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雨萱 李晨迪 戚鸿庆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日益繁荣,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抢占一席之地,就应加强内部的财务管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以此提高盈利能力。资产作为能够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是企业进行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因此会计等财务人员强化对资产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企业的资产管理主要分为流动资产管理和非流动资产管理。文章对现阶段企业资产管控的特点、重要性予以阐述,并就不同类型的资产管控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财务管理;资产管控;重要性;问题;对策
一、引言
伴随着国家对财政相关制度的不断完善,企业顺应国家政策推进财务管理已成为企业发展面临的必要任务。财务管理是以价值增值为目标,围绕企业各项活动而展开的决策、控制和评价的过程。资产管控尽管只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小部分,却对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资产作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经济资源,是保证企业实现目标、创造收益的关键。其按照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资产及非流动资产。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随着企业规模扩大、经营活动更加复杂,企业资产管控难度也在增大,存在着制度不健全、会计人员管理不到位、资产使用效率变低等各种问题。只有对资产进行宏观的把握、全面的具体分析,加强对各类资产的管理,对其进行科学高效地利用,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财务管理,进一步帮助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本,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使企业的经济利益得到价值的最大化提高。本文主要从当前企业资产管控中存在的较为严重的问题出发,从整体角度、不同资产类别的角度给出提升资产管控的一些建议,强化企业资产管控能力。
二、企业资产管控的特点
资产是企业拥有的核心资源,资产管控是企业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如何管控资产这个问题,关乎着企業的财务管理水平以及企业的发展战略决策。企业资产管控是通过有效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在多个职能部门的共同合作下,科学合理地安排各种资产的比例、拥有数量,并安排一些非流动资产的维修计划与相关活动,是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加快资产周转速度,降低企业的维护成本和运营成本的有效方法。要想提升企业资产管控的规范性,必须制定统一的标准进行资产管控,也必须依据准确的数据进行分析,并有完善的制度确保对资产采取的具体措施的顺利实施。
在现阶段市场经济繁荣发展的大环境下,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设备的维护不仅仅局限于管控成本的范畴,还是企业获得盈利的重要资源。所以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企业必须加强对资产的内部管控,既要保证企业能够迅速应对现金不足的风险,即拥有一定数量的能迅速变现的流动资产,又要使得企业在对一定数量的固定资产的投资中获得更大的收益,即提升产品的质量并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从而扩大销量、抢占市场份额,有效实现资本保值增值,保持企业稳定的发展优势。
三、资产管控对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一)提升企业资产价值
随着我国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经营压力也越来越大,企业现金是否充裕和资金链能否保持良性循环的不断运转,对于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与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现有市场金融体系下,企业的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都可以作为另一种形式的资金,当有需要时,固定资产可以用于抵押贷款、股权质押等形式筹措资金增加企业流动资金,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而言,可以提高企业流动资产的利用效率,将企业资产能够尽可能量化转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提升企业资产的价值。
(二)规避企业经营风险
持有一定的流动资金是保持企业正常营业周转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企业资产进行财务管理能增加资产的灵活性,使得资金链处于更加通畅的状态,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同时也规避了经营风险。通过对资产的管控,能够将企业的资产转换为所需资金,并采用相应的资金管理、部门留存资金等制度,提升资金的利用效果,减少了内部资金运用的风险。合理的资金持有水平不仅降低了企业不能及时清偿债务的风险,还能帮助企业抓住商机,获得更多的收益。
四、企业资产整体管控出现的问题
(一)企业资产管控制度及考核不完善
