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管理模式结合积分制助力低段班级管理的实践研究

2023-04-12 00:00:00洪雪峰
新课程·上旬 2023年4期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诚然,学生需要管,但怎么管,如何管?低段的学生想法稚嫩,对于班级管理者,更是一种挑战。与其采用大权独揽,或是完全放手的管理模式,不如有效利用好班干部,通过自主管理模式,发展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再结合积分制以激励的模式加以实践应用。

班集体的建立实质上是为了学生的学习与成长,给学生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让学校成为学生的新家园。学生是不断发展中的人,尤其是低段学生,环境对其影响很大,同学、老师也对其成长乃至完善心理健康有着巨大的影响。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负责人,如何制订一个健全的班集体制度,形成良好的班风,是每个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因此,如何让学生服“管”,甚至是主动被“管”,是每个班主任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班级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进入学校之前,每个学生都是家里的宝贝,幼儿园的生活让他们初步接触社交,但受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限制,幼儿园生活与小学截然不同。进入小学后,他们要学会“站如松,坐如钟”。一节课四十分钟学习课堂知识,对于低段学生来说已然不易,他们还要面对入学后适应的问题,又或者是和同学之间的矛盾等。而班主任便要在这个过程中,充当“万金油”帮助学生“过五关斩六将”。班级管理过程是以育人为目标,学生既是班级组织教育过程的主体,又是班级组织教育的对象。学校的班级管理不同于工厂、企业的管理,它是“人—人”的关系,管理的成果体现在是否使每个学生的身心获得了和谐、全面的发展。班级组织、运行的每一个环节都与人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一个人为主导,完成培养人、塑造人这一目标,也正因为是人,在这个过程中,就容易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

(一)“独揽大权式”管理

“独揽大权式”管理是低段班级管理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孩子还小,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那就由大人代劳。这种老母亲式的想法使得班主任不舍得,也不放心把权力下放给学生,因而事必躬亲,大到课堂,小到鸡毛蒜皮的小事,班主任都亲自上阵。事实上,这种严母式的管理容易使学生丧失创新能力。正如三国时期的刘禅和诸葛亮,诸葛亮事必躬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最后不仅扶不起阿斗,还落得自己操劳过度。再看中国的封建王朝发展,正是自明清开始没落。正如唐太宗所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独揽大权式管理是行不通的。班主任独揽大权,只会让学生死板地干,而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干,遇到相同的问题就不知道怎么解决了。长此以往,学生容易形成刻板的思维,缺乏创造力,班主任也很容易感到疲惫,产生职业倦怠,不利于职业的长久发展。

(二)“君主立宪制”管理

在“君主立宪制”管理模式下,班主任如君主一般,又或者是出于某种原因,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成为“元首”。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尤其是低段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相对欠缺,没有班主任的引领,只会成为一盘散沙。完全放手的“君主立宪制”班级,通常有两种情况。第一种,班主任或许一开始也曾有过雄心壮志,最终却被“熊孩子”打败,归因于学生,选择了放弃,班级因而变得“乌烟瘴气”。第二种,班主任一味信奉“爱的教育”,出发点是用爱感化学生,却没有摸到门道,只是一味地用“鸡汤”感化学生,最终不见成效。对于低段学生来说,学生不理解其中深意,班主任也无法达到自己的教育目的。

不论是“独揽大权式”管理,还是“君主立宪制”管理,都在实践中验证失败。在低段教学中,班主任对班级管理抓得过紧,不仅使学生失去创造力,也使自己任务繁重;对班级管理抓得过松,又使班级学生过于松散,没有形成一个团结的班集体。这二者也是低段班级管理中最容易出现的两个问题。

二、班级自主管理和积分制管理在低段班级管理中的目的和意义

(一)班级自主管理在低段班级管理中的目的和意义

1.班级自主管理的目的

一个真正的班集体,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健全的组织、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正确的舆论和优良的作风,能够有计划地开展各种教育活动,自觉反思、总结经验,使集体不断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不断向前发展。而这一切的实施者是谁?正是学生。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是班级管理的主导者,但要使一个班级形成一个有序的班集体,其主体还是学生。什么是“自主”?顾名思义,自己做主。自主管理便是将过去的教师“填鸭式”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管理转变为学生主动管理好自己和班级,成为班级的主人。该模式不仅肯定了教师的作用,还突出学生的主体特征。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不断发展过程中的人,尤其是低段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如何做好幼小衔接,让学生成为管理的主人,主动谋求发展是班级自主管理的目的。

2.班级自主管理的意义

班集体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学生在班集体中既能增强独立学习的能力,也能提高组织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简而言之,学校就是一个小型社会。大部分的小学,班主任通常由主科老师来担任。对于主科教师来说,学校是学习的主战场,班级是学习的主阵地,学生是学习的主力军。任由教师“鞠躬尽瘁”,学生是不紧不慢、事不关己。因而,现在的课堂教育不断地呼吁把课堂还给学生,班级管理也是如此。与其让学生在班主任设计好的步骤中按部就班,又或是自己闯的“头破血流”,不如让自己成为学习和管理的主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由班主任牵线和引导,结合各科任老师,培养学生成为“小老师”,实现班级自主管理。

