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类学科带头人遴选机制研究

2023-04-15 12:35樊子斐
教育评论 2023年1期
关键词:社科类带头人人文

樊子斐

学科组织和队伍建设涉及人的问题,高素质的带头人、领头人十分重要,它是关系学科发展方向、水平、成效的重要角色。具体到人文社科类学科,由于其学科特殊性,人的因素尤为重要,学科带头人遴选结果直接影响学校核心竞争力。在人文社科类学科中,学科带头人地位尊崇、涉及面广,是队伍建设的关键,其产生过程势必非常慎重。目前,学科带头人产生的机制形式多样,各有所长,但也有不足之处,运行不当,将会制约学校教育事业发展。把握人文社科类学科特征和需求,形成科学可行的学科带头人遴选机制,有利于更好地推动学科发展,对推动高等学校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文社科类学科建设的形势和对带头人的需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开始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推进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的新型高校智库建设计划,陆续启动了一批依托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社会议题和改革方案。[1]在推动人文社科类学科建设过程中,需要认识到人文社科类学科建设周期长、影响深、涉及广等特点,关注人文社科类学科建设的意识形态属性、主观性、发展性、变化性、规范性、专业性和复杂性。以人文社科类学科建设特殊性为指引,系统推动学科建设工作开展。

(一)人文社科类学科发展面临新形势

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人文社科类学科建设的重要使命。在推动新时代人文社科类学科建设过程中,要把握当前面对的新形势,基于当前形势推进后续有关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面临的形势做了全面总结。

一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新形势。面对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和非主流同时并存、社会思潮纷纭激荡的新形势,如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2]在这一形势下,加强人文社科类学科建设,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深入的理论研究形成具有前瞻性、原创性、指导性的理论成果,夯实主流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基础,有效应对新形势影响和新思潮冲击。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有关人文社科类学科建设,持续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提供理论证成、理论支撑和理论参考。加强哲学、历史学、文学、法学、政治学等方面学科建设,为巩固共同思想基础形成更为丰富的理论成果和体系化思想观点,加强共同思想基础的厚重与底蕴。

二是经济发展方面的新形势。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际发展环境深刻变化的新形势,如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如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3]这要求人文社科类学科建设能够为新形势下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路径、方式、重点、机制等提供理论指引和支撑,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建议,输送精通经济管理的高素质人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是改革攻坚领域的新形势。面对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呈现、各类风险和挑战不断增多的新形势,如何提高改革决策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4]这需要发挥人文社科类学科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色优势,加强对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治理类学科应用研究、智库研究、对策研究,搭建平台,组建队伍,结合改革发展和国家治理中遇到的前沿、重要问题开展专题研究,提供行之有效、管用可靠的建议方案。

四是国际文化交锋的新形势。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如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5]人文社科类学科要提高站位,拓展视野,探索路径深度融入国际话语论场,加强区域国别学、外国语言文学、哲学、历史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人文社科类学科建设,推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体系、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为争夺世界思想文化交锋过程中的主动权提供思想、理论、话语资源支撑。

五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面对全面从严治党进入重要阶段、党面临的风险和考验集中显现的新形势,如何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6]基于这一形势,必须加强纪检监察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法学、历史学等学科建设,形成原创性理论成果,建设高水平智库,输送服务监察体制改革的高素质人才,积极推进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制,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多方面支持。

(二)人文社科类学科对带头人的需求

“学科带头人”是针对某一学科领域内学术造诣深,具有行政和学术组织领导才能,能把握学科发展方向,担负学科人才群体领导工作,有优良的思想品德、完善的智能结构、严谨的科学态度、较强的开拓创新能力、较好的团结协作精神、较强的带教能力的高层次学科建设领导人才设定的岗位。[7]结合人文社科类学科建设的新形势和特殊性,其发展对学科带头人的需求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正确的政治立场和良好道德品行。人文社科类学科具有较强的意识形态属性,像政治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等学科都处在参与意识形态斗争的一线。构建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争夺世界话语权,是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这首先要求人文社科学科带头人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热爱国家,忠于祖国人民。同时,带头人应当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行,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成为学科成员学习效仿的楷模。

二是家国胸怀。学科具有合意属性,学科成员基于相近的学术背景、相似的学术追求和相同的学术目标由五湖四海汇聚组成学科,学科带头人是聚合成员的向心力来源。在学术上,一个带头人的表现除了代表自身,还影响、指引、带领学科成员。基于人文社科类学科发展面临的形势,学科带头人要有家国情怀,胸怀天下,有匡世济民的理想,不被琐碎的事务和庸俗的观念所萦绕和影响。学科带头人有了站位、格局、胸襟,结合其在学科的号召力、感召力和影响力,就能克服散漫作风、利己主义和错误风向,使全体成员同心同德,立报国之志,从而打造团结奋进的高水平团队,在服务国家和人民中实现理想和抱负。

