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2023-04-15 12:35俞丽华
教育评论 2023年1期
关键词:整本书课文策略

俞丽华

小学语文的深度学习可以通过阅读实现。叶圣陶先生于1941年第一次明确提出要阅读整本书,“要把整本书作为主体,把单篇短章作为辅佐。”[1]本文立足一线教学实践经验,提炼出“1+X”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一、一项主题,多层组合

“1+X”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中的“1+X”有多重视角与多元解读,“一项主题,多层组合”主要指向对整本书阅读内容进行深度加工的策略,即阅读内容围绕“1”项主题进行“X”层组合,可以以同一主题、同一体裁、同一作家、同一写法等为主题进行多文本组合。这样的阅读内容组合将更好地引领小学生走向具有理解性、探究性、生成性的深度阅读,实现阅读内容从单文阅读转向群文阅读,以一篇带一类,从一本到一批,形成阅读主题一致性、阅读内容系列化、阅读结构系统化。

(一)“1”个学习目标,“X”篇文章组合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行。“教师在确定一篇课文的学习目标时既要考虑单元目标,又要结合‘这一篇’的学习目标。课后‘1+X’阅读教学目标不同于课文‘1’的目标,是建立在完成课文‘1’的学习目标后,与‘X’文章组合,根据任务完成新的学习目标。”[2]如,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以“走进鲁迅”为主题[3],选用《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四篇文章,旨在通过不同的视角、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从多角度展现鲁迅的形象,让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其文学成就,感知其性格特点,体会其精神境界。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在这四篇课文的教学中,语文要素的落实是有序推进的。

(二)“1”篇作家课文,“X”篇(本)作品

“1”是单元课文里的和作家有关的作品,即《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四篇课文。单元教学目标有四个方面:一是会写25个字,会写29个词;二是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相关段落;三是能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四是能借助课文和资料,初步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教师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和语文要素,在执教时有序推进:教学《少年闰土》时,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查找资料,并借助资料理解课文内容;教学《好的故事》时,教师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生发对背景的求知欲,然后借助课后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布置预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任务时,教师要求学生自己查找相关资料;教学《有的人》时,教师引导学生借助前一阶段的学习内容及课外查找的资料展开学习。

“X”即同一作家的整本书作品,教师根据课内教学目标制订《小学生鲁迅读本》教学目标——阅读《小学生鲁迅读本》。学生有目的地查阅和收集鲁迅及其生活时代的背景资料,理解书中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

如,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综合性学习单元,这个单元是现代诗歌单元教学。[4]在学生学习了《繁星》诗选三首的基础上,教师分五个阶段指导学生深度理解重要作家的作品。第一阶段,让学生通过诗集、报纸、杂志等收集冰心的现代诗,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收集现代诗的兴趣,接着指导学生对冰心的现代诗进行分类。第二阶段,要求学生在两周内,每天利用十五分钟收集、摘抄三首冰心的现代诗,与诗有关的故事或者作者资料也可以适当摘抄。教师还可以通过范例展示,帮助学生明确有关摘抄的基本要求,包括建立目录、注意格式、注明作者和出处等。第三阶段,教师让学生结合课文的学习以及自己收集的冰心的诗歌,谈谈冰心诗歌的特点,梳理现代诗歌的一些特点,进而让学生试着写诗(诗歌表达形式不限)。第四阶段,学生将自己的诗作展示到班级指定区域,也可以在小组内互换。通过交流,学生选取自己最喜欢的或者印象最深刻的作品,在班级进行推荐。第五阶段,举办冰心诗歌朗诵会,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诵,进一步体会现代诗歌的意境和冰心作品的情感内涵。

二、一种策略,多学段推进

“一种策略,多学段推进”主要指向对整本书阅读策略进行迭进式迁移的策略,即随着年级升高,整本书阅读策略如何实现迭进迁移。这里的“1”即同一种整本书阅读策略,“X”指学生在不同学段的整本书阅读中,专项阅读策略或某一阅读素养获得迁移提升。

(一)阅读策略单元阅读策略的迁移运用

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安排阅读策略单元,此类单元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策略,培养学生运用阅读策略的意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统编教材一共安排了4个阅读策略单元,分别是三年级的预测单元、四年级的提问单元、五年级的提高阅读速度单元和六年级的有目的的阅读策略单元。

三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是统编教材的第一个阅读策略单元,围绕“预测”这一阅读策略进行编排。[5]“本单元的编排目的是引导学生将这种无意识的阅读心理,转变为一种有意识的阅读技能,并能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主动地进行运用。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呵护并激发学生阅读的初始期待,帮助他们积极、主动地思考。预测之后的验证,会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趣味和快乐。在这有意识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是阅读的积极参与者,还是阅读的发现者和创造者。”[6]在第四单元的安排上,教材对预测的学习作了有层次、有梯度的安排。在学完预测单元后,学生对如何预测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了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进行巩固训练,教师设计了一个以“预测”为主的《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阅读指导课。

