的创立,标志着缅甸华文教育的正规化,华文教育自此开始。此时缅甸的华文教育和中国国内的教育改革保持着同步的进程。即1903年清政府颁布《学堂章程》,开办西式学校教授自然课程后,缅甸华人亦创办了诸如中华义学这样的近现代化学校。在这一时期,缅甸华人华侨也创立了若干华文教育管理机构和实体,如1921年成立的粤侨学务统一筹备会。在民国初期,华文教育在缅甸的华人聚居地有着繁荣的发展。华人集体和个人纷纷办学,华校逐渐集中化发展,规模也不断扩大,课程设置也趋于现代化。这一时期使用的教材多是中华书局和商务印书馆出版编写的。教授语言也从广东、福建和云南方言转变为普通话(国语)。

总体来说,在英治时期的缅甸,汉语在缅甸的传播有着繁荣的发展态势。汉语在缅甸的传播开始呈现规模化和现代化趋势。但是汉语传播依旧仅限于当地华人圈子内,而没有向外扩张,且此时面临英语在缅甸的强烈传播竞争态势。

(三)日本全面侵华至二战结束(1937~1945年)

1937年后,英帝国政府由于对时局的考虑,放弃由印治缅的政策,开始对缅甸的直接统治。英帝国殖民者一贯倾向于采用“以夷制夷”的殖民政策方针。于是在缅甸大量开设英缅双语学校,且规定从幼儿园开始的基础教育到大学的高等教育全部使用英语教学。(12)李佳.缅甸的语言政策和语言教育[J].东南亚南亚研究,2009,(2).由此,英语传播程度和社会地位不断提高。但是,由于缅族本身强烈的民族主义倾向,英语在缅甸的传播受到强烈的本地语言的竞争,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英语在缅甸确立更强势的语言地位。如1930年缅甸爱国者建立的“我缅人协会”,其有“缅甸是我们的国家,缅文是我们的文字,缅语是我们的语言,让我们热爱自己的国家,提倡自己的文字,尊重自己的语言”的口号。

缅甸日占时期(1942~1945年),此时缅甸的语言教育被日本垄断,除日语外的语言教育被巴莫当局取缔。缅甸成为日本的傀儡国,英语被禁止使用。此时的语言传播,汉语和英语都让位于日语。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军事力量的投送和来自国内的各类移民是缅甸汉语传播的主要方式。此时大量中国军人被派遣至缅甸与日军作战,在此期间部分军人在当地定居,成为新一批在缅甸的华人移民。远征军也在缅甸各地开设了汉语学校。

(四)二战后(1945年后)

二战结束后,直至1948年缅甸取得独立国家地位之前,英语一直都是缅甸重要的语言,缅甸的政府机关、法律条文和各级教育都使用英语而非缅语。缅甸在独立后,将英语视作殖民的标志,对英语采取打压政策。

1948年缅甸独立后,宪法确定了缅语的官方地位,英语降至第二语言的地位。此时英语仍在缅甸有着重要的地位,使用十分广泛。不仅缅甸高等领导人有着较高的英语水平,缅甸的基督教会仍使用英语进行教学。不少家庭都将孩子送入教会学校学习英语。此时的大学可以自由选择缅语或者英语作为教学语言。1962年军事政变后,英语的地位进一步下降到外语的地位。但是由于英国在缅甸强烈的政治经济影响和在缅甸的政治和经济遗产,军政府发现取消英语教育造成了缅甸人民受教育水平和英语水平的急速下降。军政府由此认知到英语和意识形态并无太大关联,反而对缅甸教育有重大影响,军政府开始重新认识英语的地位。且由于发展经济和对外交流的需要,英语成了缅甸教育体系中除缅语外唯一的合法语言。20世纪80年代,英语的地位反弹至缅甸最重要的外语,不仅在幼儿园开始就开始教授,在高中的理科和经济学课程、大学理科所有课程和几乎所有的文科课程都使用英语进行教学。根据现行的《缅甸教育法》第七章第四十二条规定:“可用英语或缅甸语进行教学,也可用英语、缅甸语结合教学。”英语这时在缅甸的传播虽然受到缅甸民族政府的打压,但是其在缅甸国民外语教育中依旧占有极高的地位,仍旧是当时缅甸唯一合法可教授的外语,英语在政府、民间和缅甸的外交中的重要作用仍然存在,这也是英语在缅甸独立后几次遭受行政力量的禁止、限制后,仍可以在缅甸繁荣传播发展的重要原因。

