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单本馆藏趋势与对策研究

2023-04-15 12:00任志刚
新世纪图书馆 2023年1期
关键词:馆藏纸质图书

任志刚

0 引言

复本问题原来是图书馆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而目前逐渐演变为单本馆藏问题。笔者所在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年入藏平均复本数从2003年的3.5本逐年开始降低,2012—2014年降到2.1本,2017年降到1.5本,2021年为1.2本,年平均复本量下降趋势明显。2013年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开始践行“单复本”馆藏模式,当年前三个季度平均复本数为1.15本[1],同年复旦大学图书馆开始实施新书单本采访制度,新进图书基本不购买复本[2]。2017年济南大学图书馆赵炜霞等在《数字时代高校图书馆纸质图书“零复本”馆藏策略研究》一文中分析“零复本”馆藏策略的必要性,而且正在逐渐成为很多图书馆的采购模式[3]。无论是“单复本”还是“零复本”都是指每种图书图书馆只收藏一本,供读者使用,也就是每种图书仅有单本馆藏。随着高校图书馆复本量的不断下降,复本问题逐渐演变为单本馆藏的问题。如何避免单本馆藏所带来的问题,并充分发挥单本馆藏的潜力已成为高校图书馆面临的课题。

1 单本馆藏的趋势形成的原因

单本馆藏问题并不是在图书馆的每种图书都只有一本的时候才会面临,当图书馆年入藏图书平均复本数低于2本的时候,就意味着单本馆藏的图书将会越来越多,随着时间的推移,单本馆藏的趋势不可避免。

1.1 经费有限,图书价格不断上涨

高校图书馆纸质文献经费变化不大,馆配图书价格却连年上涨。从2006到2019年全国高校图书馆纸质文献资源购置费平均值在250万上下波动,呈波动中减少趋势[4]。而馆配市场上单册图书平均价格却呈持续增长态势。2011年入藏图书平均单册价格为37.81元[5],2020年增长为52.14元/册,10年来图书单册平均价格上涨14.33元,10年增幅为37.9%[6]。图书单价的上涨导致图书馆在同样经费的情况下要少买三分之一的图书,那么在纸质文献经费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压复本保品种是最明智而又迫不得已的选择。

1.2 馆藏空间不足

随着每年新书的入藏,图书累积量不断增长,而图书馆馆舍面积不可能一直增加,馆藏空间总是有限的。根据《2019年高校图书馆发展报告》,全国高校图书馆馆舍面积在2006—2014年持续保持增长趋势,之后一直到2019年都保持平稳[4],国内高校图书馆馆舍面积经过一段大规模建设期后,其增长是不会一直持续的,馆舍空间必然是有限的。从近几年图书馆的发展来看,馆舍空间越来越成为图书馆的重要资源,既要保证读者的阅览空间,每年又要解决不断入藏的新书。为避免珍贵馆藏空间被大量复本浪费,减少复本是必然的选择,图书馆不得不一方面减少新书复本的采购,一方面对以前入藏图书的复本进行剔除,释放宝贵的馆藏空间。

1.3 馆藏品种数比复本数更为重要

早在2004年《感悟“一个复本”——探究西方大学图书馆的办馆理念》文章中,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吴志荣先生就从西方大学图书馆每种图书仅采购一个复本的做法中,感悟到西方图书馆“效益第一”的办馆理念,并从办学体制角度挖掘这种做法的根本原因,认为是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区别[7]。笔者觉得有一定的道理,探究更深层次的原因,笔者认为是思维角度的不同,西方大学图书馆从最初确定的做法就是单本采购,然后才考虑单本是不是能满足读者使用,如何来满足读者使用,而国内最初做法就是多本采购,然后考虑应该怎么确定复本数才更加合理,更好的切合读者需求。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品种与复本哪个更重要。西方大学图书馆从学科研究角度出发会尽可能的收全学科相关文献资料,其在采访人员的配备一直是即保证人员数量又强调学科背景。国内大学图书馆起步较晚,早些年经济基础落后,读者的基础阅读需求都需要图书馆来满足,所以复本量需求较大。随着经济的发展,读者对图书馆的需求逐渐向深层次发展,特别是高校图书馆,在学科文献收藏的深度和广度上必须向西方大学图书馆学习。从今后的学科发展和科学研究来看,馆藏品种远远比复本重要的多。