现如今,国家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许多企业的经济力量不断壮大,在市场上的影响力逐步增强,然而内部的资产管控体制却还止步不前,没有对各种资产的情况进行足够的分析,认为资产管控无伤大雅,重视程度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如此不完善的资产管控体制,使得本就难以开展落实的资产管控相关工作更加雪上加霜。企业资产管控相关体制是否健全完善直接决定了资产管控情况的优劣。由于每个职能部门设计到的相关资产有较大差异,企业资产管控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而是企业多个部门共同的任务,各部门应齐心协力监控资产的状况。但不容乐观的是,企业不同职能部门之间没有明确分配各自的职责,在实际工作中未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部门之间的凝聚力较为欠缺。
此外,由于企业对资产管控不够重视,定期稽查工作落实不到位,相关绩效考核指标并没有同企业现有的绩效相互连接,导致负责资产管控的人员参与管控工作的热情不高,部门之间在管理方面的关联较为松散,资产管控效果并不乐观。
(二)目前运用大数据技术强化资产管控尚未普及
数据作为第七生产要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社会步入了大数据时代,凭着处理速度快、分析全面、准确性高等多重优势,大数据处理技术是企业持续快速增长的新引擎,企业借助信息化工具进行数据资产管控已成为大势所趋。现阶段许多企业关于资产管控方面的数据、信息不全面,反馈不够及时,有一定滞后性,致使等到会计人员发现资产管控中出现的问题时,已经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即使引入了大数据技术,对其应用仍停留在初级阶段,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数据库建设速度慢、数据分类相对滞后、数据利用效率不高、数据分析能力不足等等。
(三)企业现有资产结构不合理
对资产结构的分析,主要是通过流动资产率,即研究流动资产与总资产之间的比例关系。许多企业往往更加关注经营活动及销售情况,而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不同类别资产的持有水平。当流动性资产过多,通过流动资产获得的收益远远低于非流动资产,即会降低企业的投资报酬率;当非流动资产过多,与流动资产相比,非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较差,短时间内难以筹齐现金,会大大增加企业清偿债务的风险。
五、对企业资产的整体管控对策
(一)完善资产管控体制,加强绩效考核工作
企业资产管控水平的提升,离不开完善的资产管控制度。首先是建立资产管理抗风险机制,会计人员应及时收集、整理、归纳资产管控的信息,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比率、资产风险与报酬等情况等及时反馈企业近期经营管理状况,从而及时对资产的各方面予以调整,最大化降低企业风险。然后要建立企业资产预算制度。每個部门提出的资产预算应由会计人员进行审查,并及时调整不合理之处。最后是完善资产管控内部控制制度。各个职能部门应当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加强合作,互相对各自负责的部分进行全过程的监管,保证资产管控工作的高效进行。
仅有一套资产管控体制是不够的,还应开展更有针对性的绩效考核工作。将资产管控工作纳入相关员工的绩效考核标准之中,根据不同的岗位制订不同的资产管控绩效考核指标,且对于会计等财务人员应加大资产管控指标在绩效考核体系中所占的比重,以此提高企业员工对资产的管控意识,达到更好的资产规划与管理效果。
(二)推动大数据技术与资产管控的融合
企业应引入先进的设备,加快完善财务管理数据库建设,在财务部门的协助下同步实现各个部门的子数据库的建设,通过通信技术将各个子数据库与总数据库关联起来,实现对资产管控相关数据的实时监控与管理。会计人员应全面深入学习资产管控的理论知识,健全自身的知识结构,再通过参与财务数据分析技能的专门培训,提升数据分类、分析能力,对不同的资产数据类别进行精细化处理,推进大数据技术在资产管控方面的应用,实现资产管控数字化转型,促进大数据技术与资产管控的深度融合,精确反映企业资产的情况,从而提升财务管理效率。
(三)会计人员及时调整企业资产结构
会计人员应合理运用资产风险和报酬评价机制,对资产的风险与报酬进行实时追踪,以尽量实现资产收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为目标,对资产的风险与报酬进行认真权衡,发现有较大亏损或有更好的资产组合模式时,及时调整不同类别资产持有策略,分别选择最佳的流动、非流动资产持有水平。在企业发展的四个不同阶段,即初创期、扩张期、稳定期、衰退期,综合考虑企业内外部环境中的风险因素和收益情况分别在整体上把控资产结构的具体分配。
尽管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经营范围,流动资产占比差异很大,但对于同一行业而言,当企业规模日渐扩大,与小企业相比,大企业集资的能力更强,当企业出现资金短缺、不能偿还欠款的风险时,能够凭借其能力迅速筹集资金,因而抗风险能力较强,此时会计人员应及时判断企业自身内外部筹资能力的情况,依据现状决定企业应适当降低流动资产的比例,使用更多的固定资产,加大对固定资产的投资,提升企业整体运营效益。
六、流动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货币资金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货币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是企业流动性最强、收益性最差的资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规划管理难度较大。由于财务人员配备有限,很多企业为保证日常交易需要,节约时间和员工精力,货币资金经常超额持有,然而放入银行的存款产生的利息收益明显低于其他形式的投资,增大了资金的占有成本,投资结构较差;而对于货币资金严重不足的企业,会影响到企业的支付能力,降低企业信誉。货币资金由财务人员管理,对货币资金的检查核对一般都由相关人员进行,没有进行有效的监督,存在着票据管理不规范,财务印鉴章的保管随意混乱的现象,加大了丢失资金、白条抵库的风险。
