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玉梅,褚金龙
(1.泸水市林业和草原局,云南 泸水 673199;2.怒江州林业和草原局,云南 怒江 673100)
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统计数据,近10 年来,伴随社会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加快,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升,显著增加了对香料等的需求量,香料产业化进程持续推进,已经成为不少地方的支柱性产业,对优化经济结构满足人民群众高水平生产生活需要都有深刻影响。林下经济发展中,能够形成香料生长种植的特殊环境空间,有助于香料快速生长种植,这也是林下产业能够和香料产业种植实现密切结合原因[1]。当前,我国林下产业深层次发展,国家在林下产业发展中的人财物力资源投入显著增多,都为香料产业发展起到了相当好的助推作用,能够让香料发展得到更好保障。泸水市在林下产业发展中,积极探索香料产业发展,形成了非常好的香料产业发展经验,对香料产业发展更是有着独到把握。
泸水全市森林面积有244 165.5hm2,森林覆盖率达到78.53%,在利用广阔林下空间资源发展林下产业上有显著优势。“十三五”时期,泸水市林草产业规模稳步增长,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市场主体持续壮大,富民成效日益显现,林产品贸易稳中有进[2]。林下经济收入人均达1101 元,占农村人口可支配收入的15.2%。同时,产业结构、产品供给、创新能力、政策保障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香料产业在泸水经济结构中的地位影响显著提升,实际创造的经济效益在持续增加,带动就业人数明显增多,为此地方政府为依托林下经济更好助力香料产业发展,切实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等战略实施,制定了《林下产业助推香料产业专项规划》专门发展规划等,对保障香料产业稳步有序深层次发展建设都带来了深刻影响,逐步营造了重视支持香料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氛围。
在服务脱贫成果巩固助力民生改善上,香料产业有着基础性影响,以生产种植特殊性能够吸引非常多种植群体的加入,为此泸水市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作为基础,以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为统领,将林下香料发展规划纳入乡村振兴产业实施方案,融入新内涵形成新定位,成为全国“三区三州”、云南省、怒江州乡村振兴新模式和新标杆[3]。近年来,泸水市充分利用各类适宜林地和退耕还林地等资源发展林下香料产业,加强林下香料产业与生态保护修复的融合,重点发展草果等林下香料产业及林下香料采集加工等,引导加工企业向林下种植集中区延伸。深化林下香料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完善林下香料产业产品标准体系,培育林下香料产业产品特色品牌,预计到2025 年,林下香料产业经营和利用总面积达200 万亩,林下香料总产值稳定在4000 万元以上,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达6 个。
进一步提升泸水绿色香料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推进香料加工生产、绿色香料重点实验室、怒江草果科研实验建设,完善园中园孵化区、香料博览区、生态景观园、特色村落等组团,打造科研展示、体验科普、特色餐饮、康体养生、产品加工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4]。
大力开展规范化生产基地改造提升,推动建设连片500 亩以上的草果规范化生产基地、300 亩以上的山胡椒、花椒规范化生产基地;大力推进草果等绿色香料作物病虫害防治与提质增效,开展改形、培肥、降药提质增效,因地制宜建设田间生产便道、采收运输索道、喷灌滴灌设施等示范工程,大力推行安装太阳能杀虫灯、增施微生物菌肥、微量元素肥、采购高效低残留杀菌剂等绿色防控措施[5]。
围绕香料产业链生产要素跨区域协作,形成“以各乡(镇)香料主产区进行初加工、以产业园区进行精深加工”的全市香料加工一体化新格局。①推进上江镇现代加工园区发挥核心带动功能,形成1 个产业综合深加工园区,加大以草果、花椒等香料为主的精深加工产品研发。②推进产地初加工绿色改造提升,逐步推进草果传统加工作坊“土灶台”熏烤烘干技术的绿色环保改造提升,推动打造一批原产地绿色生态初加工工厂或加工企业,示范推广泸水草果绿色生产加工工艺,加快泸水草果初加工产业绿色生态化转型[6]。
以扶持香料批发交易市场、电商平台为重点,搭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开放格局、多层多元化市场主体参与、线上线下营销全覆盖”的草果产业。
依托绿色香料产业园区建设和片马对缅国家口岸,建设多功能性的国际香料仓储、加工、商贸交易和物流园,打造面向东南亚、南亚、中东、非洲的香料国际交易中心;以改造升级县域物流集散和交易中心为重点,建设以草果为主的农产品集散和交易中心,并同步配套仓储物流设施;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香料产品营销,依托绿色香料产业园、生态农副产品加工交易中心建设专业化绿色香料产业B2B、B2C 融合的电子商务平台,大力推进“互联网+”,引导香料产业经营主体利用现代网络手段创新香料产品批发、零售方式,大力推进香料产品连锁经营、直供直销、电子商务、期货交易等新型流通业态和现代交易方式[7]。
(1)打造泸水香料、“雪黎牌”草果品牌推进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建设,形成“怒江香谷,养心天堂”“怒江草果香天下”等品牌效应,利用省内外各种博览会、洽谈会、展示会、交易会、香料产业高峰论坛等重大活动,开展泸水香料品牌宣传,在全国大中城市择优建设怒江香料产品展示中心,提升品牌知名度、扩大市场影响力[8]。
