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培养路径

2023-04-15 07:38:14吴巧儿
学苑教育 2023年6期
关键词:豌豆群文整本书

吴巧儿

(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临平第一小学,浙江 杭州 311100)

思辨能力即思考、辨析的能力,其中,思考是指推理、分析、判断等思维活动,深化处理大脑输入的信息,而辨析是对事物的类别、情况、事理进行辨别的活动,辨别分析大脑深入处理后的信息。培养小学生的思辨能力尤为重要,对于扩宽他们学习深度、促进全面发展有现实意义。就当前小学生思维发展情况来看,普遍缺少思辨能力,缺乏独立的想法,在生活中经常人云亦云,不能明辨是非。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教师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到培养小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性并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为他们打好基础。在本文中,教师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进行分享。

一、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奠定思辨基础

(一)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

教育家库姆斯曾经说过,给学生创设充满关怀、鼓舞人心、生动活泼、和谐自由的教育氛围是践行人本教育落实的一个目标。同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必须给他们营造宽松的氛围,这是基础与前提。以《陶罐与铁罐》为例,为了激发学生探索兴趣,教师提前准备了一些道具,课上让学生戴上,请他们扮演陶罐与铁罐的角色,模拟文中的说话语气进行表演,形象又生动。在这种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学生对陶罐、铁罐性格的理解以及对文本内容的解读也会更加深刻。相反,若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思路,由教师在台上讲而学生在台下听,紧张又严肃的教学氛围会让学生精神无法放松,课上不敢主动发言,更不会针对教师所讲的内容或者文本提出自己的观点与问题,更谈不上批判与质疑,这会影响学生思辨能力、求真精神的培养。因此,教师在语文课上要想办法去营造快乐、轻松的环境氛围,为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奠定良好的外部基础。

(二)增强学生的思考意识

教育家杜威认为,新事物的产生源于对旧事物的不断否定,而且指出人类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在实际生活中,很多教师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运用“讲解—接受”式教学法讲课,如分析一篇文章,通常会依据应试要求直接将考点、解题思路等灌输给学生,告诉他们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使用了哪些写作方法等。这样,学生在不需要思考的情况下就获得了“丰富的”知识。但这是虚假的繁荣,背后隐藏的危害极大,除了会造成学生学习浅显化以外,更大的危害是让他们养成了惰性思维以及凡事依赖教师的行为习惯。实际上,小学生思维十分灵活,潜力巨大,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引导,不断增强他们的思考意识,以此提升其思辨能力,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换言之,教师要改变过去“大包大揽”的教学思路,利用一切时机激发学生思考,提升他们思辨能力的深刻性、变通性、独特性等。例如,教师在课上经常将一些要点、重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并且对于主动举手回答的学生给予表扬,营造出一种人人争相思考的氛围,变过去单方向传授知识为如今课堂上的双向互动,为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奠定基础。

二、利用问题引导质疑,培养思辨能力

(一)合理预设问题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惊奇与疑问开始的。合理的问题能够激活学生思维,调动他们思考的热情,提升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学会整合信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预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他们采取批判、怀疑的态度,学会理性的思考。以《一粒豆荚里的五粒豆》一课为例,在上课之前,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1.豌豆在家庭里的地位是如何安排的?2.为什么豌豆想要出去,哪个词语说明了它想要出去的理由?3.即将分开的时候,五粒豌豆的想法有什么不一样?4.仔细阅读课文,读完后说一说豌豆们的性格是什么样的?”通过这些预设问题,教师在课上巧妙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既为他们的阅读指出了清晰的方向,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又创造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其进入求知的兴奋状态。相较于传统语文课上学生走马观花似地阅读,带着问题去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如心理学家布鲁纳所言,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主动思维式的学习活动有助于发展与提升思维和智力,而教师预先设计问题则是学生发现学习的前提,所以教师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质疑、思考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对于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有重要意义。

(二)持续展开追问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惯性影响下,学生的质疑与创新受到严重限制,而教师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追求教学进度,也很少会主动创造机会给学生质疑,这些都会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基于思辨能力的培养展开教学活动,教师要学会合理、持续地展开追问,通过思维碰撞达到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目的。以《一粒豆荚里的五粒豆》一课为例,教师在分析“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这句话的时候问学生是如何理解的,有一个学生回答:“老师,因为节日里都是鲜花盛开,现在豌豆开花了,所以作者说简直像一个节日。”当然,这样的回答比较片面,没有抓住核心,所以教师继续追问:“我们分析的时候一定要联系课文,课文里写豌豆开了粉红色的花,然后小姑娘低下头亲吻,接着写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如果如你所言,节日里都是鲜花盛开,所以作者在这里这样写,那作者是不是应该着重写这朵花呢,但是你再仔细阅读课文,看看这一段重点是写什么。”在教师的追问下,另一个学生回答:“豌豆落到窗台后发芽,直到今天开花,展示了顽强的生命力,所以说这一天简直像是一个节日。”该学生的回答相较于上一个学生更有深度,但仍然没有抓住精髓,于是教师继续追问:“你这样的表达,重心仍然在这个豌豆上,但是这一段是写豌豆吗?”持续的追问下,终于有一个学生给出了更有深度的答案:“在豌豆顽强生命力的鼓舞下,小姑娘终于坐起来,并且快乐生活,这让母亲也对生活充满了希望,所以作者这里说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这样的追问与回答,让学生的思维不断碰撞,于无形中提升了他们思辨能力的深刻性。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学会合理展开追问,立足实际学情展开逆向、顺向或者迂回等形式的提问,引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使他们深入理解文本主旨与内涵的同时培养其敢于怀疑、追求真理的精神,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目的。

