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素养培育视阈下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探索

2023-04-14 03:40颉小文
当代体育 2023年3期
关键词:身体素质培育岗位

颉小文

高职院校以培养新时代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为提高毕业生岗位及社会适应能力,高职院校在进行体育教学时除了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外,还应当注意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结合学生发展特性及专业素养,不断优化教学方式,促进职高院校体育教学高效改革。本文就职业素养培育与高职体育教学关联性展开分析,深入讨论了现阶段高职体育教学现存问题及教学改革意义,并基于此提出了职业素养培育视阈下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探索。

在职业素养培育视域下,高职体育教育作为现阶段高职教育的主要部分,可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综合素养及专业能力发展。但目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仍然存在受重视程度不高、课程目标泛化,教学内容单一等问题,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基于此要求高职院校结合学生特性及各专业人才需求进行教学改革,为学生创设良好体育教学环境,增强学生合作意识、群体意识与竞争意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与抗压能力发展,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新时代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技术人才。

1 职业素养培育与高职体育教学关联性分析

1.1 高职体育教学为学校人才培育奠基

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始终贯穿教育全过程,现阶段高职院校以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技术类人才为主,强调对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培育,以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岗位及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在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时,也应以职业素养培育为基础,为学校人才培育奠基,即高职院校体育教学除了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外,还应当融入职业素养教育,打造良好教学环境,提高学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培养学生抗压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2 高职体育教学符合现阶段社会人才需求

现阶段高职院校主要培养专业技能人才,以学生毕业即就业为基础,强调对各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坚持面向社会、面向专业。在职高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时,应符合现阶段社会各专业人才需求,从学生所学专业出发,把目前各专业社会人才才需求作为体育教学改革目标。遵循现阶段学生及人才培养发展規律,精准把握社会人才需求,以学生良好身体素质为基础,促进学生对基础运动技能的掌握,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进一步提高各专业学生岗位相关体育能力。

1.3 基于职业素养培育下的体育教学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基于职业素养培育下的体育教学改革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学生体能考核主要包括学生身体机能、体态及身体素质等多方面,可衡量学生综合身体素质。现阶段高职体育教学始终以社会需求、学生发展为导向,以自我、多元诊断促使学生加以改进,切实提高高职体育教学有效性。为满足现阶段社会对复合型技术类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必须重视学生学生职业素养与体育素养融合发展,以良好身体素质保证学生在未来职业中可积极完成岗位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2 职业素养培育视阈下高职体育教学现存问题分析

2.1 体育教学重视程度不高

现阶段高职体育教学存在严重的学校、教师及学生不重视问题,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不乏教学器材不足、场地欠缺、师资力量匮乏、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等现象,严重阻碍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虽然体育教学处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一部分,但在职业素养培育视域下,学校更重视对学生文化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的培育,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体育教学,认为体育教学仅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未结合专业特性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部分体育教师不了解各专业岗位体能要求,针对性体育教学活动欠缺。

2.2 体育课程目标泛化

现阶段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目标泛化,一般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基础,通过对学生体育课堂参与度、运动技巧掌握度、身心健康及社会适应能力等设立相关教学目标,忽视了职业教育中各专业学生岗位要求,未结合各专业学生设立进行知识技能、综合素质课程目标,对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缺乏指导性。在体育课程目标中一般以身体素质与身心健康为主,体育课程目标泛化化,不利于职业教育中专业学生综合素养发展。

2.3 体育课程内容单一

职业素养培育视域下,为促进学生社会及岗位适应能力,高职院校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但现阶段高职体育课程内容单一,缺乏各专业学生岗位要求的针对性教学,在选择体育课程内容时一般以篮球、排球、体操、武术及公共体育为主,忽视了不同专业日后工作岗位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需求,不满足新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育理念。

2.4 体育课程评价片面化

课程评价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强调以全面评价促进教学改革,体现教学改革问题及进步空间,进一步促进教学改革。现阶段高职体育课程评价片面化问题,在单一体育成绩下,主要以学生日常课堂表现、体能测试成绩与健康考核为作为评价内容,无法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考量,且以同一指标评价学生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使得评价过于片面,无法正确反映学生体育能力。

3 职业素养培育视阈下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积极意义

3.1 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

职业素养培育视域下,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强调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基础上以各专业日后岗位中身体需求为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全面提升。在实际教学中,除了常规体育教学外,还可结合各专业需求拓展教学内容,加强学生综合身体素养,培养学生群体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与集体荣誉感,避免学生出现综合素养欠缺,不适应岗位要求,有效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

3.2 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发展

现阶段高职院校以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主,强调毕业即就业。因此高校在进行体育教学改革需要注意对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培育,教学活动坚持以职业素养培育视域下进行教学安排,在提高学生身体素养基础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同时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终身锻炼意识,促使学生在以后岗位中可以良好身体素质为基础获得持续发展。

3.3 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规范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除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外,还可在体育训练中培养学生体育精神,如坚持不懈、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勇于奋斗等,促使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教师在体育教学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可帮助各专业学生未来在面对岗位时更好的克服恐惧心理,促使学生勇于挑战工作岗位中的难关,增强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基于职业素养培育视域下的体育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在日常体育教学中以学生对体育技能的掌握为基础,培养学生体育精神,促使学生形成良好职业道德规范,为后续生活工作奠基。

