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群背景下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2023-04-12 00:00:00袁庆华
新课程·上旬 2023年4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而群文阅读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阅读教学模式,它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有目共睹,也早已成为大多数教师日常教学的重要补充。如何实现学习任务群与群文阅读教学的紧密对接,让学生在阅读多篇文本的过程中不断提升阅读能力,实现语文素养的良性发展及个性化发展,这就需要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

一、学习任务群与群文阅读

学习任务群主要是指教师在整合学习方法、学习资源、学习内容、学习情境的过程中围绕特定的学习主题,依据内在逻辑关联科学设置的不同层次的一系列学习任务。学习任务群要实现多个任务的紧密融合。群文阅读则是指多篇阅读,教师围绕同一个主题或同一个作者搜集多篇文本,在集群式阅读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思想认知,让学生能够广泛涉猎多元化文本。

在学习任务群的背景下,群文阅读的作用与意义得到进一步彰显。在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学习任务群的精心设计以及群文阅读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被大家反复提起,可见它们的密切对接有多重要。

二、学习任务群背景下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

首先,学习任务群背景下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有助于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的认知高度与思辨能力。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阅读思维,逐步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明确设置阅读目标,精心筛选阅读内容,让学生能够在反复阅读、比较中进行深度思考与品味。

其次,有助于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教师会围绕新课标中提出的阅读要求组织开展群文阅读活动,实现多篇阅读文本的有效整合,全面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需求,在开阔学生眼界的同时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最后,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教师会主动打破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束缚,综合对比分析不同的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精准定位阅读教学的重难点,实现高效阅读和快速吸收。

三、学习任务群背景下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要求

在开展小学群文阅读教学活动前,教师需要综合考量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阅读教学的实践要求,精准定位阅读议题,组织开展不同主题的群文阅读讨论活动,借此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确保学生能够静下心来自主完成系列文本的阅读任务,实现乐读、善读。为了保障最佳的阅读教学效果,教师需要讲究方式方法:首先,充分凸显群文阅读的议题。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理解能力和认知层次,确保所选择的阅读议题能够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取知识并净化心灵。其次,教师要关注阅读议题的指向语用效果,深入钻研语文教材,了解课文文化的基本内涵。坚持语用原则,科学设置语文群文阅读议题,让学生在广泛涉猎多元文本的过程中掌握阅读材料的表达方式及文化内涵。最后,教师需要确保所选阅读议题的可议性,让学生围绕议题开展内部讨论活动,借此机会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以及认知层次,鼓励学生站在不同的视角实现深度阅读和自主感受,只有这样才能凸显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应有的作用和优势。

四、学习任务群背景下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精心安排群文阅读任务

为了打造品质课堂,凸显课堂教学的活力,教师需要深度剖析学习任务群的基本内涵,设置合理、有效的任务群。

首先,教师需要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学重难点,整合课内外阅读材料,开展群文阅读活动。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四年级下册动物一组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拓展性阅读,自主阅读《老人与海鸥》和《军犬黑子》,强化学生对动物类记叙文表达方法的感悟,体会不同文本语言表现方式的不同。

其次,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阅读过程,了解学生的阅读体会,围绕听、说、读、写这四大基本教学活动串联多个教学板块,确保群文阅读的多元性和丰富性,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和意识。以群文阅读为依托的任务群并非指简单文本的机械性组合。教师应讲究方式方法,根据新课改的具体要求制订与之相对应的阅读计划,理性对比多种阅读方法,合理设置阅读目标,让学生在个性化阅读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科素养。比如,在学习《“诺曼底”号遇难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品读《桥》和《交接》,实现多个文本的有效链接和拓展延伸。《“诺曼底”号遇难记》主要讲老船长临危不惧、镇定沉着、忠于职守的高尚品质,《桥》则展现了普通老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交接》描述了老校长的优秀思想品质。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身份的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人性光辉激荡着学生的心灵。他们的思维也在群文阅读中变得更加活跃,对刻画人物形象的多种描写方法有了更深的认识,特别是对对比描写及环境描写在烘托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有更深的印象。

同时,教师需要以宏观的视角组织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将群文阅读融入其中。有的教师教学经验比较丰富,会利用节日表演、校园故事会以及演讲比赛等契机组织群文阅读活动,体现了一定的协同效应。

(二)科学设置群文阅读议题

只有精准定位阅读议题,才能保障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向及思路,提升整体的阅读质量。

在组织开展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活动时,教师首先需要明确阅读议题,着重考虑学生的阅读水平以及学习能力,制订与之对应的阅读议题,让学生放松身心,高效、独立地完成阅读任务。小学生的欣赏能力、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不足,学习经验不丰富,离不开教师的恰当引导。有的学生学习行为有待规范,在群文阅读时极易出现思想和认知上的偏差,教师则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学生容易理解的题目,组织开展课内外讨论活动,让学生在浓厚学习兴趣的引导下主动获取新知识,实现快速学习和高效吸收。与其他的教学环节相比,群文阅读的时间跨度较大,涉及诸多的阅读环节。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诉求,教师需要在调整教学节奏的同时,整合多个阅读板块,将阅读议题与学习任务群相对应,引导学生结合语文教材自觉参与群文阅读活动,深入理解议题,并掌握适合自己的阅读技巧和策略,形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和学科素养。有的教师会以课文中心主旨为基础,鼓励学生反复阅读、深度品味,并与他人合作互动,使整体的阅读教学质量和效率有明显的提升。

