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平,夏立平
(1.江苏医药职业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5;2.江苏护理职业学院,江苏 淮安 223300)
医学类院校立德育人的关键环节是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政与人文教育。[1]《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2]的颁布,也进一步明确了人文教育的必要性,并为人文育人提出新理念、树立新模式。本校护理专业在培养护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持续注重将人文素质培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并取得一定成效。本文着重介绍我校护理专业人文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期为其他院校提供借鉴和参考。
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具有崇高理想信念、现代人文精神、优秀职业素质和良好人文执业能力的新时代基层护理人才为目标,以“三全育人”理念为指导,传承创新学校“四色”育人文化,通过构建人文课程体系、打造人文师资团队和人文育人平台,创新人文教育教学方式,贯通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三个课堂,将人文教育融入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和护理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人文教育、思政教育、专业教育三位一体,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执业能力融合共生的护理专业人文育人新模式。
以新时代“三全育人”教育理念为指导,立足“人文关怀”这一护理本质和核心要素,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进一步深化“以护生发展为本,尊重其主体地位和个性需求,促进护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护理专业人文育人理念,实现“品行养成、内化于心,实践历练、外化于行”的育人效果。
以“知信行”理论为指导,以“尊重生命、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新时代基层护理岗位职业素质与能力要求为导向,将人文核心要素融入学校“四色文化”育人体系,传承红色铁军文化,树立护生“为人类健康奋斗终生”理想信念;弘扬白色天使文化夯实护生人文知识、塑造人文精神;铸就金色质量文化,提升护生人文执业能力;创新绿色发展文化,培养护生职业发展能力,确立“人文理念、人文知识、人文执业能力”三者相统一的人文育人目标。
在学校“校院融合,一体双元”医教协同育人机制下,校院双方共同开展思想政治理论、人文科学知识、人文基础、人文执业技能四大模块人文课程体系建设,依托校内外人文教育基地和线上网络学习两个平台,贯通三个课堂,将人文教育融入课堂教学、课外实践、临床实践、社会实践四个场景,建成了“一体化、四模块、双平台、三课堂”的人文教育课程体系。
1.医教融合,校院人文育人一体化
依托校院融合“医教联合体”,遵循认知获取—产生信念—养成行为的“知信行”理论模式,通过校院共同开发人文课程、共同培养人文师资、共同打造人文环境、共同开展人文活动、共同实施人文教学和人文实践,将人文教育融入护生岗位认知、临床实习、顶岗实习、社会实践各环节,形成人文教育一体化。
2.交叉渗透,人文课程模块化
以新时代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以提高护生人文素质为目标,遵循人文学科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按照“两融合、三统一”的人文课程改革思路,关注学科交叉、渗透和综合应用,对人文课程进行分类、筛选、整合,加强人文课程与思政课程、专业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思想政治理论、人文科学知识、人文综合、人文执业能力四大模块的人文课程体系。
3.线下线上融合,打造人文育人双平台
以“中国好人”我校退休教师奚家凯老师敬业奉献精神和铁军精神为核心,打造校内奚家凯人文护理工作室、技能/产业大师工作室等人文教育基地,整合校外中国好人馆和17所临床学院优质护理服务病区等人文线下育人平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人文教育网络平台,开发人文网络教育教学资源,融合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分享人文知识、开展人文活动;建设“最美护理人”网站宣传优秀人物事迹等,构建人文线上育人平台。
4.理论实践融合,贯通人文教育“三课堂”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以第一课堂为主渠道,开展人文理论教育。依托人文必修和选修课程,构建现代人文知识体系;在专业核心课程中融入思政和人文教学,[3-6]促进人文与护理专业理论、专业实践紧密联系,实现专业课程人文化、人文课程专业化。以第二课堂为主阵地,开展多元人文教育活动。传承学校前身为华中卫生学校这一红色文化基因,拓展人文隐性教育课程,定期开展专业特色人文专题讲座与实践活动,丰富护理专业人文教育内涵,突出学生主导,不断增强其人文执业技能,实现提高人文修养于潜移默化。以第三课堂为主战场,开展人文育人实践。基于人才培养定位,组织护生在课外深入社区、乡村开展“三下乡”、常见病知识宣教等志愿服务;结合“最美护理人”“奚家凯奖学金”“新四军华中卫校奖学金”等评选活动,弘扬与实践护理人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尽忠职守的职业精神。
基于“知信行”理论,秉承“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育人模式,依托校内、校外人文教育基地和网络教育平台,综合运用问题导向、情景模拟、角色扮演、视频解析、日志总结等多元教学方式,将人文教育融入课堂理论教学、课外实践、临床实践、社会实践四个场景,实现人文教育从静态式学习到沉浸式学习的转换,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校园学习与社会生活联通,促进护生将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与护理专业问题形成关联性思考,并内化为价值规范和行为准则。