(二)积分制在低段班级管理中的目的和意义

1.积分制在低段班级管理中的目的

积分制其实是一种激励机制。学生在班集体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赚取积分,获得奖品,达到正向强化的目的。低段学生在思想、行为上都比较稚嫩,初进入小学,思想和行为都没有定型,如一张白纸,教师往上涂什么颜色,学生就是什么颜色。与其强硬灌输,不如让学生从心底体会到自身行为的价值。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以及自我正向行为的强化,既可以达成智育目标,又可以达成德育目标。对于低段学生来说,他们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不同于大人,甚至是一些所谓的“问题学生”,喋喋不休地说教或强硬的手段无法使他们听懂信服,但抓住他们某一瞬间的优秀表现进行激励却可以使他们获益终身。

2.积分制在低段班级管理中的意义

理想的德育,应该教给学生自警、自诫、自励等自我教育的方法,使学生在陶冶情操、磨炼意志的过程中形成“不教之教”的自律习惯。这种自律习惯的养成,最好的方式便是在学生成长和适应的过程中给予正向的引导。通过积分奖励机制,激励和强化学生的正向行为,使学生形成一种“这种行为是对的”的观念。低段学生由于年纪较小,或许不懂得这种行为的含义,以及其对未来产生的影响。但通过积分的奖励,学生的这种行为不断强化,从而养成一种习惯。对于低段学生来说,一个好的行为习惯,远比一个好的成绩重要。俗话说,一个好的习惯使人受益终身。积分制不仅仅是为了强化学生的某种行为,更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自主管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助力低年段班级管理。

三、自主管理模式和积分制在低段班级管理中的实践应用

(一)自主管理模式在低段班级管理中的实践应用方法

为了达到某种德育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出示某个英雄案例,让学生以英雄为榜样,学生或许会当场惊叹,却很难达到某种行为的强化,或者取得实质性进步。其实,比起与现实生活相去甚远的英雄,更好的榜样是学生身边的同学。班主任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任命学生心目中“德才兼备”的同学为班干部,实行自主管理。

在低段的班级管理中,自主管理不能一蹴而就。在班级形成的最初阶段,彼此互不相识,不仅是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也是互不认识。群体比较松散,还没有形成一个紧凑的班集体,在这个班集体的初建阶段,比起自主管理,班级更需要以班主任为主导的管理模式。在这个阶段,班主任可以通过班会课,或者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各种活动拉近师生、生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彼此互相了解。

在初步建立的班集体中,选出身边的小榜样来担任班干部,形成初步的自主管理。在这个过程中,小榜样们处于热情高涨的状态,但第一次接触,或许不得其法,而且其他学生和班干部还处于磨合阶段,这就需要班主任在其中引导、监管。此时的班干部团队还不是很成熟,需要通过一个月甚至是半个学期,才能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实现自主管理。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班级自主管理模式在低年段班级中也能初见模型。班主任由班级的管理者、主导者成为学生自主管理的支持者。在低段班级中,学生比较稚嫩,对班级的各种事务都热情高涨。因而在自主管理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性格、情况,分配不同的管理职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班级主人翁意识。从班主任管理过渡到班干部管理,最终实现自我管理。

(二)积分制在低段班级管理中的实践应用方法

积分制是根据不同学生在不同方面的表现给予积分,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赚取奖励。积分的设置可以从各方面着手,如德行、智慧、体能、艺术、劳动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积分相当于变相的班规,又区别于死板的班规条例。通常班规只设置了不能做的事情,以及触犯后的惩罚。而积分制既可以对积极的行为进行奖励,也可以对消极的、错误的行为进行惩罚。

积分制实行的受众是学生,尤其是低段学生。在设置条例时必须细致。比如,在同学有困难时帮助属于乐于助人,可以在德行上加分,伤害同学是不对的,要扣分;课堂或作业表现突出可以在智慧上加分,字迹不端正,或者是作业乱写是扣分项;体育课或运动会表现突出是体能加分,不锻炼或排斥锻炼是扣分项;积极参加表演或各项绘画比赛是加分项,乱涂乱画是扣分项;积极完成家务劳动是加分项,逃离班级劳动是扣分项;等等。设置具体的行为规定,具体到各方面,以便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事实上,在积分制实施的过程中,学优生最积极,学困生漠不关心,因为在各项比拼中,他们没有任何优势。因而,除了个人加分项,也可以设置团体表现突出项,既可以鼓励学困生,也不至于为了鼓励学困生而使学优生产生不公平感。

(三)自主管理模式结合积分制助力低段班级管理的实践研究

积分制可以在班集体形成之初助力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也可以助力班主任了解学生,为后续选取班干部、进行班级自主管理打下基础。

积分制是通过激励机制对学生进行无形的强化,使学生拥有自我管理的初步行为。在这种个人自主管理的强化过程中,综合能力突出的学生就会成为班干部、小榜样。身边的榜样对低段学生的激励作用是相当大的,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达到了班级的自主管理,还可以结合积分制达到学生自主管理。班主任身处要职,管理主干,又分权于“六部”,达到一个齐心协力、共同监管的效果。

四、结语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当之无愧的主人,班主任放权于学生是大势所趋。应当注意的是,根据每个班不同的情况,制订个性化的积分制模式,以自主管理为主,积分相当于班主任的监管,教师、学生乃至家长都需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根据学生发展的不同情况,自主管理模式也在不断探索更新。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10-233.

[2]陶行知.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11-17.

[3]孙培青,杜成宪.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67-481.

[4]向小清.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现状研究:以J市Y区为例[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7.

(作者单位:玉环市沙门中心小学)

编辑: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