4 职业素养培育视阈下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探索

4.1 基于职业素养理念优化体育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教育强调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以提高学生岗位及社会适应能力。基于此,在高校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时,需基于职业素养理念,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以各专业学生日后职业需求为导向,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结合学生身体素质基础与专业要求,针对性选择体育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例如:在单一跑步教学的基础上拓展4*100米接力赛,以此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群体意识与合作意识;在单一篮球技巧教学中,可组织学生进行篮球比赛,以比赛形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竞争意识与集体荣誉感,在原有体育技能教学上拓展教学,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这一类教学活动除了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外,还与各专业学生日后职业相契合,可提高学生职业岗位社会适应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渗透心理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需对学生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进一步培育,促使学生形成不畏挫折、不谓困难的心理,避免学生在日后工作岗位中出现困难时受打击,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

4.2 基于职业素养理念创新体育教学方式

职业素养培育是遇上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创新体育教学方式,调动学生体育课堂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身体素质,并进一步发展学生职业素养,提高职高院校毕业生岗位及社会适应能力。

4.2.1 以引导为基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为主要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训练,积极探究体育活动,并利用其娱乐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在实际教学中可结合学生兴趣爱好进行兴趣引导,加强师生间交流互动,了解学生兴趣爱好,并以此为基础挑选合适教学项目与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同时需要注意对学生的思想引导,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基础,加快对学生社会及岗位适应能力、职业道德规范、职业精神与综合素养的培育,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展开思想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体育训练与身体素质、岗位需求的相互促进关系,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加快学生终身体育思想形成,促使学生主动进行课外训练,以应付日后高强度岗位工作,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4.2.2 以任务驱动提高学生体育课堂参与度

任务驱动教学强调在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基础与课程目标设置相关教学任务,以任务驱动提高学生体育课堂参与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综合考虑学生现阶段身体发展规律、身体机能及课程目标,针对性设置教学任务,以学生为基础,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完成,避免出现部分基础较薄弱学生任务较难问题,打击学生信心。同时在此基础上可适当提高任务难度,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高爆发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2.3 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与体育精神

高职体育教学除了单一室外体育活动训练外,还可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与体育精神,加快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体育竞技视频,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加以思考,以直观视觉感受增强学生对勇于奋斗,坚持不懈、顽强不屈等体育精神的认知,并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加以体现,为学生日后坦然面对工作压力奠基。除此之外还可对各专业学生开展职业教育,同样以视频方式增强学生对专业相关岗位的认识,穿插体育教学内容,强调学生应当以某一类体育训练为基础,提高学生专业适应能力。如:在护理专业体育教学中可加强学生短跑训练,提高学生跑步速度,为学生日后参加工作时面对紧急事件或突发事件可快速适应,避免因跑步速度较慢或身体素质较差等原因出现相关医疗问题。

4.3 基于职业素养理念明确体育教学目标

基于职业素养培育视域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应以职业体能需求为基础,明确体育教学目标,促进体育精神向职业精神转化,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基础上,加快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要明确高职院校始终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主,强调毕业即就业。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当以各专业学生日后岗位需求为主确立教学目标,以满足不同岗位体能需求,促进学生高爆发、高灵敏度发展,锻炼学生上下肢肌肉力量,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并以体育教学为抓手,促进体育精神向职业精神转化,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强不屈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可分为体育基础知识及技能教学目标、专业岗位体能训练目标、体育精神向职业精神转化目标等三方面。体育基础知识及技能教学目标强调对学生基础体育技能、体育比赛规则、体育心理健康、安全问题及终身体育意识、自主锻炼意识等的培养;专业岗位体能训练目标则根据不同专业有所变化,主要包括对学生反应能力、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心肺能力及耐受能力等的培养;体育精神向职业精神转化目标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顽强不屈、勇于奋斗、坚持不懈及群体意识、合作意识、岗位责任感为主,提高学生社会及岗位适应能力。

4.4 基于职业素养理念完善体育教学评价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应当进一步完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结合学生身体素质、岗位体能需求进行学生体育考核,避免单一片面化评价,以综合全面性评价发挥考核评价优势,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在此基础上向体育教师反馈教学问题,促进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不断优化,提高体育教学效率。在体育教学考核时,教师可结合学生日常课堂表现、身体素质、进步空间、体育技能与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课外自主锻炼情况、参加体育类项目及活动情况等进行全面评价。记录学生日常出勤、课堂表现,并直接作为学生期末体育成绩一部分,综合考量学生教学前后进步空间,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积极性。同时教师可在学期初期、中期、后期组织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并记录相关数据,在教学中通过数据带领学生直观感受体育活动训练对身体素质提升的积极意义,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同时可培养学生自主锻炼意识,促使学生主动开展课外体育锻炼,切实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要求教师实现结果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的有机结合,利用自评、他评、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体育训练中的不足之处,鼓励学生加以改进。除此之外,在体育教学评价完成之后,教师需结合学生体育成绩进行教学反思,不断优化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促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5 结语

职业素养培育视域下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应以培养新时代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的新青年为目标,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岗位及社会适应能力,除了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外,还应当满足高职院校各专业岗位人才需求,促进告知人才培养。基于此,要求高职院校在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时以职业素养为基础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明确教学目标、完善教学评价制度,以高职院校各专业毕业生岗位要求为导向,切实推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有效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單位: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身体素质培育岗位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体育教学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研究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吉林省大学生身体素质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