此时也是汉语在缅甸传播发展的重要时期。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失败后,大量残余势力流入缅甸。1962年缅甸军政府全面国有化运动前,缅甸的华文教育发展非常繁荣。在海外的汉语教育也受到当时台湾当局的有力支持,上、下缅甸的华人均积极创办华文学校。且由于20世纪60年代将果敢地区划归缅甸后,果敢地区的大量华人亦进入缅甸,1983年开始称为果敢族。由于果敢华校的自治地位和中央政府对果敢族的有效承认,果敢成为缅北地区汉语传播的重要地区。

但20世纪60年代后,缅甸华文教育遭到严厉的管制和打压。1963年《私立学校登记条例修正草案》实行,正式的华文学校几乎消失,由此产生了持续至今的课外补习班式的缅甸华文教育。1965年,缅甸开始了官办汉语教学。仰光大学在此年开设了非全日制汉语系,主要针对当地的政府公务员,和已经获得其他大学学历的人员。1967年,缅甸爆发大规模的反华运动,家庭补习班亦被禁止。当地华人借助佛学进行华文佛学教育。寺庙华文学校成为主要的华文教育实体。1988年缅甸民主化运动后,华文教育的环境愈发宽松。民间开办了不少华文学校,如福庆电脑学校、云华师范学校等。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缅交流的逐渐密切,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化,孔子课堂成为缅甸主要的汉语教育渠道之一。如缅甸曼德勒外国语大学孔子课堂、缅甸福星孔子课堂、缅甸福庆语言与电脑学校孔子课堂和东方孔子课堂等。下缅甸的少数缅甸大学如仰光大学也开设了全日制汉语系。但除去缅甸官方大学开展的汉语系,其余的汉语教育实体都处于非法存在的状态。

总体来说,这一时期汉语在缅甸的传播逊于除日占外的前几个时期,究其原因,是这一时期汉语在缅甸的传播面临着来自缅甸法律、缅甸民族主义、排华思想和域外国家干涉等不利因素的限制。

三、汉语和英语在缅甸传播特点的比较

除去历时比较,根据“5W”理论要求,此部分从动因、手段和效果三方面集中分析两种语言在缅甸的传播状况。

(一)传播动因

根据李宇明对传播动因的表述,其可定义为某个民族的语言向另一民族、另一地区的传播,是被某种力量推动着的,这种力量可以称为语言传播的动因。了解语言传播的动因,有利于从一个方面认识语言传播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的语言传播规划。(13)李宇明.什么力量在推动语言传播?[J].汉语国际传播研究,2011,(2).根据此定义,清楚认知英语和汉语在缅甸的传播动因,比较分析其不同,能一定程度上探究汉语在缅甸传播逊于英语的原因。

1. 英语在缅的传播动因:殖民、掠夺、经济、外交

英语在缅甸的传播是通过英殖民者的殖民政策传播的。殖民力量是英语在缅甸传播的主要动因之一。英帝国为了高效率地掠夺当时缅甸的战略资源,大量地取消缅甸当地作为教育主体的寺庙教育,推行奴化政策,强势推行英语在缅甸的传播。通过垄断缅甸当地的经济,使缅甸经济对英国带有强烈的依赖性。由此构成了英语在缅甸传播的经济基础和教育基础。(14)李一平.英国对缅甸殖民政策[J].世界历史,1994,(4).1937年后,日本帝国主义在东亚地区强势扩张。英国为巩固在缅甸的殖民统治,将“以印治缅”的方针改成了“印缅分治”的方式。此时为了加强英帝国在缅甸的直接统治,大量启用缅甸当地人作为殖民政府的公务员。由于英语人才的缺乏,英殖民政府强势推行在缅甸的英语教育,很大程度上强化了缅甸的英语传播和英语地位。

