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卓越计划”的背景、特征及主要影响

2023-04-15 12:35吕云震陈志强
教育评论 2023年1期
关键词:卓越资助德国

吕云震 陈志强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以及知识经济的到来,欧洲国家的教育决策者呼吁采取措施提高大学的全球竞争力,建立一批国际知名的大学,并鼓励在大学内部实行企业化管理模式。这些决策者认为,高等教育机构的大小决定了其实现卓越及争夺世界一流地位的能力。2006年,时任德国研究中心主席就曾表示,“在世界前50所最好的大学中,德国只占到两三个”[1]。本文以德国2007年开始实施的卓越计划为研究案例,通过对该计划的实施背景、特征以及对高等教育影响的分析,探讨德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从中发现德国哪些高校在这一计划中成为了赢家,以及德国的中小型高校如何抓住这一卓越计划的机遇,完成发展模式的转型。

一、“德国卓越计划”实施背景与内容

“德国卓越计划”(German Excellence Initiative,以下简称GEI)是德国于2007年推出的旨在不断提高大学研究水平的一项高水平教育计划。这是德国应对高等教育日益全球化,以及各国在大学声誉、资金、师生等方面面临激烈竞争的由政府领导的战略性回应。

从GEI具体内容看,其主要体现出四大特征。一是GEI的核心目标在于创造“卓越的学术研究性机构”,因此主要聚焦于教学和应用研究的应用科学大学不可申请这一计划。此外,合作办学的大学,如柏林的3所主要大学(洪堡大学、自由大学、技术大学)和慕尼黑的2所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和慕尼黑大学)也被排除在外,因为GEI的主要目的是鼓励机构之间的竞争而非合作。二是它几乎完全专注于大学的研究水平。教学水平仅在第二轮GEI中才被勉强认可。三是该计划为申请成功的大学带来了不菲的资金支持。其中,GEI在第一个5年资助周期(2007-2012)总投入为19亿欧元,而第二个5年资助周期(2012-2017)总投入则上升为27亿欧元。四是GEI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共同资助,双方资助比例为3∶1。由于德国是联邦制国家,各联邦州享有独立的文化教育权,可独立制定教育政策。高等教育财经支出主要也由州政府承担,呈现州政府提供日常性经费与联邦政府提供辅助性专项经费的二元结构。因此该计划可使得联邦政府来资助那些资金不足的高等教育机构。[2]

GEI主要为三种机构提供资助:第一类是研究生院,每年资助100-250万欧元;第二类是研究团队,即研究机构和行业之间组成的大型合作组织,每年资助650万欧元;第三类是精英机构,旨在奖励具有创新性发展战略计划且确保其发展战略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机构,每年约资助1300-2000万欧元。GEI最初目标是对40所研究生院、30个研究团队以及10个精英机构进行资助。[3]该计划吸引了法国、西班牙、中国、韩国、日本等多个国家的政客、教育决策者的关注,并陆续发起建立“世界一流大学”的计划。相比而言,虽然都是专注于卓越的大学研究项目,但英国、美国等国家是通过重新分配现有预算的方式实施,而GEI为大学带来的是大量的额外资金[4],其资助的额度比法国或西班牙等规模较小的计划大得多。虽然GEI鼓励大学公开竞争,但其严格性要远低于在韩国的类似计划,韩国的计划非常明确地侧重于培养一些永久性精英机构。德国的GEI与荷兰的改善整个大学教育系统的目标也不同,德国并非旨在改善整个系统,而是针对部分机构进行资助。[5]

