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学习是一种思维认知活动,质疑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实践证明,在自主命題环节中引导学生质疑能够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基于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命题,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机会,鼓励他们提出针对性强的问题,逐步提高他们质疑的深度,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命题;大胆质疑;知识体系
作者简介:高婷娜(1992—),女,江苏省启东市南苑小学。
以往的数学教学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很多学生都是被动地跟随教师的脚步学习,教师让做什么,学生便做什么,很少会主动去想。这样教学不但会导致学生对教师产生极强的依赖性,甚至还会制约学生自主能力的提升。难道教师说的就一定是对的吗?或者说,书面材料提到的就一定是真理吗?不知从何时起,许多小学生都形成了盲从的心理,很少会主动质疑。事实上,一旦学生失去了质疑的能力,他们今后的学习道路将受到严重的阻碍。众所周知,学生只有敢于质疑,才能真正地发现问题,只有发现问题,才能真正地进步。所以,开展自主命题活动,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提问,值得受到教师重视[1]。
一、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完成自主命题
教师按照学情合理划分小组,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小组自主命题,是引导学生质疑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因此,在初期阶段,教师不能敷衍了事,而要酌情规划,科学设计,在讲究小组间能力均衡的同时,贴近学生的能力发展情况,为学生质疑做铺垫。在具体实践期间,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着手。
(一)科学规划小组,做好自主命题第一步
小学生正处于智力发育的阶段,综合能力与学习经验有限,如果教师直接要求学生展开自主命题与质疑活动,不但会让学生处处碰壁,而且个别性格内向的学生还会隐藏自己的问题。如此一来,反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2]。所以,教师要将全体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要求学生与小组同伴共同参与活动,通过互动、合作等方式提高活动的效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也会得到有效的提升。教师在划分合作小组时要注意3人为一组,其中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各1人,这样才能确保小组之间能力的均衡。如果将能力弱的学生或能力强的学生都安排在一个组内,不但会让合作小组的功能失效,而且会加剧两极分化的现象,打击部分学生的自信心。
在完成合作小组的划分之后,教师要进一步鼓励各个小组进行自主命题,让他们获得不同的学习体验。小学生初次体验此类活动,缺乏自主命题的经验。所以,为了确保学生更好地融入其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仿照网络题目或是曾经做过的题目进行命题,再让学生对问题展开深入挖掘,从而达到预期的活动效果。
(二)巧用习题资源,在二次改造中命题
笔者平日里也会要求学生准备习题收录册,将平时遇到的一些难题和错题收录其中,定期翻阅。在开展自主命题活动期间,教师不妨引导学生从习题收录册中寻找例题,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创造,由此编出新的习题,确保自主命题活动能够有条不紊地推进下去。
如题:工厂食堂购买了10袋面粉,又买了150千克的大米,已知每袋面粉25千克,那么大米与面粉一共多少千克?这类习题非常简单,很适合学生小试牛刀。教师可以鼓励合作小组对习题进行修改,设计新的习题。A组学生在修改习题的时候,将大米的数量换成了间接条件,从而得出新的题目:工厂食堂购买了10袋面粉,又购买了3袋大米,已知每袋面粉25千克,每袋大米50千克,那么面粉和大米共多少千克?在对修改后的问题进行分析时,学生注意到,数量关系不变,解题的方法同样不会改变。那么,这个说法是否完全准确,或者说考试的时候是否可以沿用这个规律来解题呢?此时,质疑的种子开始在学生的心中萌发,一系列的测试活动也就此展开了。
不论是练习过的经典例题,还是平日遇到的错题,都可以成为学生“变废为宝”的材料。不过,自主命题并不是随意编改题目,而是按照数学规律,有目的和意识地进行命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把握知识要领,并在命题与质疑中摸索到学习的真谛,从而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二、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大胆质疑
教师引导合作小组在自主命题的基础上分析问题,适时质疑,然后再围绕质疑的点展开深层次的分析,不但可以让学生获得更为丰富的学习与探究体验,积累更多的学习经验,同时也能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有效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和核心素养。
(一)利用学生的疑问,让学生进一步探究
例如,在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后,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两个公式的使用方法。在此基础上,笔者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与见解,以此让他们在反复表达和深入思考中提出疑问。有的学生表示:“生活中更多的物体是不规则的,这些物体的体积不可能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来计算呀。”经他这么一说,其他学生纷纷应和,并询问:“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该如何计算呢?”活动进行到这里,教师要及时利用学生的疑问,让学生通过进一步命题,在探究中总结知识。笔者提醒学生:“既然同学们都觉得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无法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那么同学们现在不妨命题,然后围绕问题进行探究。”为了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笔者还介绍了一些物件,如鱼缸、苹果和榴莲等,然后抛出“是否可以计算出苹果或榴莲的体积?”的问题,让学生负责具体的探究步骤。
1.设计探究步骤,让不可能变成可能
