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综合性学习”的开发与利用

2023-04-15 03:15
学周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综合性教材

野 敏

(甘肃省镇原县临泾初级中学,甘肃镇原 744521)

“综合性学习”既是一种全新的、独立的教学形态,也是一种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学习方式,综合性、实践性与自主探究性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突出特点。

一、全面分析语文“综合性学习”

纵观初中语文教材,其所包含的“综合性学习”板块逐渐实现由多向精的转变,但是作为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个独立的教学形态,“综合性学习”在总体上仍然呈现出难度大、次数多的情况。同时,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从主题来源角度看,可以分为教材中心、教师认知中心和学生问题中心;从主题内容角度看,可以分为文化、社会生活、自然与科学以及学法指导;从活动目的角度看,可以分为应用性与探究性两种。

“综合性学习”之所以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主要是因为教师对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了解不够深入,不能秉持新课程理念对其目标进行科学的分析,在组织活动时出现困难。教师要对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进行科学的分析与分类,选择科学的活动组织方式,为活动的展开创造条件。

二、秉持开发与利用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资源的原则

(一)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实践性。因此,教师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必须秉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从书本延伸到生活,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利用现实情境中的课程资源来解决“综合性学习”中的难题,实现活动效果的显著提高。

(二)学生自主性原则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另一突出特点是探究性,而学生作为探究的主体,自然成为“综合性学习”效果的一个影响因素。只有学生亲自参与到自主探究活动中,教师才能顺利地实施教学活动,在师生密切合作的基础上实现“综合性学习”质量的提高。

(三)系统性原则

语文“综合性学习”出现在教材单元后面,是对一个单元的总结概括。同时,在与其他学科、生活、实践整合的过程中也融入了许多新的元素,使得活动的呈现方式比较杂乱,如果不能秉持系统性原则让“综合性学习”中出现的多种元素融为一体,活动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必须坚持系统性原则,帮助学生捋清“综合性学习”中出现的多种元素,建立起不同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综合运用不同的语用能力,实现对实际生活中难题与困难的全面、深入理解。

(四)直观性原则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的直观感受是活动取得实效的前提条件。因此,在组织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时,教师要秉持直观性原则,在设计与组织活动的过程中,选择能够直接激发学生感觉经验的活动形式,让学生通过观察或者实践来感受生活,从而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

三、“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的科学化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目标并不完全等同于培养目标,而是对培养目标的细化与具体化。对于语文“综合性学习”来说,其培养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如果按照课程标准简单套用培养目标,就会弱化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可行性。因此,教师在组织“综合性学习”活动时必须以培养目标为导向,重新建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达到培养目标标准的基础上,确保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

教学内容的选择以课程标准的内容目标为依据,但是“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尚未完全厘清,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具有更大的自主性,这也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首先要对“综合性学习”中的要素进行客观分析,确保所选择的教学内容能够达到当前教育水平和理念的要求。其次要选择归纳式的教学内容组织路径。初中生正在逐步实现由具体思维向形象思维的转变,语文“综合性学习”组织路径的选择必须基于初中生的这一认知规律,因此从分析到归纳的归纳型组织方式更适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以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人无信不立”为例,在内容安排上,首先以学生参与调查社会诚信状况展开,在调查与分析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就问题展开讨论,并撰写调查报告;最后让学生针对诚信问题写出解决方案。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过程是语文“综合性学习”中一种动态的、可调节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围绕教学目标的学习内容向学习活动转化的关键环节,因此也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项目。首先,在确定主题时,教师一方面要依托于语文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另一方面,要基于当地的资源特色来对语文教材中的知识进行创造性转化,组织具有本地特色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其次,在创设情境时,教师要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文字材料等元素创设活动情境,以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再次,在活动安排时,教师一方面要重视各个活动之间的联系性,让众多活动成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另一方面,要选择合适的方式来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

(四)教学评价的设计

教学评价是针对评价对象对教学目标完成度的主观评价,有效的教学评价可以发挥检测、反馈、激励等作用,因此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教师要基于“综合性学习”特点选择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一方面,教师要对“综合性学习”中的学生个体进行评价,通过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另一方面,教师要以成果展示的方式对参与活动的小组进行评价,实现整个小组对教学目标完成情况的整体评价。

四、“综合性学习”教材使用的合理化

(一)转变教师的使用观念

不可否认,教材是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托材料,但是在新课改背景下,教材中对“综合性学习”的编排仍然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因此教师作为“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组织主体,要转变“教教材”的观念,代之以“用教材教”的观念,在借助教材所提供的支架之外,动用自己的智慧来对支架之外的东西进行填充,实现对“综合性学习”教材内容的合理使用。