首先,教师先引导学生浏览书名、作者、封面图片、相关介绍文字等,让学生捕捉阅读信息,猜想文本内容。学生的阅读欲望被激发,深入阅读才有了可能。其次,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导入问题,学生在“看目录猜故事”“读片段知形象”“定计划会阅读”的过程中初步掌握系统地阅读一本书的方法,将提问、自主学习、预测、游戏学习、表演等策略相结合,丰富学习活动,提高参与性。最后,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进行独立阅读的分享,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中产生交流碰撞,带着更多问题走出课堂。

(二)非阅读策略单元阅读方法的迭进运用

统编教材一年级上、下册的第八单元都编写了一类非常重要的课文——连环画课文。如,一年级上册的《小蜗牛》,一年级下册的《咕咚》《小壁虎结尾巴》,全文不注音,这对识字量还不多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是个挑战,因此“借助图画阅读”就成为这类课文需要特别关注的语文要素。以上三篇课文的课后题中都安排了“根据图画猜生字”“找不认识的字”“猜读音和意思”“说说怎么猜出来的”等学习活动。为了更好地落实“借助图画阅读”这一语文要素,不注音又有丰富彩图的绘本无疑成为阅读训练的最好材料。教师要选择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的图画书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如,在《爷爷一定有办法》的课外阅读课上,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大胆朗读。学生可以先观察图再读文,或者先读文再看图;在阅读的过程中圈画不认识的字,试着借助图画猜测读音和意思,把自己的推理过程和教师、伙伴分享。

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选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四篇中外童话,分别为《卖火柴的小女孩》《那一定会很好》《在牛肚子里旅行》《一块奶酪》,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7]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中外童话故事”安排了《宝葫芦的秘密(节选)》《巨人的花园》《海的女儿》三篇中外童话故事,明确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8]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课文[9]学习需通过“感受童话的奇妙”来达成核心任务“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相比于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要素“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又有了进一步提升。教师在教学三年级上册《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整本书阅读推进课中,可以引导学生在“猜一猜情节”“读一读片段”“演一演故事”的过程中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四年级下册《宝葫芦的秘密》[10]整本书阅读推进课中,教师则重点让学生默读文本并思考:“文中的主人公王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学生在书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做批注,课上交流汇报,体会王葆童真可爱的孩童形象。

(三)校本阅读课程中阅读策略的综合运用

学校可组织教师在校本阅读课程中编制一至六年级上下册配套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教案集,在课外阅读课上使用,以便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阅读策略阅读整本书。校本阅读课程教案是学校根据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要求,制订一到六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单元主题、“快乐读书吧”推荐、语文要素、阅读策略等方面的内容确定教案的书目推荐和教学流程;根据课堂教学情况和学生整本书阅读情况,用“阅读手册”对学生阅读情况进行检测。

如,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专门的小说单元,本单元“快乐读书吧”的主题是“笑与泪,经历与成长”,单元语文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11]武夷学院附属小学把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纳入校本阅读课程内容,编制了导读课、推进课和汇报课教案,让学生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综合运用阅读策略。

三、一个主体,多重交互

“一个主体,多重交互”中的“1”指每个独立的阅读者都是一个主体,“X”指同时参与阅读活动,形成多重交互的阅读伙伴。

(一)“1”是主体,“X”是文本

在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推进课和汇报课后,“1”—阅读主体与“X”—文本产生多次对话,通过预测、快速阅读、有目的地阅读等阅读策略的迁移运用和做批注、摘抄、对比、朗诵会、课本剧等不同方式的迁移运用,将整本书阅读中读到的文字材料不断地转化成自己的思维和语言表达,改变点状阅读关系,实现关联性、整合性、创新型阅读,促进学生与文本对话,与同伴对话,进而与自己对话,形成深度联结,促进深入思考。

(二)“1”是主体,“X”是同伴

整本书阅读中的深度联结可以有效解决阅读个体相对孤立的问题。一方面,与同伴的多重互动、交流、思考,可以使阅读个体得到更多的阅读收获,同伴间的交互分享推进了阅读的深度。另一方面,多个阅读主体围绕“1”个阅读主体进行“X”重伙伴交互。如,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导读中指出“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语文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教材精选了四篇古今中外经典的寓言故事,故事生动,浅显易懂。“快乐读书吧”为学生推荐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不仅呈现了3个经典寓言的插图,而且为学生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学寓言的方法,如先读懂故事内容,再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理解故事中的道理。为了实现多重交互分享,教师推荐学生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鼓励学生每天至少阅读5个寓言故事,在《阅读记录卡》上记录每天阅读的寓言故事,由家长监督,并进行评价;一个月后,教师组织班级开展“寓言故事我来猜”的活动,学生上台讲故事并让同伴猜所讲寓言故事名称,同时同伴之间用星级评价的方式互评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最后全班学生进行一次阅读检测,同时根据三轮的阅读情况,同伴之间投票评选出6名“寓言故事小达人”。

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语文“1+X”整本书阅读教学,让学生从课内一篇课文走向多篇文本的学习再到整本书的阅读,必将成为激发持续阅读、深度阅读的强力保障。

猜你喜欢
整本书课文策略
《论语》整本书阅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背课文的小偷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