在经济上,首先,英帝国经济和政治遗产对英语传播的积极作用。缅甸的近现代经济体系是在英帝国的强烈影响下建立的。缅甸遵循英国的工业生产标准,沿用英国建立的近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其次,缅甸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虽然英语的霸权由英国交换到美国,世界的经济权力中心虽然改变,但是其语言中心依旧是英语,英语的全球语言地位没有改变。英语依旧是缅甸发展经济和对外交流的最重要语言。在外交上,英语是东盟规定的工作语言。缅甸作为东盟的重要成员国,作为东南亚地区的重要国家,和域内国家的交流不可避免而且十分必要。和域内国家的交流合作符合缅甸的国家利益。为了融入东盟集团并充分发挥缅甸在区域治理中的作用,英语就在缅甸的外交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 汉语在缅的传播动因:移民、认同,母国

缅甸的华人对祖国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民族认同感。有着强烈的语言和文化的传承需要。对缅甸的民族或者国家认同非常薄弱。由此,缅甸华人积极开展汉语传播和华文教育。华人的移民动因则是多方面的。其一,经济上,中国商人赴缅经商,部分在当地定居;其二,由于政治原因,大量中国移民进入缅甸;其三,军事力量的投送,战争过程中部分中国军人在缅甸定居。

汉语在缅传播受到母国的强烈影响。在20世纪上半叶,在缅中国侨民和华人移民由于中国教育观念的延伸,他们普遍认为教育应当由中国人自办,当时的中国政府也对海外的教育部分履行管理职责,提供经费、教材甚至是思想教育。(15)吴应辉,何洪霞.东南亚各国政策对汉语传播影响的历时国别比较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16,(4).1930年召开的全国华侨教育会议决议首条即为要求侨民教育遵循“中华民国”的教育宗旨和实施方针。在经济上,缅甸的华人团体在缅甸有着较强的经济力量,在缅甸的经济发展中非常活跃。缅甸大部分的零售业、批发业以及在边境的相关进出口贸易以及大型餐饮业,都由华人或者中缅通婚混血儿经营。这是缅甸汉语传播最重要的经济基础。坚实的经济基础不仅提供了缅甸汉语传播的土壤,也为在缅甸开办各类华文教育提供了一定程度的资金支持。其次,目前的汉语国际传播主要动因被广泛认为是经济动因。中国是缅甸第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邻国,缅甸在经济上和中国有着频繁的交往交流,经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中国。中缅之间的经济基础决定了汉语在缅甸是有良好的传播土壤。但经济动因被缅甸其他负面因素所抵消,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且近年来,随着缅甸民主化转型,缅甸转向欧美国家,降低了经济上对中国的依赖性,对汉语在缅甸的传播造成一定的影响。

语言传播的根本动因在于价值。有价值的语言才会被他族和他国学习和使用。而语言传播的价值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16)李宇明.探索语言传播规律[J].国际汉语教学动态与研究,2007,(3).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处于积贫积弱的状态。羸弱的国力决定汉语的价值逊于英语。此时,缅甸的主要海外交流语言使用的是英语。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强国,有着优势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影响力。缅甸作为东盟成员国,遵守东盟将英语作为工作语言的规定。缅甸发展经济和参与全球化的需要决定了英语更具有价值。而中国在缅甸的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在国家外交场合上也不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对于缅甸平民来说,英语的价值远高于汉语。首先,缅语和英语是缅甸高考的必考科目,是缅甸平民学历提升必学的语言。而汉语学历在缅甸并不被认可;缅甸人认为学习英语可留学的选择更加广泛,而学习汉语却只能来中国留学。其次,英语作为一种权力语言,是平民实现阶层上升的必需技能,是缅甸大学和政府机关工作的明确要求。英语虽然在20世纪50年代被缅甸政府强烈抵制,但缅甸政府在意识到此举的弊端后,开始大力支持英语教育在缅甸的确立和普及,并积极推进英语的国际化教育和海外接轨。由此,英语快速传播并在缅甸社会逐步建立起重要的地位。

