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管弦乐合奏中的演奏技术训练

2023-04-16 09:47鄢秀丽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管弦乐乐手民乐

鄢秀丽

(阜阳师范大学 音乐舞蹈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

民族管弦乐合奏演奏技术作为当前民族乐器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演奏水平对民族器乐专业化发展与系统化技术应用产生重要影响。现阶段我国民族管弦乐演奏团队状况不容乐观,需要面对诸多因素的挑战。西方音乐为中国乐坛带来了现代音乐风格,丰富了中国传统音乐表现形式,但也给我国民族管弦乐演出带来一定挑战,加剧了民族管弦乐演出市场的进一步萎缩。在此背景下,我国民族管弦乐团体要充分发挥民族艺术优势,提高民族管弦乐合奏演奏艺术水平,积极研究民族管弦乐的合奏技术训练规律,大力培养民族管弦乐演奏人才,促进民族管弦乐的可持续发展。

1 民族管弦乐合奏的特点

我国民族管弦乐演奏形式是在中国传统民族器乐演奏基础上,吸收西方交响乐合奏表演优点发展而成的,具有多方面的技术特点。首先,民族管弦乐合奏具有规模较大的特点,乐队编制大多在40人以上,有的大型民族管弦乐队合奏人员编制甚至高达80人。民族管弦乐合奏分为拉、弹、吹、打四个声部,乐队组织形式有双管制、三管制、四管制等。其次,中国民族管弦乐合奏表演形式与传统的鼓吹乐演奏形式有些不同,民族管弦乐是与西方交响乐融合的产物,器乐表演风格与西方交响乐类似,合奏与演奏技术结构严谨,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再加之多种管弦乐器合奏中的戏剧性,能凸显其气势恢宏、情感细腻、场面阔大的特点。可见,我国传统民族管弦乐合奏表演形式能为大型音乐场面带来有优质性的表演[1]。最后,民族管弦乐合奏形式还具有律制调性的特殊性。民族管弦乐主要是在西方音乐12平均律律制基础演奏的,可以达到七个全音、五个半音,四个八度以上的音域效果。也就是说,民族管弦乐合奏在形式上,体现了“洋为中用”的特点。民族管弦乐合奏表演将西方交响乐的合奏表演形式移植过来,一方面有助于展现民族管弦乐合奏的东方音乐魅力,另一方面拓宽了民族管弦乐合奏的表演思路。

在历经百年的发展演进中,民族管弦乐从学习、模仿到融合、创新,推动了我国传统民族音乐走向世界音乐舞台。民族管弦乐乐器多种多样,不同乐器的表现力各具特色,这就需要在民族管弦乐演奏实践中加强多方面的合奏训练,使得演出效果既能展现每种民族器乐的演奏特色,又能兼顾合奏表演的整体效果。事实上,民族管弦乐继承了中华音乐“国乐”传统,在音乐表现上,追求和谐与统一。东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催生了民族管弦乐合奏艺术的变革与发展。民族管弦乐演奏作为音乐艺术重要表演形式,极具民族音乐特色和传统管弦乐审美意趣,深受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不同乐器在音色、演奏方法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民族管弦乐合奏中每件器乐的演奏技术水平都会影响整个合奏效果[2]。因此,合奏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有的民族管弦乐合奏表演艺术实践存在较多的对西方演奏训练方式的模仿,合奏形式相对单一,缺乏艺术多样性,也失去了中国传统民乐的文化神韵。民族管弦乐合奏,需要整个乐队乐手协同起来,共同提升演奏水平。由此可见,民族管弦乐合奏要加强训练,强化民族管弦乐的艺术性、民族性特色,增强传统民乐合奏的艺术感染力,为广大听众带来愉悦、优美、和谐的艺术体验。

2 民族管弦乐合奏中演奏技术状况分析

中国民族管弦乐由创立到发展的过程,就是为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注入生机和活力的过程。越来越多的民族管弦乐乐队,通过民族管弦乐合奏方式展现中国民乐的艺术魅力,在这个过程中,民族乐器演奏技术、民族管弦乐合奏艺术水准也获得了巨大提升。

2.1 民族管弦乐合奏中演奏技术的多样化

越来越多新型乐器的加入促进了中国民族音乐的不断发展,为民族管弦乐合奏表演带来了新气象。如前文所述,民族管弦乐乐器种类多样,每种乐器的演奏各有特色,它们的演奏水平共同决定了中国民族管弦乐合奏的表演水平。如同样是弓弦乐器中的胡琴,在独奏中更加强调演奏个性的表达,而在合奏中则更需要强调与其他乐器在声音、情感表达等方面的配合。在合奏训练中,演奏员既要看乐谱,又要看乐队指挥。乐谱提供了演奏内容,指挥的引导有助于演奏者对音乐的理解和对节奏、旋律、速度、情绪的处理。民族管弦乐合奏训练中个别乐器独特音色的展现要处理好个别与整体的关系,使之与其他乐器演奏形成良好的协同。

