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体育教学实践研究

2023-04-14 12:52刘红彦
当代体育 2023年3期
关键词:动作素养体育

刘红彦

中学生课业负担沉重,日常中开展身体锻炼的时间较少,还有很多学生存在营养过剩等问题,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之下,中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有待提升。这种情况下,加强体育课程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体育课程地位得到明显提升。当前,初中体育新课标将发展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作为主要教学目标。该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三个维度,一是体育精神,二是运动实践,三是健康促进。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在全面掌握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教学措施,让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获得有效落实。对影响初中体育教学质量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主要表现为教学方式单一且缺少趣味性,对学生缺少吸引力;信息技术未被充分合理利用起来,影响体育教育的现代化转型;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导致教学针对性不强,未能有效落实“因材施教”;忽视对学生健康习惯、道德品质的培养,导致体育教育内涵不够深入。对学生的体育考核标准单一,不能客观反应学生的体育素养发展情况。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着力解决以上问题,使体育教学质量全面优化,促使学生学科综合素养更好地发展。本研究从初中体育教学实践出发,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展开分析探讨。

1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遵循因材施教原则

对初中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进行分析,发现学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与学生的遗传因素、营养状况、日常运动习惯等存在密切联系。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关注学生的差异性,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法,会导致教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契合度不佳,从而影响整体教学质量,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也难以获得有效发展。新时期,教师要将学生个体差异作为制定教学计划的重要依据,在教学、考评时进行适当分层,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接受更适宜自己情况的体育教学。这样可以确保体育教学的针对性,也可以让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信心明显提升,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进行八年级体育篮球项目基本运动技术(如双手胸前传接球、双手头上传接球、行进间运球等技术动作)的教学,课程伊始,教师首先给学生进行技术动作要领的讲解,并进行现场示范,让学生初步掌握篮球技术动作的名称,并与具体的运动技术相对性,建立对相应技术动作的直观认识。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技术动作的练习,教师做好观察与指导,及时纠正学生中存在的不正确技术动作,对学生开展个性化指导,让学生的技术动作尽量规范,之后再提升完成技术动作的熟练度。由于每一名学生对于篮球运动的熟悉程度不同,学习技术动作的速度有快慢,这时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对于经常开展篮球运动、领悟力强、技术动作到位的学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篮球基础,进行技术动作的拓展教学,让他们再掌握一些教材内容以外的新技术,加强练习,全面提升学生的篮球运动能力。也可以让那些基础技术动作掌握较好的学生进行自由活动,组队开展小型篮球对抗赛等。而那些技术掌握情况不佳、运动能力有限的学生,则要注重基础技术动作的训练,通过延长训练时间,加强技术动作指导,使每一名学生都能达到基础学习目标。教师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作用,让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组成训练小组,以好带差,实现共同进步。这样层次化的体育教学与运动实践,可以让每一名学生都对自己的能力水平、发展目标有更好的定位,不会因目标过高而丧失学习和运动的动力,也不会因学习内容过于简单而打消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另外,让学生实现优势互补,相互帮助与指导,既能够减轻教师的课堂压力,又可以营造和谐友爱的课堂氛围,让每一名学生都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与训练之中。这对于学生运动能力、身体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促进同学情谊,让学生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发展协作意识、团队精神等。

2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突破传统教学限制

我国当前着力加强教育现代化建设,信息技术是支撑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基石。当前,信息技术在各级学校的普及度很高,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优势也得到了广泛证实。但是从体育教学现状来看,信息化教学手段并未获得充分有效的利用。一些体育教师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这使得体育课堂教学形式比较单一,且受到了较多限制,如一些要求较高的运动技术动作,或是受限于体育教师的身体条件、专业技术掌握情况等,使得现场示范教学的效果不理想;一些理论知识比较抽象、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掌握不牢固。新时期,要想让体育教学质量得到提升,让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有效落实,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让体育教学与信息技术可以充分融合。