故而在传播动因上,汉语从国家实力、国际交流、平民上升需要等几个方面上逊于英语,也就造成汉语在缅甸的传播相对于英语的弱势地位局面。

(二)传播手段

根据“5W”理论,传播媒介,或者说是传播手段是传播过程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传播行为得以实现的物质手段。通过这种媒介分析,得出英语和汉语是如何形成在缅甸传播的不同情况。

1. 英语的传播手段:军事、行政、统治

军事力量是英语传播的重要手段。英国通过强大的军事力量占领全缅,以此作为开展殖民教育的后盾。如果没有几次英缅战争,英帝国在缅甸的殖民统治地位就不能完全确立,英语就不会获得在缅甸坚实的生存土壤。英殖民政府作为缅甸的语言行为主体,主动选择英语作为统治缅甸的官方语言。主要通过硬实力如武力、政治和经济控制。

通过行政手段,英殖民当局取缔缅甸的原生教育,在城市地区建殖民学校。规定缅甸当地的上层封建分子和城镇居民不能学习缅甸传统文化和科学知识,只学习殖民政府规定的英语和数学知识,此举是用于培养殖民统治需要的低级官吏等办事人员。英国通过在上下缅甸采取不同的统治政策,是造成英语在缅甸分布不均情况的主要原因之一。英殖民政府在下缅甸的经济发达平原区广泛扶持亲英买办,并引入大量的印度移民;在上缅甸的山地地区,与当地的地主阶级合作,采取“以缅治缅”的间接统治策略。由此,英国在下缅甸的英语传播的经济和语言使用者基础好于保持了一定缅甸本土基层统治政权的上缅甸。英语在缅甸传播界限符合其殖民统治结束后将缅甸分为上、下缅甸的“分而治之”的政治边界。

2. 汉语的传播手段:移民、学校

如上文所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移民便源源不断地移入缅甸。目前缅甸的华文教育或汉语教学,绝大部分都存在于华人圈子中。在缅的华人对中国文化和语言抱有强烈的热情,由此形成了缅甸华人不懈开展华文教育的传统。尽管受到当地政府的强烈打压,仍旧借助各种方式开展变相的华文教育,使缅甸华文教育不至于断绝。相较于英语在缅甸借助硬实力如军事政府和行政力量来传播,汉语在缅甸主要是通过当地华人在缅甸开办的学校进行教育传播。华文教育在东盟各国生根发展的历史源头都源于中国在各国的移民,这些移民都经过了艰苦的努力,在各国开办华文学校。可以说移民是汉语在缅甸传播的基本特点之一。(17)崔晓霞,彭妍玲.东盟国家汉语教学概况及汉语推广战略[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1,(1).

华人在缅甸开展汉语传播和汉语教育的主要方式是开办各种各样的学校。一开始是开办中文授课的私塾、蒙馆等;后来慢慢开设近现代学校性质的华文学校,教授汉语和文化科学知识;在被打压时期,也开设了用汉语讲授佛经的佛学学校。目前在缅甸的主要汉语传播实体是补习班性质的各类华校、孔子课堂和缅甸高校开设的汉语系。缅甸至今共成立了3所孔子课堂,分别是曼德勒福庆语言与电脑学校孔子课堂、福星语言与电脑学苑孔子课堂和东方孔子课堂。其中2010年开始,福庆学校在曼德勒市以外的城市开设新汉语教学点,由福庆派出教师,开办汉语拼音、汉语考试强化班,开拓汉语教学新市场。(18)缅甸曼德勒福庆学校简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2,(4).

华文学校是指由在缅甸的华人、华侨在缅甸当地开办的民办学校。缅甸的华文学校涵盖各个办学层次,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中专和大专学校,也包括各种专业学校。20世纪上半叶,著名的有1904年福建籍侨胞创立的中华义学(即后日的中华学校)和益商夜学,1948年的南洋中学等。其他规模较大,较为著名的还包括:云华师范学院,曼德勒 MCTA 国际学院昌华中文学校和新世纪学校等。

