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作业的方式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可以提升学生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良好思维品质的帮助下成长为具有良好独立性和创新精神的人,从而让“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获得有效提升。
良好的思维品质是指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自主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能够反思自己以及评价自己,有助于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而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作业设计方式,使用精简化的、多元化的作业来满足学生的课后学习需求,让学生得到更加科学的培养。因此,为了设计出更加合理的作业,教师可以从学生思维品质的特点以及发展需要出发来设计作业,从而真正地实现减负增效,让作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英语作业设计的新追求
(一)关注个性发展
在过去的小学英语作业设计中,教师大多是给学生布置相同的作业,要求学生最终达到同样的水平,在无形中给了学生很大的压力,导致一些学生会采用抄作业的方式来应付老师。而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应当在作业设计中体现出学生之间的不同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制订个性化的作业,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所成长,提升学生参与课后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学生过去机械重复学习的问题。
(二)满足能力需要
“双减”政策指向了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终身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以及关键能力。在小学英语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也需要立足英语学科的特色,设计有助于发展学生合作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等的作业,从而让作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全面成长。
(三)实现减负增效
减负增效是“双减”的重要内容,目的是提升教学的科学性,让学生摆脱机械重复的学习状态,在更加科学的引导下获得学习上的进步。因此,在小学英语作业设计中,教师要从减负增效的角度出发,对作业的量进行精简,并且提升作业的品质,让每一个作业都可以帮助学生实现查漏补缺,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完善以及学习能力的提升,从而实现减负增效。
二、“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英语作业设计的新思路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师可以从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角度出发来设计作业,关注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学习能力的提升,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切实发挥作业的功能。
(一)开发分层作业,提升作业针对性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需求都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应当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需要,分层设计作业,提升作业的针对性,给学生提供多元化的选择,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并且树立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教师需要对学情进行深入分析,从科学的角度给学生分层,制订合理的分层作业目标,让学生获得适合自身的教育。
比如,在“My school bag”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单元的主题是“学习用品”,需要学生灵活使用“What is in your schoolbag?”这一句子,并且做出回答,同时还需要学生正确认读Chinese book,notebook等单词。从教学内容的特点出发,笔者设计了分层作业:对于英语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其最重要的是夯实基础,因此,给学生布置了记住课文中对话的作业;对于班上的中等生,则要求学生按照指令来出示各种书籍,并且根据实际情况来对“What is in your schoolbag?”等句子进行问答;对于英语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求学生在记住教材上内容的同时,结合自己的学习用品,额外学习至少三个和学习用品有关的单词,并且开展自主练习。这样对作业进行分层,能够让学生以平和的心态来面对课后学习,避免出现由于作业难度过高而出现抄作业、拒绝写作业等问题,进而使作业发挥其巩固学习效果的作用。
(二)开发多元化资源,提升作业趣味性
小学生有着以形象思维为主要认知方式的特点,因此为了让学生的思维素质得到更好的培养,教师有必要结合小学生特有的学习特点,在作业设计中加强对绘本、微课、生活等资源的使用,进而让学生的课后学习更加具有趣味性,用富有生活情趣的作业资源来调动起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1.运用绘本资源
绘本是十分适合小学生学习的一种资源,和一般的学习资料相比,其故事、色彩的使用都更加丰富,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绘本来给学生布置作业,从而提升作业的趣味性,并且让学生的英语学习更具情境化。教师需要对英语绘本的教育价值进行充分的挖掘,引导学生开展多元化的课后活动,用英语绘本来丰富学生的英语学习。
比如,在教学“Colors”这一单元的过程中,笔者给学生提供了绘本Elmer’s Colors,让学生在课后结合教师给出的提示以及绘本上的图画来阅读其中的故事,在读绘本的基础上,笔者还向学生提出了其他的要求,即要求学生对绘本中出现的颜色进行整理,并运用英语总结出来。在学生完成作业后,笔者再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展开交流合作,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这样通过绘本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展开课后学习,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让学生在绘本故事的帮助下更加高效地掌握所学知识的使用方法,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喜欢上英语阅读,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运用微课资源
微课是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一种典型产物,具有内容集中、便利的特点,可以成为学生课后学习的重要手段。在小学英语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来开发微课资源,给学生提供更加生动有趣的课后学习途径,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知识的巩固延伸。
比如,在教学“My family”的过程中,为了保障学生的学习质量,笔者为学生制作了用于课后自主复习的微课,要求学生在课后认真观看,巩固课堂所学。微课一共有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展示了一张图片,并且从这张图片出发,引导学生去回忆这一单元的重点词汇,包括mother,father,doctor等,引导学生回忆介绍家庭成员的基本句型;第二个环节引导学生复习回忆she和he的正确用法;第三个环节引导学生进行练习,让学生观察微课中呈现的图片,跟随视频中角色的行动来使用“this is my... ”的句型;第四个环节,利用表格引导学生对这一单元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微课可以帮助教师带给学生更加多元化的课后学习体验。教师不仅可以应用微课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而且还可以立足微课来组织配音、表演等趣味性的课后学习活动,从而让学生在直观、生动的资源的帮助下获得更高的学习效率,助力思维品质的提升。
