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学改革工作的推进,许多教师开始尝试新的教学策略,但其重点原则仍是整合利用创造性教学资源、以学生为教学重点、充分考虑学生的教学需求以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全程参与教学活动。[1]小学数学图形和几何的学习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为了确保教学质量,教师应重点关注此环节的教学方法,坚持相关教学原则,从教学实情出发,站在学生视角探究可能发生的教学问题,调整教学思路,以确保教学方法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2]
结构化教学模式的运用是指在基础教学计划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此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并结合教学内容打造高品质的精彩课堂,进而缓解教师的教学压力和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确保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乐观性,以此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从而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和改革。[3]
一、小学数学中结构化教学概念及其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工作的推进已成为必然,而其严格的教学质量要求,需要教师积极优化学生的学习探索过程,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在此期间,教师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信心,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4]结构化教学完全符合小学数学教学的逻辑性要求,可最大限度凸显数学学科的效应,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学习经验,且了解数学知识的原理与发展,构建科学、完善的知识体系。
另外,小学数学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站在现代化信息的角度,结合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结构化教学中对空间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价值,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灵活调整教学对策,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视角和维度寻求新的突破,从而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当前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主要存在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教师未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过度依赖自身主观经验、缺乏客观评价等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佳。这不仅严重违背了数学学科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还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及长远的发展。
具体来看,当前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的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教师未从学生角度考虑,缺乏对学生推理意识的培养和教学语言的提炼,导致教学内容与方法均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严重限制了学生自主思考和分析能力的提高。
(2)教师的教学以“一刀切”和“满堂灌”为主,缺乏现代化教学理念,且未充分考虑当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否定了学生的个性化意见或者建议,导致学生缺乏发言机会和学习积极性。这不仅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还使学生对课堂教学和知识学习等产生消极应对情绪。
三、小学数学中图形与几何结构化教学的实践方法
结构化教学是当前时代和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衍生出的与时俱进的新型教学方法,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凸显趣味教学的应用价值。将结构化教学应用于小学数学图形和几何教学中,可以有效满足教师不同阶段的教学需求,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且这种围绕教学知识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发学习意愿的教学方法,可以整体提升学生的学习素养,为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灵活运用生活化元素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图形与几何教学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教学难度也较大,且对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学生的积极性要求较高,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标准。对此,利用结构化教学,通过灵活调整教学节奏,着重对重难点知识进行有效提炼和简化,可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如创设情境问题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研究学习问题,可以提升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质量,同时发散学生的多样化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学生还可以借助结构化教学积极主动地接受教师指导,从而沉浸式经历整个数学思维的过程,并提升相关分析能力,以此培养问题意识,针对自己的学习薄弱处进行大胆设疑,提升学习强度和扩大涉及范围,最后通过师生的有效探讨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不仅能使学生获取学习成就感,树立积极的学习情绪,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溯源能力,找到最佳的解决办法。
另外,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分析过程中公开表扬取得学习成果的学生,以此激励其他学生共同进步,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大部分学生能自觉主动地学习,完成学习任务,从而达到个人学习及提高教学质量的综合目标。
结合新课改后的小学数学教材可以看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并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趣味连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数学知识理解能力。教师还需围绕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认知规律,利用生动的现实生活原型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确保学生掌握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知识。
要想学生学好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知识,逻辑思维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重点观察各种结合图形,并将部分选择权交予学生,促使学生的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转变,确保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空间观念。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加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了解和掌握,还应锻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并引导学生感知各种生活场景中数学知识的应用,这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均具有积极作用。
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分析、探索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图像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并使学生了解相关知识的来龙去脉,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习惯。
(二)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鼓励学生自主操作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从学生角度出发,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知识。而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的重要板块,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直接的影响,还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和发展具有长远影响。因此,在开展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活动时,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多以系统化教学方式,通过构建科学、完善的教学体系,引导学生展开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前提,也是顺利进行结构化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故而,在落实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工作时,教师应从学生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推理,了解数学公式、原理,并分析数学知识在不同社会情景中的适用情况,以此加强教学活动对学生的情感引导及教学意义,逐步促使学生形成独立、自主、积极的学习行为与意识。这不但对数学学科的教学有积极作用,而且可以正向影响其他学科的教学。大部分学生也因此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活学活用,维持对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活动的新鲜感,这样可以加快教育教学进度,持续、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难题,可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
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并始终明确和坚持这一原则,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节奏和不足之处,全面调整教学策略和手段,综合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促使学生主动吸收和验证所学数学知识,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应尽量避免运用“一刀切”“满堂灌”等传统教学方式,并适当控制理论知识讲解的频率与时间,为学生留下自由发挥的时间和机会,使学生达到自主学习目标。
数学学科的学习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教师应在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丰富教学形式,并根据教学现状给予学生更多独立思考、操作和验证的机会以及独立思考的空间。但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应给予全程引导和观察,并积极利用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直观性思维,使学生可以参与和理解整个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在自主想象、推理和操作过程中掌握更多知识。但是,教师要注意控制趣味教学的时长,避免学生沉浸在趣味游戏中而忘了对知识的理解。
(三)提升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并加强教学测量及评估
小学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和语言交流能力非常重要。对此,教师应意识到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语言交流之间的关联性,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交际意识与能力,而结构化教学模式中的“育人”原则,则可有效达到这一教学目标。
另外,较之小学数学的其他教学板块,在图形与几何板块的教学中进行结构化教学,可以更直观地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学生还可以在想象过程中,了解自身的学习进度、学习能力以及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等相对较弱,难以专注地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分享学习经验,并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拓展知识获取途径,以此全面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最后,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大胆验证,逐步夯实知识基础,使学生产生表达欲望,使其与他人在交流及合作时能够自信、利落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与意见。结构化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信心,并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树立良好的合作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结构化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很重要。教师应积极尝试多元化教学手段,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分析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并根据分析结果测量和评估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再以此调整教学计划和流程,达到教学改革目标。对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学习来说,学生的自主验证能力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前后要留出一部分时间,引导学生在自主评估和测量中掌握知识,并调整学习方法。
另外,教师应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在日常生活中大胆验证所学知识,这样可以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负担,促使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板块的教学得到不断创新,并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和思考能力,继而打造优质课堂,提升教学质量。
四、总结
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运用结构化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结构化思维和能力,将零碎、散乱的知识进行系统的连接,从而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知识,并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充分考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并做出有机调整,最大限度地发挥结构化教学的优势,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新型教学方法,并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参考文献:
[1]陈婷,李兰,蔡金法.中国小学数学“问题提出”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基于《小学数学教师》和《小学教学》(数学版)中“问题提出”文章的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21,30(1):19-24.
[2]章建跃.在一般观念引领下探索空间几何图形的性质:“立体几何初步”内容分析与教学思考[J]. 数学通报,2021,60(2):11-15,48.
[3]林爱村.结构化思维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以小学数学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21(8):81-85.
[4]董锐,席爱勇.“图形与几何”课程内容的几何类型、教学逻辑和育人价值[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22(9):37-40.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开发区振兴花园学校)
编辑:赵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