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探索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2023-04-12 00:00:00赵俊华
新课程·上旬 2023年4期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在当前教学中,不少学生会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厌学、学习困难等问题。因此,学校应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健全学生的人格,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大数据也被广泛地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学生的心理需求。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拓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在课堂上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在日常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给学生的思维和知识架起了一座桥梁,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使得课堂结构得到了优化。在课堂上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还能将知识直观地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所以,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不但在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方面有很大的优势,而且在培养学生兴趣,帮助教师突破教学重难点等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不仅应用于文化课堂具有重要意义,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应用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在课堂上有效运用信息技术的方法

(一)通过视频、图片资源,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其他文化科目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目标并不是为了单纯地给学生灌输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而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对自身有正确的认识,从而进行自我发展。即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以及心理辅导,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更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性,更关心学生的心理需求。因此,教师应该灵活使用信息技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导入丰富的视频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教学“认识自我,悦纳自我”一课时,首先,教师采用视频导入的方法,播放电视剧《武林外传》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思考:手无缚鸡之力的秀才是如何战胜凶神恶煞、武功高强的盗神的?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不难得出是凭借着“我是谁?谁是我?我生从何来?死往何处……”的一系列饶舌哲学问题把盗神问得自绝而亡。进而询问学生:在笑过之余,有没有在心里也问过自己这样的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在教学“换位思考”一课时,教师采用了图片导入的方法,多媒体呈现一张双歧图,询问学生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此时,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一种是老人,一种是年轻的女生。教师接着询问学生:为什么同样一张图片,大家看到的结果却不同?学生通过思考说出“每个人看图片的角度不同,所以出现了不同的结果”,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换位思考”。

教师在课堂上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使课堂的氛围变得活跃,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学生更喜欢通过观看视频和图片学习知识。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引导学生,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提升心理品质,使自身的道德情感受到熏陶。

(二)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建立电子心理档案

为了直观地记录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教师可以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为学生针对性地制订合适的心理干预方案。

相比纸质档案来说,电子档案更有利于教师保存。教师可以通过制作电子表格的方式,按时间记录学生的心理情况,并且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心理情况随时进行更改。教师记录的信息可以与他人共享。学校应该安排相关教学负责人,通过使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建立相关的电子心理档案。学校还应该要求相关的教学负责人及时追踪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心理健康出现异常的学生及时地进行心理辅导,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从而推进学校开展与心理健康相关的教育和教学工作的进程。

利用电子档案记录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情况时,学校可以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让学生对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进行自我评价。

1.借助多媒体优化心理干预

心理辅导是一种有效的心理干预方式,旨在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辅导尤为重要,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并有效地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大多数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害怕其他同学知道自己的隐私,怕没有面子,不愿意向教师寻求帮助,导致教师无法及时了解这些学生的心理问题,更无法及时对这些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从而错失心理干预的时机,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发现学生有心理辅导需求呢?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评。

心理辅导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对学生起着普及知识和预防心理问题的作用,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心理辅导主要针对的是有心理需求的学生,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学生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为他们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上的难题,使其成为更好的自己。

如何发现学生有心理需求呢?面对心理困惑,有部分学生会主动找教师咨询,并寻求帮助,这样会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但还有一种现象,就是学生不愿意寻求帮助,缺乏向他人求助的意识,如果学生不说,教师很难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从而导致这些学生错过最佳的心理辅导时期,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健康。针对这些问题,目前最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就是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评,并根据专用心理测评软件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心理测评软件可以通过对学生多方面的测评进行全面的评估,如对学生的人际关系、心理承受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智力等方面进行测评。教师根据评估结果,分析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越来越快,心理辅导与心理干预已逐渐摆脱了时空的限制,实现了线上线下的结合,这对那些缺乏求助意识的学生是非常有利的。因此,心理综合测评系统对小学生的心理辅导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教师对小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强有力帮手。

2.在日常教学课堂上应用信息技术

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时,教师首先应该合理地制订教学目标,科学地设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内容。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要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通常来说,学生对陌生知识的认知是从知识表面开始的,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的思考,是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最应该注意的。如何才能设计出合理的教学目标呢?这就需要教师熟悉课堂上的教学内容,熟悉教材,知道哪部分知识是教材的重难点。另外,教师还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在本节课中学生最希望学到哪些知识,了解哪方面的内容。

其次,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特定的场景导入将要学习的内容,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同样需要用到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跟心理健康有关的情境,并适当地引导学生在这种情境中进行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兴趣。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时应该充满激情和热情,用积极的心态感染学生,达到调整学生学习状态的目的,从而使整个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充满活力。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制订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内容,使其符合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要具有调控课堂的能力,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时,如果发现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好,可以通过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或者图片调节课堂氛围,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学生在课堂上饱含热情时,教师要及时地鼓励学生,给予学生肯定,让学生感到成就感。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针对相关的教育教学内容,给学生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场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学会保护自己”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提问学生一个问题:假如你的父母都不在家,家里只有你自己,那么,当陌生人敲门时,你会开门吗?大部分学生回答是不开。这时教师可以播放《今日话题》中的一段视频。视频中的学生同样被研究者问了相同的问题:假如你的父母都没在家,家里只有你自己,那么,当陌生人敲门时,你会开门吗?视频中,同学们也都说不会。于是,研究者展开了实际调查,他们装扮成公职人员敲门,学生毫不犹豫就把门打开了。研究者问学生:为什么会给他开门?学生说:以为是送牛奶的。

看完视频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感受。教师总结主题:一个人在社会中保护个体生命的最基本能力之一就是自我保护能力,每个人都要学会自我保护。通过观看视频我们可以发现,视频中的学生对陌生人敲门没有防范意识,欠缺自我保护能力。所以,为了保证大家的身心健康和安全,同学们要学会自我保护。

接着,教师可以请几个小组中的学生进行情境表演,同桌两人为一小组,分别扮演以下情境中的两个角色。情境:有一天你走在路上,突然走过来一个陌生人,向你打听某个餐馆的位置并要求你带他过去,但是这个餐馆非常的偏僻,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根据学生交流讨论的结果,教师应趁机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安全问题,并说说除了视频中的情况还应该注意什么。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了相关的情境,鼓励学生进行了现场表演,还组织学生进行了交流讨论。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还更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在生活中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而不是为了单纯地学一些心理学理论。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不只是教材上所呈现的这些知识,这只不过是冰山一角,它还包含了很多方面,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搜集其他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利用互联网、计算机等信息技术查找相关的资料。学生搜集完后,可以通过制作视频或者表演情景剧的方式展现给大家。

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明白如何正确地利用信息技术搜索自己需要的资料,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通过总结所学内容,可以更好地促进自身心理健康的成长。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学生成长的必然需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对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更加智能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开展带来了新的生机。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应该与时俱进,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融入信息技术,能使学生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搜集学习资源,从而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黄丽翠.试析信息技术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J].考试周刊,2021(3).

[2]计秋萍.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以《学习真有趣》为例[J].大众心理学,2020(3).

[3]陈小燕.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实践和思考:以《插上想象的翅膀》为例[J].人物画报(下旬刊),2020(1).

[4]陈冉苒.依托信息化平台有效开展区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探微:以“心馨晓树洞”主题活动为例[J].现代教学,2022(24).

(作者单位:南京市佳营小学〈南京市五老村小学分校〉)

编辑:赵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