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斐
摘要:日本先于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介护”一词自日本进入中国,应用于我国老龄事业的概念建构。通过数据库调查显示,“介护”一词在科技文献与大众媒介中的受容与发展,概念沿革,应用内容及区域均有所不同。可以说,“介护”一词的受容体现了我国老龄事业在发展中学习求索的进程,文章对其中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介护”;受容;老龄事业;概念建构
一、中日老龄事业中的“介护”概念
2017年2月,国务院制定颁发了《“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其中“发展目标”为“建立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可见,“居家养老、医养结合”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老龄事业的关键词。
进入21世纪,日本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加快,日本先后出台了相应的“介护”支援政策。曾先后出台了相应的“介护”支援政策。于 1997 年制定,2000 年 4 月开始实施“介护”保险制度,于 2006 年 4 月执行障碍者自立支援法。“介护”「介護」(KAIGO)一词来源于日本。在《社会福祉士和“介护”福祉士法》(1987)第2 条中,对“介护”进行了以下定义:为满足人类基本的生活需求,如入浴、排泄、饮食等,对此类生活行动进行支援的护理行为。
“社会事业学校联盟”出台的《社会福祉实践方式》(1991)定义为:专业支援他人,确保身体、精神、社会需求三方面健康发展,其目的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援助,帮助需要“介护”者达到生活自立,其具体护理行为是援助日常生活、家务、健康管理及社会活动等。因为“居家养老、医养结合”与“介护”概念的相似性,我国在老龄事业建设之初较多地引用了“介护”这个词汇。
我国研究者指出,日本的居家护理服务较好地解决了现有的养老问题,对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和服务内容的完善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孙皎、安利彬、李文涛2013)。同时,《“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中进一步指出,老龄事业的发展和养老体系的建设,需要进一步提高法治化、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程度,需要我们对老龄事业的各项概念进行深入分析,促使其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介护”一词来源于日本,逐渐运用于我国老龄社会的概念建构,这不只是词汇的受容,更是代表我国老龄事业在发展中不断学习,求索进步的过程。《“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提出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和调查统计”,优化整合基础理论研究和政策应用研究,完善老龄科学学科体系。据此,本文拟对知网(cnki.com)中的科技文献数据与中华数字书苑(http://ebook.sstir.cn/lib-apabi/)中的大众媒介数据进行考察,以“介护”一词的受容为线索,对我国老龄事业的概念建构进行调研与梳理,为老龄事业的规范化、长期可持续发展,为拓展中国在老龄社会研究领域的话语权提供实践数据与理论参考。
二、“介护”一词在科技文献中的使用
通过对知网(cnki.com)对“篇名”含有“介护”的文章进行检索可知,“日本的“介护”保险制度”(陈军,中国民政1999.07)是第一篇以“介护”为题名的论文。自1999年后,每年均出现题名含有“介护”一词的文献,并且研究数量呈现整体增长的态势。
从图1可知,题名为“介护”的学术论文虽然整体呈上涨状态,但是在2012年(21篇)与2017年(29篇)出现了两个显著高峰。其原因可能与2011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与2017年国务院通过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的两项具体政策的实施相关。如“从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看日本“介护”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陆莲英、官華芳2012)等论文可以看出,国家的政策导向还是更为显著地影响着学术论文的研究方向。
另外,从研究内容来看对“日本介护”领域进行研究的论文共有75篇(35%),如“介护保险制度与日本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林珊珊,2004);针对日本对我国老龄事业的“启示、借鉴”等进行研究的论文共有37篇(17%),如“日本介护工作对我国老年服务的启示”(陈利群2007),而完全将“介护”一词运用于我国老龄事业概念结构的论文有104篇(48%),如“北京市既有建筑改造为复合“介护”型养老设施设计实践研究”(刘若凡2017)。 可见,“介护”一词的使用不仅局限于日本研究,而正在更多地用于我国老龄事业的概念建构。
从文章关键词来看,“介护”主题论文的研究内容涉及以下领域。