1.4 电子资源快速发展,纸本馆藏需求显著下降

电子资源快速发展,纸质资源需求下降。根据2019年全国1151所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购置费统计数据,馆均电子资源购置费占比54.6%,电子资源购置费占比已经超过一半。从2006年至2019年高校图书馆馆均电子资源购置费连年上升,2006年馆均电子资源购置费78万元,2019年323万元,馆均电子资源购置费增长4倍多,反观馆均纸质资源购置费反而略有下降[5]。电子资源以其便利的利用方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深受读者喜欢,使用量年年上升。以ElsevierScienceDirect数据库为例,笔者所在馆2016年下载量为40万次,到2020年上升到83万次。纸质图书借阅率却持续下降,笔者所在馆年借书册数从2006年91万册到2018年27万册,减少了三分之二,受到疫情影响之后更是降到十万册左右。《2020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到4.94亿,增长率5.56%,人均电子书阅读量9.1本,人均纸质书阅读量6.2本,同比去年减少2.6本[8]。可见在电子资源发展的影响下,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在逐渐发生改变,对纸质图书的需求减少,图书馆势必要根据读者的需求做出相应的改变,在读者需求大幅减少的情况下,纸质馆藏的多复本更加没有必要。

2 单本馆藏带来的问题

单本馆藏的趋势在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日益明显,但是单本馆藏也同时会带来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并不是单本馆藏带来的新问题,只是因为复本量的减少而凸显。

2.1 拒借问题

拒借问题是复本量与读者借阅矛盾的主要体现,也是图书馆最初选择多复本的原因。单本馆藏同时只能满足一位读者需求,图书被一位读者借阅以后,另一位读者需要时必须等待前面读者归还以后才能再借阅,这时候就会产生拒借的问题。但是产生拒借问题不止复本多少这一个因素,与读者需要而馆藏没有产生拒借的严重性远大于因复本不足产生的拒借,复本拒借至少图书馆有读者需要的书,借阅到手只是时间问题。随着电子资源的不断发展,纸本馆藏的借阅量越来越少,由复本不足而产生的拒借也会随之减少,电子资源将在很大程度上起到补充作用。单本馆藏的品种优势随着时间的积累日益显现,可以想象同样拥有300万册藏书的两个图书馆,平均复本数为1.5本的图书馆比平均复本数为3本的图书馆在馆藏品种上要多100万种,如果为单本馆藏其馆藏品种还要再多出100万种,由此来看,单本馆藏产生的品种优势远大于复本不足产生的拒借问题。除此之外,在借阅率下降的情况下,单本馆藏还可以有效的避免因收藏多余复本而造成经费和空间的浪费。

2.2 多空间存放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不少高校创建了新校区,而且多数高校在创建新校区以后对新老校区的功能重新规划,形成新老校区并存,多校区多图书馆并行的格局。还有一些高校扩展合并其他专业学校或者图书馆对院系资料室进行部分整合后,形成总馆和专业分馆的多图书馆模式。在这种地理位置分散的多分馆情况下采用单本馆藏模式,每种图书只能放置于总馆或者某一分馆,就会造成入藏地以外的其他馆读者借阅上的不便。新购的图书应该放置于哪个分馆要根据分馆的服务对象来确定,也增加了图书馆典藏工作的复杂性。

2.3 丢失、损坏问题

图书馆的图书在流通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会发生丢失和损坏的情况,单本馆藏情况下图书一旦丢失或损坏又无法从市场上采购到,就永久失去了。还有一种情况是图书并没有真正丢失,因为乱架或读者挟藏等原因在所在架位上找不到,通常在很长时间以后或经过地毯式的架位整理才能恢复其正常架位。由于单本馆藏的唯一性,一旦损坏没有替代,影响图书馆借阅服务。

