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小学教育阶段属于学生思想品格构建的重要阶段之一,为此,小学班主任要通过有效开展德育工作来为学生健康价值观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小学阶段属于学生成长的基础阶段,其能够对学生日后的成长以及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产生直接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小学班主任需在明确自身工作职责的同时,正确认识德育工作开展的价值,并通过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从而确保学生能够真正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最终为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形成健康价值观提供充分保障。
一、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一)是提升学生思想水平的有效策略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小学生接触外界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化,这使得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极易遭受互联网平台中不良信息的影响,使得学生思想发展的健康性无法得到全面保障,进而直接影响了小学生成长的效率。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能够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不断提升学生对互联网信息的辨别能力,并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进而从本质上降低不良信息对小学生成长造成的影响。此外,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德育工作还能够提升小学生对各类不良信息的抵制能力,进而在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持续影响下逐渐构建起健康的思想性格与价值观,最终促使小学生思想水平获得显著提升。[1]
(二)是推动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保障
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极易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进而影响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由于网络游戏的影响再加上小学生对诱惑抵制能力不足,其在成长过程中极易出现沉迷网络游戏的负面问题,而这类问题的出现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在此背景下,小学班主任通过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不良状况,并通过对学生进行健康引导的方式来达到预防学生心理问题与学习障碍的最终目标。此外,小学班主任通过德育工作的渗透还能够从本质上应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道德观念偏差问题,并通过健康价值观念、良好人生态度等信息内容的传授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最终为小学生日后健康、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现状
(一)德育工作占比有待提升
根据当前小学教育与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现状来看,首先,部分小学班主任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并将如何提升学生文化理论知识的学习效率作为工作的主要开展内容,在此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往往难以正确认识到德育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而导致德育工作严重脱离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小学班主任工作难以有效落实到学生的成长中去。[2]其次,由于小学生认知能力的不足以及学生家长对班主任德育工作的认识过于片面,小学班主任往往难以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合理设置德育工作的占比,进而在德育工作的开展中存在较为明显的不足。总的来说,在小学教育阶段,班主任德育工作在小学教育工作体系中的占比仍处于有待提升的状态,这也意味着小学班主任将会面临十分复杂的德育问题,为此,小学班主任需在正确认识德育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德育工作的开展力度,最终在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的同时,为小学生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充分保障。
(二)德育内容相对较为抽象
在小学教育阶段,由于学生年龄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小学生在接触德育内容时往往会感觉十分抽象,学生对德育内容的兴趣难以得到有效提升。由于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未能与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进行科学融合,班主任德育工作存在无法满足学生认知规律的负面问题,进而在严重影响德育工作有效性的同时,大大提升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难度。
(三)家庭德育合作有待强化
小学班主任若想进一步提升德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就要将德育工作与学生的学习以及日常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在此背景下,德育工作的开展不再局限于学校内,为此,小学班主任需要通过与学生家长进行合作的方式来共同落实德育工作,从而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以及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氛围,最终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目标得以实现。但是,根据当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现状来看,部分班主任未能正确认识到学生家长在德育工作中的价值,导致其未能通过与学生家长合作的方式落实德育工作,这不仅影响学生家长对德育工作的重视度,还导致学生家长仍将成绩作为评价孩子以及学校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进而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以及生活方式的健康性,其发展目标也因此难以得到全面实现。[3]
三、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的策略
(一)合理调整班主任工作重心
小学班主任工作具有多元化、覆盖面广等特征,这使得小学班主任在落实班级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密切关注学生的日常学习状况、思想状况以及人际交往状况等,并且小学班主任还承担着疏导学生心理问题等重要任务。而德育工作与班主任日常工作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为此,小学班主任需在明确班主任工作与德育工作关系的同时,针对自身工作的开展重点进行科学调整,并通过德育主题班会、德育实践活动的合理开展提升自身德育工作的有效性。总的来说,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可通过多元化教育形式的综合应用来提升学生对德育工作的适应度,进而确保其能够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实现身心健康发展。例如,小学班主任在组织开展德育主题班会与实践活动时,需要以小学各阶段教学任务为基础做好德育主题班会、实践活动的设计规划工作,并通过德育工作与小学阶段性教学任务的科学结合有效突破传统德育模式的束缚,进而在有效丰富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同时,借助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全面调动学生接受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积极性,并进一步保持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与学生思想发展走向的一致性。在开展主题班会时,小学班主任还可设置抢答竞猜、话题讨论等活动来进一步提升德育工作的贯彻效率,进而为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常态化、有效化开展目标的实现提供充分保障。此外,小学班主任还需做好德育的拓展工作,并借此提升学生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进而使其在真正了解德育内容的同时,确保其行为习惯发展的健康性。