在传播手段上,英帝国殖民者借助武力、政治和经济实力在缅甸强行推广英语。二者传播受众的不同,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在缅甸传播效果的不同。英殖民当局作为统治者借助行政手段强有力的推广英语,使英语带有了权力语言的光环,并在社会精英阶级、统治阶级和公务员群体中传播。而汉语是平民语言,借助移民的影响来进行传播,其传播范围局限于华人圈子内。由此语言使用阶层的高低不同,决定了没有权力光环的汉语传播逊于英语的传播。

而汉语在缅甸的传播主要依靠的是移民和经济这两种手段,这两种手段的传播力度弱于英语在缅甸传播所采用的强势手段。由于汉语传播动因和手段弱于英语,就形成了较差的传播效果。二者不同的传播效果进一步削弱或加强了各自在缅甸的语言地位。

(三)传播效果

所谓传播效果的分析,是探究这种传播经由媒介到达受众后,引起其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习惯偏好的变化。英语和汉语经过长时间,由不同的动因驱动,借助不同媒介,在同样的社会背景下的传播,形成了不同传播效果。

1. 英语在缅甸的语言地位:权力语言、外交语言

缅甸的社会统治力量和精英团体对英语的使用,对缅甸潜在的英语使用人群有着强烈的吸引作用。掌握英语的权力集团,进一步巩固英语的主要地位,促使缅甸的掌权者对英语采取宽容重视的语言政策。

英语在缅甸的国民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缅语和英语被并列为缅甸学前教育的必修课。目前提供英语的全日制教学的学校日益增多,有的企业和实体金融相关的也都会安排英语的语言能力培训。同时英语也是东盟的工作语言,缅甸政府也十分注重提升其官员的英语能力。

2. 汉语在缅甸的语言地位:非法语言,少数语言

在缅甸的华文教育,处于非法的灰色状态。由于缅甸政府的大缅族主义政策,其制定的《缅甸公民法》将华人定义为“客籍公民”或“归化公民”。很多外来的民族如华人、印度人和孟加拉人在当地都处于不被法律承认的地位,没有真正的公民资格和政治权利。由此产生了许多问题。如华文教育只能在缅甸正规教育体系外以补习班、家教等形式存在。而学生为了准备缅甸高考,必须学习缅语和英语,由此造成华文学校生源的大量流失;华文学校的学历不被缅甸官方认可,仅在华人社会中有一定认可度。缅甸的华文教育和汉语传播处于一种可以随时被取缔的动摇地位。

在地理分布上,汉语与英语正相反,缅北的华文学校数量远远高于南部。上缅甸的华校数量占到全缅甸华校数量的94.3%。且上缅甸华校主要是母语教学,下缅甸是将汉语作为外语进行教学。上缅甸多是云南籍华人,大多数将汉语视为母语,下缅甸的粤、闽籍华人则已经基本使用缅语交流。(19)黄爱莲.缅甸国情报告2015~2016[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8:141~143.但是总体规模还是远逊于英语教学。

从传播效果上来说,英语处于合法地位并受到各级政府和民间的强烈支持。而汉语并没有合法地位。这造成汉语缺少英语一样的生长养分和基础,在夹缝中生存。但华人和话语的非法地位并非只是华人一族的问题,而是缅甸少数民族问题的一个缩影,其背后有着深层次的民族原因。如果给予华人合法地位,余下的印度人、孟加拉人和罗兴亚人等有可能会效仿华族合法化的先例。且民族主义作为缅甸国家的基本政策,有根深蒂固的存在基础。缅甸作为一个多民族和多宗教的国家,其政府、军队、司法以及宗教部门仍然被主体民族缅族牢牢把控,国内少数民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被不断边缘化。“大缅族主义”仍然是缅甸整个社会的主流思潮,持“缅甸是缅族人的缅甸”和“缅甸是佛教徒的缅甸”等观点的民众还比较普遍。军政府和2011年上台的民盟政府,均没有显示出解决缅甸民族问题的意愿和能力。(20)宋少军.缅甸佛教民族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其实质——兼论对当代缅甸政治转型的影响[J].南亚研究,2017,(1).特别是军政府的武力措施直接导致了2021年以来持续至今缅甸内战的爆发。由于华人在缅甸被视作“客籍公民”或“归化公民”,无法享受与当地原住民公民平等的权利。因而虽然缅甸不少华人经济状况良好,但受缅甸国内政策影响,其从政意识淡薄,也难以走上仕途,因而基本游离于缅甸各阶层治理体系和权力结构之外。(21)刘红娟.缅柬两国华文教育发展比较及启示[J].八桂侨刊,2020,(2).