以八年级体育“跳远”运动项目的教学为例。很多学生对于跳远的认识比较肤浅片面,在进行自己、同学跳远运动能力的评价时,主要关注点是跳远的距离远近。实际上,跳远是由多个不同的技术动作组成的,各动作技术掌握越好,身体各部分配合的协调度越好,则跳远成绩也会有明显提升。且规范、正确的技术动作还可以保证运动的安全性,降低运动中受伤的概率。如助跑、起跳、腾空、空中落地技术等分解动作以及各动作的顺利衔接,这些都是跳远项目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在开展现场示范时,难以保证每一名学生都清晰看到整个运动过程,掌握相应的技术要领。且由于动作进行较快,一些动作技术难以让学生看清楚,导致有些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效果不理想。这时,教师便可以利用多媒体等信息化教学手段,给学生播放规范的动作视频,教师还可以点击暂停,将动作定格,边讲解,边引导学生进行技术动作的观察。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重复进行技术规范的播放。对于一些晦涩难懂、比较乏味的理论知识,教师可以将其制作成微课视频,以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形式进行内容呈现,让体育理论知识变得更为直观生动,富有趣味,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视听感官刺激之下,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效果也会获得显著提升。对于课堂教学中使用的信息化教學资源,教师还可以分享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在课后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重复观看、学习,确保理想的学习效果。为了提升体育课堂的趣味性,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项目,给学生播放一些相关项目的赛事录像、著名运动员的事迹等,让学生充分感受竞技体育的魅力,更加崇尚力量、速度,从运动员身上学习更多优秀的品质。

3 增强体育课堂趣味,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初中体育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目标是建立学生体育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各类体育活动,将体育运动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这对于提升学生健康水平,促进文化课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要想让学生的体育兴趣得到明显提升,教师要具有教学创新意识,通过有效举措让课堂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内容更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学习和运动实践的积极性。当前,体育游戏是增强体育课堂趣味的有效措施,且体育游戏的形式多样,使用灵活,可以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得以维持。由于体育游戏可以让课堂氛围变得活跃,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会消除体育运动时的抵触、惰性心理,讓学生累并快乐着,从而顺利达到强身健体的教学目标,并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让他们以更加放松、饱满的精神状态参与到各类文化课的学习之中。可以说,体育游戏是促进初中生身心健康的一大法宝。

以课程伊始的热身游戏为例。为了让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更加集中,并活跃课堂氛围,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队列游戏”。如让班级学生围成一个圈或是排成几队,由教师或是一名学生负责随机点名,被点名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喊口号,如“稍息”“立正”“向左转”“向右转”等,学生们听到口令后做相反动作。动作出错的学生被淘汰出局,在规定游戏时间(如2分钟)看参与游戏的学生还剩多少人。淘汰出局的学生需要接受惩罚,如让他们做几个俯卧撑,绕操场跑一圈等。这样的热身游戏可以让学生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参与课堂活动,保障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除了热身游戏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项目,设计多种不同形式、富有实践性、趣味性的体育游戏。如“两人三足跑”,让两名学生并肩站立,将他们靠在一起的两条腿绑在一起,这两人作为一个整体,组织多组学生参与比赛,看哪组学生可以用最快的速度跑到终点。再如“投掷闯关”。在教学投掷时,单纯让学生进行投掷练习,形式枯燥乏味,学生缺少动力。组织闯关游戏,设置多个关卡,逐级增加难度。学生每次闯关一级,再次投掷时若不能达到下一级目标,则被淘汰。这样的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为了取得好成绩,会更主动地去学习投掷动作技术,提升投掷的远度与准度。除以上体育游戏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相对正式的竞赛。如进行七年级体育“快速跑”教学时,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训练学生的爆发力和速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4×50米”“4×100米”竞赛。这样的竞赛形式既能够实现快速跑训练目标,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精神等,是发展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举措。

