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万宝
(甘肃省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甘肃 金昌 737200)
所谓的“三段六环导学”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三段”与“六环”.
1.1.1 课前复习
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需要对教学重难点进行梳理与分析,并提前为学生布置任务,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利用课前时间进行预习,提前对课堂内容有所了解并提出问题,将问题带入到课堂当中.
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大体了解课程目标与内容.因此,站在化学教师的角度,这一环节主要应该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预习,从而在课堂学习中有一个提前量,实现课堂有效性的提升.
1.1.2 课中合作
第二阶段则是课中合作.在这一环节,教师结合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实际成果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情景创设、小组探究等等,以此开展课堂活动,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作出评价.站在学生的角度他们在“三段六环导学”中需要建立合作关系,在课堂环节提出问题并围绕问题展开探索与研究,基于不同视角对所学知识进行观察、思考与分析,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提高课堂有效性提供支持.
1.1.3 复习拓展
复习拓展则是三段中的最后一个阶段.该阶段主要是课堂学习的延伸,要求学生基于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完成自主学习.一般情况下,课后复习这一环节没有教师的指导与检查,因此很多学生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学生之间往往会因为个体差异而拉开差距.事实上,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仅仅属于案例,他们需要在生活中对此进行延伸,根据教材方法的指引进行知识的潜移,从而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1.2.1 目标导向,检测前置
根据课时安排,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第一环节首先应该对课题进行解读,对学习目标进行简单设计,并组织检测课前预习效果.这一环节的意义就在于帮助学生对学习目标与任务有所明确,基于对预习效果的检测对课堂形式作出调整优化.
1.2.2 问题导思,合作学习
教师首先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对课题难度进行设计,并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通过建立小组来进行探究活动.这一环节的重点就在于自主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发挥出引导作用,让学生对教材进行深度解读.在问题设计方面则要考虑难度适中,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帮助他们对学习方法进行掌握,并通过探讨研究的方式逐步理解所学内容.
1.2.3 释疑导拨,研学展示
该环节主要由学生展示汇报学习成果,教师对学生成果做出评价并予以纠正,整个环节要求所有学生参与,重在整体提升.对于学生为考虑到的知识要点,教师应该及时提醒,做出补充.
1.2.4 归纳总结,梳理帮学
该环节主要是基于课前准备成果,对整个课堂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教师需要为学生传授学习的规律,将新旧知识联系到一起形成一个框架,帮助学生对记忆的方法有所掌握.
1.2.5 检测导练,巩固拓展
教师根据课堂成果,对检测题目与形式进行设计,采用自检、互检等方式在课堂完成测试.
1.2.6 作业布置,预习安排
根据“六步导学”要求为后续教学布置任务.
针对“三段六环导学”模式的特点,作为高中化学教师应该对现阶段化学课堂中有效性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遵循多元化原则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趣味性、多元化元素引入到课堂当中,从而真正提高高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性.
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应该设计课堂主题并引出内容,以此作为整个教学的开端.只有做好教学导入,才能够从开始增强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帮助学生将关注点集中在所学知识上,并为启发他们的思维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离子检验”的实验技能,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学习焰色反应法、离子检验法等,需要学生能够设计基本的实验来探究物质的组成.根据上述思路,要精心设计问题来实现教学导入.在导入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完成一些基本的实验,如焰色反应实验,让学生观察到不同的现象,又如提供一个情境:某农资包装袋上写有含有碳酸铵、硫酸铜,那如何要借助于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来判断,应该设计怎样的实验呢?
事实证明,运用一些实际问题作为情境素材,能够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让课堂导入变得顺利、高效.
化学知识的抽象性较强,比如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可逆反应的平衡状态等等.为了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出这些化学过程,教师可以将计算机、多媒体等引入到课堂当中,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在“三段六环导学”教学模式下,教师在使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前,应该对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分析,并结合教学实际通过图像、视频或者实物的方式来呈现动态的化学反应过程,从而给学生一个真实、直观的学习体验,增强学生的理性认识,为加强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提供有力支持.
例如,“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最重要的反应,这一知识的教学关键在于让学生掌握该反应的定义与本质.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手段,选择原子结构为切入点,制作并播放NaCl的形成过程,以让学生能够从物质结构的角度认识到物质是怎样形成的.当学生有了充分的表象基础之后,教师再向学生抛出问题:在化学反应的过程中,钠离子与氯离子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
事实证明,灵活合理地使用教学工具能够引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
实验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属于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在“三段六环导学”教学模式下,教师首先应该根据“三段”的划分要求,从课前、课中以及课后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从中激发学生的思维,然后在课堂环节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实验当中,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从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培养.与此同时,在实践实验活动中教师也要根据“六环”中的具体要求,明确实践活动目标并为学生提供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践过程中面对的问题与疑惑,从而真正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以此实现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性的提升.
例如,高中化学实验中最基本的一个环节是检查气密性.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实践能力,笔者基于“三段六环导学”的思路,在围绕优化检查仪器气密性的主题中,主要做了两个工作:一是反思传统的实验不足,二是提出优化的措施.
课本中检查仪器的气密性,最常见的方法是利用热胀冷缩,但是手贴在容器壁上往往需要较长时间,这段时间里学生基本都是无所事事,尤其是当手的温度与容器中气体温度差不大的时候,即使时间很长也难有明显的现象.当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思考实验的细节时,就会有新的发现.比如学生在研究启普发生器气密性的时候,就会想到对于没装试剂的启普发生器,在检查气密性的时候,可以先关闭启普发生器上的活塞导管,然后向启普发生器的球形漏斗中加入水,如果容器里的液面不再上升,则说明气密性好,如果容器里的液面继续上升,则说明其漏气.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并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对实验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实验素养也会稳步提升.
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现阶段在高中化学课堂环节,很多学生的学习基础并不足以达到自主学习与团队合作的要求,在教学环节的小组讨论效果并不理想,小组内部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待强化.根据相关研究,尽管教师将“三段六环导学”模式引入到化学教学中,并对学生进行分组展开探究学习活动,小组的作用局限于对学生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的监督.
面对这种情况,在课堂讨论环节,就需要保证学生较强的参与度,要让小组成员愿意发表意见,要在表达的过程中有一定的自信心,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并在讨论的过程中不盲从他人的思维,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三段六段导学”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课堂有效性的提升.
在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有教师对“三段六环导学”教学模式的理解并不到位,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单边的灌输理论知识,没有去更新自身知识体系,对前沿教育理论的了解并不多,因此对新的教学方法也难以有效利用.还有的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分析完全凭借主观意识,在教学中采取的方法缺乏实际意义,也没有深入研究教育教学活动的优化,从而导致高中化学课堂在“三段六环导学”模式下难以实现有效性的提升.
笔者以为,“三段六环导学”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已经得到了实施,在对“三段”的布置与设计上,要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要将“三段六环导学”教学模式作为教学方式主导,要将其真正渗透到课堂教学当中去,要按照服务于学生学习的要求来创设教学情境,并引导学生围绕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探索与研究,这样才能让“三段六环导学”在提高高中化学有效性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