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于贝妮
学生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代表着国家的未来,高校学生是大部分学生在校发展的最后阶段,对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大部分高校采取住宿制,高校学生在校居住的过程中远离父母,身边缺少人进行监督,很容易在自我放松的情况下,形成不好的生活习惯,树立不良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作为学生在高校中接触最多的教师,辅导员对于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有重要的督导作用,在当今时代,互联网技术发达,信息流通速度快,信息质量良莠不齐,在此基础上,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受到了重大的挑战。
在学生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习生活中,接触的都是固定的教师,还有班主任进行实时的监督,教师能够及时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生活状态进行观察和了解,从而及时做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但是学生进入高校之后,接触到的是全新的生活状态,接受的各种信息也比以前更多、更丰富。高校是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关键时刻,在生活方式骤然改变的影响下,学生很容易建立不正确的价值观。辅导员作为学生在高校生活过程中接触最多的教师,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对于辅导员来说,扮演好学生价值观的引导者的角色,对学生的生活状态和思想理念有充分的认识是重要的工作内容,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线人员,也是高校开展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的重要力量和主要阵地,做好高校辅导员的相关工作,对学生的负面价值观进行纠正,对于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
高校学生是社会上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尤其是刚进入高校的学生和即将毕业的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几率更高。对于刚进入高校的大学生来说,生活环境突然发生改变,远离父母,自己进入集体生活,对于高校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很容易发生不适。由于学生身边缺乏安全感,也没有亲人在身边进行安慰,很容易发生相关心理问题。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马上要离开学校的象牙塔,步入社会进行工作,对于社会的担忧和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情况感觉迷茫,导致即将毕业的学生经常会出现一定的心理问题,甚至有出现抑郁的可能。辅导员是学生在学校生活的守护者,在日常工作中能够频繁地接触学生,在工作期间,对学生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进行把控,发现学生出现心理问题能够进行及时的疏导,更有利于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
高校辅导员应该在工作中清晰自身的定位和工作职责,牢记自身的使命担当,要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具有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品学优良的人才。高校辅导员要对自身的工作有高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具有奉献精神,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高校辅导员要加深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习,强化自身对于祖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深度,帮助学生适应高校生活,促进学生更好地在高校进行学习,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以自我革新、自我学习作为开展辅导员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加深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互联网和电子移动智能设备的广泛应用让学生接受各种消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了解信息的速度越来越快,进入高校之后,部分学生没有优秀的自控能力,也缺乏家长管束,很容易出现价值观扭曲的现象,这是当前学生在高校中面临的主要问题。除此之外,学习环境的改变和事物辨识能力的缺乏让学生面临着学习状态下滑、容易上当受骗等问题。在当前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帮助学生改变不良价值观,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帮助学生预防诈骗,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点。
高校辅导员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时,要时刻注重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升。对于当前国家和社会来说,需要的是具有优秀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同时还能够具备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能够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理想信念的优秀人才。但是当前社会思想观念复杂,各种不符合社会前进方向的不良风气,在文化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逐渐对人们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物质主义等不良思想毒害侵蚀着年轻一代的生活观念。高校学生在校期间,是建立自身三观的主要时刻,在这个时期建立积极向上的、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奉献的价值观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要将综合素养提升作为教育学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对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导向作用,发现学生有歪曲不当的价值观时,要进行及时的纠正和教育,避免学生形成违反社会发展理念和人生正确道路的不良思想观念。对于学生来说,高校辅导员是对自己有监督作用的老师,因此,高校辅导员要以身作则,将自己的行为作为教育学生的榜样和基础,通过言传身教的形式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心理矛盾化、心理脆弱化、思维个性化的特点,对于社会信息的理解和接受,还有在网络上获得的相关反馈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一部分高校大学生缺乏自主生活的独立性和生活学习习惯方面约束力,再加上远离父母,没有接受过生活的打磨,普遍存在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无法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情况,在这样的影响下,很多高校学生更容易产生压抑、紧张等负面情绪,很容易引起心理上的波动。高校辅导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关注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学生的身心健康是高校辅导员的使命和责任。作为老师,辅导员应该对学生的日常状况有清晰的把握,通过谈话、调查、走访宿舍等方式,深入细致的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一旦发现学生出现心理问题,高校辅导员要化身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者,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为本,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心理辅导。高校辅导员应该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教育学知识,要能对学生表现出来下意识的心理暗号进行解读,分析学生的心理误区,如果发现自己无法解决,要与学校心理医生取得联系,帮助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促进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回到正轨上来。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学习的监督者。大部分高校学生经历了严酷的高考,在高考之前,学生面临的是学校压力巨大的学习生活,在经历了时间严格要求、生活高压的情况下,学生进入高校会感到前所未有的放松。很多学生面对轻松的高校环境,没有人进行学习的督促和要求,再加上高校教师教学的自由和自主性较强,很多学生改变了过去的学习方式,养成了临时抱佛脚的不良学习习惯。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以及专业知识的学习产生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辅导员作为与学生交流接触最多的高校老师,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有重要的责任。辅导员应该明确定位自身的工作理念,时刻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及时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纠正学生错误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要让高校学生了解大学的根本目的是要对自身专业能力进行高级阶段的培养,而不是让大学生经历了严格的学习之后来大学进行放松。辅导员是高校实施教育职能、促进高校育人水平提高的重要力量,承担着育人育才的重要使命。高校辅导员应该强化自身工作能力,秉持着奉献精神,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进行关注,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对辅导员产生更多的信任感和敬畏感,从而促进学生良好人格和优秀学习能力的建立。
虽然高校辅导员不承担教学任务,但是对于学生的培养和未来的发展却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学生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高校的学习中,都与辅导员息息相关,辅导员要对学生加强关注,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更快适应高校生活,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