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课堂“一四一”教学范式的创新和实践

2023-04-10 01:10胡召霞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3年2期
关键词:教学范式道德与法治实践

胡召霞

[摘 要]人有德方立,国有德方兴。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小学阶段的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小学阶段,教师要以道德修养与法治素养为核心,规范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创新课堂教学范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道德与法治课堂“一四一”教学范式根据学科特点,科学安排教学活动,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范式;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06-0001-04

道德與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思政课是立德树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课程。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论断,其中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首次提出,要求发挥教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深化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近期,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中小学思政课关键地位进一步强化、建设水平全面提高,课堂活力充分激发,优质课程资源更加丰富,实践教学深入开展,思政课教师队伍专职化、专业化水平明显提升,“大思政课”体系更加完善,评价机制基本健全。因此,规范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创新课堂教学范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非常重要,且势在必行。

一、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

目前,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专职教师严重不足。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道德与法治兼职教师达到90%以上,基本由语文教师、班主任兼任。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道德与法治课程排在第一位,周课时根据年级的不同,一般每周安排2~3课时。因为道德与法治课程非传统的纸笔考试科目,且该学科多由工作量基本满额的语文教师和班主任兼任,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出现对道德与法治教学重视度不够、道德与法治课被其他学科占课的情况。

另外,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结构、内容以及教学活动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如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涉及面广,特别是六年级上册教材,无论是对教学内容的把握,还是对教学活动的规范组织,这对于兼职教师来说都是有难度的,因为兼职教师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所用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再加上,不少道德与法治教师不了解这门课程的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活动特点,不知道怎样有效设计、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在各级各类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比赛中,有些教师在结构安排、活动组织、语言表达上出现“语文味”“历史味”等情况。因此,如何规范地组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是我们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重点,这对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实现立德树人目标是非常有益的。

二、道德与法治课堂“一四一”教学范式的理论基础

面对兼职教师占比大、课堂教学活动需要规范、教学实效亟待提高等现状,我们工作室在省市学科教研员和师范院校专业教授的指导下,经过多年的潜心思考和实践,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作为理论基础,创新道德与法治课堂“一四一”教学范式。

道德与法治课程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将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和交往范围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基础,注重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的过程中,坚持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统一、主题学习与学生生活相结合的原则。

道德与法治课堂“一四一”教学范式根据课程目标和特点,立足核心素养,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理念作为理论基础,创新课堂教学范式。一是将生活即教育理念贯穿课堂教学始终,以社会生活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体验为中心,以社会生活为教育素材,教学活动围绕目标,及时跟进社会发展,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二是体现社会即学校、社会是道德与法治大课堂的理念,以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为基础,构建综合性课程,以学生的生活为中心,基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选择体现社会发展要求,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未来社会接班人的要求及新时代要求的素材作为教学资源;三是重视教学做合一,教学活动体现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中心,使学生学以明理、学以立德、学以导行。这样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融合,从现实中挖掘教学素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良好的品行。

三、道德与法治课堂“一四一”教学范式的内涵

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点,为了更好实现课程目标,基于核心素养和新课程理念,我们创新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一四一”教学范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前“一”指以课堂教学内容为主题,开展适切的课前准备活动;“四”指围绕教学内容和目标,安排四个主体活动;后“一”指课后实践活动。其中,四个主体活动在内容上层层深入,即活动1为基础部分,活动2为提高部分,活动3为辨析与巩固部分,活动4为拓展与践行部分。“一四一”教学范式,整体架构和承载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的内容。

(一)课前准备活动“一”

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课前准备环节必不可少。根据教学内容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既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兴趣,又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根据低、中、高年段的特点,课前安排学生预习,即观察、调查、了解相关情况及收集、整理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资料。教师对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提出建议和指导,引导学生利用课内外的课程资源做好课前准备,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这样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建立常态连接,通过课前活动调动各种资源,为高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做好了准备。

