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合作,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转型升级

2023-04-14 22:32冒金娟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转型升级合作学习小学数学

[摘  要] 深度合作不仅能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更能凝聚人心,培育学生的团队精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捕捉合作时机,提升学生的合作技能和合作品质,对学生的合作进行积极的评价。深度的合作学习,能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转型升级。

[关键词]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提质路径;转型升级

合作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其他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展示学习等)。“合作学习”是指“以小组或团队为组织单位,以共同的主题、任务为研究载体,有明确职责分工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合作学习还存在着“合作的形式化”“合作学习参与不均衡”“合作学习评价模糊”等问题,形成了“虚化合作”“伪化合作”,甚至“假合作”[1]的现象。如何深化学生的合作学习,让学生的合作学习真正成为一种“抱团”发展的过程?笔者在实践中展开了深入的探索。

一、捕捉合作时机,让合作“适时”

在数学教学中,笔者发现许多教师实施合作学习往往是预设性的,这样的合作学习,虽然有助于提升合作的效能,但是课堂的动态变化容易导致预设性的合作“流产”。或者,当课堂上产生了良好的合作学习资源时,却没有合作学习的预设,同样导致合作学习的“流产”。合作学习不应当“为合作而合作”,而应当根据学科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合作学习的需求等方面展开合作学习。如此,合作学习才具有针对性、实效性。作为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捕捉合作的时机,让合作学习“适时”。

合作学习的“适时”,指学生的合作学习是必要的、必需的、必然的。合作学习不应当是一种“教师指令”,更不应当是一种“教师钦定”,而应当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在需要、需求。换言之,有些知识不合作就不能开展有效的探究,有些问题不合作就不能有效地解决。教师只有捕捉合作学习时机,引导学生合作,学生才能感受、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否则,徒有虚名的合作,只会让学生对合作学习“不感冒”,甚至产生一种抵制合作的倾向。

那么,一般应在课堂教学的什么环节开展合作学习呢?笔者认为有这样的几个节点:一是新旧知识的链接处,二是重点难点的突破处,三是概念法则的生成处,四是典型错误纠正处,五是相关知识发现处等。

比如教学“圆的周长”这一部分内容时,当学生通过“滚圆法”“绕圆法”等探究圆的周长时,产生了合作学习的愿望。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跟进、主动介入,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测量圆的周长要注意什么?怎样测量圆的周长并做好相关的记录?在测量圆的周长的过程中小组成员怎样分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感到自己一个人无法开展探究活动。在这样的合作契机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优化学生的合作品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从“要我合作”转向“我要合作”,进而从“会合作”提升为“善合作”“乐合作”。

总之,合作学习必须适时,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样态、学习需求等来实施合作学习。只有这样,学生的合作才是一种真性合作,学生才不会在合作中产生“内耗”。在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制定“合作单”,将合作的指挥权交给学习组长,由组长在小组内对成员进行分工,对成员的工作进行调度等。只有教师逐步放手,才能有效地培育学生的合作力。当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相关的问题、障碍、困惑时,教师要果断处理,并且要努力彰显处理障碍、问题的智慧。

二、提升合作技能,让合作“适度”

在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介入学生的合作学习时机要适当,而且对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指导还要“适度”。很多教师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越俎代庖”,甚至在学生合作学习中“事必躬亲”。对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过度介入”,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越位指导”,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畏惧感”“厌恶感”等[2]。提升学生的合作技能、优化学生合作品质,要求教师在引导、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时要“适度”。只有适度,才能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调动学生的合作积极性,发掘学生的合作创造性。

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建构、建立“合作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教师要引导“小组长”规范合作流程,對“合作共同体”成员进行有效的分工。可以引导学生智能互补,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同学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活跃度进行合理分组,可以让男女生搭配,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进行分组、分工等。

在建构“合作共同体”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建立合作的规章制度,以便让学生的合作“严格而有序”“有条而不紊”。比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由于知识要素特征多、描述角度多以及内在关系多,如果由教师进行简单的讲解,或者牵着学生的“鼻子”开展亦步亦趋的探究,都是比较“耗时”“耗力”的。为了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笔者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由于这部分内容多、学生探究的内容比较多、探究的过程比较复杂,因此,笔者采用“大任务”——“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来催生学生的合作学习。在“任务驱动”下,学生开展了深度合作:有的小组分别按照面、棱、顶点的顺序开展研究,有的小组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开展研究,有的小组用表格统计汇总面、棱、顶点的特征并对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梳理等。在深度合作的过程中,有的小组成员负责观察,有的小组成员负责汇报,有的小组成员负责记录,有的小组成员负责汇总等。作为教师,要完善学生的合作机制,让学生的合作学习不断趋于完善,从而提升学生的合作效能,让学生的整个的合作学习有条理、有方法、有质量、有效率。在深度合作的学习中,无论是小组还是学生,都能各司其职,有效、高效地完成任务。

