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佳玲
(湖南医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湖南 怀化 418000)
随着医疗事业持续性创新改革,对内控要求愈发严格,为确保其满足新时期公立医院客观发展需求,确保各项活动实施规范、有序,促使资金安全管控,有必要强化内控体系。我国为确保公立医院内部各项活动实施规范化、标准化,出台相关规范和文件给予指导,构建完善、高效化内控约束机制,以提升内部治理水平。资金始终是公立医院高效化运行的稳定器,资金安全管理是确保内部整体运行和内控核心工作,对医疗服务质量提升、确保业务开展十分关键。如何基于资金安全管理层面,做好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以发挥其自身能效和作用,提高资金周转率,创设更大的价值,是现下关注的焦点。
随着医保政策持续性更新和改革,公立医院自身任务愈发艰巨,为广大群众提供医疗保健服务,是医疗体系核心领军者,成为国家、行业及社会关注的焦点,对公立医院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应强调自身医疗服务水平提升,不断结合时代发展客观需求,明晰公立医院业务开展特征,做好内部控制建设和落地,以约束各项活动实施。资金是各项经济活动实施的核心构成,更是内控管理关注问题,是公立医院各项收支核心构成,处于公立医院内控框架最为关键的地位。公立医院应将工作重点转移至内控体系建设中,客观明晰资金管理处于内控体系中关键作用和价值,构建一套完善、合理的资金管理流程,以驱动资金管理制度、内控体系实现深层次结合,有助于确保公立医院资金安全基础上,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以获取较佳的经济效益。
资金管理持有正确的认识和理念,是提高其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应对其加以重视,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公立医院内部人员对资金管理有所忽视,将工作重点放置于业务开展层面,忽视资金管理工作,难以处于内控体系建设和落实中强化相关资金管控的内容,无法借力内控体系约束资金管控行为和操作,导致其止步于边缘化。同时,公立医院内部各项活动的实施均依附资金,每笔资金支出均存在相应的风险,其资金管理风险意识薄弱,更多将重点放置于事后风险反馈层面,无法实现资金风险全过程控制,重视短期化效益,并未将资金管理责任落实于个人层面,导致资金管理过程中风险控制无法实现闭合回路管理,影响整个资金管控合理性及可靠性。
公立医院资金管理过程中,并未结合实际状况制定内控制度,导致其制度适用性不佳,无法为各环节工作开展做支撑,影响资金管理水平提升,部分公立医院内部内控制并未明晰化规定门诊收费、住院收费等关键岗位实现轮岗制,当公立医院门诊收费、住院收费金额较大时,针对其并未进行全方位控制,导致内控机制难以结合自身运营状况对其资金做好精细化、动态化管理。此外,资金管理内控制度执行力度的强调,直接决定内控制度在资金管理中发挥的能效,由于监督和绩效考核不到位,内部人员沟通和交流机制不健全,导致资金管理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影响资金管理有效性,局限于边缘化[1]。
我国部分公立医院资金业务流程缺少规范化,导致内部资金难以实现科学化配置,影响其运用效率,干扰公立医院可持续发展。公立医院资金业务流程缺乏规范化,直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公立医院现金日常管理缺乏规范化。门诊、住院收入作为公立医院内部资金核心来源,具体实践中针对相关岗位缺少明晰化划分,导致职权无序化、混乱,易产生现金坐支或私自挪用公款等行为,加之缺少完善、健全的条例规定现金支付范围、库存现金额度等,导致实践中存在私设“小金库”等现象,影响资金合理化配置。第二,公立医院针对银行存款管控仍有待强化。公立医院处于银行存款日常流量实际金额较大,但缺少专业、固定的资金稽核岗位,对其实际管控止步于表面化,导致公立医院对银行存款流量缺少强有力的监管。
受多方面因素的干扰,资金管理内控组织架构缺乏完善性,并未结合实际状况做好完善和布设,各岗位间布设缺乏合理性,未实现各岗位间权责相互明晰和制衡,每个成员处于组织内定位存在偏差,无法发挥自身能效,定期轮岗制度止步于表面化,无法将资金管理职责落实。此外,部分公立医院内部会计人员自身综合素养有待提升,主要因培训执行不到位,无法激发人员参与培训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整个会计人员自身综合素养,不利于资金管理工作落地。
