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薇薇 张婷婷
摘 要:瓷器是我国的国粹,更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陶器作为瓷器的前身,从夯土造器,到施以彩绘,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而瓷器正是在陶器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作为中国古代先民智慧的结晶,陶瓷器均成为世界各地博物馆和收藏机构的珍爱之物,瓷器发展也是经历了新生之后,宋代达到了以五大名窑为代表的单色瓷的最高峰,元代以后,青花乃至彩瓷成为主流,直至今日,瓷器仍然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显示出瓷器旺盛的生命力。山东省滕州市博物馆馆藏陶瓷器以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以及早期青瓷见长,尤其是商周时期的原始青瓷数量丰富、造型多样、制作精美,堪称山东地区出土原始青瓷的代表作品,同时具有极高的学术意义和鉴赏价值,由此,策划筹备了“陶风瓷韵”专题展,整理陈列了馆内280件陶瓷精品,来展现滕州地区从古至今所孕育的陶瓷器的多元文化特色。
关键词:陶瓷器;历史;陈列展示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04.023
山东省滕州市博物馆是集历史、艺术、人文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现代化地方博物馆。滕州市博物馆馆藏藏品52609件/套,实际包含藏品数量为82072件,涵盖新石器时代到夏商周各个历史时期,其中国家一级文物58件,二级文物78件,三级文物63件,形成以北辛文化陶器、商周青铜器、玉器为特色的馆藏精品。
滕州市博物馆新馆于2020年年初试运行,2020年12月31日正式对外开放,2021年1月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是对博物馆在综合管理与基础设施,藏品管理与科学研究,陈列展览与社会服务等多个领域进行综合评定的最高等级划分,是我国博物馆领域的金字招牌。滕州市博物馆作为一座地方性综合历史博物馆能被评审为国家一级博物馆,也足以证明它在考古学术界不容小觑的历史价值。
滕州市博物馆馆藏陶瓷器以新石器时代早期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以及早期青瓷见长,尤其是商周时期的原始青瓷数量丰富、造型多样、制作精美,堪称山东地区出土原始青瓷的代表作品。在整个博物馆陈列分配中,历史文化厅的陶瓷器分配占有一定的数量。但是根据滕州市博物馆的馆藏陶瓷器特色、数量、完整程度、学术价值等因素,又专设“陶风瓷韵”陶瓷专题厅。陶风瓷韵展厅则以历史时间脉络为单元划分主线,陈列280件馆藏精品陶瓷器,其中国家一级文物3件,国家二级文物9件,国家3级文物4件,以实物和图版相结合的陈列手法将“陶风瓷韵”整个展厅(图1)划分为“陶瓷之初”“汉唐古韵”“宋元瓷风”“一色清纯”“五彩斑斓”五个单元。
第一单元“陶瓷之初”。中国是陶瓷古国。早在75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滕州先民就已经制造和使用陶器。滕州境内发掘出土的大量墓葬群的陶瓷器,足以证明带有滕州地方历史特色的陶瓷器的发展演变过程。继而陶器在经历了温度提升、土料改进、釉的采用后,最终走上了瓷器的发展道路,并发展为精彩纷呈、驰名中外的实用和艺术兼有的器具。滕州地区新石器时代陶器的发展序列为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它们孕育出了红陶、灰陶、白陶、黑陶等独具特色、造型多样的陶器。
在“陶瓷之初”展览陈列设计中,以时代发展为依托将这一单元分为“上古陶瓷”和“原始瓷器”两个章节。“上古陶瓷”中的陈列手段以两个通柜和一个独立柜为陈列载体,共计展出15件精品器物。其中置放于独立柜中的“陶盖顶”(图2)为国家一级文物。为了彰显展品的重要性,在其独立柜顶部设计制作了造型为方形的灯光投影展示棚,棚布的材质选用考虑到是博物馆室内长期使用,采用的是喷绘油墨吸附层、防霉层和纤维层组成的软膜布材质,具有防霉、防尘、不易渗水的功能,软膜布上喷绘出放大的陶盖顶的足部、腹部细节作为底图相呼应,配以LED射灯的局部灯光设计,为这一独立柜器物的陈列渲染出了独特的氛围效果。
