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活教育理念为指引,优化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2023-04-12 00:00:00刘万艳
新课程·上旬 2023年4期

生活教育理念能够为教师的教学过程提供指导。在该理念的引导下创新阅读教学模式,教师要理解“教育即生活”的内涵,将生活教育理念应用在语文阅读课堂中,通过生活化教育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产生深刻的阅读感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学习习惯。

一、生活教育理念的内涵和应用原则

(一)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内涵

生活教育理念由陶行知先生提出,除了该理念,陶行知还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知名教育理念,生活教育理念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要明确生活教育理念的内涵,用生活教育理念指导教学过程,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想理解生活教育理念的内涵,教师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分析:从教育的价值来说,教师要明确教育并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生活教育理念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积累更多的生活知识和经验;从教育方法的层面来说,生活教育理念可以让教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相互融合,将生活化资源应用到课堂中。

(二)生活教育理念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原则

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育理念,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一方面,教师要注重选择性。在教学设计和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网络和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生活化资源,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生活化资源,确保生活化资源能够与文章内容相匹配。同时,教师要引入合适的生活元素,将生活元素应用在语文课堂中。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生活化教育的适度性。生活化资源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但是部分教师过于重视生活化教育,在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融入生活化资源,很多内容与文章内容的关联性较低,仅仅是为了彰显生活教育理念,违背了应用生活教育理念的初衷。引入大量的生活化资源后,原本的文章解读时间将会被压缩,教师也很难针对生活化资源进行延伸,导致生活化资源无法发挥最大的价值和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必须遵循适度性原则,在必要的情况下引入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生活化资源。

二、生活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发展中,教师需要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为了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教师需要对阅读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将生活教育理念和生活化教学方式应用在阅读教学中,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生活教育理念更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收获,能够彰显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习惯,通过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基于生活教育理念的语文课堂更加活跃、轻松、灵活,学生会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主动阅读文章和分析文章,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生活教育理念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具备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生活化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生活教育理念的内涵比较丰富,教师可以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教师要充分认识生活教育理念的作用,在该理念的指导下展开阅读教学,使语文阅读课堂呈现出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生活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设置生活化的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教师设计教学方案时需要明确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掌控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节奏,最终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要在生活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设置教学目标,将生活教育目标和阅读教学目标结合起来,在生活化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育学生,使生活化教育贯穿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要深入研究和科学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以生活化教学目标为导向,将生活化内容与阅读内容融合到一起,为阅读教学过程提供指导和帮助,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不仅要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运用语文知识,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在阅读和学习中产生深刻的感悟,使学生热爱生活、喜欢阅读,通过生活化教育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以《金色的草地》为例,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确定生活化教学目标,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自然和热爱自然,从自然景象中获得生活乐趣,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和自然的习惯。为了实现该目标,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因为文字和图片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想象与理解,所以学生无法形成深刻的感悟。教师可以根据文章描述的画面在当地寻找类似的自然场景,带领学生到现实生活场景中,鼓励学生观察自然,使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文章,感受自然的神奇和魅力。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草地会在什么时候变成金色?有的学生非常喜欢观察自然,根据自己观察过的画面说出答案;有的学生很少观察自然,会通过查找资料的方式得到答案。经过该问题,学生会知道小草在秋末时期枯萎,此时草地会变成金黄色,春季到来之后,草地又会变成绿色。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验证曾经学习的理论知识,鼓励学生主动观察生活中的自然现象,结合文本内容探究生活化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和观察自然实现本堂课的生活化教学目标。

(二)引入生活化内容

为了实现生活化阅读教学目标,教师要在语文阅读课堂中引入生活化内容,生活化内容往往能够吸引小学生,使小学生根据生活化内容理解文章。教师要根据文本内容选择合适的生活化内容,确保生活化内容能够与文章相匹配,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充分激发学生对生活化内容和文本内容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内容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产生良好的阅读体验和深刻的阅读感悟,掌握文章中的重难点知识,进一步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如在《画杨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这篇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引入生活化内容,让学生回忆过去的生活经历。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被误解的经历,根据自己曾经的经历理解作者的情感,带领学生分析文章中的内容时,还可以结合文章中的内容探究生活中的相关事件,通过生活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消除阅读教学中的障碍。教师还可以在《扁鹊治病》的阅读教学中引入生活化内容,使学生领悟这则故事的寓意,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展开教学,让学生回忆自己感冒时的状态。有的学生会想到不想吃药、打针而故意隐瞒病情会加重病情。教师将学生生活经验和文本内容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掌握文章的寓意。再如,在《肥皂泡》的生活化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入生活化工具,根据课文内容准备肥皂、吸管、水瓶等物品,让学生根据文章中描述的步骤与方法进行操作,通过生活化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在生活化工具的应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引入生活化资源