2.2 民族管弦乐合奏中演奏技术存在的不足

从器乐演奏形式上看,民族管弦乐可分为独奏、合奏两类。合奏在表演形式上,有鼓吹乐、吹打乐、丝竹乐等。近年来,随着管弦乐合奏艺术的发展,逐渐出现集拉、弹、吹、打于一体的综合型民族管弦乐合奏乐团[3]。大型民族管弦乐团的形成让民族管弦乐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同时也对合奏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合奏技能训练的要求更严格。很多情况下,民族管弦乐团较注重传统民族乐器的独立演奏训练而忽视合奏训练,这就极易导致民族管弦乐合奏技术踯躅不前。民族管弦乐合奏中演奏技术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民族乐器自身律制调性方面。多数的民族传统乐器以五声、七声音阶为主,这一律制调性,在合奏演奏中,不能很好兼顾半音问题。从民族管弦乐合奏作品创作来看,作曲家多聚焦民乐旋律、音阶的变化与起伏,讲究乐曲的多样性,而未能兼顾不同乐器自身存在的演奏缺陷,导致合奏效果不理想。二是对高音乐器关注多,对中低音乐器关注少。在民族管弦乐合奏训练中,作曲家、指挥家习惯于将高音乐器作为重点,利用高音乐器来表达民乐艺术的情感特征。这种做法无形中妨碍了民族管弦乐音域的拓宽,不利于满足不同乐器声部多样化演奏的需求,减少了民族管弦乐演奏艺术的丰富性。三是音色不统一、缺乏演奏技术包容性。民族传统乐器的演奏及音色表现往往具有较强的个性化特征。管弦乐合奏中不同乐器强烈的特色易致出现音色不统一现象。比如唢呐高亢的音色极具听觉冲击力,当与其他乐器合奏就很难体现良好的黏合性,以致于很难与其他民乐乐器演奏相包容。四是民族管弦乐商演活动在推动民族传统乐器和合奏艺术走向世界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却面临无法更好发挥民族弦乐器艺术价值的尴尬。中国民族管弦乐合奏艺术在传播中国民乐文化实践中,既增进了东西文化的交融,又彰显了民族音乐文化的风貌。然而,当前很多民族管弦乐乐团的演奏技术还存在不足,还无法全面地诠释与表达民族管弦乐合奏艺术魅力,需要加强民族乐器的技术改良,加强演奏技术训练,促进民族管弦乐合奏艺术走向繁荣。

3 民族管弦乐合奏中演奏技术训练的建议

提升民族管弦乐合奏艺术水平,必须立足民族管弦乐合奏实际,加强演奏技术训练,在合奏技法、合奏技能训练中提升管弦乐乐队整体演奏水平。要结合不同民族管弦乐器在合奏中的声部要求,从训练内容、训练方式方面开展针对性训练,训练要注重创新,强调应用性,要能够满足管弦乐合奏艺术多样化需求。

3.1 加强民族管弦乐队合奏整体素质和技能训练

一个乐队的演出需要多种乐器的配合,所有乐手在合奏中都需要提升整体合奏技能水平。同样,在民族管弦乐乐队合奏中,民族乐器非常多,每个乐手都要加强自身技能训练,提高乐器演奏能力。一是乐队所有成员要结合合奏需要,增强合奏意识,既要熟练掌握本人演奏乐器的演奏方法和技巧,还要做好与其他乐器演奏员之间的配合,乐手间达到默契配合。必要时,可以聘请专业人员对乐手进行合奏技能、合奏方法的训练。二是围绕作品展开专门演奏训练。乐手要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乐谱,做到视奏与背谱相结合。每个乐手只有提高对作品的熟知度,才能增进对作品结构、乐曲艺术风格与演奏情感的深切体会,才能用高超的演奏技艺来诠释作品的思想与情感,增强管弦乐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合奏中,乐手并非独立于乐曲,而是要与乐曲相融合。在演奏前,乐手要对作品的结构、演奏节奏等进行反复磨合,准确把握作品的调性及变化。在合奏训练中,乐手要酝酿情绪,与乐曲产生情感共鸣,为听众带来高品质的民乐作品。