3 图书馆应对单本馆藏趋势的对策

单本馆藏虽然会带来一些问题,但是单本馆藏具有品种优势,并可避免空间浪费,长远来看,利远大于弊。既然单本馆藏的趋势不可避免,探索多种对策来有效避免单本馆藏带来的问题才是关键,同时发挥单本馆藏优势,扬长避短,多措并举挖掘单本馆藏的潜力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

3.1 大力发展馆藏数字化

馆藏数字化,即将馆藏图书进行全文扫描并数字化,在需要时利用数字化复本向读者提供咨询、借阅服务。有了数字化复本可以有效的应对单本馆藏丢失、损坏的问题,数字化复本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拒借和多空间使用问题。但是在馆藏数字化及提供服务过程中必须注意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数字化和提供服务受著作权法保护,根据我国最新修订并于2021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数字化属于复制权,通过有线或者无线方式提供服务属于信息网络传播权,超过五十年版权保护期的作品可以合法进行数字化并提供服务,在保护期内的作品图书馆仅可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或者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9]。我国2013年修订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中规定“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通过信息网络向本馆馆舍内服务对象提供本馆收藏的合法出版的数字作品和依法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以数字化形式复制的作品,不向其支付报酬,但不得直接或者间接获得经济利益。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需要以数字化形式复制的作品,应当是已经损毁或者濒临损毁、丢失或者失窃,或者其存储格式已经过时,并且在市场上无法购买或者只能以明显高于标定的价格购买的作品[10]。馆藏数字化虽然可以有效的解决单本馆藏带来的各种问题,但是必须注意可能涉及的法律风险。

3.2 优化流通规则与书库制度

对于拒借问题,通过设置合理的流通规则可以有效的提升单本馆藏的利用效率。常见的图书预约、图书到期催还已是图书馆进行的常规工作,稍加改进即可在图书有读者预约的情况下向图书在借者进行催还,图书馆可以在借阅规则中设置动态的借阅期限,比如在有人预约的时候图书借期相应缩短,在规定期限内必须归还,以满足其他读者需求。对于多空间存放问题,大部分高校图书馆通过开展“通借通还”服务来满足读者的跨校区借阅需求。读者可以通过线上或者线下的方式申请借阅其他校区图书馆的藏书,图书馆收到申请后,在一定期限内把所申请图书送到读者所在校区指定地点供读者借阅。读者所借阅图书可以在任意校区指定地点归还,由图书馆根据图书藏书位置返馆上架。不少图书馆设有样本书库制度,以保持馆藏完整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丢失、损坏问题,但是同时也限制了这部分图书的流通利用。图书馆要根据自身的情况,设置符合实际情况的馆藏与流通制度实现最优效果。

3.3 实现需求驱动下的动态馆藏

单本馆藏并非要求绝对意义上的每种图书只能有一本,为了实现效益与服务的最佳结合,具体问题要具体对待。比如在最初采购的时候每种图书仅购买一本,后面也可根据读者的借阅需求进行加购,有针对性的配置复本,提高图书馆经费的使用效率,同时也避免多复本的空置浪费。在实际操作中要严格对读者需求进行筛选,能通过文献传递等其他方式解决的尽量避免购置复本。对于教学参考书、习题集等大复本的需求可以通过设置专门的教参阅览室来应对,只提供阅览不提供外借,此类图书淘汰周期较短,也没有很大的长期保存价值,可根据学校的教学安排周期性的更新与剔旧。

3.4 善加利用“隐性复本”

隐性复本是指内在特征完全相同或基本相同,而外在特征不同的图书,原因可能是内容相同的图书在书名、出版社、印次、出版方式、出版社、载体等方面发生变化再次出版,这一概念在2009年由烟台大学图书馆陈艳春首次提出[11]。2016年田磊在文章中对概念进行扩展,认为同一主题的不同文献也包含在内[12]。所有提及“隐性复本”的文章都认为,通过国际标准书号、题名、作者字段的查重难以检查出,应尽量避免隐性复本。但在笔者看来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在单本馆藏模式下,隐性复本是对“单本”的有效补充,不同出版机构的版本各有优劣,可为读者提供多样化的选择。被出版机构反复出版的图书往往是一些文学经典读物,读者需求较大,多次使用磨损严重,隐性复本可以起到更新馆藏的作用,只是在采访过程中还是要分辨一些出版机构为了迎合市场出版的一些低价劣质的“隐性复本”。还有一些价格较高的大码洋图书的隐性复本,也要根据图书馆经费情况谨慎选择。对隐性复本善加利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单本馆藏带来的拒借、多空间存放和丢失、损坏的问题。