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能够为学生带来丰富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不同的情绪感受,与作者和故事中的人物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为了强化学生的感受,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引入生活化资源,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教学内容。教师要利用网络查找阅读教学资源,在课堂中引入高质量的阅读教学资源,以此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如在《送元二使安西》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古诗中的内容引入相应的生活化资源,在备课过程中利用网络查找相关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用多媒体展示生活化资源,如展示柳树、雨景等图片,使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感受离别的伤感。教师还可以引入音频资源,如离别主题的音乐或富有感情的古诗朗诵音频,让学生闭眼想象古诗中的场景和离别的画面,将文本、画面、声音巧妙融合到一起,使学生头脑中形成相应的场景画面,在生活化资源的作用下使学生产生真实的感受,理解作者的情感。教师还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再现生活化场景,让学生根据古诗内容编写对话,在表演过程中表达出与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教师通过情境表演的方式进行阅读教学,可充分发挥出生活化资源的优势。如在《火烧云》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查找火烧云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接观察火烧云的画面,将文中关于火烧云的描述与视频中的火烧云景象联系到一起。教师查找资料时,可以将搜集到的生活化资源分享给学生,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

(四)创设生活化情境

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真实的体验感受。学生可以通过生活化情境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在情境中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教师不仅要根据阅读教学目标和文章的主要内容创设生活化情境,还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喜好,关注学生的需求。在生活化情境教学中,教师应当加强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在互动交流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获得更好的阅读教学效果。情境教学能够让阅读教学课堂更加活跃,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学生会积极投入生活化情境,也会认真阅读文章和分析文章,在生活化情境中深入理解文章,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

在《燕子》的阅读教学中,很多学生并没有近距离观察过燕子,对燕子的了解比较有限。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教师可以查找燕子的高清图片,播放燕子飞行的视频。通过燕子的图片与视频创设生活化情境,学生可进一步了解燕子的相关特点,对燕子形成深刻的印象。在阅读文章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燕子的外形和飞行的特点,在学生的参与下共同创设生活化情境,为课文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课文中形容燕子的飞行动作时,使用了“掠过”一词,当学生观看过燕子飞行画面时,就会理解文章为什么用这一词汇进行描述。学生会将课文中的文字和自己观察到的画面结合起来,根据文章内容想象出具体的画面,更透彻地理解作者写作的用意。

(五)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阅读教学的实际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并保证其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后的生活之中,通过写作的形式将思想感情表达出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生活教育”为思路,便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从而达到教学做合一的目的,也便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加强生活中物象的运用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二年级下册中的《开满鲜花的小路》一课时,课文运用了许多拟人手法来描写动物,其中也描写了鲜花的艳丽。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在课下仔细琢磨动物的形态,同时利用演绎的形式背诵课文对话,来理解动物们对话背后的含义。然后利用生活日记的形式,让学生自己从花种的种植开始记录,让学生观察其生长状态,来理解为什么松鼠太太说“这绚丽多彩的花朵便是最美好的礼物”。此种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思考思维,使其在角色扮演中不断揣摩课文中动物的对话与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产生自己的认知与理解,通过生活日记的形式将课文中抽象的事物变得具象化,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锻炼其习作能力。

2.展开趣味性的生活教学活动

在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一课时,为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增强生活劳动意识,则在课堂中开展种植小能手的活动,让学生在上课之前收集一些种子,了解其种植方法,在课堂上分享,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并细细品味原文中的拟人化写作手法,在活动结束后适当地布置作业,让学生依照原文中的表达形式模仿自己所种植植物的生长形态。在活动中学生不仅收获了课堂以外的植物种植拓展知识,还能够了解作者描写植物时采用此种手法的道理,便于自身阅读能力的提升。

四、结语

语文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发挥生活教育理念的价值,根据生活教育理念设计教学目标,制订生活化的教学方案,在阅读教学中引入生活化内容,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鼓励学生观察生活和自然,有效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和学生的阅读能力,达到更好的阅读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甘肃省敦煌市南街小学)

编辑: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