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作为学生学习生涯中的基础性学科,对学生人际交流、了解我国历史文化有重要的作用。如何使课堂教学质效得到进一步提升,逐渐成为教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但从课堂教学质效提升层面而言,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师只有抓紧一处,将其作为突破点,以点破面,才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文本细读作为增强小学语文教学质效的重要方法,将其用于语文教学中,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基本能力的培养,也能够为学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阅读属于小学生的一种个性化活动,教师在实际授课中可指导学生展开更为深入的研究。文本细读是国外提出的一种文章学习方式,通过对文章语句、词汇的解读,引导学生对作者的创作意图予以了解,掌握文章行文思想与内涵,对文章所蕴含的深层含义进行解读等。其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强化对文章的理解与感悟。
一、文本细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价值
作为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文本细读对学生阅读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利用文本细读获取相应的学习体验,从而让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学生细读文本可为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开展打下良好基础,发挥辅助价值,有助于教学质效的提升。除此之外,利用文本细读可以帮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使学生在实际学习中积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对语文知识展开深度探索,并自主、独立地对文本内容进行思考、分析,从而逐渐实现语文知识的内化。[1]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文本细读应用现状
(一)创新方向有偏差
虽然有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对以往的教学模式、理念展开了积极创新,并持续丰富教学方法,但若在方向上产生偏差,依然难以有效提升教学质效。文本细读是语文教学创新中的典型代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精力主要放在教学形式层面,若教师未从教学内容上进行创新,将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质效。鉴于此种情形,将文本细读教学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学欠缺活力
众所周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为其中难度较高的学习环节,大多数学生对阅读有着一定的畏难情绪,兴趣不足。尤其是偏远山区的学生,阅读面很受限制,家长的指导也很少,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要做好课堂组织工作,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但从实际效果来看,效果欠佳,学生活跃度依然不足。若学生无法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那么教学创新也就无从谈起。在这样的环境下,利用文本细读展开教学,有助于突破以往授课时学生课堂活力不足的难关,并且实现教学资源的充分整合,是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质效的重要方法。[2]
三、利用文本细读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强化师生交流,注重学生阅读欣赏能力的培养
对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活泼好动是其天性,从学习角度而言,其更倾向于与同学、老师、家长分享自己的收获。因此,教师在展开文本细读期间,要强化与学生的交流,倾听学生在学习中的收获,了解学生所思所想;也可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交流,通过思维的碰撞增强其学习信心。此外,教师还要在沟通中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具体而言,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期间,需利用文本细读组织课堂交流活动,并在讲解具体内容时给予学生有效引导,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全文并对重难点进行标注,课中针对性赏析文本、解决重难点问题,课后再次阅读领悟文本思想,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为教学质效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二)注重意境氛围营造,使学生感受文字魅力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个个汉字单独观察看似无任何关系,但将其结合起来,即可描述一个故事、场景、画面。在利用文本细读教学期间,教师强化意境氛围的营造,可使学生体会文字的魅力。例如,小学语文教材中存在众多意境深远、文字优美的文章,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对水平如镜的西湖、波澜壮阔的大海、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的漓江的描写,作者还在文中对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进行了描写,用其突出桂林山的奇特、真秀、真险。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精细研读文章,可使学生发现、感悟漓江山水的特征,后再归于生活场景。教师若想将文本细读融入语文教学中,需在课前针对性设问,使学生带着问题展开阅读,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的文本感悟力和知识理解力得以提升。文本细读在学生思辨能力培养中有着重要作用。利用革新文本阅读方法,整合教学资源,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主动研究、思索,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充分培养,进而提升语文教学质效。[3]
(三)注重思索,强化语言揣摩
阅读文章须从理解文章语言层面着手。如在词汇细读期间,语文教师即可指导学生通过揣摩,感悟词汇的内涵。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作家在写作时使用“冷极了”,再加上“下着雪”,天气就更为寒冷了,随后又说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夜”,层层递进,持续加强。虽然作者仅仅用了三个简短的语句,但可使读者仿佛看到冬夜里大雪纷飞、寒风瑟瑟的场景,拉开整篇文章故事的大幕。此种看似轻描淡写的场景描写,将读者迅速拉入童话故事中。
(四)注重细节,引导学生思考