(四)外部特点

“5W”理论是传播学最早的系统性理论之一,具有重要地位。但“5W”没有把影响传播的外部因素纳入考量范围。但是诸如舆论、国际局势、社会思潮等外部条件对英语和汉语在缅甸的传播有重大影响。李宇明先生也强调汉语传播面临的国际局势压力和来自当地社会的强烈影响力。

1. 英语在缅甸的传播有世界主流舆论的支持

目前,世界的主流舆论由欧美等西方国家掌控,英语是其语言霸权的一种集中体现。其全力推行并维护英语在世界上全球语言的地位,打压并削弱其他想挑战英语地位的语言。汉语在缅甸的传播就受到了英语国家的抵制和舆论针对。缅甸媒体所营造的对华舆论具有非常明显的导向性。除去域外势力对缅甸媒体的遥控和操纵,缅甸民主改革后的媒体呈现高度自由化的发展态势。为了吸引眼球,媒体开始营造夸张不符合事实的中国和华人形象。包括但不限于中国企业和华人企业只顾利润而不关心缅甸的环境和民众生存、中国对缅甸的援助与合作是想对缅甸展开经济殖民和文化殖民,对缅甸的贷款被宣传为是中国将缅甸变成中国的“债务奴隶”的手段。且由于缅族本身盛行的民族主义思想,对中国和华人华侨的敌对情绪被逐渐挑拨起来。严重危害中缅之间开展的项目和相关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也极大影响了汉语在缅甸的传播和汉语教育的发展。

2. 汉语在缅甸传播受到两国外交局势的强烈影响

1966年,“十年动乱”开始。在缅甸的华人响应国内的政治运动,在海外亦开展相关的政治运动。1967年,仰光部分华人学生因佩戴毛主席像章上学与校方发生冲突,且受到当地使馆的极左派支持,矛盾激化。由此爆发了大规模排华事件。两国的关系迅速恶化,缅甸华文学校全部被收归国有,实质上禁止了华文教育。相反,缅甸无论和英美关系如何,英语都保持着现有的超然地位。2017年罗兴亚事件后,缅甸受到西方国家的强烈谴责,受到西方的制裁,缅甸和西方国家的外交关系恶劣化,但仍没有影响英语在缅甸的传播地位。

汉语传播面临缅甸民间的排华思潮的影响,该思潮极大程度左右缅甸政府的政治决策。(22)李灿松,葛岳静,马纳,等.基于行为主体的缅甸排华思潮产生及其原因解析[J].世界地理研究,2015,(2).因为历史上曾是英国的殖民地,深受殖民统治的危害,故缅甸对民族独立有着强烈的保护欲。由于缅甸经济很大程度上依赖中国,具有强烈民族意识和深受民粹主义影响的缅甸民众,在媒体煽动和对政府不满情绪的双重加持下,将在缅中企、华人和华侨当做打击和排斥对象。汉语传播主体的华人及其开设的华校也受到排华思潮的严重影响。

而且,华文教育相对于英语教育,更强调对中国的认同。华文教育强调中国人的文化和身份认同,这引起了缅甸政府的警惕。这些观念和做法无疑与居住国或殖民地政府要求所有族群效忠国家、认同居住国的有关政策形成冲突,本质上是所在国国家民族主义和华族民族主义的冲突。(23)吴应辉,何洪霞.东南亚各国政策对汉语传播影响的历时国别比较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16,(4).而英语目前是作为服务缅甸经济社会的一种工具而存在,不影响缅甸国民对缅甸的国家认同和效忠,从而不会招致打压。

缅甸政府曾经在一份报告中称“某些学校得到了中国教育协会的资助,而所有学校都是由华侨各社团支持的。……全部华校在缅甸构成了一种独立的学校制度——在这种制度下,由一个中国人的教育团体管理和监督教育事宜,并任命人员和供给经费,其课程是与公共教育无关的。”华侨曾同地方教育机构接洽,要求将许多中国国语学校包括到公共教育制度中去。”(24)Victor Purcell.Annual Report on Public Instruction in Burma (Rangoon,1935~1936),The Chinese In Southeast Asia [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5:72.。同地方教育机构接洽毫无结果,是意料之中的事。因为,缅甸政府认为,中国国语学校是一种绝无仅有的制度,它是以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基础的,它不适合融到任何外国的国民教育体制。(25)Victor Purcell,The Chinese In Southeast Asia[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5:72.