其中,“介护保险”的文章数最多,达到88篇,且在所有学术论文中“介护保险”类文章刊发于核心期刊的数量最多,如“日本介护保险制度下的老年护理服务介绍”(于潇;赵毅博2014),次之是“建筑类”论文,达到21篇,如“基于“医养结合”的“介护”级养老建筑设计研究”(孙俊桥;杨亚婕2015)等。其次是“介护服务(包括技术、人才培训)”类文章,达到17篇,最后是与具体疾病临场医疗相关的研究,如“从介护度级别把握日间脑卒中康复患者主观生活质量”(刘惠林,大桥卓也2011)由此可以得知,学术研究对“介护”概念的研究焦点,是按照经济政策→设施→人才→服务等顺序逐渐降低的。这也从侧面说明,未来的研究方向可能更多地以这样的顺序铺展开来。
最后,从文献来源类型上看,学术期刊上登载最多,为 119 篇,而硕、博论文的数量较少,这个现状说明目前的“介护”主题研究仍较多地停留在综述研究阶段,尚缺少高水平的系统研究。国内会议 15 篇,国际会议7篇显示目前的研究仍以国内研究为主,国际合作较少。如 “日本介护保险概要”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第六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主论坛论文集(工藤征四郎 2011)等。《“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指出“加强宣传和国际合作“的工作的重要性。我们要适时向国际社会推介老龄事业发展中国模式,积极参与全球及地区老龄问题治理,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国际老龄领域影响力。但由调查可知,目前中国学者关于“介护”的研究在国际会议发表的总数较少,可以说该领域尚存在很多的发展空间。
三、“介护”一词在大众媒介中的使用
《“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中指出,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充分发挥各类媒体作用,加大对人口老龄化国情、老龄政策法规、老龄事业发展重大主题及老龄工作典型人物、事迹、经验等的宣传报道力度,营造全社会关注老龄问题、关心老龄事业、支持老龄工作的良好氛围。大众传媒如何使用“介护”概念来建构我国老龄事业的相关问题,如何对人口老龄化国情、老龄政策法规、老龄事业发展重大主题进行报道,都是待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拟对中华数字书苑数据库的报纸资源进行调查,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些线索。
中华数字书苑以数据库方式,收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大部分的图书全文资源、全国各级各类报纸共465种。以“介护”在报纸资源中进行搜索,共出现320条新闻,词频为1890次。首次出现题名为“日本的介护保险制度”(浙江日报 2000-12第2版/版面体育新闻 夕阳红)。
中华数字书苑以数据库中,首次出现题名为“日本的介护保险制度”(浙江日报 2000-12)的报道。“介护”一词初期多用于介绍日本的老龄事业。如2002年“松下办起“IT养老院”(环球时报/2002-06-24),2007年 “一朵彩云映夕阳” (中老年时报/2007-01-24) “天拖南养老院介护老人占总数的2/3,这些老人高龄体弱,他们的日常生活几乎完全依赖护理员的照料。”从这时起,“介护”一词在大众传媒中用于我国的老龄事业报道。尤其是2012年后,大众媒介中“介护”一词的使用频率迅速增加,可以说来源于日语的“介护”一词,已经参与了中国老龄社会的概念建构。这与科技文献发表状况类似,说明国家两项具体政策的实施,极大地为学术研究与大众媒介进行了好的导向,提升了舆情研判引导能力,营造了全社会支持老龄工作的良好氛围。
“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指出我国现阶段老龄事业的“明显短板”包括了城乡、区域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不均衡的问题。并提出了“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具体指“促进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城乡协调、区域协调、事业产业协调,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从图4可知,“介护”主题新闻报道的刊登数量出现了较大的区域差。
北京市(出现频次186次)位居首位,其原因是与北京在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核心地位相关,作为我国首都,在政治、经济、人口人才、文化方面处于前端地位,对全国其他省市起到带头与引领的作用。如“日益构想的未来中国养老介护模式”(公益时报/2018-05-15),报道了第七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相关新闻;其次是浙江省(166次)与江苏省(128次),如“微笑介护 细节无数”(浙江老年报/2014-12-17),这两个省份不仅人口众多而且拥有较好较强的经济实力,因此较其他省市更早更多地关注到了老龄事业问题。而我国的其他区域,尤其是人口相对稀少、经济相对落后的区域在老龄事业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新闻中都对“介护”的概念与分类进行了解释。但是,在概念的结构中存在着不一致。比如在护理领域内,对“介护”的照料等级,“介护”老人的行动能力等级分类并不统一。
如将“介护”老人二分类为“介助(半护理)和介护(全护理)”,或将介护老人三分类为“自理、介助和介护”,或四分类为“协助、介助、介护、特护”。有一些新闻把“介护”认同于汉语的“护理”一词,因此出现了“安全介护,服药介护,照料介护,医护介护”等复合概念,“介护”作为养老产业的关键词之一,在大众媒介中出现了概念不统一,系统不可学的问题,我们需要以这些基础概念为线索对老龄学科的系统概念進行梳理、统一与重塑。