(三)鼓励自发提问

爱因斯坦曾说过,相较于解决问题,提出问题更加重要。这一点在思辨能力的培养上更为明显,即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要让他们学会问问题。在实际生活中,部分学生喜欢提问,但是提出的问题没有深度甚至说是毫无意义,这并不利于思辨能力的培养。教师需要传授学生质疑的技巧与方法,引导他们提出有价值、有深度的问题,而不是盲目地怀疑、质疑,要提出能够引发思考与探究的问题。以《一粒豆荚里的五粒豆》一课为例,教师在提出问题并向学生追问之后,问学生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争相举手,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学生1 问:“课文里说青苔把豌豆包裹得像一个囚犯,但是豌豆依然长得很好,这是为什么呢?”学生2 问:“掉到水沟里的那一粒豌豆真的很了不起吗?”学生3 问:“明明只是一株豌豆苗,母亲为什么说它是一个小花园?”学生4 问:“小姑娘在看到豌豆开花的时候,心情是什么样子的?”学生5 问:“老师,这篇文章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啊?”对于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教师没有一开始就从价值角度去表扬谁提的问题好或者不好,而是先表扬他们敢于提出问题的这种精神,再组织学生一起去讨论这些问题,评价问题的提出价值。在以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为导向的语文课上,教师要鼓励学生认真分析,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提出值得思考的、有深度的问题,比如教师指导学生透过文章逻辑思路、首末句、关键段、关键句、文章标题、人物形象、意象细节描写等方面进行思考继而提出问题。逐步训练他们的主人公意识,由解决问题到发现问题再到自发提问,以此培养学生质疑与提问的能力,达到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目的。

三、组织学生深入探究,增强思辨能力

(一)群文阅读比较探究

群文阅读是近些年比较流行的阅读方式,这是激活学生思维,扩宽阅读深度的重要途径。简单来说,群文阅读就是围绕议题选出一组具有关联性的文本,教师和学生共同围绕这组文本与议题阅读评鉴、分析总结、整合归纳,从而达成共识的阅读教学过程。群文阅读与单篇阅读不同,它的阅读内容由点延展成线,再到面,建立了紧致、立体的课堂结构,有助于发展学生批判思维、创新思维等思维能力。部编版教材的编写采取了“双线组元”结构形式,即每个单元的文本编排使用统一的人文主题、语文要素,这给教师展开群文阅读教学提供了重要契机。以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为例,这个单元的课文有《大象的耳朵》《蜘蛛开店》《青蛙卖泥塘》《小毛虫》,都是童话故事,这几篇文章放在一起构建了童话世界,教师采取了群文阅读策略,要求学生按照“小动物们遇到了什么困难?它们是如何解决的?结局如何?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这样的思路展开群文阅读。由于小学生思维稚嫩,所以教师指导他们运用思维导图,以这种直观形象的图形将阅读思路呈现出来,实现思维可视化。在教师的指导与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学生对这几篇课文比较探究,深入理解了本单元的人文主题,阅读能力与思辨能力也从中得到了培养与提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表明,群文阅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它侧重于文本的纵横比较研究,学生在教师提供的思路或议题上找到多文本在观点上、结构上、情节上的异同,继而形成自己的理解,这对他们自我个性思维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群文阅读,以此提升学生的探究求深能力与思辨能力。

(二)整书阅读拓展探究

就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实施情况来看,存在学生阅读量小、阅读片面的问题,这对他们今后的成长与发展极其不利。要想学好语文,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仅仅依靠教材上的课文是不够的,还需要拓展整本书阅读。换言之,学生的思辨能力与语文素养要想长进,必须借助大量的阅读。因此,教师应树立大语文观,立足教材找准拓展点,渗透整本书知识,通过整本书阅读拓展探究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纵观小学语文教材,有很多选自整本书的选文,如《草船借箭》《鲁滨逊漂流记》等,均选自于名著,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阅读整本书。当然,也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爱好、阅读能力选择合适的读物。在组织学生拓展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鼓励他们从多个层面和角度主动分析与探究,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入挖掘事物的内在规律与联系,在这个基础上恰当的推理判断,避免笼统、片面地分析问题,合理质疑事物,打破僵化的思维,而且要学会反思思维过程,理性的思辨。为了借助整本书阅读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教师可以利用课后服务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阅读实践活动,如分享交流会、辩论赛、演讲比赛等。例如,立足《草船借箭》指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在这个过程中组织他们开展主题为“诸葛亮和周瑜谁更适合做领导人?”的辩论赛。在参与辩论赛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思考、对比诸葛亮与周瑜的优势与劣势,从领导能力、智慧、心胸等各方面去比较,而且在争论的过程中也认识了很多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其思维与视野得到拓宽,从而达到提高创新思维、思辨能力的目的。

四、结语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不在一朝一夕,这是一个需要投入时间与耐心,更需要掌握技巧与方法的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认识到教学活动的中心是学生,更要认识到教育不是服务于考试,其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更多有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的人才。本文分享了一些关于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具体措施,但这些还远远不够,在未来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我们要不断反思、实践、创新,构建更加科学的教学模式,以此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与语文水平。

猜你喜欢
豌豆群文整本书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12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甘肃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 06:13:56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8:08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02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群文活动
大众文艺(2018年19期)2018-10-19 09:27:44
豌豆
大灰狼(2018年5期)2018-06-20 14:49:32
豌豆笑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