三是卓越学术研究能力。作为文科学术组织的领导者,学科带头人应当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同行评价十分重要,带头人应当在业界享有较高声誉,认同度高、成果丰硕,能够在专业上形成权威并组织、指导学科成员进行学术活动。从学科组织建设角度来说,带头人并不需要在所有学科成员中具有最高学术能力,但他应当具有超越大部分学科成员的学术研究能力,具有学术前瞻性和创新意识,以保证他具有广阔的学术视野和敏锐的思维能力,从而带领学科攀登学术高峰。

四是出色组织协调领导能力。学科带头人在学科治理中是一个专门岗位,具有指挥、组织、协调和管理的职权。学科带头人要善于使用权力,为学科发展和学科成员成长做出贡献。在文科高校学科建设中,由于学科成员对设施、设备依存度相对较低,学科能掌握的资源主要是经费、办公场所和学术助理等要素。学科带头人要具备管理协调能力,对外能争取支持,包括项目、经费、发表平台等,扩大学科阵地;对内能科学公允配置资源,凝聚团队人心,提升组织化规范化程度,完善治理结构,为学科高质量发展形成内生动能。

五是深厚的人文情怀。在竞争态势日渐严峻的当下,学科建设的比拼十分激烈。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都是人文社科类学科的任务,每一项竞争都使学科带头人承受巨大的压力。在这种形势下,人文社科类学科带头人更应当具有深厚的人文情怀。学科带头人要以人为本,坚守初心,独立思考,崇真尚美,关爱他人,营造令人身心舒畅的学科氛围和良好学科生态。学科带头人自身的人文情怀既能够使所在学科更加温暖、和睦与团结,也能够带领学科成员一起创造更多高水平成果,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二、人文社科类学科带头人遴选逻辑

学科带头人的角色定位不仅是领导型学者,更应是领袖型学者。[8]其人格魅力、处事风范、态度理念、方法思维是团结学科、凝聚共识、形成组织化团队和学术合力的重要因素。结合当前人文社科类学科建设面临的形势,遵循学科发展基本规律,理清高校人文社科类学科带头人遴选逻辑,进而建立健全机制,很有现实意义。

(一)根据学科发展面临的形势遴选带头人

学科建设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更大范围来说,是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人文社科类学科的发展不能脱离国家和人民需要,要认清当前形势,深度融入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带头人作为学科组织的领导者,其任职期间的作为将影响学科对国家所做的工作。上文强调的人文社科类学科面临的五种形势,都需要体现在对学科带头人的遴选上。

一是意识形态领域形势要求。当今中国在意识形态和思想领域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多变,这要求从事人文社科类教学科研工作的学术骨干和领导者认清形势,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如果一名学者不具备基本的政治和思想素质,在意识形态领域存在不确定因素,即使他有一定的学术成果和学术功力,也不能担任学科带头人这一岗位。

二是经济发展与改革攻坚领域形势要求。当前经济发展和改革攻坚都处于关键阶段,需要人文社科类学科提供真知灼见,输出优秀人才,形成科学理论。学科带头人要深刻认识当前国家和人民对学科发展的需要,具备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以身作则,多出成果,带领学科凝练学术方向,汇聚各方资源,针对“卡脖子”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培养高素质人才,回应国家经济发展和改革攻坚需求。

三是国际文化交锋与全面从严治党领域形势要求。学科带头人要形成国际视野,具备国际交流能力,能够带领学科在国际文化交锋中为国家争取先手发挥作用。特别是经济学、文学、管理学、历史学、哲学等学科,建设世界一流学科需要带头人具有一定的国际化学术能力和影响。针对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纪检监察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学等学科带头人应当具有较强的政治意识和规矩意识,在权力监督方面具有一定的成果和积累,能够搭建高层次平台,善于组织协调团队,针对新问题,开展集中攻关,所做的工作契合全面从严治党对学科建设的需要。

(二)根据学科发展定位遴选带头人

不同学科发展定位不同,涉及自身传统、属性特色、国家战略等不同方面。结合学科的不同定位,带头人的遴选也应当有所侧重。

一是专业性比较强的学科。哲学、历史学、经济学等学科专业性强,客观属性明显,能够在国际学术话语论场中进行比较广泛深入的交流,其最高水平可以获得世界公认。学科发展应当力争形成国际影响,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和先手。这类学科带头人需要具有较强的全球视野和国际学术能力,适应国际学术范式,熟悉全球学术发展趋势,能够利用自身影响和资源,团结带领学科积极冲击世界一流水平。

