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旗渠建设成就看“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2023-04-16 09:47:09李柯凝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修渠林县红旗渠

李柯凝

(红旗渠干部学院,河南 安阳 45655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充分利用好红色资源在党员干部中的教育作用,引导广大党员在党的艰辛历程、辉煌成就和优良传统中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重要组成部分的红旗渠精神,诞生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曲折发展时期,是“我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投身于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时代精神”[1]。红旗渠精神充分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通过红旗渠建设成就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对于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 始终坚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立党兴党之基,也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2]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世界上任何其他政党的“精神名片”,更是蕴藏在共产党人骨子里的“比钢更坚韧,比金更闪光”的精神品格[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4]当年,河南林县(现河南林州市)人民在物质极其匮乏的历史条件下能够成功建设红旗渠,创造出举世瞩目的人间奇迹,靠的就是坚定的理想信念。

红旗渠建设时间长达10年,工程量浩大、施工环境恶劣,面临着缺钱、缺粮、缺水、缺技术等重重困难,但林县人民最终绝壁穿石、创造奇迹,靠的就是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红旗渠建设期间,林县县委和林县人民充分发扬不怕吃苦、不怕牺牲、不求索取的崇高革命精神,人人争当修渠先锋,个个要做英雄楷模,凭着坚强的意志,一锤一钎劈开太行山,引来漳河水。至今在林州还流传着当年修建红旗渠时民工们创作的一首诗:“红军不怕远征难,我们不怕风雪寒。饥了想想过草地,冷了想想爬雪山。渴了想想上甘岭,千难万险只等闲。为了渠道早通水,争分夺秒抢时间。”

10年修渠、10年跟拍的著名摄影家魏德忠先生曾经评价红旗渠是在一个不可能的时间、不可能的地方修建的不可思议的工程。这是基于物质层面所做出的的评价,在高不可攀的太行山脉面前,肉体的人就如同蝼蚁一样渺小。但是,正是一群穷得手里只有“寸铁”的太行山人,凭借着坚定的理想信念,终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完成了这项工程。修建青年洞工程、渠首截留工程,无不体现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因此,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执政密钥”。

2 始终坚持彻底的人民立场,形成不竭的力量之源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人民立场,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中国共产党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也不代表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价值理念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辉煌成绩都是依靠人民取得的。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将党的初心和使命高度概括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坚定的人民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百年奋斗是一部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尽管我们面临的时代在变、课题在变,但是党同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永远没有改变,人民群众始终是我们党成就伟大事业的力量源泉。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就在于她有来自于人民的底气,能够时刻以人民为己任,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

红旗渠建设成就再次证明: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是历史的创造者。红旗渠在10年修建过程中,林县县委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将人民视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为了群众,依靠群众,最终铸就了人间奇迹,书写了光辉成就。红旗渠建设时期担任林县县委书记的杨贵在1998年10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的《红旗渠精神的思考》中讲到:“为了人民是修建红旗渠的根本出发点,堪称是红旗渠精神的灵魂,是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为民”如同一根红线,贯穿于红旗渠精神的各个方面。开建红旗渠的最初动因是为了解决人畜饮水困难的问题,但在建设过程中,林县县委站在加快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角度考虑,将之建设成为一个多功能的水利工程,使红旗渠成为“一渠水、一渠粮、一渠电、一渠社会主义蜜”,这也充分体现了林县县委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在当初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几十万林县人民为什么能够不怕流血牺牲、不惧严寒酷暑、不怕旷日持久地落实县委决策拼命修渠呢?说到底还是因为这是得民心、顺民意、解民忧、去民愁的好决策。从1955年开始,林县县委修建扩建了多座水库。特别是在决定修建红旗渠从根本上彻底解决林县缺水问题时,林县县委不仅面临着条件极其艰苦而工程巨大的客观,更面临着工程失败要承担的被撤职、“罢官”的风险,但是他们毅然决定建设红旗渠,这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自古至今,在面对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的抉择时,有的人选择了明哲保身,有的人心中装着人民、选择了百姓而青史留名。红旗渠的成功建设揭示出了一个浅显而又深刻的道理。个人和组织的创造力是有限的,但成功融入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后,就能够惊天动地、改天换地。中国共产党正是始终站稳人民立场,牢记人民利益至上,才能够一步步在风雨激荡的近代中国脱颖而出,与人民群众肩并肩创造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

3 始终坚持严明的纪律要求,形成发展的潜在动力

百年风雨历程,百年正风肃纪。历史充分证明,从硝烟弥漫的革命战争年代,到激情燃烧的建设岁月,再到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新时期,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勇立潮头,关键就在于始终以严明的纪律内聚力量、确保自身过硬,用优良的作风树立良好形象,进而凝聚党心民心[5]。