(二)存货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存货是流动资产中变现能力较差的资产,加强对企业存货的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资金占用率。由于许多企业的存货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加大了管理难度。在具体的存货规划方面,库存货过多会增加存储成本,发生存货变质、毁损的情况,但过少又会影响企业正常生产和销售需要。在很多企业中,存货大量囤积影响了资金流动,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资金占用率。另外,由于存货在入库、领用过程中要经过不同的部门,存在较多人为因素,存货盘点监督不力,如存货丢失但未进行明确记录等,使得入库单、领料单的会计记录不准确,存在账实不符的情况。有的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存在一人多岗的现象,在材料采购环节往往由同一人完成采购、付款、入库等全过程,又兼职记录保管账目,增加了员工监守自盗,徇私舞弊的可能性。
(三)应收账款管理面临的问题
为了扩大销售,增加利润,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企业采用赊销、分期收款等手段进行销售,但应收账款的增加,也极大地减少了企业一定时期内现金的数量,对企业日常经营活动造成不利影响,增加了坏账损失等费用发生的可能。受到会计人员素质的影响,许多企业的信用政策不够完善,没有事先做好对客户资信状况的评价,且对于销售合同中收取货款的约定内容模糊,如为尽快达成交易而不明确具体的收款日期、收款方式等等;信用条件制定不合理,过于优惠会带来额外的成本,过于苛刻又会加长应收账款的收款期;事后催收拖欠款项的措施欠缺或方式不合理,致使应收账款难以收回。
七、加强流动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货币资金管理的对策
会计人员应严格编制货币资金预算,采用收支预算法或者调整净收益法合理估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收支情况,以此统计现金过剩或现金短缺的时段,将暂时过剩的现金转入投资,如投资短期国库券、扩大生产规模等等,在资金短缺情况发生之前安排筹资。此外,重点考虑企业持有货币资金所带来的成本,如机会成本、短缺成本等等,并结合企业未来的投资战略,关注企业长期利益,预估企业所需资金,据此确定最佳的货币资金持有量。针对资金管理混乱的现象,应加强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明确会计人员、出纳人员的职责,使其互相牵制、互相监督,并同其他财务人员实施岗位轮换制度,推动财务人员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规范对货币资金的监管。对于具体的资金管理,要提高对资金使用全过程的监控,实现货币资金收付合理及时,收支情况要做到日清月结,保证核算准确无误。
(二)加强存货管理的对策
当库存商品品种繁多时,会计人员可根据每一种存货的资金占比对存货进行ABC分类管理,即按品种重点管理、按总额灵活掌握,集中主要力量对最重要的A类存货进行规划和控制,对一般的B类存货进行次重点管理,对不重要的C类存货只进行普通管理,将企业有限的资源用在需要重点管理的部分上。通过综合考虑存货的采购、订货、存储、缺失成本,会计应随企业经营活动的变化决定企业采购存货的时间和数量,并根据企业预计最大日耗量及最长收货时间等判断企业应留有多少存货保险储备,以应对交货期延误等不确定性情况。根据岗位需求配备多名存货管理人员,避免一人多岗的现象。对仓储区域进行科学划分,分区域放置不同的存货,实施对仓库的封闭式管理。会计人员整体把控存货情况,按计划落实对不同过程中现场存货的盘点,并定期进行仓库的存货盘查,及时记录存货短缺情况并查明原因,对于非正常损耗不能计入成本。
(三)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对策
完善客户信用评价体制,会计人员通过直接调查获取客户的信用资料,运用大数据技术,在数据库中构建评价体系,可结合5C评估法(品德、能力、资本、抵押品、情况)、信用评分法等企业内部的办法,并结合信用评估机构、银行、财税部门、媒体等企业外部的判断客户的信用状况,得出客户综合信用评价结果,根据信用评级决定提供商业信用的情况,要保证多方面信用评价都较好时,才可适当加大赊销的规模,对于信用评价非常差的客户,直接不予赊销,以减少坏账损失。
会计人员应比较不同信用条件下可能产生的净收益情况,降低机会成本和坏账成本,选择最佳的现金折扣。制定严谨的销售合同审批流程,对于赊销金额、收款方式、约定账期、纠纷处理办法都要明确,为企业日后如需进行催收拖欠款项做好充足的准备。对应收账款进行账龄分析,对于过期账款的催收,根据不同的账龄大小选择不同的收款跟进方法,但都应从成本最低的方法开始,如果效果不佳则适当提高账款催收的成本,一般催收顺序为信件、电话、个人拜访、收款机构、诉讼程序等等,并权衡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遵循成本收益原则,继续催收收回的金额小于追加的成本,那么应选择放弃追讨。
八、非流动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对大多数企业来说,固定资产在企业的资产结构中往往占有很大比例,而企业对固定资产管理却存在着一定问题。
一是固定资产实物管理与会计核算脱节,产生账实不符的问题。即使企业大都是财务部门记账、具体使用部门管物,但部门之间配合较差,效率很低。二是固定资产配置不合理,利用率较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当今企业的设备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传统的设备被淘汰却没有进行规范的处理。对于企业闲置的固定资产,未能及时进行合理调配或者处理,反而加大了资本成本。三是固定资产盘查流于形式。尽管每年年末都应进行固定资产盘点,但许多企业的盘点工作敷衍了事,没有仔细核查。此外,许多企业忽视了对分支机构、子公司的固定资产的管控,下属单位仅对固定资产进行自我管理,盘点走形式、只是为了应付检查,管控的情况较为混乱。