3.2 做好音准、节奏等专项训练

为解决民族管弦乐合奏中存在的诸多不统一问题,需要加强音准、节奏训练,平衡好不同声部间的关系,消弭传统民乐器合奏调式上的缺陷。音准训练是基础,音准如果处理不好,整个乐器的音色就无法体现,更会对整个乐队的合奏带来严重干扰。因此,每位乐手都要熟练掌握“校音”技能。合奏之前的准备时间较短,乐手要能够在嘈杂的环境下,准确调整乐器的音准,为合奏奠定基础。“校音”看似简单,实则是对乐手综合素质的考验。乐手要加强训练,克服“差不多就行”的想法,将乐器音准校准,确保合奏质量。节奏训练是民乐合奏训练的重要方面,若有乐手在演奏中如果对节奏把控不当,就可能会打乱整个合奏作品的节奏。合奏的节奏,要做到统一、融合。对每个小节、每个音符的处理,都要有合奏意识。力度训练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考虑合奏中不同声部角色的多变性,乐手在演奏时对力度的掌控要有所变化。乐手要调整好演奏力度,赋予音乐应有的张力[4]。如弓弦乐的弓法训练,合奏中统一的弓法更有助于展现音乐艺术特色,表达音乐作品的情感,运用跳弓、顿弓、颤弓等在不同的弓法来增强作品的音色、力度等效果。同样,指法、滑音、揉弦等技法的训练,也要把握不同技法的协同性,确保特殊技法的演奏效果。

3.3 做好拉弦、弹拨、打击、吹管乐声部的专项训练

拉弦乐声部在民族管弦乐合奏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乐器有高胡、二胡、京胡、板胡等,其中京胡、板胡特色鲜明,在合奏中按需配置,而中低音乐器缺失,往往引入大提琴以改善民族管弦乐合奏低音不足问题。弹拨乐声部的扬琴、琵琶、阮、三弦等也极富特色,以扬琴为例,传统扬琴不能转调、音域较窄,通过乐器改良拓宽了扬琴的音域,提升了管弦乐合奏效果。在演奏训练中,要加强弹拨技术中指法、技巧的应用,特别是注意与其他弹拨乐器技法的融合,以丰富其表演内涵。吹管乐声部如唢呐、竹笛等与西洋乐队铜管乐器、木管乐器的功能相类似,在展现民乐气势上独具特色。唢呐有多种不同的调性,在民族管弦乐合奏中,它相当于交响乐中的小号、双簧管等。通过改良唢呐,使其音域拓宽至四个多八度,且具备全部半音、任意转调、指法统一等。打击乐声部乐器较多,有大鼓、小鼓、锣、镲等。打击乐器在训练中,要注重技巧的运用和艺术情感的表达,增强民族管弦乐的表演效果[4]。

3.4 做好大提琴演奏技术训练

大提琴融入民族管弦乐合奏中,能够凸显中低音声部的艺术感染力。比如,民乐合奏《三十里铺》的二胡音色刚柔并济,大提琴音色为合奏赋予独特的情感,衬托出二胡的柔美,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大提琴演奏技术训练中,一要注重手型的调整。左手在演奏中要做到轻松、自然切换,手型保持弧形,确保音准稳定。注重单音、三度双音、八度、六度琴音训练。规范握弓、抱琴方法,降低长时间训练的不适感。二要灵活正确换把。换把时,手指的位置很重要,左手大拇指和其他手指要到位,便于上下移动。高低把位互换时,拇指要发挥引动作用。三是加强揉弦训练。揉弦技巧的运用更能增强音乐的感染力。在揉弦时,要把握节奏和力度,特别是手腕、手臂的颤动,要确保音准准确。揉弦训练时,手腕要放松、自然,做好指关节与手臂的顺畅衔接。四是加强震音、连音、跳音训练。右手技巧训练强调手腕的灵活移动。在震音时,采用碎弓法,保持有节奏的抖动。跳音训练时上臂要来回移动,手腕和手协同好,将弓抛向琴弦。再次跳弓时,三、四指要紧贴马尾槽,保障跳弓的连续性、稳定性。

4 结语

民族管弦乐合奏训练中,既要彰显民族管弦乐器本身的独特艺术魅力,更要确保整个合奏的一致性、协调性。要重视合奏素质训练,加强民族管弦乐专项训练,推动中国民族管弦乐走向世界。

猜你喜欢
管弦乐乐手民乐
想和你们聊聊民乐
民乐国祥
陈欣若和他的《色俱腾》——为九位民乐演奏家而作(下)
演出就要开始了
“失控”乎?“掌控”是也!——鲁肯斯《失控》管弦乐配器技法拾趣
论民乐合奏中指挥对乐手的纵向听觉培养
舞台迷宫
青少年民族管弦乐作品展演在北京举办
对管弦乐《玄梦》的音乐研究
我,民乐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