二是意识形态属性比较强的学科。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学科更需要关注中国实际,完善学术话语体系,内外兼修。这一类学科的带头人需要具备较强的政治意识、家国情怀,熟悉中国情况,了解世界局势和前沿,能够根植于中国需要,科学全面看待世界范围内学术资源,自立自强。坚定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遵循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带领学科形成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三)根据学科发展阶段遴选带头人

根据学科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和需求,遴选学科带头人应当考虑学科发展阶段的差异性。

一是处于高层次发展阶段的学科。对于优势学科来说,其发展处于比较高的层次,对学科带头人有独特的需求。在这个层次和发展阶段的学科,其带头人的遴选应当充分考虑现阶段的需要,结合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两大支柱性任务,遴选学术威望高、学术前瞻性强、学术敏感度好,具有国际声誉和较大影响的领军人才担任带头人。通过带头人自身的感召和带动,组建一支高水平学科创新团队,争取更高的学科声誉和发展成效。

二是处于打基础阶段的学科。对于尚处在基础建设阶段的学科,带头人的主要任务是固本培元,需要熟悉学科内部情况,具备一定的学术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比较强,个人是学术骨干,对本学科有感情,能够全面把握学科情况。由这样的学者担任带头人,能够取长补短,推动学科在本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迈向更高发展层次。

(四)根据学科特色优势遴选带头人

不同学科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形成相应的特色和优势。在遴选学科带头人过程中,应当促使带头人和学科既有的特色优势相结合,发挥特色和优势推进学科高质量发展。

一是根据学科发展的特色遴选带头人。学科建设发展体现特定知识领域的拓展和丰富,其特色往往是在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保障。在建设世界一流学科过程中,我们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但要争取形成特色,力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错位竞争。学科带头人肩负带领学科发展的任务,应当全面深刻认识学科历史传统、基本属性和发展趋势,掌握学科特色内涵从而分析未来方向,把学科特色进一步做大做强,使其成为建设一流学科的有力支撑。

二是根据学科发展的优势遴选带头人。按照目前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有关规定和学科建设机制,学科通常按一级学科建设,一级学科下设立若干二级学科。学科带头人通常有归属的二级学科,并且在本二级学科领域应当具备出众的学术能力。一级学科建设通常以优势二级学科为引领和支撑,其带头人的遴选需要反映、强化学科优势,力争资源集成。在遴选一级学科带头人过程中,可以优先从优势二级学科骨干成员中考虑人选。这样的人选通常具有比较高的学术威望和较大影响力,能够服众,因为身处优势二级学科,往往也具备更强的学术能力和广阔的学术视野。通过带头人自身专业领域的优势凝聚学科成员,凝练学术方向,以优势领域实现学科整体提升。

三、探索构建适应学科发展需要的带头人遴选机制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现代大学以学科为基础和支撑,大师往往从学科带头人中产生。一名好的带头人能够支撑起一个学科。其学高身正,造诣精深,视野前瞻,绘就学术蓝图,团结学科成员不懈奋斗,勇毅前行,攀登高峰。笔者拟结合人文社科类学科面临的形势、学科带头人的属性和学科发展需求,探索构建适应学科发展需要的带头人遴选机制。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学科带头人作为高校最基础学术组织的负责人和领导者,其遴选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入贯彻党的高等教育方针,确保学科带头人忠诚担当。

一是充分发挥党委在学科带头人遴选工作中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大学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9]《高等教育法》明确高校实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规定学校党委领导职责包含“讨论决定学校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和内部组织机构负责人的人选”。学科不属于一般意义上的学校内部组织结构,但学科具有和学校内部组织结构相似的功能,学科带头人在某些方面的权力与内部组织结构负责人相似。学校党委应当贯彻《高等教育法》精神,依法履职尽责,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好,在遴选带头人过程中抓原则、抓机制,把好方向,做好指引,定好标准,督导执行。把政治忠诚和师德师风作为学科带头人遴选的首要标准,确保所选带头人是可靠领导者和合格管理者,保证以培养人才为中心的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二是加强对学科带头人遴选的监督管理。学科带头人作为学科组织的领导者,享有一定的权力。权力需要监督,否则就会滋生腐败,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至关重要。加强对学科带头人遴选过程的监督,是对带头人人选的严管和厚爱,也是学校事业发展的有力保障。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过程中,国家和省级监察委员会向高等学校派驻监察专员,与纪委合署办公,一体履行纪检和监察职能。高校党委要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精神,以监察体制改革为支撑,加大对学科带头人遴选工作的关注力度,建章立制,严格监督。纪检监察机构要依法依规执纪监察,加强带头人酝酿、提名、推选、讨论、决定等各阶段监督管理,保证带头人遴选过程的公正、公平,确保选出合适人才。