4 开展课堂小组合作,营造浓厚体育氛围

一个班级有几十名学生,课堂上,教师即便开展分层教学,也通常只能将学生作为一个群体,仍然以整体教学为主,对学生开展的个别指导是随机的,且时间较短,无法完全实现对学生的一对一指导。这种情况下,体育教师在课堂上难以兼顾每一名学生。为了确保全体学生都认真学习体育知识,参与体育实践,教师可以适时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以几人为一个小团体,围绕体育知识、体育项目的技术动作等进行分析、谈论,在课堂训练中互相监督和学习,对于运动技术不规范的情况及时指出并纠正。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确保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也有助于增进学生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互帮互助、自强自律等优良品质。

如进行“跑步”教学。初中阶段的“跑步”教学项目很多,如短跑、中长跑、耐久跑等等。很多学生对于“跑步”的认知比较片面,认为跑步是不需要学习的,跑步能力与学生先天身体条件密切相关。实际上,跑步也有很多技术技巧,且跑步能力在科学有效的训练中,也是可以得到明显提升的。为此,教师首先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口头讲解等措施,向学生进行不同跑步项目特点、技术等知识的介绍,让学生产生学习和实践的兴趣。为了让课堂氛围更加浓厚,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组织各组学生进行追逐跑、接力跑等。在学生参与跑步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计时工作,看每组学生追逐跑中追上第一名出发的学生的最短用时是多少,以此评价各小组学生的体育实践看展情况,了解学生们的实际水平。再如,根据班级学生的体育兴趣实施分组,如男生比较偏爱于篮球、足球运动,女生比较喜欢排球、羽毛球等运动。体育课上,若组织学生进行自由训练,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与相同兴趣的同学组成小组,共同进行相应体育项目技战术等的学习和训练,并可以开展一些小型的友谊比赛。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课堂活动形式给了他们更多的选择,学生可以在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中充分锻炼身体,体验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帮助他们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

5 丰富教学评价形式,增强学生体育情感

体育教学评价的形式、内容、标准不应是惟一的,而应当具有多样性。这样可以让教学评价更加科学合理,可以通过评价更加客观地反应学生体育素养发展情况,为学生明确今后的体育发展目标,让体育教学效果获得明显提升。以“中长跑”项目的评价为例。该项目为重要的中考项目,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他们对于该项目存在抵触心理。究其原因,是受到学生运动能力的影响,导致难以坚持跑完全程,或是虽然勉强跑完全程,但是成绩不理想。跑步过程中带来的疲累感也常常让学生感到畏惧,导致他们在该项目训练中的参与积极性不高,进而影响学生运动潜能的发挥和身体素质的提升。针对学生在中长跑训练中存在的以上现象,教师可以结合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不同评价标准。如对于跑完全程有难度的学生,教师给予他们更多鼓励,给他们设定的目标是不计时跑全程。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以更加放松的心态去面对挑战。对于可以坚持跑完全程,但是成绩不达标或是勉强达标的学生,根据他们的跑步成绩,制定接下来的努力目标,如让学生在其上一次中长跑成绩的基础上提升2秒,达到这个目标之后,再继续按照2秒的提升标准制定目标,让学生继续进行挑战。这样的目标设定方法比较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是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的,当学生突破自己的目标之后,会带来极大的成就感,对于接下来更高难度的挑战也会充满信心。除了分层制定评价标准之外,评价形式、内容要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如可以进行书面评价、口头评价、生生之间评价、学生自评、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等。需要注意的是,体育评价应当以鼓励性、肯定性评价为主,尽量避免对学生进行生硬批评,以此维护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样可以体现体育评价的综合全面,为后续教学工作提供客观依据,另外,科学有效的评价对于学生体育素养的发展也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科核心素养要有全面、深入的认识,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充分落实。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具体可从如下方面做好工作:一是根据学生体育水平实施分层,落实因材施教;二是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使体育教学更具有趣味性、内涵性;三是做好教学评价工作,使对学生的评价更为客观、全面。通过以上多项举措,学生的运动实践、健康行为、体育精神等素养会获得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天池小学)

猜你喜欢
动作素养体育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动作描写要具体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