(二)避免“泛语文”“非语文”倾向

“综合性学习”的综合性使其在组织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将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变为综合实践活动课、自然科学探究课等多种形式,出现了“泛语文”“非语文”的倾向,影响了“综合性学习”效果。为了避免这一倾向的出现,教师一要确保语文活动在“综合性学习”中的数量,二要确定“综合性学习”的语文指向性,三要将“综合性学习”的成果限制在语文范围内,进而让“综合性学习”始终处于语文这一主航道上。

五、拓展“综合性学习”课程资源

(一)创造性开发教学资源

“综合性学习”的综合性要求其在组织的过程中必须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二次拓展,在外延上实现与生活、其他学科的联合。一方面,教师要基于“综合性学习”的培养目标来实现对教学资源的延伸,在守住语文基础性的同时,实现对教学资源的创造性开发;另一方面,教师要将学生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一大主体,通过观察与交流的方式发现学生的学习需要与兴趣点,发挥学生在课程资源生成中的积极作用。

(二)整合不同类型课程资源

对不同类型的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必须确保课程资源与语文学习的适配性,并以“综合性学习”的主题为导向明确课程资源的拓展范围,做到取舍有法。比如,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身边的文化遗产”就是一种以社会课程资源为基础的“综合性学习”,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古诗苑漫步”就是一种以文化资源为基础的“综合性学习”,而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我们的互联网时代”是以社会现象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在完成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来组织。

(三)增加“综合性学习”课程资源的弹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不仅受到语文教材的影响与制约,更多时候也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环境因素也会成为“综合性学习”课程资源的“过滤器”,这些现实中的困境会在一定程度上给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展开带来压力,因此在组织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时必须要增加课程资源的弹性,做到因地制宜、因校制宜,依托当地的特色与学校的条件实现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降低课程资源开发的难度,提高课程资源与语文“综合性学习”之间的适配度。

六、注重“综合性学习”的动态生成

(一)运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前文已经提到,“综合性学习”不仅是一种崭新的教学形态,更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因此在组织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借助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实现活动效果的提升。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参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应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例如,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小组合作学习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研究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选用不同的演示方法来进行成果展示,例如,以社会问题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更适合调查报告的展示方式,以旅游资源调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则更适合展览讲解的方式,而以人生、价值观等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则可以采取演讲与辩论的方式……

(二)树立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观

相较于其他的语文教学活动,“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动态性更强,因此教师在组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要树立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观。一方面,教师要设置开放性的教学目标。对于“综合性学习”来说,教学目标的界定本就不十分清晰,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重视教学目标的开放性,实现教学目标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动态化调整。另一方面,教师要提高对“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生成性资源的利用,通过密切关注学生动态的方式及时捕捉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出现的生成性学习资源,实现生成性学习资源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创造性应用。

七、把握“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导向

(一)重视学生参与式评价

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以学生参与为基础的教学形态,受学生参与度的影响十分明显,因此在对“综合性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价时就要从学生参与这一角度切入,重视学生的参与式评价。在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评价者与评价对象之间的对话成为有效评价的重要前提,而学生既是“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也是评价对象,这就使得参与式评价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具备了适切性。通过参与式教学评价了解学生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到了什么,而不是教师教了什么,已经成为新课改背景下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的主要理念。

(二)重视个体差异评价

尽管初中生在认知水平与认知规律等方面表现出巨大的相似性,但是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才是全面提高“综合性学习”效果的前提,因此在对“综合性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重视同一标准对知识性目标完成度的参考作用,另一方面也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实现对学生个人能力以及情感目标达成的针对性评价。

(三)重视评价方法的选择

评价方法作为评价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高效展开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不少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忽视了科学的量化分析以及质性分析,因此在选择评价方法的过程中不能对描述性的评价方法进行合理的应用,而是要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实现语言激励对学生的引导评价,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之后以阅读进度表、活动进度表等对学生进行督促评价。

综上所述,“综合性学习”既是新课改背景下教学改革迈出的一小步,也是教育转型过程中迈出的一大步。其在应用过程中似易实难,因此教师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时要立足于教育改革的背景,正确认识“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培养目标,采取多种方式对“综合性学习”进行创造性的开发与利用,让“综合性学习”成为语文学习内容与方式转变道路上的一个先锋。

猜你喜欢
综合性学习综合性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定制铺丝新工艺降低成本提高综合性能
教师在综合性学习中的作用
综合性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