在滕州市博物馆通史展厅中陈列了大量史前文化陶瓷陶器的前提下,在陶瓷专题厅选品上存在极大的局限性。根据滕州市博物馆瓷器的历史发展脉络,鉴于专题厅的陈列布展定位,以偏概全,突出精品的设计理念,巧妙地在展线设计中加入了大量的图版,塑造了形象直观的参观展示墙。在图版的底层背景设计上,选用了“北辛文化遗址”的现场照片为喷绘底图,采用室內上墙油画布印刷技术配以场景虚化的艺术工艺手法,结合使用PVC雕刻背板,向参观者更形象地说明了这个阶段的滕州陶瓷陶器的历史发展概况。
在第一单元上古陶瓷陶器的参观展线中,考究其上古陶瓷陶器的使用在新石器时代只是用作辅助性和代用性的工具和材料,如渔网坠、纺轮之类,后因为社会历史的发展,人们为了方便制造,便用陶器代替了石器这一论证,故在陈列设计中加入了适量的以陶瓷发展为知识构架的图版,来弥补展览线路中实物陈列的不足。随着历史的发展,陶器的发明和使用逐渐兴起,方便和巩固了古代人类的定居生活的同时,在对今人研究史前新石器时代以及金石并用的上古时代陶器同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滕州市博物馆“陶风瓷韵”专题厅在展陈设计上紧密贴合这一时期在考古历史上的独特意义,在展线陈列设计柜体上运用独立柜、通柜、桌柜混合陈列的展陈形式,结合上古陶瓷中带有滕州地方特色的北辛文化陶器、大汶口文化陶器、龙山文化陶器以及岳石文化陶器等实物陈列对象,以上古陶器、新石器时代制陶发展的三个阶段、陶瓷制作分类图、北辛文化陶器为内容,制作成PVC雕刻背板,充分直观地向观众展示了第一单元第一章节的陈列展示内容。
北辛文化陶器展示区展柜长240厘米,陈列器物5件,其中国家一级品2件。北辛文化陶器的发展是在人类学会用火以后,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发现了黏土遇火变硬的特性,开始抟土成器,制作供日常生活使用的器皿。北辛文化时期,采用手制,大型器采用泥条盘筑法,经过简单修整、烧制而成,早期陶器火候较低,陶色多为红色。
大汶口文化时期,陶器制作有了新的发展。早期陶器以手制为主,轮修技术已普遍使用,中期以后出现了轮制。滕州地区出土的大汶口文化时期陶器以灰陶居多,亦有少量黑陶、白陶、彩陶。
龙山文化时期(图3),快轮制陶技术更为成熟,陶器造型规整,器型浑圆,胎壁厚薄均匀,器表多磨光。陶器以黑灰陶为主,其次为灰陶,还有少量的红陶、白陶等。
第一单元第二章节的展柜中,用阵列的展示手法共展出滕州境内庄里西遗址、前掌大墓地出土的18件较为完整的原始青瓷。在整个山东地区,滕州是出土先秦原始瓷器较为集中的地区。据专家论证,在滕州境内出土的原始瓷器,均为商末周初时期,以青灰或灰白色胎居多,少有黄白胎质,釉色以青绿、灰绿或黄绿釉为主。这一时期的原始瓷器器型特点也以仿铜礼器为主,器型有豆、罍、尊、罐、釜、瓿、簋等,装饰手法以印纹为主,早期可见弦纹,春秋战国时期多云雷纹。
在展线设计中参考了滕州市博物馆馆藏原始青瓷的这些特点,结合考古与展览相融合,展现滕州地区的考古发现成果,彰显滕州市博物馆馆藏原始青瓷在考古发现中的重要性,运用先进的展览设计理念,采用沉浸式表现手段表现文物,在长达10米的展示墙中,用高清图像为基底,采用大量PVC雕刻技术制作了8个具有代表性的高清器物图版,深刻挖掘了文物背后的故事,让观众感受到滕州深厚的城市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同时,也给参观者提供更好的沉浸式体验。
第二单元“汉唐古韵”(图4)。依据馆藏器物时代、器型分类,整单元分为“古朴典雅—釉陶”“千峰翠色—青瓷”“类银似雪—白瓷”“把酒停杯—执壶”“唐三彩器”五个部分。在中国瓷器的发展历史中,东汉开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瓷器,瓷器慢慢崛起,并以青瓷为主,兼有褐釉等其他颜色瓷。而这一时期的瓷器具有胎釉结合紧密、瓷胎硬度强、吸水率低的特点,已经具备了成熟瓷器所具有的物理特征。而后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瓷器继承了汉代青瓷的发展主线。到了隋唐五代,中国瓷器史上也是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分化局面。南方以生产青瓷为主,北方以生产白瓷为重。由此就有了越窑青瓷、邢窑白瓷之说。青瓷也以越窑产品的质量为最,白瓷以邢窑产品的质量为佳。此外,唐代陶瓷器(图5)在器型、釉彩上都有创新,执壶和三彩器等都是具有唐代风格的典型器。也正是依据瓷器这一阶段历史发展脉络,以滕州市博物馆馆藏瓷器(图6)为主要陈列对象,配以通柜、独立柜的多种柜体的展陈形式,柜内使用PVC雕刻技术展板为说明背板,更直观地向观众展示了这一时期滕州地区的瓷器文化特色。
