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 朱 辉
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体验式教学聚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创新,着力培养学生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与核心素养。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阐明“角色体验式教学”的应用背景、具体实施路径以及注意事项。“角色扮演”,学生由课堂的“观众”转变为课堂的“主人”;“角色代入”,学生由问题的“疑惑者”转变为问题的“解决者”;“角色互换”,学生由信息的“输入者”转化为信息的“输出者”和情感价值观的“认同者”。
“双新”主要指新课程、新教材。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到2022年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使用新教材,深入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新”的核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它强调立德树人,强调素养指向,强调让学习真正地发生。体验式教学契合“双新”背景,它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体验式教学依赖学生的参与,创造流动的课堂,生成智慧的知识和饱满的情感。笔者将结合自身的课堂教学实践,从“角色扮演”、“角色代入”和“角色互换”三个维度阐述“角色体验式”的应用背景、具体实施路径以及注意事项,创新教学方式,培育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
(1)“角色扮演”是对同一情境的别样运用,学生由课堂的“观众”转变为课堂的“主人”。信息技术日益发达,时政或热点都可以突破时空局限走进思政课堂,给传统课堂带来生动的视觉冲击,一定程度上活跃了课堂氛围。然而,由传统的教师讲授发展到多媒体文字或视频呈现,丰富的只是课堂元素,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发生质变。由文字或短视频带来的新鲜感转瞬即逝后,课堂的“抬头率”依然没有提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一些涉及角色比较多且富含丰富立场的素材,教师合理运用角色扮演法,请符合人物个性的学生进行现场“角色扮演”。同样的情景素材,由于呈现的方式不一样,有利于学生由课堂的“观众”转变为课堂的“主人”。
(2)“角色扮演”,重点在“演”。“角色扮演”应用于课堂教学,理论基础来自于米德的角色理论,该理论认为:“个人是通过扮演他人角色来获得运用和解释有意义的姿态的能力,从而来了解社会上的各种行为习惯和规范,最终实现自我的社会化”。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一方面需要去洞悉他人的立场和行为,从而体悟事件主人公“做了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另一方面,学生在演绎事件的过程中容易作出积极的意义解释,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使得自己的言行合乎社会道德和国家法规。由此可见,要发挥好角色扮演的作用,学生不能仅仅照本宣科的念稿子,关键是教师要引导学生会“演”,要去揣摩立场,要去体悟情感,既要有代入感,也要有自我独立的判断。这样的活动设计,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辨明立场,知识与情感不再是单纯被动的“输入”。
(1)“角色代入”是对同一问题的别样探究,学生由问题的“疑惑者”转变为问题的“解决者”。议题式教学、探究式教学、辨析式教学、合作式教学等教学模式如同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教师的教学理念在更新,思政课堂也变得生动且接地气。面对老师精心设置议学情境和议学活动,有畏难情绪的学生可能不愿意去思考或参与课堂活动,只想等待最终的结论。如此,教师创设的情境沦为摆设,探究的问题流于形式。此时,教师若能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将同一个探究问题,设置成“角色代入法”,给学生搭建合适的脚手架,学生会更易上手,主动实现由问题的“疑惑者”转变为问题的“解决者”。
比如,在讲授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政府:国家行政机关》时,笔者依托“成都举办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情境,设问“申办大运会给成都带来体育商机,政府应该如何履行职能吸引投资商”?有学生觉得此问题远离自己的生活,不知如何切入该问题。有学生则下大包围,政府的五个职能面面俱到。于是,笔者重新修改设问:①你作为投资人,想到成都投资体育产业,最担心的是什么?②你作为政府工作人员,该如何消除投资人的疑虑?分解设问,既是给学生搭建脚手架,也是在引导学生“角色代入”,学生很快就设身处地地明白“政府要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这一教材难点,也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2)“角色代入”,重点在“换位思考”。教育学家杰罗姆·布鲁纳认为,“我们教一门科目,并不希望学生成为该科目的一个小型图书馆,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思想政治课程政治性和理论性较强,学科的教学目标绝不仅仅是习得知识,而是要立德树人,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因此,思政课教师必须牢牢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搭建合理平台,动员学生真正参与课堂,享受自主解决问题并获得新知和情感价值观体验的过程。角色代入,重在“换位思考”,实际上只是将学生原本无法触及的抽象理论问题用学生理解得到的角度重组自己的思维,在探究过程中相互碰撞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角色代入,能够将学生的内心真实体验与角色立场融为一体。因此,为达到课堂教学效果,换位思考时要引导学生厘清所代入角色的性质、职能、宗旨等“是什么”的相关内容;跳出角色时引导学生学生理解不同主体“为什么要这么做”以及应该“怎么做”。
(1)“角色互换”是对同一项目的别样讲解,学生由信息的“输入者”转化为信息的“输出者”和情感价值观的“认同者”。伴随着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得到体现。新时代00后的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话语体系,在信息爆炸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已经不满足于仅在课堂接受老师传递的信息,他们有条件也乐于在课堂分享个人观点。教师学会放手,与学生角色互换,学生充当“小老师”。师生角色互换,从过程而言,学生实现了自我肯定和同伴认可,更能燃起学习的浓厚兴趣;从结果而言,学生由信息的“输入者”转化为信息的“输出者”和情感价值观的“认同者”。
(2)“角色互换”,重点在“激励评价”。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观察学习或模仿学习,“人的社会行为是进入社会交往后通过观察、学习和模仿而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环境是具有决定性的因素,这里的环境主要指的是社会文化关系和榜样等客观条件”。由此可见,示范者的影响力是无穷的。学生在完成各项“小老师”任务后,教师对其闪光点应予以肯定和表扬,并将“小老师”制度发展成常态化机制。
教师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的统一,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潜力,课堂会生发更多教学相长的乐趣,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政课教学是一项非常有创造性的工作,要学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善于运用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善于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抓住关键、找准重点、阐明规律,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思政课教师恰到好处地运用“角色体验式”教学模式,是思想政治课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和有益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