例如,教学教材《科技发展  造福人类》中的“科技让梦想成真”内容,教师课前要求学生通过线上线下等途径,收集关于科技让航天梦想成真的信息。在学生自主调查了解、收集整理资料后,教师通过腾讯会议APP召开课前准备专题交流会议,发布核心问题和提供自学支架,对学生的课前准备活动进行指导、答疑。学生自主交流,做好课前准备,包括自主选择调查小组、搜集资料、确定调查方法、完成调查报告等。在此过程中,学生初步掌握问题分析的方法,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前准备活动帮助学生做好了上课的充分准备,有助于教师提前做好指导工作,为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做好铺垫。这样的课前准备活动关注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以学生为主体,拓展了课堂教学活动的宽度、广度和效度。

(二)课堂主体活动“四”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一四一”教学范式中,教学过程安排了四个主体活动,主要是根据教材内容分别解决“有什么”“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

活动1:基础部分

此活动是在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初步了解、交流课堂教学内容。根据课时教学主题,结合课本提供的“活动园”“阅读角”等素材,教师先组织全班学生围绕主题和课前准备活动进行开放式交流;再根据课本内容提出问题,对这节课交流的内容进行初步小结。如教学“科技让梦想成真”中的活动1:

(1)全班交流:搜集到有哪些关于科技让梦想成真的信息?

(2)默读课本第65~66页的内容后思考、讨论:人类有哪些梦想?人类对飞行的探索历程是怎样的?中国的航天梦实现的历程是怎样的?你还知道哪些相关的信息?

(3)同学们,你们参加过哪些科普活动?有哪些收获?(根据课本的文字、图片内容提示回答)

(4)小结:科技是实现梦想重要的力量,让人类飞行的梦想成为现实。我国的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以扎实的步伐和不懈的努力,把航天梦写到外太空。

活动1的问题设计和小结,旨在让学生明白科技可以引领未来,更重要的是说明中国人对科技梦想的追求,将重点放在中华民族对世界科技发展、为人类造福方面所做的贡献上。

此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基础部分,主要是根据课本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课前搜集的资料,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起到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初步了解教学内容的作用。

活动2:提高部分

针对教学内容作进一步的深入交流,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课前搜集的资料、调查结果,拓展和深入挖掘与课本内容有关的、有代表性的事件、案例等,开展小组学习、自由讨论、全班汇报等活动。活动2主要启发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深入理解所学内容,明晰课本内容所承载的内涵,并与现实生活建立连接。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学习和分析交流,学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了解了相关的思政理论、真理、情感和文化,实现发展核心素养的目标。如教学“科技让梦想成真”中的活动2:

(1)开展PBL 问题驱动式合作探究活动。

(问题驱动,自主发问,自由选择问题和分组,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调查研究报告并汇报交流)

①全班学生自主探究、自由发问。

②在对课本第65页“中国的航天梦”内容交流后,确定主要研究的问题。

第1组研究的问题:我国航天领域的杰出科学家有哪些?他们做出了哪些主要贡献?

第2组研究的问题:我国有哪些航天员代表?他们主要完成了什么样的工作?

第3组研究的问题:航天人经历的艰苦挑战有哪些?

第4小组研究的问题: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是怎样的?取得了哪些辉煌成就?

③展开分组研究,课上交流汇报。(全班汇报研究的问题、方法、成果、思考)

(2)学生交流自己的感想。

(3)小结:在这次的PBL问题驱动式合作探究活动中,每位同学积极参与,围绕探究内容自主发问,自由组合,自主选择研究问题。同时,通过查找资料、咨询父母等途径开展研究,形成研究报告和自己的思考后集体交流,这样能很好地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

活动2是课堂教学的提高部分,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开放式、自主式学习,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3:辨析与巩固部分

促进知行合一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点。此活动是在全面了解主要内容、分析其中道理后,进行的辨析明理、加强巩固环节。围绕主题安排形式多样的活动,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体验、热点分析、角色扮演、模拟情景等方式,组织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活动,进一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深入人心。如教学“科技让梦想成真”中的活动3:

(1)开展主题式自主探究活动。(活动过程:确定主题—提供支架—研究主题—提升素养)

①每个学生都可以自主选择主题内容,教师提供开放式的探究支架,帮助学生更充分地进行自主探究。

A.科技还会让我们的哪些梦想成真?