第三单元“宋元瓷风”(图7)。宋代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顶峰时代,大规模的瓷窑分布全国,著名的窑场和优良瓷器品种层出不穷。根据各窑场产品工艺、釉色、造型和装饰的同异,宋代形成的瓷窑体系有:北方地区的定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磁州窑系,南方地区的龙泉青瓷系、景德镇的青白瓷系。山东地区窑址主要分布在淄博、泰安、枣庄等地。
考虑到滕州市博物馆这一时期的馆藏瓷器相对较少,器物支撑展线的力度较薄弱,因此在展陈设计上选用了用图版说明的传统陈列手法(图8),结合这一阶段的瓷器发展的中国历史,长达10米的展示墙上,用室内上墙油画布印刷制作工艺,选用代表宋代经济繁荣的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作为虚化的背景内容,配以《天工开物与陶瓷工艺》《装烧方法复原图》《宋代名窑及产品特点》《陶瓷制作》四块PVC雕刻工艺图版,形成了更直观的参观线路,图文并茂地向观众展示了瓷器相关的专业学术知识,为博物馆爱好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第四单元“明清多彩”(图9)。明代瓷器在明代早期、中期胎质较为精细,胎壁也稍微薄一些,而晚期胎质逐渐转为粗糙,胎壁也变厚一些。在瓷釉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制釉工艺技术得到了提高。这一时期的釉质相比以往更为紧密、精细,釉色品种大为增加。
清朝瓷器的瓷土一般都淘洗得比明朝精细一些,因而胎骨内所含杂质较少。瓷釉的烧制方面,它不仅继承了历代的一些釉色,而且还创造出许多新的釉色品种,烧制的釉色多种多样。
整个第四单元以馆内馆藏明清时期的瓷器作为展品架构,以地柜、通柜等多种柜体作为陈列工具,依托这个时期瓷器的历史发展特色作为论证依据,把这一单元分为“一色清纯”和“五彩斑斓”两个单元。柜外采用PVC雕刻工艺展板,详细介绍了这两个单元陶瓷器发展的时代特征。
在明清时期颜色釉瓷中,有众多釉色纯净、颜色亮丽的单色釉瓷种。单色釉指单一的色釉,单色釉也称“一色釉”“纯色釉”或“一道釉”。如青釉、红釉、黄釉、黑釉、绿釉、蓝釉和白釉等。由于釉内含不同化學成分,烧成后就呈现出不同色泽。单色釉瓷色调自然亮丽,赏心悦目,是颜色釉瓷中的佼佼者。
而彩瓷的分类上,分为釉上彩和釉下彩两大类。明清时期是中国彩瓷史上高度发展繁荣的鼎盛时代。以青花(图10)、釉里红、五彩、粉彩、釉上彩和釉下彩相结合的青花五彩、斗彩等品种最为著名。明清两代彩瓷(图11)的生产突飞猛进,揭开了数千年来陶瓷史上崭新的也是最为辉煌灿烂的一页。
在“陶风瓷韵”展览开始处,设置了“文物标本室”,以仓储式文物标本通柜(图12)的形式展示了几十件各个时期的陶瓷器,陈列形式既丰富了展线展品的数量,又给观众提供了一个“网红打卡”的好地方。
展览结尾处运用陶器互动科技展项(图13),设置互动区。采用两台互动触摸一体机,配合开发的制陶软件,设置了两个高低错落的操作台,观众可以通过屏幕提示,模拟感受陶瓷的烧制制作过程,操作结束后可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把作品下载到手机上保存留念,寓教于乐。
滕州市博物馆馆藏陶器以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时期最具代表性。另收藏商周及两汉时期陶器为大宗。作为瓷器前身的原始青瓷,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就已出现,滕州市博物馆馆藏瓷器以前掌大遗址和庄里西遗址出土的原始青瓷最负盛名。窑火有异,炼作两器。异彩纷呈,享誉四方。
滕州市博物馆“陶风瓷韵”专题陈列展,以历史发展为脉络,各时代器物为陈列实物,各单元紧密联系相得益彰。滕州市博物馆将进一步发挥自身特色,通过更加丰富的展览体系、专业的藏品管理、多元的社会教育、深入的科学研究、广泛的对外交流、多样的创意文化产品,服务社会、服务大局。作为滕州的标志性建筑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对弘扬滕州历史文化,打造历史文化品牌,彰显滕州文化魅力,促进滕州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