有关于“中日介护交流”的新闻占到了38条(30%),从这些新闻来看,关注日本来中国招聘或培训“介护”人员的新闻较多,比如“世华留学”(新商报/2008-11-12)“日本铃鹿短期大学来青招护理专业生20名学生有望赴日本读大学”(西海都市报/2009-07-05)“日本助我省培训老年介护师介护员”(江西日报/2013 -03-21)“日本将增设护理在留资格“介护”学校将受留学生青睐(大连晚报/2016-11-3)等。也有新闻关注到日本“介护”产业与中国的相互交流与走访,比如“日本养老机构考察正兴医院”(闽南日报/2013-06-19),“日本养老机构来通结对交流”(江海晚报/2014-03-24),“日本‘介护服务’被引入大连服务老年人”(大连晚报/2016-01-19 /),这些新闻说明了中日的“介护”事业存在良好的交流,互相促进。
在近些年,也有媒体关注到了这些交流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日本最大养老品牌入华存隐忧”(北京商报/2016-06-06/D1版)中提出“日医集团成为日本成立最早和当下日本国内最大的护理服务输出公司。“所谓的介护其实和中国的养老护理有明显区别。”增田崇之反复强调,“在中国,‘养老’被普遍认为是照顾老人,而在日本,作为具备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介护’专职工作早已被社会接受。”另外,“你看到的是证,我说起来都是泪”(文汇报/2016-12-03)中反映,“曾派出4名优秀员工到日本接受免费的“介护培训”,他自己也跟过去学了几个月。只不过,故事的结局比较悲伤——院长学成回国,护理员们决定留在日本,”这些新闻反映出了两个问题,第一,根据国情、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不同,我国无法完全照搬日本“介护”概念;第二,在老龄事业的资源分配上,在不久的未来可能存在国力之间的竞争,我们应当进一步发展中国式养老模式,增强中国在老龄产业领域的话语权。
四、建议与对策
基于《“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以“介护”在媒介中的受容轨迹与使用为研究对象,对科技文献数据库与大众媒体数据库进行了调查,可以看出由于概念上的相似性,“介护”一词越来越多地用于我国老龄事业的概念建构,从调查中我们看到如下一些明显趋势,针对问题点有如下对策。
第一,政策导向给予宏观引导。从科技文献数据库与大众媒体数据库的整体研究趋势可以看出,针对老龄事业的相关研究在2000年后呈现飞速发展的态势,在各种研究方面都有长足的进展。尤其是国家在2012年与2017年出台了相应的老龄事业政策,为各项研究做出了政策保证,也为营造全社会关注老龄问题、关心老龄事业、支持老龄工作的良好氛围提供了政策支持。接下来,我们需建立新的人口政策,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介护”保险制度,加强康养示范区的全域宣传,提前将老龄事业提升到国家与地区的政策层面,在国际化竞争中占有先机。
第二,完善养老领域概念与系统的科学建构。通过大众传媒数据调查可知,关于“介护”概念的受容状况与使用,呈现出了不一致性。这不仅体现出我们现阶段老龄事业的概念建构尚处于起步阶段,也从另一方面体现出,我国与日本的国情、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并不相同,无法完全照搬“介护”概念,在老龄化加剧的全球局势下,我们需要联合全学科专家,在政策导向下统一共识,打造中国模式的老龄社会概念体系并向国际推介,增强我国在国际老龄问题中的国际话语权。
第三,推动老龄社会研究全体系、科学化发展。从调查来看,目前的“介护”研究呈现出介绍类综述类研究多、系统研究较少;国内独立研究多、国际合作研究少的现状。在下一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积极参与到全球及地區老龄问题治理,加强与联合国有关机构、国际涉老组织和有关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从研究内容来看,现在的研究焦点更多地集中在经济政策和建筑及设施,我们认为未来的研究焦点会更多地推向服务、人才等其他方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不断优化整合基础理论研究和政策应用研究,进一步完善老龄科学学科体系。
第四,促进各区域老龄产业协调发展。通过大众传媒数据调查可知,各地区各媒介及研究机构均出现了关于“介护”主题的报道,并呈现整体上升的趋势。但是根据各地区人口构成、经济发展规模等多方面的影响,呈现不一样的发展态势,人口众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较为先进的区域对老龄事业有更高的关注度。在下一步的发展中,我们要以政策为导向,主流媒介引导,产业发展为依托,促进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城乡协调、区域协调、事业产业协调,让养老产业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中的有力一环。
参考文献:
[1]张乐川,钟仁耀.日本“介护”保险制度变革的理念、路径与效果分析——基于财政压力缓解的视角[J].社会保障研究,2019(05):52-62.
[2]高春兰,李元.中日韩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给付制度比较研究[J].福祉研究,2018(01):78-89.
[3]蔡建国,王燕辉.日本老年人“介护”对老龄化有加速趋势中国的政策启示[J].商业故事,2017(11):4-6.
[4]付敏.日本养老保障制度对我国养老政策的启示与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6(12):60.
(作者单位: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