当年在修渠工地上,对粮食、资金、物资实行严格的制度管理,严防多吃多占、贪污浪费。粮食、资金补助的发放,实行“两查、三对照”的办法。所谓“两查”,就是查出勤表、伙食表、记工表,查伤条、病条、请假条、勤务条;所谓“三对照”,就是粮款对照,款数和工数对照,领条和表对照。由于手续严格,认真执行,杜绝了虚报冒领、从中渔利的不良行为。物资的管理同样严格,消耗性物资像炸药、雷管、导火索等实行定量包干、超用不补、节约提奖,另外像抬筐、麻绳等则以旧换新。半固定性工具如钢钎等实现合理消耗,无故超损的折价赔偿。固定性工具如铁绳、胶木车等,实行保本保质,无故损失的按规定赔偿。这种严密的制度做到了出入有手续、调拨有单据、提物有证据,真正实现了靠制度管人、管权、管事、管物、管钱。在访谈中有修渠人讲到:“管理是很严格的。也正因为管理严格,所以大家工作也就都很认真、负责。即便当时在工地上吃不上饭,我们经常饿肚子,但是几乎没有谁因为饿肚子就逃跑不干活儿。当然,当年修渠除了大家的自觉外,这也和当时工地上实行的制度有关。当时实行的是粮票制度。比如你去修渠了,你的粮票就由渠上给你发放,你要是在大队干活儿,那你的粮票就由大队给你发放。粮票就是我们吃饭的凭证,除非领导发话让你回家,你的粮票才转回大队,要是领导不发话,你偷偷回去,那大队就没有你的粮食,你就更没啥吃,所以当时在渠上管人,‘粮票’也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正是有了严明的制度,才有了修渠10年没有发生一起领导干部贪污或挪用资金事件,没有出现过干部失职渎职现象,各种支出收入有整有零,清晰可查。可见,红旗渠成功建设的背后体现的是严明的纪律,这种铁一般的纪律是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制度保障。

4 始终坚持斗争的革命精神,形成担当作为的动力之源

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产生斗争。勇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鲜明的政治品格和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斗争精神。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是在斗争中成长和壮大起来的,斗争精神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6]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敢于坚持斗争”也被凝练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7]一百年来,世界上没有哪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一样,经历了如此多的艰难险阻,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如此多的惨烈牺牲。但即便如此,我们始终能够不畏强敌,不惧风险;勇于斗争、敢于胜利,进而铸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红旗渠的建设历程就是一部党带领林县人民不畏艰辛、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斗争史,而这种斗争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一是敢想敢干,与恶劣的环境进行斗争;二是坚持真理,和不同“声音”进行斗争;三是真抓实干,与违背客观规律进行斗争;四是坚持原则,与自己的“利益”做斗争。就敢想敢干、与恶劣环境斗争而言,红旗渠工程开始于1960年,在那样一个困难的时期,林县人民不等不靠,不向国家伸手要,以“宁愿苦战、不愿苦熬”“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革命豪情和勇于斗争的革命精神毅然决然选择了自力更生修建红旗渠,充分体现了林县县委及人民的斗争精神。在修渠过程中,民工以血肉之躯筑人墙,拦腰斩断波涛汹涌的漳河水逼其改道,也充分体现了林县人民的斗争精神。就敢于坚持真理,和不同“声音”进行斗争而言,红旗渠在修建起始,面临着资金不足、无大型机械设备、材料不足、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等一系列的挑战,仅凭借一锤一钎一双手,施工难度是可以预见的,因此当时也存在个别反对修渠的声音,怕林县包不住红旗渠工程这个“大粽子”,而且在红旗渠动工之初,大家经验不足,对修渠存在盲目乐观心理,几万人一下涌到工地导致技术跟不上、物资跟不上等一系列问题,这时候持有不同意见的人又趁机站出来质疑红旗渠工程。有质疑是正常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就在于他面对矛盾冲突和危机挑战,从来不讳病忌医,而是能够迎难而上,挺身而出。因此,以杨贵代表的林县县委马上自我剖析,找准症结,召开了“盘阳会议”,调整战略部署,将“引漳入林”改名“红旗渠”鼓舞民心,以实际行动进行斗争,回应不同意见的人,红旗渠才能有最终的胜利。就真抓实干,与违背客观规律进行斗争而言,红旗渠之所以能够修成,离不开县委领导干部的真抓实干。1966年12月22日,中共林县红旗渠委员会专门发出《关于减少会议提高劳动效率的通知》,要求各分指挥部党总支、各连支把会议减少到最低限度,而且旗帜鲜明提出开有准备的会议,开能解决问题的会议。就坚持原则,与自己的“利益”做斗争而言,杨贵书记“撤职罢官”风波无疑是最好的证明。杨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在任何艰难险阻的条件下,当“民生”与“名声”产生矛盾冲突的时候,林县县委从来没有屈服过,他们会毫不犹豫坚持原则,选择“民生”,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勇于斗争,敢于胜利,这也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提供了时代答案。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在新中国困难时期选择带领林县人民修建红旗渠并孕育出伟大的红旗渠精神,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彻底的人民立场、严明的纪律要求以及勇于斗争的革命精神,从而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根源就在于中国共产党自身带有鲜明的优秀品质,成为激发中国人民在磨难中奋起,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力量。红旗渠工程建设距离今天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虽然时代在变,条件在变,我们所面临的新的赶考之路也在发生改变,但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理想和事业并没有发生改变。 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地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所以才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为中国共产党创造一切成就提供了最为广泛的依靠力量。通过红旗渠建设成就诠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仍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价值和意义。

猜你喜欢
修渠林县红旗渠
听奶奶讲修渠的故事
红旗渠上的“铁姑娘”
间谍修渠反助秦
做人与处世(2021年8期)2021-07-01 09:46:46
浅析河南省林县四股弦唱腔的艺术特征
当代音乐(2020年5期)2020-05-18 09:09:50
“红旗渠精神”感动我
红旗渠水为何会“自流”
如何以H5形式报道典型人物——澎湃《长幅互动连环画│天渠:遵义老村支书黄大发36年引水修渠记》策划笔记
传媒评论(2018年12期)2018-03-21 07:51:24
从红旗渠的“账单”体会党的领导
中国火炬(2015年7期)2015-07-31 17:39:57
情系岗黄水库
河北水利(2015年7期)2015-03-21 07:34:21
红旗渠的修建与红旗渠精神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