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佳
在第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要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如何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如何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如何始终具备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如何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如何始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如何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都是我们这个大党必须解决的独有难题”。“六个如何始终”深入地阐释分析了大党独有难题的科学内涵,深化了对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解决这些难题,是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必须迈过的一道坎,是全面从严治党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必须啃下的硬骨头。”因此,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既要时刻保持一定的清醒和坚定,又要具备一定的信心和底气,把“何以能”和“如何能”有机统一起来。
一、中国共产党具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回顾百余年历史,中国共产党是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艰辛磨难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的,无论敌人如何强大、道路如何艰险、挑战如何严峻,中国共产党总能战胜之、克服之,这与其始终具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是密不可分的。历经百余年的发展实践,这种忧患意识已深深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政治基因之一。从现实来看,中国共产党已经取得了卓著的执政成就、创造了辉煌的执政业绩,但是,越是成就巨大、贡献突出,越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条重要经验。纵观历史,中国历朝历代的封建统治集团之所以无法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精神懈怠、贪图享乐、颓废倦政,对各种危机、风险疏于防备和应对,从而使自身的统治危机愈益严重,最终酿成了政权倾覆、江山易主的结局。对于作为世界第一大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而言,其处在执政地位、掌控执政资源,始终杜绝出现忽略自身不足、忽视自身问题的现象。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前景光明,越是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全面认识和有力应对一切重大风险挑战”。当前,在“两个大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的大背景、大格局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既面临各种新条件、新机遇,也面临各种新挑战、新困难,如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局部冲突动荡不断、世纪疫情影响深远,以及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这就更加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居安思危、常备不懈的优良传统,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以处盈虑亏的远见卓识努力识辨潜在的风险挑战,坚决克服居安忘危、居安懈怠的侥幸麻痹心理,在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中解决大党独有难题。
二、中国共产党具有自我革命的优良传统
勇于自我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是我们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重要法宝,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不断自我革命中淬炼形成的。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夠从一个弱小政党成长为一个坚强有力的强大政党,关键就在于它能够及时发现和勇于纠正自身存在的问题,具有刀刃向内的勇气、刮骨疗毒的气魄,不断提高自身肌体的免疫力,增强抵御各种病毒侵入的能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如何始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是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重要体现和内涵之一。在错误面前,一个政党应该抱有什么样的态度,是检验一个政党品格的“试金石”。回顾党的百余年光辉历程,党的自我革命精神一以贯之。正是凭借强大的自我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才能始终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进而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关键是要有激浊扬清、去疴除弊的勇气,要有猛药祛疴、重典治乱的决心,要有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自觉。唯有如此,才能使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永葆旺盛生命力,增强我们党领导社会革命的能力,提升赶考的本领。
三、中国共产党具有管党治党的成功经验
从世界政党发展史来看,任何政党的发展之路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面对各种类型和形式的挑战与困难。事实证明,有效地管党治党并非易事,并不是任何一个政党都有能力做到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取得其他政党难以媲美的重大成就,其重要原因就在于,它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始终坚持严于管党治党,积累了丰富的管党治党经验,建立了日趋健全的管党治党机制,不断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和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这些成功经验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积累的宝贵政治财富,也是其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重要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所提到的“六个如何始终”,实际上是对中国共产党如何更好管党治党的新思考、新指向。纵观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发展史、七十余年的执政史,其历程之壮阔、成就之突出、实践之丰富,在世界政党中都是不多见的。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管党治党的卓越智慧、探索出管党治党的深刻规律,使其破解大党独有难题具有深厚的积淀、厚重的底蕴,并且这种积淀和底蕴会随着中国共产党的不断发展而日渐丰富丰厚,能为其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提供强大支撑和保障。也就是说,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解决大党独有难题,虽然面临着新环境、新形势、新挑战,但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管党治党实践中所形成的有效经验和优良传统,是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重要智慧和力量源泉。
四、中国共产党具有敢于斗争的鲜明品格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甫一出生就铭刻着斗争的烙印,一路走来更是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伟大斗争精神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和锐利武器,贯穿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依靠斗争创造历史,更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我们所面临的大党独有难题,是许多其他小党、年轻政党、非马克思主义政党等所不曾遇到的“难题”,是在一个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大国执政掌权所特有的“难题”,是一个拥有9600多万党员的大党长期执政掌权所遇到的“难题”,这是“独有难题”之“独有”的重要表现。同时,这也意味着这些难题的解决不会轻而易举、一蹴而就,而是要大力发扬斗争精神、提升斗争本领,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中不断推动大党独有难题的解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正因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纳入“三个务必”重要论断之中。事实证明,无论是面对新时代新征程上的各种风高浪急的风险考验,还是在跳出历史周期率的进程中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或是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都必须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通过斗争开辟前进道路,获得前进动力。
五、中国共产党具有为公为民的初心使命
“为了谁”是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必须首先弄清楚和回答好的问题。从表面上看,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是为了维护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党的执政根基,永葆党的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但从根本上说,中国共产党是扎根于人民的政党,其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其根本立场是人民立场,它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也从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权势团体和特权阶层的利益,从而摆脱了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这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最大动力源泉。坚持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自己的根本追求,深刻体现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其不断攻坚克难、勇往直前的重要根基之所在。可以说,中国共产党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并非是出于私心或谋求私利,而是为了更好地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这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正是在这种初心使命的涵养和激励下,中国共产党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才有着坚实的群众基础和磅礴的群众力量,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特质和优势,也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最大信心和底气之所在。与此同时,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固然需要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更需要不断凝聚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在解决大党独有难题过程中的参与感、获得感,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成效的重要评判标准。换言之,就解决大党独有难题而言,中国共产党是“答卷人”,而人民群众是“阅卷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大党独有难题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过程中面临的一大考验,是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必须回答好的一份考卷。解决好大党独有难题,需要中国共产党保持一定的清醒和坚定,更要始终葆有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坚定信心信念,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激活和发扬各种优势,筑牢历史自信,增强战略定力,不斷凝聚起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强大合力,继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使党在领导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事业中始终成为充满活力、富有生机、强壮有力的坚强领导力量。
本文系教育部优秀中青年思政课教师择优资助项目“历史自信贯穿高校思政课教学全过程研究”(22JDSZK128)的研究成果
作者系天津商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朱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