3.运用生活资源
面对新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提出的更高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可以应用生活中的资源,让学生养成用英语去表达生活中某些事物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比如,在教学“How many?”这一单元的过程中,结合单元教学内容的特点,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观察家里的某些事物,数出来这些物体的数量,之后进行加减,并用英语来表示结果。如学生可以数一数家里面水果的数量,假设苹果有3个,香蕉有5个,那么可以得到“Three plus five is eight”的结论。这样的训练方式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教材中知识的实际价值,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在学生完成作业后,笔者还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自己的结果,当发现别人有错误时要及时指出来,从而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运用学到的知识。
(三)丰富作业形式,提升作业实用性
过去的小学英语作业设计存在作业形式单一、机械重复现象严重等问题,导致学生最终只记住了知识,但是能力没有获得较好的发展。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应当立足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需要,设计形式多样的作业,带给学生更加多元化的课后学习体验,让学生的思维品质获得更好的发展。
1.布置听、说作业
听、说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基础,新中考中增加了人机交互的内容,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听、说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具备基本的听和说的能力。而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给学生布置听、说类型的作业,从而让学生在听和说的过程中获得能力和思维上的提升。
比如,在教学“Shopping”这一单元的过程中,笔者给学生布置了听、说的作业,要求学生认真听资料当中的内容,并回答问题:What color clothes did Lily buy this morning?What color clothes did you wear to go shopping in the afternoon?What color clothes does Lily like?学生在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使用文字描述出来,同样需要使用画笔在答题纸上涂色,从而进一步调动学习兴趣。在学生完成作业后,笔者让学生按照答题纸上的内容来进行表达练习,从而实现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
在布置听、说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避免让学生进行机械重复的训练,而要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特点,让听、说作业具有趣味性,从而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并且培养学生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使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使用英语知识。
2.布置实践作业
实践作业有助于改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单一认识,让学生学会将知识融合在一起解决问题。因此,在设计小学英语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了解来设计实践作业,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使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提高英语实践应用水平。
比如,在教学“My favourite season”这一单元的过程中,笔者给学生布置了绘画和写作的任务,要求学生首先运用绘画的方式将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及其景色描述出来,接下来再运用英语来介绍自己创作的画作,并进行绘本式的写作。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够带给学生更加充实的英语实践经历,让学生带着更加积极的情感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在学生完成作业后,笔者还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的成果进行整理,制作电子影集,搭配上合适的音乐,引导全班学生一起来欣赏,从而提升学生的成就感。
教师还可以从引导学生实践应用的角度出发,给学生布置写信、表演、配音等形式的作业,让学生经历更多的英语实践场景,从而在不断的训练中提升学生的英语实践表达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布置反思作业
反思既是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英语作业设计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不足,用良好的反思习惯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比如,在“Ways to go to school”的教学中,笔者给学生布置了制作思维导图的作业,引导学生整理这一单元学到的内容。这样的作业能够让学生有规律地分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且让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更加高效地记忆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课后的反思,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三、结语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师要将学生从繁重的作业负担中解脱出来,让学生在科学、合理的作业加持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教师要注重在作业设计中聚焦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来设计作业,体现作业的拓展性、实践性、整合性以及选择性,让学生可以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受到激励和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以及英语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同时促进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朱凌云.“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作业分层设计策略探寻[J].小学生(下旬刊),2023(2):70-72.
[2]林莉.小学英语开放式课外作业设计探究[J].小学生(下旬刊),2022(12):55-57.
[3]马丽丽.“双减”背景下英语作业设计与实施策略刍论[J].成才之路,2022(36):89-92.
(作者单位: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果耶镇中心小学)
编辑:张俐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