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真实问题 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2023-04-13 12:53傅黄隽
小学科学 2023年9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思维能力

傅黄隽

〔摘    要〕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兴趣有利于推动小学生主动行动。在小学的科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在书本内容、学生兴趣、实际生活三者间寻找平衡,进行有机融合。充分挖掘和提取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知识,指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关键词〕    小学科学;解决真实问题;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3)  09-0022-03

小学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生的未来走向。而小学科学作为一门集物理、化学、生物等多学科于一体的重要科目,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各种科学实验引出具有实际意义的科学问题,再以真实的科学问题为导向,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自发地真实思考,进而以真实行动反过来解决真实存在的科学问题,是小学科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本文旨在以粤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为例,分析当前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进一步深化小学科学教学。

一、真实问题引发真实思考

《论语》有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专注于书本的内容而不思考会陷入迷茫,不能真正理解书本中的知识,更无法灵活运用,付诸实践。当今社会的各种问题日益复杂,需要我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学会运用发散思维对问题做出适当回答。即使是年幼的小学生也可以训练发散思维,而发散思维的训练离不开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只有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才能激起小学生的好奇心,引发真实的思考。这一环节的训练是小学生发展的重要部分,应该像传统的基本技能科目一样受到重视。

1977年,美国托伦斯教授选择142名小学生进行了一项实验,旨在提供思维能力可教性信息。结果表明,在经过思维能力的锻炼后,多数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托伦斯教授使用的方法便是让小学生面对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问题,若想解决这些真实存在的问题,就必然进行真实的思考。托伦斯教授研究的主要问题就是训练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可行性。结果显示,即使是一年级学生,只要经过真实问题的激发,也能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不同程度上,同龄人、家庭成员和教师都会刺激小学生进行不同的思考。与小学生接触的成年人往往会提出相对简单、真实的问题,由于学生倾向于模仿成人的语言,因此小学生之间的互动往往选择处理容易回答的问题的模式。因此如何正确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有解决问题的欲望而不至于望而却步,是小学科学教材编辑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以粤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教材为例,在每一章节的最后部分都有“问题情境”这一环节,通过卡通图画中的对话、提问等方式,将生活中真实的问题跃然纸上。通过图画中人物对话交流指引小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各种科学问题,由“真实问题”引发“真实思考”。如,在研究气体液化成水蒸气的现象时,问题设置为观察冰棍周围的白雾是从哪里来的。这就使抽象晦涩的知识与生活中的常见现象相结合,让小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做出猜想,而引出想知道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的好奇心。最后可以用科学实验的方法验证结论,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

小学生学习科学,并不在于书本上枯燥无味的字里行间,而在于生活中的真实活动。粤科版小学科学教材通过“问题情境”这一环节提出真实问题,不仅激发了小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热爱,更让每个小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参与到课堂中去,由真实问题引发真实思考,锻炼了思维能力,更有助于其日后利用发散性、创造性思维解决各种棘手的难题。

二、真实思考指引真实行动

法国著名哲学家、物理学家笛卡尔有一句闻名于世的名言:“我思故我在。”其原话翻译为“我思维故我存在”似乎更为贴切。笛卡尔为了对抗中世纪烦冗复杂的各种信条,运用悬置的方法排除一切东西,最后只有“思维”这一环节无法被排除,思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对真实问题进行真实的思考后,才能正确地指引人们真实地行动。

思维的运转和成就(相信、理解、思考等)被認为是在行动和互动中表现出来的。小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主要包括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而其中创新性思维对于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心的小学生而言,更为重要。创新性思维是小学生全面发展、自由发展的根基与保障。由真实的具体问题引发小学生的真实思考后,通过具体问题的导向,小学生更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去行动、去解决真实存在的问题。在“提出问题”的环节中,要求教师能够正确引导小学生对真实的问题事物进行分析与观察。而后便需要小学生自己对问题进行创新性的思考,有的放矢地指导自己的行动,提高行动的欲望,并沿着正确的方向行动。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兴趣有利于推动小学生主动开展相应的行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在书本内容、学生兴趣、实际生活三者间寻找平衡,进行有机融合。要充分挖掘和提取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知识,指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粤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教材研究昆虫的章节中有一组《动物的伪装》图片,为真实的摄影作品。在图片里,花花草草间隐藏着“木叶虫”“花螳螂”“竹节虫”“枯叶螳螂”四种昆虫,教师可以通过问题“这四幅图片中藏着四种昆虫,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思考,顺势讲述自然界中存在着许多类似的有隐藏本领的昆虫。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思考到生活中切身寻找这些昆虫,通过真实的思考指引学生真实地行动,亲身体会大自然的奇妙无穷。又如,在观察石英砂粒表面图像的环节中,教师通过提问引发小学生的求知欲望,再用真实的实物沙粒与图片进行对比,顺势引出显微镜下的沙粒又是如何,将三种观察进行对比,让学生观察总结出哪种方式更细致,更能表现沙粒的特性。在具体的观察行动中教会小学生使用工具进行多角度观察,提高动手能力,提高在遇到难题时用多元化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真实行动解决真实问题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朱熹解释为“先行其言者,行之于未言之前;而后从之者,言之于既行之后”。这体现的就是行动的可贵。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这两个环节相辅相成,没有发现就不会解决,不能解决发现也就没有意义。根据《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小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从而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中提取出有意义并可以探究的感兴趣问题和科学问题,是教学的主要目标,并且应学会运用科学的方式去应对现实生活中相对简单的问题。