四、促进汉语在缅甸传播的对策建议

在缅汉语传播依旧面临许多挑战。如果按照李宇明先生对语言传播的定义来看,即“语言传播,指A民族的语言被B民族学习使用,从而使A民族的语言传播到B民族。”(26)李宇明.探索语言传播规律[J].国际汉语教学动态与研究,2007,(3).目前缅甸的汉语局限于海外华族内部传播,与缅族之间跨族际的传播处于较低水平。但是后冷战时期,汉语在缅甸的传播迎来了较为光明的前途。首先,中国成为缅甸的第一贸易伙伴,由此大规模提升了中文在经济贸易上的价值;其次,中缅之间的合作领域由经济扩展到政治军事上。交流上的密切决定了汉语在缅甸对外交流价值上的提升;最后,缅甸由于内部对少数民族的压迫遭到西方主流社会的批评,一定程度上促使缅甸转向中国和其他域内国家。从上述比较的结果和原因分析来看,主要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传播价值是传播动因的根本。为了增强汉语在缅甸的传播动力,最先要提升汉语的传播价值。首先,经济是汉语在缅甸传播的主要动因之一,要扩大汉语传播经济基础,扩大中缅经济合作或者华人在缅甸经济当中的发展作用,由此扩大在缅汉语传播的经济基础,同时为缅甸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贡献力量,从而满足缅甸政府和缅甸人民发展经济和提高生活水平的根本需求,服务于缅甸经济社会,降低缅甸对华人团体及其汉语传播事业的反感心理。其次,将中国打造为缅甸有价值的留学目的国。增强对缅甸学校学历的互认和接轨,提升中国对缅甸学生吸引力。由此提升汉语在缅甸的学历价值。这也是中缅跨境高等教育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缅甸的汉语传播对个人学历的提升,能够有效激发对汉语的学习动机。对于来华的缅甸留学生,云南各高校和地方政府可以给予充足的经济支持,以更好地吸引其学习汉语以及来华留学。

从目前汉语在缅甸的传播社会环境和传播形成的效果来看,目前汉语传播的局面,即上述汉语传播动因和手段造成的目前一种相对静态的传播效果,最大程度地影响了汉语在缅甸的传播。最紧迫的是争取汉语教育在缅甸的合法地位。学校教育传播是目前汉语在缅甸传播的最主要方式。但是由于处于非法地位的缘故,发展遭到了严重的限制。中国和缅甸应当加强政府交流,努力争取华人和华语的合法地位,将汉语纳入缅甸的国民教育体系当中。由此就能获得缅甸官方和社会对汉语学历的承认,从而使汉语摆脱传播窘境,可合法地在正常时间开展教学活动。将汉语教育放在和缅语、英语教育的同等位置上,公平合理竞争,免去和缅语、英语的竞争压力,获得更良好宽松的发展环境,为缅甸培养人才,更好地搭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顺风车。为实现汉语在缅甸的合法化,需强调汉语传播的本土化。首先,减少对民族认同的过度强调,转变汉语的角色定位,模仿英语成为缅甸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的有力工具。避免民族主义上的冲突,减少政府和民族主义者的反感,增加汉语服务缅甸的价值。积极引导缅甸华人的本土化,一定程度上保留华人对母国认同的同时,加强其对缅甸的发展贡献意识,降低由于华人对当地经济强烈的影响力和对母国的强烈认同而带来的打压和猜忌。同时,为了满足缅甸的社会需求,现在的汉语教育应当推行汉、缅并重的双语教育。这种双语教育可以在保持华人本身民族性需要的同时,推动当地华人融入当地社会。(27)谭晓健,陈君玉,李珍珍.缅甸北部地区华人的语言生活与语言教育对策[J].民族教育研究,2017,(5).降低缅甸汉语传播在缅甸的阻力,淡化民间排华思潮影响力。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有华校采取了多语教学的本土化教学措施。如缅甸南洋中学在当时实行一校两制,同时开设了华、英、缅三语的课程。(28)KHIN KHIN TUN(赵紫荆).缅甸汉语教学类型及地理分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5.近几年,三语学校在缅甸也有所发展。缅语及缅语为教学语言的课程在白天正常安排,华校则安排在缅语的课前课后,英语安排在晚饭后。(29)冯帅.曼德勒市华文教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在缅甸目前复杂的民族关系、政治生态以及传统的华文教育面临诸多非议的背景下,以少数民族语言之名和母语教学的方式来传播汉语已经较难适应现阶段缅甸华人社会的教育需求,因为这势必会给本来就较为紧张的缅甸族群关系火上浇油,也是反对学习汉语的声音此起彼伏的一个主要来源。(30)雷向阳,谢文婷.三语学校——缅甸汉语传播的新路径[J].东南亚纵横,2017,(6).