1.以学生为主体,提升人文教学效果
结合国情、省情和乡情,深入挖掘护理工作中的人文要素,将人文知识、临床实践经验和社会舆情舆论融入人文教育。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组织护生开展“我给抗疫学姐学长写封信”“抗疫校友走进云端课堂”、制作抗疫宣传视频等,引导并促使护生主动沉浸在人文教育过程中,加深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和体会,激发其学习热情与主动性,有效提升人文教学效果。
2.紧密结合临床,转化人文执业技能
基于多年医教协同教学改革实践经验,一方面在临床教师的指导下,将人际沟通理论和卫生法学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学习如何观察病人、尊重隐私、注重伦理、评估诊疗成效,如何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采集病史、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另一方面,通过“医学伦理道德辩论”“护理过失讨论”等多主题小组讨论、模仿演练和角色扮演,学习如何了解和尊重患者文化、语言、健康信念与环境差异,思考护理过程可能面对的各种问题及对临床决策的影响,提高护生对人文价值的内化能力,将人文精神、人文知识转化为人文职业技能。
3.强化社会实践,培养“医者仁心”精神
定期组织护生积极参与学校、临床学院的志愿者系列服务、暑期“三下乡”实践、无偿献血、专科义诊等活动,关爱群众健康,为弱势人群扶危扶贫济困,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体会和理解护理人的社会使命与责任,促使将护理实践和博爱精神融合统一,深化对生命意义和医学价值的认识与体悟。
4.创建网络教育平台,拓展人文育人渠道
积极探索运用数字化和网络化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创建人文在线学习平台,不断开发完善人文网络课程、人文教育教学资源,组织护生学习线上人文课程、观看人文讲座视频、进行人文阅读、开展人文案例研讨等;同时融合微信、微博等新媒体,集政策信息发布、人文知识共享及师生互动等功能于一体,实现知识传播、实践评价和案例学习等功能,进一步促进护生学习主动性,强化人文素质培养。
基于人文领域的广泛性,建立由不同学科背景、不同专业、不同实践经验组成的人文教师团队,依托教师发展中心,通过引育并举,组织开展人文研究项目探讨;通过组织团队教师教学观摩与讨论、主题经验分享、跨领域知识整合与研究等活动,在分享课程理念、教学经验与研究心得的同时,强化人文育人理念,完善知识结构,提升人文素养和人文育人实践能力。
1.加强人文教师护理专业学习,完善专业知识结构
组建护理、思政、医学、人文等6个学科领域的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组织策划“医学与人文”项目研究与探讨交流,在科技素养、人文艺术、苏医特色文化等人文课程教学中,融入医患角色和医患互动、知情同意权、医疗改革、国内外医护大家和优秀校友先进事迹等,完善人文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提升其专业实践教学能力。
2.引导专业教师重视人文教育,提升人文素养
依托中国护理职业教育联盟、中华护理学会、江苏省护理学会等平台,引进省内外行业专家任兼职教授,举办人文素质培训班、人文专题讲座;选拔骨干教师参加人文护理师资研修班和“国际护理人文关怀新进展高峰论坛”等,加强专业教师人文素质培养,陶冶人文情操,塑造人文情怀,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人文关怀气息,促进人文教育融入护理专业教育。
3.注重临床教师人文素质提升,强化人文实践能力
在医教协同临床教学“六同”(同教学标准、同集体备课、同师资培训、同表彰激励、同考核标准、同竞赛评比)机制下,组织临床教师充分总结护理工作中的人文实践经验,在教学查房中,加强心理学、人际沟通实践教学;在教授护理操作技能时增加伦理学实践教学;在病人健康教育时,强化护理美学、行为科学知识等实践教学,不断提高临床教师的人文思想认识和人文素养,强化人文实践教学能力。
秉承苏医“行方智圆”校训,传承创新“四色文化”育人理念,打造护理“四色文化”实验实训中心;整合校外中国好人馆、临床学院优质护理服务病区等,构建校内、校外、临床学院三个人文育人环境,全方位营造人文育人氛围,充分发挥人文教育的隐性作用。
1.传承创新,打造校内人文育人环境
传承创新苏医“四色文化”,打造护理“四色”实验实训中心。传承红色铁军文化,建设新四军建校历史长廊,回顾罗生特、白求恩等国际友人无偿援助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感人事迹,体悟信念坚定、无畏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内核;弘扬白色天使文化,打造“奚家凯人文护理工作室”“护士服的前世今生”“我的天使梦”留言栏、“优秀校友”栏等,树立无私奉献、大医精诚的职业信念;铸就金色质量文化,打造“学生荣誉墙”“奖学金奖教金”荣誉榜、“最美护理人”“师德标兵”“教学名师”等,弘扬不断追求卓越的职业精神;创新绿色发展文化,打造“护理+VR”智能实训室,让护生体验现代智能技术在护理沟通、护理照护、手术护理中的应用,并通过各类实训项目掌握智能化设备应用技能,提升其职业发展能力。
2.多方协同,打造校外人文育人环境
整合本地红色资源,基于新四军纪念馆、中国好人馆等人文育人基地,定期组织护生开展“红色之旅,历史寻根”“寻访红色基地,感受红色文化”等主题教育活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校院融合,打造临床人文育人环境
依托学校17所临床学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院校双方围绕护生人文素质协同培养,定制丰富的人文活动菜单,开展包括人文熏陶类、文体活动类、社会实践类、重大节日类、道德榜样类和技能竞赛类六大特色人文育人活动,结合医院文化理念、价值观,为护生营造临床医院人文育人环境,促进校院文化融合的同时,提升人文育人成效。
重视人文教育是世界高校发展的共同选择。[7]高职护理专业人文育人体系的建立与发展,离不开教学医院、全社会的齐心协力,医学院校还应借鉴其他院校人文素养培育方面的优秀经验,及时调整完善育人体系;协助教学医院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积极落实人文素养培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