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耀
中心城市是人口经济高度集聚的空间形态,是区域经济、流域经济的增长极,具有较强的要素资源的吸引力、控制力和对区域、流域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发挥中心城市的核心引擎作用,以沿黄都市圈、城市群的培育建设和一体化发展,引领带动黄河全流域协调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目前沿黄中心城市从全国来看,整体的城市能级不高,在现在进入全国的24个“万亿俱乐部”城市中,黄河流域只有4个,即青岛、郑州、济南和西安。而长江流域有12个,是黄河流域的三倍。即使是最强的青岛,在全国的“万亿俱乐部”当中也还是排在第13位,前10位没有一个是沿黄流域的城市,这是基本的城市发展态势。
关于如何发挥沿黄中心城市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建议如下。
第一,加快提升沿黄省会中心城市的城市能级。省会中心城市弱、能级不足,已经大大地制约或限制了要素资源的吸引力和综合服务能力,特别是对全省的辐射带动力。沿黄省会中心城市除了西安之外,大多数首位度比较低,虽然很早就提出“强省会战略”,但是到目前来看效果还不是很明显。目前在沿黄城市里面省会中心城市首位度比较低的,像济南、郑州、呼和浩特这些城市,在全国的省会城市能级是排在后面的,首位度低表明要素资源分布相对分散,空间配置效率低,没有得到集约化和优化利用,没有形成较强的集聚规模效应,尤其是省会城市对全省难以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因此,提升其首位度是很长一个时期面临的发展任务,这一点非常重要。像山东是一个“双核”(青岛和济南)省份,济南首位度的提升与其他省会城市不太一样,但是也要有适当提高的目标。
第二,强化沿黄中心城市在创新引领上的能力。中心城市是区域先进生产力的集聚地,是人才、科技、教育、文化、集约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但是沿黄地区的创新能力整体不足,除西安之外都是比较弱的,要使沿黄中心城市成为原始创新的策源地、高端创新资源的集聚地,参照其他地区的经验来看,目前最缺乏的且需要去争取的,就是国家级公共创新平台,包括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实验室、国家大科学装置的布局,这对于提升沿黄中心城市的基础研究和前沿应用研究的能力非常重要,也是补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短板的需要。同时,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也需要打造一个科创走廊,成为集聚创新资源和协同创新的示范,中央规划纲要提出的“郑洛西示范带”,应该成为黄河流域的科创走廊,建议“郑洛西”把济南加上,随着郑州到济南的高铁开通,“郑洛西济”科创走廊可以成为沿黄城市创新能力的创新高地。在这几个城市中,西安的科研创新资源比较丰富,洛阳的制造能力强,郑州、济南在城市的综合服务、商贸服务等方面比较强,能够形成科创合作联合体,特别是在科技的研发和成果转化方面应该加强联动协作,打造引领沿黄区域创新发展的高地。
第三,加快培育建设以沿黄省会中心城市为核心的现代化都市圈。目前全国已经有6个都市圈获得国家批复,(1)在本次会议之后,武汉都市圈于2022年12月成为第7个获批的国家级都市圈。但是我们现在在规划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就是没有严格地按照国家发改委关于都市圈建设的定义去建设,都市圈建设不能图大,要避免过去以往在搞城市群规划的“1+几”的规划思路,聚焦相邻相近城市的同城化,聚焦建设好一小时通勤圈、产业圈、生活圈。
第四,加强沿黄中心城市的合作联动。建议设立沿黄中心城市的合作联盟机构,轮流举办沿黄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高层论坛,作为沿黄中心城市交流合作的平台,促进沿黄中心城市合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