从传播手段和外部因素来说,要强调在缅甸中国话语权和舆论的建设。缅甸有众多带有欧美日背景的NGO(非政府组织),是欧美日在缅甸的喉舌和利益代表。中国应当注意外来舆论的曲解和刻意破坏,主动构建良好的舆论环境,避免被歪曲的民意威胁和破坏。在相关经济合作上已经可以吸取相关教训,如2011年密松水电站事件。NGO等舆论主体催化了排华思潮的产生,其夸大、不实信息加剧了排华思潮。但是要理性应对来自域外的不良舆论和抹黑,由于西方世界某霸权主义国家将中国作为其世界利益的主要竞争对象,此种现象会伴随中国在海外的事业发展长时间存在。

为了争取有益的舆论环境,首先应当积极利用缅甸当地的汉语和缅语媒体,展开在缅甸中国国家形象的正面建设,解释中国的对外政策,让缅甸人民感受到此种政策的切身利益。其次,借助非政府民间组织来弥补中国官方深入缅甸民间的不足,展开民间对民间的合作项目,满足缅甸社会经济和民众自身发展的切实需要。由此消除成见和误解,促进中缅两国人民的共情,夯实中缅两国人民走向民心相通的坚实道路。其次要尊重当地民意。英语的传播处于国际法尚未完善的时代,是西方在世界开展野蛮殖民统治的特殊时期。中国目前在缅甸开展汉语传播,不同于英殖民当局在缅甸开展的英语传播,要吸取英国殖民时期的教训,避免引起“文化殖民”的猜忌和缅甸政府的强烈反弹。民间思潮目前对缅甸政府的决策有着较大影响力,并且受到多方势力的操控和把持,需要特别注意。不能让在缅甸的汉语传播掺杂意识形态要素。不宣扬不宣传意识形态思想及相关民族和文化认同的内容;也不动用行政力量上马相关的汉语传播项目,充分尊重缅甸政府和当地居民的选择权和决定权。

总之,英语在缅甸传播基础的扩大方法和相关建设经验值得参考。汉英二者传播的手段不同,但传播目的一致——即通过某种手段,扩大语言的学习价值和生存基础,由此提升其影响力和传播效果。

猜你喜欢
华文缅甸华人
何为“华人”?
英语世界(2022年9期)2022-10-18 01:11:58
“和而不同”的华文教育
华人时刊(2022年11期)2022-09-15 00:54:28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华人时刊(2019年19期)2019-11-18 10:59:27
缅甸记忆
北极光(2018年5期)2018-11-19 02:24:02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6
华文教育中的汉字文化教育
华文智慧教学探索
缅甸非常之旅
华人时刊(2016年13期)2016-04-05 05:50:10
杭州特产
海外英语(2013年9期)2013-12-11 09:03:36
《WATER FESTIVAL-2》
海峡影艺(2013年3期)2013-11-30 08: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