因此,拥有先进技术和医学专业且财务实力雄厚的大型研究型大学,比侧重于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且财务实力较弱的小型大学具有更大的优势。[6]“由联邦政府和各州联合支持的卓越计划是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旨在支持德国的顶级科学研究。它是德国高等教育政策范式变化的证据。平等主义的发展观念会导致一些高质量的机构无法得到充分的发展。而现在这一计划正是鼓励以研究为主导的高等教育机构进行竞争。”[7]GEI使德国高校之间的竞争从“研究人员和项目的竞争”转向“整个机构的竞争”。有学者指出,这一计划实际上造成了机构之间的竞争,从以实际研究或研究质量为重点转变成以机构规模和知名度为重点。因为大型的、具有知名度的大学将更容易吸引资金、教职工、学生和研究合作伙伴。[8]也有学者指出,世界一流大学的三个先决条件是:人才集中、资源丰富以及治理有序。[9]德国的联邦高等教育体系在这些方面都有明显弱点,而GEI也不会从根本上补救这些弱点。尽管资金充足,但过了这段时间之后,受资助的大学将又回到之前的发展轨迹上。既然GEI不是德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万能药”,那么德国高等教育为何坚持发展GEI计划?其对德国高等教育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二、“德国卓越计划”对高等教育领域的影响

第二轮GEI已于2017年结束,但在很大程度上仍不确定德国的高等教育今后会走向什么样的道路。根据德国宪法中对教育的相关调整,GEI将改变高等教育资助来源:即今后将由联邦政府资助州立大学。有学者认为今后德国大学将更重视教学,如德国科学和人文理事会建议更多地关注大学中“纵向竞争”外的“横向分层”发展[10],“纵向竞争”指按照严格指标对大学进行排名并进行资助;而“横向分层”指大学按照不同的功能和特点来发展,是一种互补模式而非纯竞争关系。目前关于德国高等教育的争论并未解决问题的关键,即什么样的高等教育系统是德国真正需要的。GEI不仅让人们重新思考与审视德国高等教育,而且对不同规模的大学在德国的发展方向与今后的重点研究领域提供了线索。

(一)重新审视德国高等教育

GEI吸引了公众、政客和国际组织对德国高等教育的关注。2015年,GEI对各大学进行了一次正式评估,在此次评估中,一些大学失去了“卓越”的标签。很明显,失去“卓越”标签,比当初取得这一标签对大学的影响可能更大,因为失去该标签后,无法吸引更多资金并维持享有盛誉的国际伙伴关系。国际新闻界几乎只报道这些获得GEI资助的大学。因此GEI在鼓励垂直分层方面非常有效,尤其是获得第三轮GEI资助的大学,将成为在未来竞争中享有良好声誉的领先者。虽然加入GEI的大学随时会被“踢出”该计划,但是其持续不断地开放竞争,有效地促进了大学发展。

2014年12月,德国联邦政府达成了在2017年后继续实施GEI的共识。[11]该共识发布之后,德国高等教育领域出现了一个新的现象——即德国的大学正在分裂成相互竞争的集团:大型、研究密集型的富裕大学已将自己组织为“U15”,大型技术大学组成“TU9”等。这些大学正在相互游说联合起来,利用他们的影响力来确保争取大部分国家资金分配给他们,并且公共资金也集中在它们身上,以帮助它们获取世界一流大学的地位。

这种现象引发了其他机构的严厉批评,这些机构发现自己失去了自认为应得的机会。首先是那些洪堡式的小型大学,这些大学在人文社科领域中取得了较好学术成就。还有一些德国传统意义上的“卓越大学”虽未获GEI资助但一直享有良好声誉的机构,如卡尔斯鲁厄科技学院(Karlsruhe Institute)(KIT)。[12]此外,2007年第一轮GEI发布后建立的中型大学最近也在复兴。在应用科学大学中,几年前成立的由7个研究机构组成的小组(UAS7)呼吁对GEI的资助和法律框架做相应改革。德国研究中心主任马蒂亚斯·克莱纳(Matthias Kleiner)和德国科学理事会的前校长彼得·斯特罗施奈德(Peter Strohschneider)经常呼吁记者、政客和学者在新闻发布会和演讲中避免使用“精英大学”一词,提醒媒体和公众许多卓越的研究计划出现在不太知名的“研究集群”和“研究生院”中。[13]这些清楚地表明,德国需要一项针对整个高等教育部门的战略,以让所有类型的机构和组织以互补的角色并存,且减少恶意竞争。