部分学生认为应该可以计算出榴莲、苹果的体积,而且教师给出的材料中包含了鱼缸,所以他们猜测鱼缸应该就是计算出这些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关键。于是学生设计了如下习题:已知长方体鱼缸的长为26 cm,宽为15 cm,高为15 cm,是否可以计算出苹果和榴莲的体积?学生猜想,可以将不规则的物体转化为规则物体。水的形态是变幻不定的,如果水的体积和苹果或榴莲的体积相同,将水的形状转化为规则形状,便可以间接计算出苹果与榴莲的体积大小。学生很快联系到了鱼缸,并给出以下验证步骤。第一步,计算出鱼缸的体积,即26×15×15=5850 cm3;第二步,在鱼缸中注入一定量的水,利用长方体体积公式计算出水的体积;第三步,将苹果或榴莲放入鱼缸中,测量水平面上升的高度,重新计算当前水的体积;第四步,用新的体积减去旧的体积,差即苹果或榴莲的体积。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巧妙地将苹果或榴莲的体积转化为水的体积,讓不规则的物体变成了规则的物体。如此一来,不但让看似不可能解决的问题变成了可能,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知识的神奇与妙处。
2.进一步质疑,进一步探索
活动进行到这里,学生已经改变了之前的想法,认为哪怕是不规则的物体,也可以用巧妙的手段计算出它的体积。不过,教师不能满足于此,而是要进一步鼓励学生质疑,提出更大胆的想法。有的学生在总结上述经验时指出:“老师,如果我想要计算的物体太过庞大,譬如广场的雕像,难道我还要用吊车将它吊起来,然后放到一个很大的水箱里来计算吗?这样的计算方法不但耗费时间,也耗费财力呀。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可以计算出那些大型物体的体积呢?”此时,其他学生也开始陷入沉思。很显然,这一次的质疑再次掀起了课堂中的智慧浪潮,同时也让更多的学生意识到,生活中的数学远远没有表面上看着那么简单。为了解答学生的困惑,笔者利用信息技术查找了相关案例,并以视频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示,以此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在质疑的同时积累知识。
(二)开展竞争活动,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
小学生质疑意识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单纯通过开展几次自主命题活动还远远达不到最终的目的。因此,教师平日也要给学生提供一些合理的体验机会,让他们在不断质疑的过程中提升思维能力。例如在完成每周的测验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试卷或教师的讲解方法提出疑问。同时,平时学生也会看一些有趣的数学绘本,从中挖掘一些好玩的数学小妙招。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好胜心,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学生的质疑动力,让学生为了胜利深入探索数学材料,在质疑的基础上挖掘知识亮点。
总的来讲,小学生质疑意识的培养要立足于学生本身,而非一味讲究高大上。如果太过追求专业性和系统性,有时反而会降低学生的热情。相反,站在小学生的角度引导,尊重他们提出的疑问和见解,不但能为他们之后的学习埋下伏笔,更能有效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三、引导学生在总结中构建知识体系
鼓励学生自主命题,大胆质疑,根本目的是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解放他们的手脑,促进他们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因此,不论是命题环节,还是质疑环节,最终都是为了丰富学生的认知而服务的。换言之,随着质疑、解惑等阶段的完成,教师要鼓励学生将总结的经验进行架构,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3]。这样不但便于学生后期运用,同时也能在无形中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掌握程度。而且,随着学生操作的深入,他们会在一次次完善知识结构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学完扇形统计图的知识后,学生已经了解了该统计图的具体特点和使用规则。所以,笔者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自主命题,提出疑问,并在解答问题的基础上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学生设计了如下题目:统计某市2021年各月降雨量的变化走势;统计某市2021年每个月的降雨量;统计某市2021年降雨量最多的月份及其占全年降雨量的百分比。很显然,学生已经自觉地联系到了之前所学的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在此基础上,学生提出了个人疑问:“扇形统计图是否可以统计上述3道题中的所有数据?为什么不可以,原因是什么?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又是否可以统计这3项数据?”随后学生开始重温3种统计图的知识点。在学生对所有学过的统计图知识进行思考的过程中,他们的思维过程会趋向系统、完整,学生能够完成对某一知识模块的系统温习,学生的学习能够变得更加有效、规范。在完成上述操作步骤后,笔者要求学生设计思维导图,完整归纳统计图的知识点,让知识点的呈现更加一目了然。这样的设计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同时还能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系统。
整体来讲,小学生质疑意识的培养讲究的是策略,教师如果一味地手把手指导,不但不利于学生成长,还会使学生对教师形成依赖。教师通过让学生自主命题和大胆质疑,有效地改变了他们以往的学习状态。
结语
总而言之,利用自主命题活动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意识,不但可以帮助他们捕捉更多的数学知识亮点,也能促使他们发现自身的短板,从而让他们在之后的学习中更精准地找到切入点[4]。但是,由于小学生的能力参差不齐,教师若灌输同一教学内容,不但会严重影响部分学生的学习信心,而且会导致课堂两极分化现象的出现。因此,教师要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参与自主命题活动,在互动中大胆质疑,提出猜想,并进行验证。这样不但能优化学生个体的学习体验,同时也能让他们积累更多的学习经验,从而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中可以更好地探索知识。
【参考文献】
[1]张慧斌.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J].陕西教育(教学版),2009(09):58.
[2]李新球.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J].小学教学研究,2015(08):81.
[3]林航云.探究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问质疑能力的培养办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8(47):137.
[4]石花英.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J].华夏教师,2018(26):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