(二)坚持问题导向

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之一,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在问题中寻找突破口。人文社科类学科带头人的遴选要明确问题所在,以问题为指向构建机制,使机制运行可以回应问题,化解桎梏。

一是围绕带头人产生的宏观指引问题科学设计。一个学科的发展并不是简单为了自身,其更大的使命在于服务国家和社会。遴选学科带头人的意义在于带领学科团队更好地服务国家人民,首先不是为了个人或所在团队利益。带头人遴选必须把握宏观指引,深刻认识人文社科类学科的功能以及学科带头人遴选大局和全局意义,坚持学术报国理想,家国人民情怀和胸怀天下气度,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明确方向。构建遴选机制要提高站位,不局限于选取专业团队的负责人,要侧重于选出具备团结带领队伍报效国家的大先生和实干家;要充分反映党委管方向、管原则、管目标的意图,在正确的方向、原则、目标之下进一步设计具体遴选机制。

二是把握带头人产生的微观操作问题,积极回应。微观上,学科带头人的遴选需要体现组织建设、队伍建设中领导人员产生一般比选的特征和要求,即公正、民主、集中。其一,坚持公正原则。学科带头人遴选过程应当公平公开,没有偏私和不当倾斜,本着选拔优秀人才的目的设计酝酿、提名、推荐、讨论、决定。不能因人设岗,应当积极做到人岗相适、人事相宜。其二,坚持民主原则。作为一类组织,学科带头人的产生应当广泛听取学科成员意见,争取多数支持。如果学科带头人人选无正当原因支持率低,学校应当贯彻全过程民主原则,尊重学科成员意见,慎重考虑。其三,坚持集中原则。学科带头人虽然不是学校正式任命的干部,但在一定程度上行使干部职权,某些方面话语权甚至比正式领导干部还要大。高校应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加强党对人文社科类学科建设工作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对学科带头人工作的领导,提升主动性。对于带头人人选最后确定,完成常规遴选程序,经校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后,应当由校党委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做出决定。

(三)坚持系统观念

学科建设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动,其带头人遴选也要坚持系统观念,妥善处理好人与人、人与权的关系,对其规范、指引、优化。实践中,高校应当把握这两对范畴设计遴选模式,选拔优秀人才。

一是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学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但需要学科梯队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和相互合作,而且需要学科外各部门、各系统人员的配合和支持。因此,必须处理好学科带头人与学术团队的关系,特别是与其他学科带头人的关系。[10]遴选学科带头人过程中,既要认真、充分听取学科成员意见,避免以偏概全,又要听取相近、相关学科带头人意见,慎重研究。虽然学科之间有一定专业壁垒,但人文社科类学科专业间和学科内关联度较高,学科带头人之间交流和协同性比较强。特别是在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带头人之间具有比较好的合作基础、条件和需求,要充分听取一级学科下有关学科带头人的意见,以便更好地比选人员,使选出的人员能够成为学科间和学科内的纽带,形成学科更好的整体性发展态势。

二是处理好人与权的关系。学科带头人领衔的研究方向必定是学科的优势研究方向之一,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在资源配置上应给予重点考虑,但不能忽视其他方向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因此,学科带头人在学科资源配置、经费分配时,应站在学科建设全局的高度,对各研究方向间的资源与经费进行合理调配。既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又要做到协调、均衡、和谐发展。[11]在遴选学科带头人过程中,既要高度关注优势学科储备人员,又要对人选的品格提出标准,以作风公道正派、品行正直坦荡为标准。要防止在遴选中出现本位主义、个体主义甚至利己主义现象,不能把学科带头人遴选工作简单机械操作成为产生特定组织甚至特定小圈子、小团体负责人的活动。坚决防止学术“山头主义”“学阀”“学霸”“利益共同体”等负面现象出现,抵制学科带头人遴选过程中的庸俗化、随意化倾向。通过设计品格标准,引导学校选出有大局意识、公正坦荡、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优秀带头人,团结学科成员和各团队,同心协力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社科类带头人人文
一束光
肖贤梅 孤岛脱贫带头人
一束光
老兵变带头人助农民脱贫致富
一束光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贫困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社科类学术期刊应坚持的四个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