(二)GEI对于德国不同规模大学的发展机遇

GEI的赢家涵盖了广泛学科的研究密集型的大型学校,尤其包括资金雄厚的医学校和技术科学大学。2012年公布的第二论GEI获得者名单中,只有2个中型大学(不来梅大学和蒂宾根大学,每所大学的学生少于25,000名)和1个小型大学(康斯坦茨大学,学生人数少于9000名)。德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像是一个金字塔,从一个宽广的基数变成狭窄的尖端。人们一直在努力关注金字塔的“中间”部分,试图摆脱“中间”等于“平庸”的观念。德国宪法法院院长兼弗莱堡大学校长安德烈亚斯·沃斯库勒(Andreas Vokuhle)认为需要从GEI中得到一些教训,即需要重新审视高等教育系统的“中间”部分,才能体会它的作用,并重新制定中小型大学的发展战略,以成功实现它们的目标。[14]沃斯库勒遵循德国科学理事会早在2000年建议采取一项政策,让金字塔“中间”的大学承担培训顶尖研究人员的责任,这样为数不多的世界一流大学,可以从中汲取人才和研究创新。这对于这些中间大学来说,将承担着双重角色,因为它既坚持原有的发展路径,又参与到卓越计划中来。[15]

实际上,对于许多中小型大学来说,这是一个现实的选择。它们更小、更缺乏资金,具有更少的研究密集度,更多的教学导向、区域性合作以及应用研究;在学生、师生人数比例,学科范围,提供课程的数量,研究合作,区域参与,外联活动,国际化,财务或机构自治的程度上与顶尖大学都有所不同。尽管其中一些特征可能会被大学的管理者视为优势或具有“独特性”,但普遍意义上没有得到国家教育领域的决策者、学术领袖和德国公众的充分认可。

因此,如果要长期获得良好的发展,一个成功的高等教育系统策略需要建立在对所有高校特征的理性分析基础上,充分认识到这些高校的优势而不是劣势。但这一战略是否可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小型大学的发展策略。[16]GEI积极的潜在作用,就在于鼓励中小型大学重新考虑自己的角色,并确定战略,使他们在与大型机构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三、“德国卓越计划”背景下中小型大学的发展战略

在GEI的影响下,德国的中小型大学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改革策略:一是扩展,通过合作创造规模;二是专注,将资源和工作集中在少数几个卓越学科领域,以便提升这些领域的全球竞争力。此外,基于上文分析,中小型大学的一些特点反而成为其发展的优势,如可以提供更个性化的管理措施,鼓励教职工和学生的积极参与,从而产生积极的精神力量,有利于提高学术效率。以下主要就上述两种策略展开详述。

(一)通过扩张创造规模效应

多年来,在高等教育治理领域,“机构的规模是实现卓越的必不可少的前提”一直是毫无争议的。“规模”带来的是知名度、声誉、获得资金的特权以及对外部合作伙伴、高素质教职工和学生的吸引力。有学者用物理学概念“临界质量”描述大学须超越特定的资金、教授职位、学生和学科方面的限制来获得成长,更有机会迈向“世界一流大学”。根据这一理论,许多国家包括德国、法国和日本都采用了“能力提升”策略,以扩大学校规模。[17]

在GEI正式实施前,德国的政策制定者讨论了通过创造“临界质量”促进大学之间的合作,而不是通过强制竞争改善高等教育机构的学术潜力,并为规模较小的大学和研究机构提供资金给予其增强潜力的机会。早在2000年,德国科学理事会发布“关于德国的教育和研究系统和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报告,呼吁加强研究型大学、应用科学大学、独立研究机构和私营部门之间的合作,建议提供更多资金以促进多样化研究合作项目的发展,吸引高水平人才参与并促进知识更新及升级。

