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近年来的气象服务事业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尤其在天气预报的精准度和自然灾害预警的及时性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气象服务仍然有较大的进步空间。气象灾害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的发展和收成,而提高气象服务能力和气象灾害防御能力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基于这一目的,本文对气象服务能力的提高和气象灾害防御措施的改进进行了分析,从更先进的天气预测技术和设备的应用以及气象服务方式和内容的改善入手,为现代农业生产提供更安全的服务和保障。
关键词:气象服务;气象灾害;防御措施
气象部门所提供的气象服务质量以及气象灾害防御能力的提升都离不开相应的科学技术与设备的应用,在气象预测能力和气象灾害预警能力提高的背景下,农业生产建设对气象灾害风险的规避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但受到自然条件、科技水平以及农民的知识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气象灾害在我国各个地区仍然时有发生,给社会各个领域,尤其是农业生产领域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可见我国的气象服务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只有不断改善气象服务能力,加大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才能够为农业生产营造更适宜的发展环境,加快实现我国农业生产走向现代化,为我国的粮食安全事业添砖加瓦。
1.1 强化气象风险防范能力
重大气象灾害的发生往往会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比如冰雹、洪涝、干旱、狂风等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破坏都是直接且严重的,因此,提高气象风险防范能力十分重要。要提高气象风险防范能力,首先,要提高农业生产者对气象灾害的重视程度,气象部门应当在日常工作中加大气象知识宣传力度,在农业生产者中树立风险意识,从而督促农业生产者积极参与气象风险防范工作中,认真落实气象部门的具体防范要求和措施。其次,在日常农业生产中,要重视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做好风险防范准备,以完善的生产设施和周全的准备降低气象风险危害。
1.2 强化气象灾害预警能力
气象灾害本身具有较强的多样性和不可控性,而不同的气象灾害之间还存在着较强的关联性,当一次重大的气象灾害发生后,还有可能带来其他的气象灾害,不仅给农业生产活动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还严重增加了防灾减灾的困难。因此,在农业气象服务中,必须要提高气象灾害预警能力,为农业生产者提供准确的预测、预警信息,在气象灾害发生之前,尽可能早的预报,给农户和当地相关部门组织农业生产者采取防灾准备争取更多的时间,确保农业生产者有充足的时间获取相应的防范设备、制定防灾计划。要提高气象灾害预警能力,不可避免地要依赖相关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设备升级,提高气象变化预测精準度。要拓宽气象信息和预警信息的公布渠道,充分利用多个信息平台,确保农户能够及时收到预警信息。同时,在气象预警播报工作中,要充分考虑农户的具体情况,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方便农业生产者在第一时间掌握气象预警的核心内容。除此之外,气象部门应当建立专门的信息收集和整理系统,对气象预警信息进行整理,为以后的气象预警提供比对和参考,同时用于监督气象数据的采集和传输,避免由于数据问题影响气象预警的准确性。
1.3 强化气象服务的辅助能力
提高气象服务的辅助能力,是为了使气象服务能够更好地用于指导农业生产。强化气象服务的辅助能力需要充足的资金保障,加大对服务辅助系统和信息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的资金投入,打造气象服务在线平台。利用平台的信息交流和传输功能,实现农村农业生产区域相关信息的整合,为基于气象信息的农业生产指导提供辅助。在线气象服务平台的建设,要求保证其信息传输的及时性和安全性。同时,在线气象平台要具有较高的信息处理能力,根据收集到的气象信息,参考以往的处理措施,制定相应的灾害规避和防范方案,为农业生产者提供参考。与传统气象服务方式相比,在线气象服务平台充分利用了互联网技术,能够为农业生产者提供更及时便利的辅助服务。
2.1 气象灾害防御能力提升措施
气象灾害具有较强的不可控性,在农业生产活动的各个阶段都有可能发生,不同地区所面对的气象状况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不同地区的农业气象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当地具体的气象状况,结合以往气象灾害的发生经验,总结出气象灾害发生和变化的规律,从而指导当地农业生产者调整生产方式,实现农业生产方式与地方自然环境的契合。借助自然条件降低气象灾害发生造成的损失,如合理发展林业,能够增强地方的水土保持能力,在发生暴雨、大风天气时,能够保护种植区的水土,降低气象灾害对种植农业的破坏。同时,降低农业生产活动对当地自然环境的破坏,避免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使气象灾害的破坏性增加,如过度开发林业、草地,会加快当地土壤的水分流失,在干旱天气时,会增加旱灾对种植业的影响。
除此之外,气象部门要协助农业部门和农业生产者完善农业生产环境建设,解决存在的水土流失问题和其他环境问题,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善土壤条件,通过增强种植物本身的生存能力来强化气象灾害防范能力。农业气象生产部门还要重视农作物新品种的研发和推广,针对当地的重点气象灾害,对作物品种进行优化培育,鼓励农业生产者多种植抵御能力强的作物。
2.2 突发气象灾害防御能力提升措施
大多数气象灾害具有较强的突发性,在发生之前的预兆较少,从出现预兆到发生的时间较短。因此,在气象情况观察和预测时,要实现对气象变化的全天候监测,建立全面的气象预警体系和气象灾害防范方案。当出现气象灾害预警时,要快速地将相应的准备材料、设备、器械放置到正确地位,如在暴雨发生前,做好河堤加固、水库扩容工作。针对突发性气象灾害,应该通过正确的措施,改善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尽可能地保证农作物生长条件。如在干旱天气,应当加快推广滴灌技术,以有效的农业用水,尽可能地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
2.3 气象灾害发生的补救措施
对于已经发生的气象灾害,防御措施主要是对气象灾害造成的破坏进行控制和弥补,减少农业生产者因气象灾害发生的损失。如在冰雹气象灾害后,农业气象部门应当组织农业生产者,对冰雹发生区域的农业受灾情况进行调查和统计,对于受灾较轻的种植区,应当通过各种补救措施使农作物尽快恢复生长,尽可能地保证整体产量。对于受灾比较严重的区域,应当尽快执行国家的经济性补救政策,并对农田恢复或重新种植合适的作物,保障农业生产者的财产安全,组织农业生产者早日恢复农作物生产。
2.4 健全气象灾害减灾防灾体系
提高气象灾害预警能力的敏锐性和准确性,需要加大对气象预警工作的财政支持,保证气象变化研究工作和防御策略创新工作的开展,同时,将各级气象部门的灾害预测技术研发工作纳入相应的财政预算中,保障气象灾害防御先进技术研发的资金充足。为了确保财政资金能够得到充分利用,要进一步完善法律监管体系,对资金的使用进行明确的法律规范,监督拒绝资金浪费问题。除此之外,还要提高对防灾减灾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的培养,为气象灾害防御技术的研发和各项防御策略的落实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最后,气象服务评价体系也是教材防灾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气象服务评价体系,对气象服务工作进行追踪调查,为气象工作人员能力的提升、服务水平的提高、技术的优化升级等提供反馈。总之,从资金、监管、人才培养、评价等多方入手,形成健全的减灾防灾体系。
综上,对于一个农业大国来说,气象服务能力和气象灾害防御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只有不断提高气象服务能力,强化气象灾害防范意识,才能保证在面对各种自然气象灾害时,将农业生产的损失降到最低,在保证农业生产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同时,也进一步巩固我国的粮食安全,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