公立医院资金内控监管力度薄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财务内控不完善。财务内控完善程度直接决定其对资金管理的监管力度,由于财务内控缺少健全性、完善性,无法发挥其自身约束作用,导致资金管理水平难以提升。其次,内部审计止步于边缘化。公立医院内部审计作为资金内控监督的重要主体,由于该项工作多交由财务部门进行兼并实施,无法确保其工作独立性及客观性,加之缺少高效的绩效考核,并未将内部审计工作实施状况与人员薪酬、晋升做好联动,进而导致内部审计止步于形式化。最后,缺少专项资金财务审计。由于资金管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且公立医院内部业务持续性扩展,资金体量逐步增大,并未实现专项资金财务审计,导致其工作止步于边缘化,影响其工作成效。
通过运用先进的方法和策略,进一步盘活资金使用,以获取较佳使用效益,作为公立医院客观基本要求,建议对其加以重视。引发资金管理效益性较低的原因较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预算执行不到位,影响资金使用效率。预算管理始终作为资金合理配置和使用的基础和前提,由于公立医院预算执行缺少合理性、科学性,并未严格依照预算目标和计划,合理选用各项资金,导致资金应用效率有待提升,影响整个资金应用效益。第二,并未合理评估资金使用。公立医院内部缺少专项化组织机构,对内部资金实际使用进行精细化评估,导致资金运用处于无序化、随意化,显著增加资金安全管理风险,不利于整个资金应用效益的提升[2]。
信息时代背景下,为强化内控作用和能效,建议跟随时代发展趋势,积极建立完善的内控信息化平台,以确保内部信息畅通,实现各部门资源交互和沟通,为后续内控制度在资金管理中作用发挥提供支撑。诚然,公立医院对内控信息化建设缺少重视度,并未给予资金、资源等方面的支持,无法构建完善、高效的内控信息化平台,无法实现内部信息共享,导致整个内控制度无法跟随时代发展潮流,影响整个内控作用和能效和发挥,无法为资金管控做支撑。
资金管理始终作为整个公立医院规范、有序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由于公立医院各项资金活动实施均存在相应的风险,有必要强化资金管理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完善、健全的风险防范体系,以提高资金管理实际效益。结合公立医院内部各项业务实施状况,建立完善的资金风险防控管理体系,主要涵盖以下几方面:第一,制定合理的资金风险应急预案。可充分结合公立医院资金风险应对预案,按照之前产生的风险做好应对策略,以及借鉴汲取相应的资金管理案例,结合公立医院内部业务实际经营特征和发展主趋制定。同时,处于公立医院内部经营管理过程中动态化做好查漏补缺,明晰风险形成的主要责任,动态化对原有预案进行完善和补充。第二,资金管理风险控制始终作为一项综合性、长期性工作,处于公立医院实际经营过程中,应逐步变更原有风险事后反馈模式,逐步实现风险控制关口前移,实现财务风险全过程把控,注重事前防范和事中控制,逐步更新和完善资金风险管理机制,以构建完善、合理的风险管理和防控体系。第三,资金风险防控实际状况做好全方位监督和反馈,形成资金风险定期报告制度,按照公立医院内部制定风险防控目标形成合理的评价系统,联合定期及不定期方法对资金管理风险做好客观评价。公立医院应始终结合资金风险报告精细化划分风险大小、类型及形成的关键因素,对当下公立医院资金管理及内控模式做好动态化调整或完善[3]。
新经济常态下,公立医院需充分结合时代发展需求,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内控制度,对整个资金实际应用类别做好划分,充分借鉴汲取公立医院资金内控制度,精细化制定各项资金管理条例,主要涵盖门诊收费、退费等资金管理制度,为各环节工作落地和实施提供指导,进一步强化对各类票据规范、有序管控,票据应始终形成自上而下逐层审核的制度,确保全部付款金额处于严格制度下审核,促使其审核精准、收入及时入账。公立医院构建完善资金管理内控制度时,针对会计岗位配置做好优化,明晰各岗位人员自身职责,以此为基础完善、合理编制各类岗位说明书,始终从本质层面保证不相容职务相分离。此外,由于内外环境处于动态化变更,公立医院资金管理内控制度也应随之变更,持续性做好完善和修订,增强其自身适用性,凸显资金管理内控制度的作用和能效。