(芯片梦、创新夢、强军梦、航母梦、科技梦、金融梦、法治梦、安居梦、生态梦、民生梦、教育梦、强国梦、我的梦……)

B.我们身边有哪些为美好的中国梦实现而奋斗的人物事迹?

(英雄人物、先进人物、航天英雄、大科学家、青年志愿者、奥运冠军、劳动模范、抗疫先锋、学校党员教师……)

②小组自主交流调查资料后,派代表汇报。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相关的内容,我们可以课后继续自主探究。

(2)梦想生花。

师:由于科技力量的巨大推动,我们的梦想得以实现。现在请每个同学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关于中国梦的画、模型、小作文、手工、手抄报等作品放在课桌上,班级范围内自主交流。大家可以自由地去看看别人的作品,问问制作者的构思、用意。

(3)科技和成就梦想的关系。

师:同学们,科技是认识世界、改变世界、造福人类、实现梦想的重要力量,人类无穷的梦想需要依靠科技来实现。

(4)小结:个人梦、集体梦、家庭梦、民族梦、国家梦的实现都与科技的发展密不可分。一代又一代各行各业的人们在科技力量的支持下,为实现梦想辛勤劳动、努力奋斗。

活动3是课堂教学的辨析与巩固部分,意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强化和巩固前两个活动形成的认知,使学生清楚明白其中的道理,心悦诚服地接受所学的知识,为导行做好思想准备。

活动4:拓展与践行部分

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关注社会发展情况,结合国内外的大事,将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融入课堂中;需要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注重时效性、实践性、综合性、思想性、政治性。在活动4中安排与课时内容相关的拓展内容,能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学生看到更广大的世界,实现培根铸魂的课程目标。如教学“科技让梦想成真”中的活动4:

(1)视频展示。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时间轴、取得的辉煌成就和未来航天发展梦想、中华民族伟大的科技梦扬帆起航。

师:同学们,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就有一个浪漫的飞天梦。它被藏在嫦娥奔月的神话里,画在敦煌飘飞的衣襟上,写在“嫦娥孤戚与谁邻”的天问诗行中。浩瀚星空写满了祖先仰望苍穹的美丽幻想。古人遗憾,今天梦圆。这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艰苦奋斗,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付出艰辛的努力的结果。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再到“北斗、探月”,这绚丽的航天华章、强国蓝图正喷薄而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师:同学们,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能让我们的梦想成真。这也说明科技的发展、梦想的实现,需要付出辛勤的汗水和不懈的努力。

(2)梦想起航见行动。

师:科技的发展、远大梦想的实现要从实践中一点一滴做起,梦想起航需要我们每个人努力。同学们怎么想?准备怎么做呢?请你在即时贴上写上关键词和自己的名字,贴到黑板心状图形里,和同学们说说你的打算。

(3)全课总结。

师:科技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让我们的“飞天”梦想成为现实。中国实现了航天科技梦,我们国家的科技越来越发达,给我们插上了实现梦想的翅膀。今后,人类无穷的梦想仍要依靠科技来实现。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拥有梦想和追求。我们伟大的中国梦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每个中华少年最伟大的梦想,科技的发展、梦想的实现需要我们在现实中不断努力。

活动4是这节课的拓展与践行部分,也是导行环节。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需要将观念认识和道德品行紧密关联,引导学生知行合一,真正立足核心素养,达成铸魂育人的教学目标。

(三)课后实践活动“一”

课后实践活动遵循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的形成规律,进一步达成“知、情、意、行”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课后开展实践探究、交流体验、阅读和习作等活动,将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相结合,使学生三观正、品行端、规则意识强,具有积极的社会情感。

关于“科技让梦想成真”的课后实践活动,主要是将科技发展与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相关联,引导学生从现实做起,从今天做起,勤奋学习,树立为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獻的远大理想。同时,推荐学生去图书馆阅读《伟大的中国梦》等相关书籍,创编关于科技与梦想的小诗,参与梦想起航见行动的实践活动。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需要在规范的基础上追求实效。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课堂需要更加开放和高效。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每个学生的心中根植中国基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使学生成为民族复兴大业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道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责编 杜 华)

猜你喜欢
教学范式道德与法治实践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小学语文“视域融合”教学范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