“教育是水,生活是源。”小学科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理解书本上的知识,更在于了然于胸后能运用在日常生活中。现实世界才是教育的主体,能够解决真实的问题是小学科学教育的本质所在。如果科学教育脱离了真实问题的解决,就会成为无意义的空洞说辞,学生也无法牢固地掌握知识,更不用说灵活运用了。《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通过实践活动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所以,教师在进行小学科学日常教学时,要从小学生个体差异入手,因材施教,通过真实问题和真实思考的指引,以轻松快乐的课堂环境为依托,激发小学生对日常生活与大自然探索的兴趣,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科学充满了实践性的内容,小学科学教学要求教师利用各种科学实验锻炼小学生的科学素质,在一个个真实的科学实验中,使学生切身体会科学的美妙与大自然的神奇。因此必须利用好小学生的课后时间,教师应学会布置绝对安全、相对简单的课后作业,指引学生将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比如,五年级上册教材“寻找生命”这一章节,其能力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观察、记录、整理的能力,学习分类、比较的方法和培养认真探究的科学态度。在这一环节里,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学生利用放大镜、铲子、瓶子等工具与组内学生合作,走进大自然,真实感受生物世界的丰富多彩,区分什么是动物,什么是植物,初步认识生命的多样性,为科学领域开拓新天地。

四、真理是过程

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真理是个过程”。正如黑格尔所指出的那样,科学的真理并不在于开端,也不在于结论,而在于用真实思考提出问题、用真实行动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小学科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要学会灵活运用问题探究法、实验法、图像示意法等作为问题导入,带领学生参与到解决科学问题的每一个环节中去,在過程中体会科学知识的奥秘。

基于现实情况与调查数据,我国小学科学教学模式仍存在许多问题。首先表现为对于科学知识的认识不足,相近的概念含义无法清楚分辨;其次,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过大,忽视了学生才是课堂主体的基本原则;最后,师生之间缺乏良性的互动,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探究缺乏正确的指导。

教师需要熟练运用过程式学习的模式,更好地指导小学生在科学实践的过程中把握科学真理。过程式的学习方式不同于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它要求教师带动学生主动参与到真理发掘的过程中去。过程式教学不能脱离学生的参与,不能使学生变为“提线木偶”,只会在各个行动中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而不能主动地成为真理探寻的参与者。对于师生的互动环节来说,小学科学教学课堂仍是单向的知识输入,学生只能根据教师的结论被动地死记硬背。这样无益于学生准确理解和熟练掌握科学知识。只有不断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比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参与者,才能在探究科学的过程中自觉地发掘科学真理的存在。

在黑格尔解决哲学家康德留下的“物自体”难题时提出的独特方式,就是将认识论与本体论看作同一的。这对于小学科学教学模式的深化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我们看待问题时,总是以客观世界为对象,将认识主体与客观世界一分为二,其实客观世界和认识主体是分不开的,我们本身就存在于客观世界之中。科学的探究也是如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站在客观世界的角度看待问题。认识论就是本体论,认识科学知识就是认识自我的过程。套用荷马史诗的话来说,科学知识既是精神的伊利亚特,又是它的奥德赛。想要认识大自然就必须走进大自然、回归大自然,在这一走进回归的过程中去探寻大自然的神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郅庭瑾.为思维而教[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马学军.让孩子们做自己的探究[J].湖北教育(科学课),2014(4):1.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基于MOOC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的探究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