(2)完善构建怒江州泸水香料质量生产控制标准、检测检验和监管体系,针对香料植物品种、种植、农药和化肥施用、采后处理、加工等环节建立标准规范规程,推行实施香料植物的GAP 生产规范,健全市乡(镇)二级香料产业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扩大香料产品安全可追溯体系覆盖范围,提升怒江绿色香料产品质量。
按照“外引内培”的发展思路,引导国内外企业向园区集中,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国内外香料香精知名企业,培育大型龙头企业和初加工企业,发展壮大国家级和省级合作社示范社。依托绿色香料产业园区,力争引进2~3 家国内外顶尖级的香精香料公司,扶持培育2~3家对全市香料产业具有支撑和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重点骨干企业和合作社,形成龙头引领、共生互荣的良好业态[9]。
依托怒江绿色香料产业研究院,集聚整合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科技资源,加快建设绿色香料产业研究中心。具体措施如下:①力争国家草果工程中心、国家草果技术创新中心落户上江绿色香料产业园区,促进省级草果工程中心和省级草果技术创新中心落地,建设完善科技支撑服务平台,引进和培养科技服务与经营管理人才,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开展关键技术研究与攻关,实现技术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整体提升香料产业科技水平。②建立科技信息服务平台,推进“草果网”建设,构建怒江绿色香料产业信息大数据中心,不断提升怒江香料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10]。
挖掘以草果为核心的泸水香料文化,收集、整理与泸水香料相关的历史、传说、传奇故事,通过建设香料博览园、开展香文化活动、举办香料论坛、打造香料美食等形式,宣传泸水绿色香料产业文化,推广绿色香料产品,促进绿色香料产业的发展。促进香料产业与特色旅游、民族风情文化、“大健康”等第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三大产业融合发展。
依托林下产业助力香料产业发展,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发挥好政府层面的主导作用,有序做好其他配套支持服务,才能让香料产业发展按部就班落到实处去,对于保障香料产业的发展质量生产数量都有重要意义。
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履行产业管理职责,高度重视林下香料产业发展,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行业指导和管理服务,积极争取支持政策,推动林下香料产业发展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在深化香料产业发展上,安排专门责任领导机构,强化责任监督,定期召开有关香料产业发展的专题会议,注重整合不同层面力量推动产业化进程中困难问题的解决,确保香料产业在发展上更富有成效。
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支持林下香料产业发展,地方根据需要并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履行支出责任,按规定统筹中央财政和自有财力,大力支持林下香料产业发展。完善金融服务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开发符合林下香料产业特色的金融产品。落实支持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的金融服务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规范有序设立林下香料产业投资基金,充分发挥林草主管部门的行业优势,稳妥推进基金项目储备、项目推介等工作。
完善林草资源管理制度,促进资源集约、节约、高效、循环利用。科学实施森林分类经营,在符合《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前提下,依法依规利用集体和个人所有的一级国家级公益林与二级国家级公益林,保障商品林经营者依法自主经营。落实国家关于支持乡村振兴的有关用地政策,在不破坏生态和严格履行程序的前提下,保障林下香料产业用地。对集中连片开展生态修复达到一定规模的经营主体,允许在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国土空间规划、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利用1%~3%的治理面积从事旅游、康养等产业开发。
加强种质资源挖掘和基础研究,强化良种选育方面的科研攻关,突破一批产业化前景良好的关键核心技术。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鼓励企业组建产业创新联盟。推广大数据、云计算、5G等信息技术应用,推动林草产业数字化发展。
林下产业是新时期泸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支撑,不仅创造了可观经济收益,逐步优化了地方经济结构,而且还有力推动了社会剩余劳动力再就业问题化解,显著增加了种植群体的家庭收入,对巩固脱贫成效致力民生改善都有深刻影响。依托林下产业能够非常好的推动香料产业发展,泸水市通过大力开展绿色香料产业化区建设工程等,形成了非常好的香料产业发展环境氛围,对丰富林下产业内涵也都重要作用。同时,对如何保障林下产业助力香料产业发展保障举措进行了一并探索,有助于为新时期香料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夯实根基,对于加快林下经济整体层面的发展突破都有重要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