小学阶段的群文阅读教学,教师需要在简单拓展及延伸的过程中,实现多个阅读主题以及阅读素材的有效整合。如一、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薄弱,还未形成独立自主的阅读习惯,大部分的阅读素材集中于寓言故事、童话故事,另外还包含许多与关爱自然和关爱生命相关的故事。教师可以以“走进寓言故事”为主题开展群文阅读活动。为了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故事中的深刻道理,教师需要整合利用多种阅读策略及手段,精心设计提问,让学生自主阅读《画蛇添足》《掩耳盗铃》和《滥竽充数》,根据人物、起因、地点、经过、结果和寓意完成表格,全面强化学生对阅读议题的理解及认知。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需要了解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整合利用多个教学范本,在权威、专业的线上教学平台中收集形式新颖及情节生动的阅读材料,拓展材料来源,在向外延伸的基础上实现一篇带多篇,让学生接触形式多样的阅读文本,逐步完善知识体系和框架。

(三)巧妙落实群文阅读方法

学习任务群的精心设计以及合理安排较为复杂,教师需要重新定位自身的多重角色,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理解能力,选择学生容易理解的方式指导学生自主阅读,确保学生能够结合个人对学习本质的认知和理解完成任务群阅读,实现乐读、善读以及活学活用。新课标提出了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相关要求,因此,教师需要整合多种学习方法,了解学生的诉求以及认知期待,实现师生良性互动,逐步打造多维互动课堂。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都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科学规划教学任务及方向。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学习任务群符合素质教育改革的初衷,有助于学生获得更多自主实践的机会。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尝试多种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逐步活跃课堂氛围,有效协调教与学之间的关系。站在学生的角度让学生反复阅读、深入品味,主动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群文阅读教学相对比较复杂,读者较多,不局限于学生,教师也会参与其中。对此,教师需要关注对多个阅读文本类别的有效分析和精准定位,将连续性文本与非连续性文本融为一体,结合整个阅读教学的具体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感知文本的基本内容,综合、系统地分析学生对文本理解程度以及主动释义,适当设置难度系数相对偏高的群文阅读任务。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文化层次相对偏低,在阅读多篇文本时,一部分学生会出现思维局限,难以深入体会文章的主旨。教师需要留出时间与精力引导学生自主分析不同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对策。比如,在围绕“品读古诗中的春景”开展群文阅读活动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阅读材料,如贺知章的《咏柳》以及叶绍翁的《游园不值》,让学生围绕“景物”这一议题主动分析和品味古诗中描写的初春景色,感悟诗人所表达的赞春、喜春和惜春之情。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四)不断优化群文阅读过程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是纵向推进新课改的产物,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手段,受到了许多教师的好评。教师一方面需要拉长战线,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逐步丰富阅读内容及形式,另一方面需要结合群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矛盾,及时反馈以及调整,积极规避传统单篇文本阅读模式的弊端,确保群文阅读教学模式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在组织开展群文阅读活动时,教师会采取长文短教的形式引导学生自由学习,但也导致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出现了“走马观花”的问题,难以站在不同的视角系统地了解文章的深刻含义。教师需要围绕群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目标,在总结、反思的过程中紧密融合跳读、略读以及精读,科学筛选关键信息,避免单一化阅读和碎片化阅读,确保学生能够迅速吸收阅读文本中的营养。阅读文本过程中,对人文特征以及核心思想和灵魂的分析最为关键,教师需要打破传统教学,关注学生对优美文章的理解及认知,确保学生能够透彻分析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领悟作者的本意,感悟作者的情感变化和内心波动。在反思及总结的同时,教师还需要总结经验,主动迁移已有的教学经验,深入浅出地剖析作品中蕴含的真情实感,让学生反复品读和自主感知,避免学生停留于文本表层。比如,教师可以围绕《桂花雨》组织开展群文阅读活动,让学生结合个人的生活经验主动感悟作者的思乡之情。有的学生局限于只言片语,难以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教学节奏,在有限的课堂内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感悟作者的情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教师可先扫清学生的生字词学习障碍,然后适当提升课堂教学的难度,不再完全“放任自流”,在赏析文章的过程中开启学生的智慧,理顺学生的思路,促进学生的自由交流和深度阅读。从宏观视角上来看,群文阅读是对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有效补充及拓展延伸,作用非常明显。教师需要注重理性对比及审慎分析,了解两种阅读方式的优点以及不足,准确定位阅读话题和方向,实现多种阅读模式的有效互补和协同育人,顺利实现最优教学目标。

总之,教师要依托学习任务群,对群文阅读的多种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和理性研究,强化对学习任务群的理解及认知,正确看待群文阅读中的不足,并结合学生的阅读水平以及学习能力,协调平衡多个学习任务群,科学设置阅读议题,巧妙落实阅读方法,不断优化阅读过程,运用灵活多样的策略进行群文阅读教学。群文阅读教学一定能在教学实践及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方面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曹文兵.“学习任务群”背景下的小学群文阅读实践[J].人民教育,2018(23):65-68.

[2]白玉霞.“学习任务群”背景下的小学群文阅读实践方法探析[J].山西青年,2021(8):173-174.

[3]陆琴艳.“学习任务群”背景下的小学群文阅读研究[J].国际教育论坛,2020,2(5):45.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海亮小学)

编辑: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