在学生的深度合作学习过程中,任务驱动是引领,方法能力的培养是关键,而汇总载体的提供是有效的辅助。通过合作学习,不仅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之间的对话与交往。作为教师,要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效度、信度,让合作学习能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三、优化合作品质,让合作“适性”

深度合作不仅仅讲究质量,更讲究品质。在深度合作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礼仪,让学生在合作中自由、平等地对话与交流。传统的合作学习,往往注重合作的效度,而忽略了合作的信度、美誉度等。深度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成为一个“自由的对话者”“自由的合作者”,要让“合作共同体”成为一种“自由人的联合体”[3]。在这种合作中,学生间开展真诚的对话、互动、交往,从而不断提升自我的学习力,发展自我的核心素养。

为了促进学生的合作和优化学生的合作品质,笔者在教学中构建立体的信息网和动态的合作分享资源平台,从而让学生的合作走向生动、走向深入。合作要有目标、合作要有价值、合作要有情感、合作要有组织,只有这样,才能让合作具有一种“适性”,进而让学生的合作具有一种品质。

在合作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包容的心态、开放的态度等参与小组学习,从而构建一种民主、平等、互动的关系,让学生的合作学习成为一个“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学习乐园。比如教学“正反比例”这部分内容之后,教材安排了实践性的活动——“大树有多高”。这一活动需要一根米尺,并且需要让米尺垂直于地面,同时还要让米尺、大树正对着太阳等,因此操作的过程相当复杂,学生难以独立完成,但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化解学生的操作困难。在研究的过程中,笔者没有过多地介入,而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行研讨交流操作过程的注意点。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彼此通力协作、配合默契,并且组织有序、分工明确。有的学生负责扶着米尺,有的学生负责测量,有的学生负责记录等,整个过程自然流畅。这样的合作主题鲜明、目标明确、过程清晰、结果有效,具有预设性、开放性、整体性的特质。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深化了对正比例的认知,提升了自己的实验技能,发展了数学素养等。

优化合作品质是提升学生的合作素养的重要举措。在引导学生养成了合作习惯、习得了合作技能之后,重要的就是培育学生的合作品质,让学生的合作达到一种“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在合作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彼此的行为应该是一种“心照不宣”的行为,他们对于彼此的行为、行动的目的、目标、意图等应当“心领神会”。只有这样,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才能有效配合、高效实践,学生的合作学习才能形成一种“通力”。

四、积极合作评价,让合作“适效”

要让学生的“合作学习”走向高效,就必须展开“适效”的教学评价。合作学习的评价,应当从两个维度展开:一是着眼于学生合作学习样态的“促进学”的评价,这个评价往往是诊断性的、即时性的评价;二是着眼于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的“诊断教”的评价,这个评价往往是一种反思性的评价[4]。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语言要得体、形式要多样、目的要明确。在合作学习中,评价要充分发挥诊断、调节、促进和发展的功能。评价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是一种促进学生学习力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手段。

积极的合作评价能对学生的数学合作学习进行有效的调控。当学生的任务不明确时,当学生的合作学习偏离主题时,当学生的合作学习思维受阻时,当学生的合作学习遇到障碍、困惑或問题时,都需要教师的评价介入。教师要通过评价,让学生达成既定的学习目标。

比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由于学生探究的方法多样化,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催生学生的数学学习智慧和发掘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潜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跟进学生的合作,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进展、过程、样态等进行积极的评价。比如,有的小组采用测量法,测量的结果有的比180°少一些,有的比180°多一些。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测量结果进行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测量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方法错误或是误差造成);有的小组用折角法,教师应当启迪学生将三个角折叠在一起;有的小组用“撕角法”,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比较用手撕角和用剪刀剪角哪一个更有助于探究,从而让学生明晰应当用手撕角,在拼角的时候不容易混淆;有的小组学生用推理法,教师应当对学生的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进行评价,尤其是归纳推理要让学生思考是“完全归纳”还是“不完全归纳”,从而让学生深刻理解“完全归纳”的必然性、科学性等。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还要相机渗透相关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在合作中分析、在分析中合作。

合作学习对促进学生的认知、思维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催生、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借助于学生的深度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凝聚学生的心,让学生分享相关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作为教师,要创设条件,让学生的合作学习更顺畅、更高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合作,更要让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尊重别人和欣赏别人。

参考文献:

[1] 格特·比斯塔. 重新发现教学[M]. 赵康,译.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2] 李帮魁. 小组合作学习中“弱势学生先行”的实践路径[J]. 小学数学教育,2016(20):41-42.

[3] 程震. 激发“小组合作”的内在需要——《梯形面积的计算》两次教学的反思[J].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2(02):83-84.

[4] 张柯柯. 小组合作模式应用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 数学教学通讯,2018(31):74-76.

作者简介:冒金娟(1996—),本科学历,中小学二级教师,从事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转型升级合作学习小学数学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地面电视频道“新闻立台”的一次转型升级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