此外,小学班主任还要不断强化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并针对工作重点进行科学调整,从而在有效强化德育成效的同时,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充分保障。在此过程中,小学班主任可将学生干部培养工作重视起来,这是因为小学班干部培养属于班主任德育工作能否有效落实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班干部的培养能够在有效提升德育工作渗透效果的同时,确保德育工作的开展真正覆盖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为此,小学班主任需结合德育工作的落实需求,针对班干部进行有效培养,并在班干部选拔与调整方面科学处理学生产生的不良情绪,进而在有效营造积极班级学习氛围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班干部队伍落实班级管理工作以及德育内容的力度,从而在帮助学生树立健康思想价值观、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确保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能够获得更加显著的提升。
(二)创新德育工作教育方法
传统模式下的班主任德育工作模式逐渐无法满足现阶段小学生的成长需求,如若小学班主任仍以口头说教、谈话等传统模式开展德育工作,不仅无法将德育工作的价值全面发挥出来,还会大大提升学生逆反心理与厌学心理出现的概率。为此,小学班主任要针对小学生在德育方面的需求展开深入分析,并通过创新德育工作模式来提升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的灵活性与有效性。在此过程中,小学班主任还要做好因材施教原则的贯彻工作,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德育工作方法进行深入探究,从而达到强化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落实效果的最终目标。小学班主任在落实德育工作时,需针对德育工作给学生带来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从而通过科学设置德育工作结构的方式确保学生能够有效接受德育理念,最终为学生思想发展健康性的提升以及良好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养成提供充分保障。
在创新德育工作模式时,小学班主任需重点关注以下两方面:(1)加强与学生沟通交流的开展力度,并通过沟通活动的开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心理状态,从而全面发现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产生的负面情绪并对其进行有效疏导,进而在有效提升班主任德育工作针对性的同时,避免负面情绪给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在开展班主任德育工作时,班级内每位学生均属于德育工作的重点开展对象,而教师通过强化与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的力度能够在及时获知学生成长状况的基础上,使其在真正信任班主任的同时,主动寻求班主任的帮助,最终促使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效率以及其教育能力均能够得以有效提升。(2)为凸显德育工作的开展价值,小学班主任还可通过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来推动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常态化。在此过程中,班主任教师可借助自身以及班干部队伍所具有的榜样力量来影响学生,从而促使学生在学习榜样的过程中,朝着榜样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班主任还可通过班干部轮班制度的应用以及社会德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来拉近德育工作与学生心理、学习等方面的关系,从而为班主任德育工作力度的强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充分强化家校德育合作
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与班主任德育工作以及家庭德育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为此,小学班主任在落实德育工作时,需通过与学生家长进行合作的方式来全面提升德育工作的开展成效,并确保德育工作的影响范围与覆盖范围能够获得显著提升,进而促使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更具有效性。
在此过程中,小学班主任需严格落实以下两点:(1)引导学生家长正确认识到家庭德育工作在学生成长方面具有的价值,并通过与学生家长展开沟通交流活动的方式来确保学生家长能够积极配合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从而一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结合实际情况来看,通过与学生家长共同落实德育工作可为学生构建健康的教育、学习环境,并在有效拓展德育工作范围的同时,从本质上强化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力度,进而为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养的养成提供充分保障。此外,小学班主任还需根据学生家长的反馈及时调整,进而达到推动学生思想观念形成的最终目标。(2)通过构建家校合作平台的方式将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以及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进程及时反馈给家长,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家长对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并积极落实德育工作,最终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思想状态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从而全面实现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结语
在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班主任需正确认识到小学阶段德育工作开展的价值,并通过不断强化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来科学引导学生的思想品质与道德素养,从而确保小学生成长的健康性。在此过程中,小学班主任还需针对自身工作开展的重点进行科学调整,并通过创新德育工作方法来全面凸显班主任德育工作具有的效能,最终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目标能够真正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艾小宝.潜心呵护,立德树人: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路径探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12):167-169.
[2]马世元.漫谈小学班主任开展班级德育工作的有效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5):197.
[3]叶蕴仪.优化班级管理 主导德育工作: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德育管理工作初探[J].小学生(下旬刊),2021(7):74.
(作者单位: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金河镇九年制学校)
编辑: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