(二)无形资产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无形资产也是企业一项重要的资源,但由于其没有实物形态,很多企业忽视了对无形资产的管理,据相关部门统计,我国大中型企业中,仍有近一半的企业未曾申请专利技术。在实际管理中,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方法并不规范,确定范围较窄,确认难度较大,对其价值计量不准确,且后续的计量包括计提折旧、减值准备较为随意,经常直接选用通用的比例进行计提,导致企业管理者做出错误判断,影响企业发展。没有意识到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的关联程度,对无形资产风险及收益评估十分欠缺,只是进行盲目地投资,造成了资金的浪费,管理效率十分低下。
九、加强非流动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会计人员应对固定资产的信息实施统一管理,为每一项固定资产单独编码,使得部门之间实现固定资产的信息联动,便于日后管理。利用数据库对购置、调配、出售、报废等环節进行账务处理,并定期进行对账,保证固定资产分类账的数据与总账数据相一致。资产使用相关部门应与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加强沟通,积极配合管理工作。会计人员应协助对资产进行统筹调配,及时处理淘汰的设备,减少资金占用;综合各使用部门的情况,盘活闲置的固定资产,对固定资产加以充分利用。在每年年末,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至少对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双向盘查,以账查物、以物查账,对于查出的账外固定资产或短缺的固定资产,以及由于历史错误造成的遗漏,都立即调查原因,并更改账簿记录。对于存在下属机构的企业,应在总机构进行固定资产盘查时同步进行下属机构的固定资产盘查工作,并派人监管,减少纰漏及舞弊情况的发生。
(二)加强无形资产管理的对策
在科学技术愈发重要的今天,企业要提高对无形资产管理的意识,配置合适的会计人员对无形资产进行专门的管理,落实无形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从技术、管理等多方面考虑,加强无形资产的保护和保密工作,切实确保无形资产的安全性,降低流失风险。对于会计人员则需根据企业内外部情况准确理解无形资产的含义,全面确认企业的专利权、商标权、商誉等可辨认、不可辨认的无形资产。对于无形资产的计量,必须明确无形资产的核算原则,在取得无形资产时,以无形资产交易实际发生的成本作为计量基础。在后续计量中,采用适合本企业的无形资产跟踪制度,邀请评估小组根据企业战略、外部环境等因素及时评估无形资产的寿命及价值,定期进行减值测试,对于不同类型的无形资产确定不同的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及管理办法,当无形资产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时对现有方法进行合理的调整。同时评估投资无形资产的收益及可能带来的风险,为企业作出有效的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十、结语
综上所述,资产作为企业的命脉,是企业生产运营的保障。企业管理者应完善相关资产管控制度,会计等相关人员应加强对企业资产的具体管控,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进行全面的规划,综合考虑企业内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权衡收益与风险做出合理的决策,高效利用资产、科学维护资产,保证资产安全完整,努力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助推企业综合实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曹赟.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思考[J].全国流通经济,2020,2236(04):63-64.
[2]郭檬楠,吴秋生.国家审计全覆盖、国资委职能转变与国有企业资产保值增值[J].审计研究,2018,206(06):25-32.
[3]潘佳璐.大数据环境下的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化管理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7(12):157.
[4]李梅.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8,560(12):32-33.
[5]李庆婧.关于加强企业资产管理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03):115-116.
[6]胡严戈.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探讨与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20(12):1-2.
[7]张建红.中小民营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中国市场,2020(03):85-86.
[8]崔文仙.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7,663(17):169+175.
[9]桂永.大数据时代下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23):236.
[10]雷富光.民营企业“关联并购”下的流动性风险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9.
[11]刘方,傅兴.试论资产管理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考量[J].经贸实践,2017(19):226.
[12]吉晓艳.中小民营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中国商论,2018,769(30):69-70.
(作者单位:华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