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 晶
山西是众所周知的革命老区,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沃土,是孕育伟大太行精神、吕梁精神的地方,有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山西的红色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十年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红色是山西的底色,赓续红色基因是山西的传统,在新时代山西又为红色基因赋予了新的内涵。如此丰厚的红色资源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养分,作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载体,作为“聚民心、兴文化”的主要形式,文学艺术能够以情感打动人,能够生动诠释“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是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因此,红色题材舞台剧在传承弘扬红色基因、红色文化方面具有巨大优势。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中凝练出来的价值立场、光荣传统、优良作风。红色基因作为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凝练出来的“文化基因”,蕴藏着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文化密码。红色基因在我党的百年历史中是活态传承的,在革命战争年代,红色基因是为实现民族独立而百折不挠、坚韧不屈、英勇战斗的精神;在和平建设年代,红色基因是为实现国家富强而自强自主、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改革开放年代,红色基因是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而永葆初心、努力拼搏的精神。
新时代以来,在中国的艺术舞台上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反映红色基因、红色文化的舞台剧作品,如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京剧《北平无战事》、新编豫剧《铡刀下的红梅》、音乐剧《国知当歌》、杂技剧《战上海》等。2021年,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红色舞台剧的创作演出更是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佳作连连,像京剧《红军故事》、豫剧《焦裕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音乐剧《闪闪的红星》等。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省推出了几部红色题材舞台剧,如反映革命战争年代英雄母亲坚韧不屈、英勇斗争的上党梆子现代戏《太行娘亲》,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建设者敢于战天斗地、艰苦奋斗的话剧《太行》,反映新时代新农村新农民振兴乡村、走向和谐幸福生活的新编晋剧现代戏《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等。这些作品皆紧扣红色基因、弘扬核心价值、传承时代精神,一经推出就反响强烈,受到观众欢迎。由此可见,红色题材舞台剧承担着赓续红色基因、传承时代精神的重要使命。
近年来,基于文旅融合的大背景,红色旅游“热”逐步兴起。红色旅游作为追忆红色精神、感受红色文化、重温红色历史的一种特色旅游活动,与传统的景点观光式旅游不同,当代的红色旅游更注重亲身体验和情景再现。因此,在游客重温历史、感受革命精神的过程中,如何讲好革命历史、如何用好红色资源显得尤为重要。将红色旅游演艺融入红色专项旅游活动,能够更好发挥演艺活动的沉浸性和感染力,更具有震撼力和传播力,更注重怎样才能把红色资源讲得与众不同,把历史讲“活”,让游客在重温历史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接受洗礼。
山西的红色演艺,自武乡八路军纪念馆推出沉浸式实景剧《八路军》以来,山西省知名的红色文化旅游景点大多推出了紧密依托当地红色文化、用红色故事创作的红色旅游演艺项目。左权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推出《太行奶娘》实景演出,成为左权县旅游文化宣传推广的主力军,集中体现了革命老区在抗战时期的感人历史;立足长城文化,雁门关景区打造《长城长》主题演艺,叫响“长城博览在山西”的品牌;黄崖洞景区打造情景短剧《黄崖洞的回声》,以诗朗诵、上党落子、男女声对唱、原生态民歌、旁白、独白、舞蹈等艺术形式与手段,再现了太行山上烽火硝烟的抗日战争史,吸引着各地游客慕名前来观看。可以说,通过丰富多彩的红色旅游演艺项目,游客不仅有了不同的旅游体验,也使红色旅游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贯穿旅游全过程,深深植根于人们心中。
目前红色舞台剧的传承、传播主要有线下和线上两种方式。在互联网普及之前,线下剧场、舞台演出是红色舞台剧传播的主要方式,观众走进剧场观剧,通过身临其境的观演、与艺术形象近距离的交流、舞美氛围的真实,了解舞台剧的精彩故事,感受舞台剧带给人们的心灵震撼。如我们熟悉的红色舞台经典剧目《红色娘子军》《红灯记》《霓虹灯下的哨兵》等都是通过在剧场、舞台的呈现与观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将红色文化、红色基因传承给一代又一代的观众,这种传承方式是红色舞台剧的主要传播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时代的红色舞台剧越来越多的将高科技元素运用其中。例如,《重庆·1949》创造了独特的剧院和舞台表现形式,即观众区和舞台完全融合,形成独一无二的演出和观赏体验。科技助力舞台剧,让观众能够更好地穿越时空感受红色魅力。
线上观剧主要依托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随着网络的发达和普及利用,新时代红色舞台剧文化传播的场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云直播”“云展播”“云首发”“云资源”这些线上的活动陆续涌现,观众可以随时随地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要观看的作品,只要线上能够找到资源,便可以尽享全国的优秀剧目。这种传播方式极大地吸引了观众的观剧热潮,为舞台剧的大众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平台,为演出市场增添异样活力。线上演出使作品的传播性更加广泛,影响力更大,不仅可以得到红色舞台剧的忠实观众——中老年群体的支持,也引起越来越多青少年群体的关注,打破与年轻观众的壁垒,使他们能够走近、甚至爱上红色舞台剧。
2021年,为庆祝建党一百周年,中宣部选择了140部红色作品进行展演,其中网上展演占一多半。这140部作品基本囊括了十八大以来的红色舞台作品,水准较高,是经得起人民群众检验的,如《沙家浜》《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经典作品的复排,不仅重现经典,更是用新时代的视角与传播方式将经典存续,将红色精神延续下来。在山西,2022年新春之际,由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指导、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2022年“福虎迎春魅力三晋”山西省优秀舞台剧目网络展播活动于1月30日至3月3日,在“学习强国”山西学习平台和山西云媒体进行展播。话剧《右玉》《太行》、晋剧《战地黄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上党梆子《申纪兰》、舞剧《刘胡兰》等红色舞台剧都在展播之列。活动丰富了人们节假日期间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更充分说明了红色文化传播方式的拓展和创新为红色舞台剧的展演、展播创造了更大、更好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