3.5 开展便捷的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服务

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工作的开展正是为了解决用户的文献需求与图书馆有限的馆藏资源之间的矛盾,是图书馆的传统业务之一。在用户需求越来越多样化的今天,任何一个图书馆都不可能单凭自己的馆藏资源满足用户的全部需求。国内高校图书馆一般通过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和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平台进行文献传递。文献传递需要一定的费用,但一些高校图书馆有文献传递服务补贴政策,CASHL每年也会针对不同的地区开展免费服务周活动。另外还有不少区域性图书馆联盟提供资源共享服务,比如江苏省高校通用借书证服务,读者办理了江苏省高等院校通用借书证就可以在江苏省内高等院校图书馆按照约定规则借阅图书,该服务在江苏省推广施行二十多年,已为上万人次提供借阅服务。在实际工作中,很多读者并不了解图书馆有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这项服务,因此,图书馆一方面要加强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服务的宣传力度,让越来越多的读者了解这项服务,另一方面图书馆要在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工作中不断改进服务方式,体现出人性化服务和便捷程序。

3.6 实现纸电一体化发展

随着纸质资源的需求向电子资源需求转变,电子资源的发展不断压缩纸质资源的发展空间,纸电一体化需求强烈。国内电子书市场的发展尚处于初期阶段,图书馆可选择的电子书品种有限,一些核心出版社不愿意将自己的优势品种提供给第三方电子书平台,留待自己开发数据库产品,另一方面出版社怕电子书影响自身纸质书的销量,电子书上线时间一般比纸质书要延迟一段时间。馆配市场的电子书远远不能满足高校图书馆的需求,图书馆一直期待的“纸电同步”也迟迟不能实现。在这种供需矛盾情况下,实现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的优势互补就显得尤其重要。理想的状态是单本馆藏与电子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一体化发展并提供服务。从馆配市场来看,出版社对电子书影响纸质书销量的担心完全没有必要,纸质书单本馆藏的趋势已经十分明显,无论出版社是否发行电子书,馆配纸质书复本采购量的下降已经成为事实。高校图书馆单靠纸质书或电子书都无法充分满足读者需求,在纸质复本减少的同时增加一个电子复本,从而形成“一纸一电”的服务模式是比较好的选择,而且采购出版社的电子书,在省去馆藏数字化麻烦的同时也避免了违反知识产权的法律风险。

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能否发挥出互补的优势还有赖于图书馆纸电一体化平台的发展。近几年,图书馆纸电资源在智慧图书馆平台上实现纸电融合,纸电一体化提供服务将成为趋势。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纸质资源所占的比例也会越来越小。从历史发展来看,图书馆纸质期刊已经基本被电子期刊所替代,纸质图书被电子图书替代只是时间问题。虽然目前纸质资源在图书馆馆藏资源中仍然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但单本馆藏趋势下的纸电一体化发展将是图书馆实现服务效益最大化的必然选择。

4 结语

在电子资源迅速发展的同时,纸质资源的增长同样不容忽视,在纸本出版与数字出版共进的情况下,高校图书馆应遵循纸本资源与数字资源并重的资源建设原则。单本馆藏既可以丰富纸质资源又能够与电子资源相互配合,同时释放出宝贵的空间资源。图书馆空间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馆藏存储和读者阅览的场所,空间再造的需求日益强烈,图书馆空间正逐渐成为与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同等重要的空间资源,单本馆藏势在必行,图书馆必须提前谋划予以应对。

猜你喜欢
馆藏纸质图书
馆藏
图书推荐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班里有个图书角
纸质书与《北京是个好地方》
纸质读物的困境与出路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