在过去的15年中,许多议程已在德国成为现实。在国家资助计划诸如“研究协议与创新”的支持下,一些中小型大学和研究机构已启动合作项目,并成立了研究生院,甚至在6所“科学学校”建立了合作中心。卡尔斯鲁厄大学(Karlsruhe University)和柏林最大的医学院(Charité)这两所大学已与霍尔木兹研究所合并。健康研究方面具有专长的机构已被整合为所谓的“卫生研究中心”,这是一项鼓励公共和私营研究部门之间开展大规模合作的国家计划。可以看出,同马克斯·普朗克、霍尔木兹以及弗劳恩霍夫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的合作,为许多缺乏资金的中小型大学提供了更好的融资机会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传统上,德国大学不是线性实行等级和责任制。所有学术问题上的决策都由高级管理层和学术参议院进行审议,这也反映了德国宪法规定的学术自由的强大地位。随着一些非大学研究机构的参与,一些德国学者认为,这样的合作应设定自己的议程,将不同的制度文化带入大学。[18]通过合作提高知名度和研究潜力,对于希望发展自己潜力的中小型大学来说,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之一。

(二)专注于卓越领域

对于某些中小型大学来说,迈向卓越的另一种现实选择,是在有限的资源中,通过专注某些研究领域提升卓越性,通过捆绑资源并有意识地减少其他活动增强竞争力。这一策略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专注于教学研究。有学者建议规模较小的在国际研究中没有竞争力的大学应关注研究型教学,并实现卓越。[19]如,康斯坦茨大学(Konstanz University)是唯一一家在人文学科教学领域获得卓越成就的小型大学。但中小型大学倾向于将这种选择视为一种“危险”,原因是目前没有奖励制度或激励措施来认可教学水平比较高的大学,并且专注教学也可能会使大学失去已有的声誉,被认为“降级”为应用科学大学。

第二,专注于特定学科,如医学、法律或经济学。这被许多私立大学,如汉堡的布塞留斯法学院(Bucerius Law School)和法兰克福金融与管理学院(Frankfurt School of Finance and Management)采用并且取得很大成功。此外,勒费尔德大学(University of Bielefeld)一直坚持优势学科的发展,如教师培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也有学者指出,这种注重单学科发展模式是体育、艺术和音乐学校的传统,而传统学术研究型大学则较少采用单一学科的发展模式。可以看出,德国国内关于大学整体性的概念仍然很强。医学院出于研究整合的原因,倾向于与学校的其他院系保持合作关系。

第三,一些中小型大学开始将重点学科与特定教学研究模式相结合。如,吕讷堡大学(Lüneburg University)通过增加一年级“普通课程”的教学模式,现在处于慕课教学的前沿;弗莱堡大学(Freiburg University)在它的研究生教学中专注于其优势学科,也取得了卓越地位。此外,一些中小型大学正在尝试其他方式,通常称为对特定的教学或研究进行“增值”,这些“增值”的方式包括提高研究的多样性、提高国际化水平、引入科研生态概念、开展双边合作或者通过建立高效和贴心的环境等。

四、结语

如本文所述,德国GEI试图通过建立一些世界一流大学,以提升整个德国的高等教育影响力。有些学者认为,多样性和差异化实际上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硬币的两个面,二者应相互补充。在德国,既有以严格坚守传统的独立性、好奇心为驱动的研究群体,其更加重视知识的生产;也有专注于大学对整个社会广泛贡献的研究群体,其更重视研究创新、教学、培训和知识转移。

GEI的教训很明显:只有在各种规模的大学共同发展的前提下,才能从整体上提升整个高等教育领域的发展水平,从而使大学在不同的发展模式之间进行选择。GEI创建了一个代表高校研究的金字塔,它在发展顶尖大学的同时,让社会同样去关注那些中小型大学,这对于德国较小规模和特定领域卓越的大学来说,无疑是很好的发展机遇。但德国高等教育究竟如何发展,才能既保留大型的享有国际声誉的大学,又能兼顾中小型大学的发展,还需要更长时间才能作出精准的判断。

猜你喜欢
卓越资助德国
德国豹2号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我们在德国怎么扔垃圾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德国弃煤的烦恼
“梦梦”“娇庆”德国行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