完善的资金管理内控流程,将资金日常管理作为核心着力点,持续性选取合理、科学的策略和方法,建立完整、系统的资金管理内控流程,以确保资金管理合理化、科学化,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公立医院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实现该目标,建议将以下几方面为切入点。
首先,公立医院严格贯彻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始终基于自身实际状况合理划分岗位职责,确保资金管理各项责任贯彻于个人层面,保证会计、出纳、收费等财务岗位工作人员做好相互监督、相互约束;其次,公立医院规范日常收支业务资金处理流程,严控各管理标准,做好现金业务相关数据登记,确保日清日结,从源头层面禁止坐支现金现象;再次,出纳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做好银行日记账的登记,定期应与银行进行对账,以确保账实相吻合、账账匹配,财务主要负责人应持续性强化监督力度,及时对账簿、报表等财务报告做好检查工作,对资金管理部门相关人员工作进行考核,进而提高资金数据精准性及可靠性。最后,公立医院建议以现有资金管理制度为核心导向,规范、调整资金管理流程中筹集、预算、考核等程序,全方位掌握相应的管理框架,制定科学、合理的业绩考核标准,进而强化资金管理制度的有效性[4]。
为强化公立医院资金管理水平提升,发挥内控制度自身约束和作用,需结合公立医院自身业务开展实际状况,优化医院内部控制管理组织体系,明晰各岗位人员职责,落实权责制度,确保资金管理内控管理制度落地,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公立医院内部组织架构优化和完善过程中,确保其与外部环境相吻合,方可最大限度凸显组织架构的优势和作用,以助力公立医院可持续发展。公立医院组织架构设计和优化过程中,需充分考量未来发展战略、行业环境、规模等问题。
为从本质层面公立医院资金管理水平,发挥内控制度约束和制衡作用,应积极做好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实现内部资金良性循环。应客观分析公立医院内部活动开展特征,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对整个资金安全管理监督机制,促使资金获取高效化管理。公立医院内部布设监督部门,配置专业人员负责资金管理和监督工作,实现内部资金良性循环。
全面预算管理始终作为资金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为确保资金能效最大限度发挥,建议将全面预算管理视为核心着力点,确保预算执行更具有效性。一方面,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及质量。应结合公立医院自身业务特征,制定完善的预算目标和计划,做好预算执行和管理,按照各项预算目标和计划,科学、合理选用各项资金,确保资金效率显著提升。另一方面,做好资金合理化评估。定期做好资金合理化评估,配置专业的组织机构,对资金实际运用做好精细化分析和评估,促使资金实际运用更具规范化、有序化,降低各类资金安全风险,确保整个资金运用效益提升[5]。
信息时代背景下,为实现内控信息化目标,借力各类先进的技术,搭建完善的信息化内控平台,实现各部门资源信息共享,促使各部门交流及沟通畅通为后续内控制度在资金管理中作用发挥提供支撑,确保资金全过程追踪。应将信息化内控管理平台,给予资金、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并将其成本耗损纳入整个资金预算管理中,确保整个内控制度难以跟随时代发展潮流,确保整个内控作用和能效,以实现资金管理可靠性。
公立医院为确保整个资金安全管理,需充分借力内控制度体系,不断发挥其自身能效和作用,为资金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促使资金配置、使用更具可靠性、合理性。当下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内控制度体系存在部分问题,无法为资金安全做保证,有必要选取合理的方法和策略,以资金管理视角为导向,持续性做好内控体系优化,以保证其满足相关规范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