为充分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身心特征、生活理解、思考方式、能力水平等为依据,针对性加以指导,从而使学生自主对文本与文字含义进行思考、领悟。待学生遭遇困难时,教师需及时发现并给予指导,但指导并非直接将答案告知学生,也并非让学生简单地记住答案,其目的在于使学生意识到此类问题存在的价值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为使文本细读充分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授课时应注重问题的设置,针对性布置若干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求学生自行探索问题答案,自行感悟,此种方式所取得的效果远高于死记硬背,并且此种方式所获得的效果也要优于教师的“灌输式”教学。如在讲解《游子吟》这首诗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深刻感悟文中蕴含的慈母情感。虽然仅为一件衣服,但其中每一针、每一线均蕴含着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意,并且这种爱是不图回报的。教师可利用该诗引导学生体会母亲对子女的爱意以及无私奉献精神。同时,还有众多散文也对母亲的情感进行了描写,如《岳母刺字》等。教师在授课期间,可通过对相关知识的介绍活跃课堂气氛,随后再以文章中的重要信息为依据,指导学生展开阅读,找出正确句子或者提出疑问。利用此种方式,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文本内容的了解,还可感受作者的创作意图,有助于文本细读质量的提升。
(五)展开问题教学,注重文本意蕴的挖掘
优质、有效的课堂提问有助于营造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利用问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对文章内在意蕴进行挖掘。事实上,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均是由相关专家、学者精挑细选的。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有必要引导学生利用细读方式进行学习,强化对文章内容的了解,掌握文章意蕴。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时,教师可带领学生初读文章,然后针对性设置几个问题,如使用自身喜欢的方式阅读文章,仔细思考: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大树经历了什么样的历程?在文章中标注出来。此问题会使学生重复地阅读文章,并揣摩文章内容,探索文本蕴含的深意。利用此种方式教学,一方面可使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思维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质疑精神、问题化思维的培养,为学生未来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带着问题阅读、学习,学生可对文章展开深度思考,此种情形对文本细读教育目标的实现也有积极作用。
(六)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古诗文中往往蕴藏深刻的含义,不仅可使学生领悟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可发挥提升学生道德修养的作用。鉴于此种情形,教师在授课时应科学利用教材内诗文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学生无法亲自观看水面的浪花,此种情形使学生难以充分感受诗文中蕴含的意境。为了使学生可更为真实、具体地想象出诗文中的场景,对作者的心情进行了解,教师可指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并通过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在创作诗文时的感受,而并非简单懂得诗文意思。此种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还可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4]
四、利用文本细读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注重核心思想,把握细读方向
一些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陈旧、单一,并未从学生身心特征层面出发,教学欠缺针对性。若学生诵读几遍文章却并未抓住文章重点,那就需要重新对思路进行整理,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探查核心问题,直至了解文章大意。在诵读文章期间,学生要掌握文章的主体观念、所要阐述的含义、作者创作意图及行文手法。教学期间,教师要及时补充新资料,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其对文章的理解,为下一步教学奠定基础。
(二)注重认知性语境的构建
认知性语境指已然存在的知识结构中的知识单元、认识单元间的逻辑联系方式。在处理语言信息时,相关词汇会对语用者现有的知识结构及相关记忆予以激活,此种激活有助于提升信息处理效率。在认知背景中,人们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信息,即人们共同具备的信息储存库,交际者对这些信息予以利用,在被感知的状况下,对有用知识进行处理,后将信息结果再次形成、整理为系统的内容。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可对认知性语境理论予以利用,其在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涵过程中有促进作用。
语文教学重在听说读写,因此语文教学中不管利用何种方式,其均是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文本细读的作用及价值也可为学生能力的增强奠定基础。鉴于上述认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可强行将自身对文本的理解灌输给学生,即教师细读无法取代学生细读。教师的文章细读教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展开对文章的细读,锻炼其细读能力。教师对文章了解越透彻,就越有利于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五、结语
文本细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价值,它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积极、活泼的教学氛围。为了更好地体现文本细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教师应该集思广益,在课堂内外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想方设法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随着现代教育方式、理念的发展,文本细读教育观念、方法也得到推广。乡村语文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可将文本细读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以提升小学教育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黄坤林.利用文本细读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亚太教育,2022(13):134-136.
[2]舒宏梅.细读文本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J].课堂内外(小学教研),2022(10):59-60.
[3]刘海鑫.利用文本细读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J].文渊(小学版),2021(6):1967.
[4]蔡同清.基于个性化文本细读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中外交流,2021,28(7):1471-1472.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市务川自治县浞水镇中心完小)
编辑: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