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敏
【摘 要】皮格马利翁效应作为一种激励手段,对于激发青少年学生的潜能、推动其教育与成长具有显著作用。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师可以更加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成就感与满足感,从而对知识产生渴望和追求。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要坚持实际适度原则、愉快原则、情感渗透原则,其实现途径包括暗示、因材施教、赏识教育。
【关键词】心理学知识 皮格马利翁效应 积极期望 学习潜能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20-17-03
一、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概述
(一)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概念
皮格马利翁效应又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是一种期望效应,在教育领域中表现为教师期望效应。1960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与雅各布森在小学进行名为“发展潜力”的实验,实验证明了教师的期望对学生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罗森塔尔与雅各布森在《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中进一步证实,教师对不同学生学业成就的期望差异将影响学生的学业表现,可能提升或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该效应指出教师对学生的期待会影响教育结果,当教师的殷切期望通过心理暗示、言语、行动、辅助工具等傳递给学生时,也许会收获意外的惊喜。
(二)皮格马利翁效应的作用机制
“皮格马利翁效应其本质是利用每个人都天生具有的一种‘被别人肯定和认同的潜在心理,在对象个体并不优秀或突出的某领域对其进行能够被其充分感受到的高出其水准的肯定和认同,使其心理状态由‘不自信到‘被肯定和认同,最后转变为‘自我肯定和认同。”[1]在教育教学领域,教师基于对学生现状的认知,预测其未来可能的表现,形成期望,并通过各种方式传递这种期望。学生在接收相应的信息后,会调整自己的行为以满足期望,从而实现教师最初设定的期望。随着期望的实现,原有的期望被进一步强化,从而开启新一轮的效应循环,持续影响学生的发展[2],这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的运作机制。
具体而言,皮格马利翁效应包含四个运作过程:首先,教师期望的形成。教师基于个人经验和对学生发展的了解,构建关于学生表现的预期。其次,教师期望的传递。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具体的身体语言或口头表达方式,传递对学生的期望。再次,学生自我期望的形成。如果学生接受了教师传递的期望,那么他们将自觉地根据这些期望构建自我期望,努力朝着教师所期待的方向发展。最后,教师期望的维持或调整。教师应当根据实际效果,选择维持原有期望或进行适度调整,以确保皮格马利翁效应能够良性循环并持续发挥积极作用。
二、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人们的行为往往与他人的期许相呼应。赏识的眼光、信任的基石、鼓励的力量,往往能催发个体内在潜能,使其获得更为卓越的表现。皮格马利翁效应作为一种激励手段,对于激发学生的潜能,推动其成长具有重要作用。这种引导方式在塑造个体自我认知的过程中具有深远的意义。
青少年时期承载了学生多方位的成长与发展,青少年在此阶段所承受的外部压力远超内在的挑战。这个阶段的他们既敏感又脆弱,面对广袤的世界,难免会对自我产生怀疑。为了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教师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正向引导学生。然而,在现实的教育教学场景中,有些教师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还有一些教师忽视学生的学习动机,未关注到学生的内心体验。这不仅会抑制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能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这样的背景下,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成为一项有效的举措,能够促进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最大限度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通过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师可以更加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成就感与满足感,从而增强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这种积极的反馈循环将有助于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从而优化教育教学。
三、实施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原则
(一)实际适度原则
在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实践中,不现实的期望可能会给学生带来压力,甚至导致他们认为自己难以达到教师的期望,从而产生自我怀疑和消极情绪[3],同时过低的期望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进取心,可能使他们陷入自负的状态。因此,在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时,教师必须遵循实际适度的原则,确保期望水平合理。具体来说,教师在设定对学生的期望时,应该以适当高于学生现有水平为标准,要让学生经过努力能达到,并在实践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逐步提高期望或降低期望,引导学生向更高水平发展。
(二)愉快原则
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提出的暗示教学法认为,创造愉快而不失紧张的学习氛围是利用无意识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最根本的前提是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悦的享受,是满足求知欲的愉快体验,而不是伴随着沉重精神压力的任务。
这一原则强调了教师在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时应发挥的重要作用。首先,教师应怀有对学生的深厚关爱之情,创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其次,教师应该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哪些知识对学生有用,哪些知识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需要用心备好课,精心授课,确保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此外,家庭教育也不容忽视,家长要创造和谐、自由的家庭氛围,为孩子提供足够的探索和成长空间,尊重孩子的意愿,给予他们积极的肯定,培养自信和积极的心态,有助于孩子在学习中勇敢地面对困难。
(三)情感渗透原则
皮格马利翁效应以情感为基础,其运作依赖于情感的交流与传递。因此,教师要拥有情感上的期望,这样才能将情感态度贯穿整个信息传递过程,将期望传达给学生,如果缺乏情感的融入,学生难以在情感层面产生共鸣。[4]教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值得学习和赞扬的方面,努力发现学生的优点,关注他们的闪光点。通过这种积极的情感传递,教师能够与学生之间建立起更加亲近和信任的关系。教师的情感期望和积极肯定,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展现自己的特长和能力。
四、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实现途径
(一)暗示
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实现途径之一是教师采用教育暗示的方式,有意地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和目标,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并激发创造性思维。在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时,教师通过一系列表情、动作和态度,将期望传递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他们的行为和思维。这种渐进式的引导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欣赏、鼓励和赞美的言辞中所蕴含的期望能够为学生提供积极的力量,引导他们朝着更高的目标努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暗示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追求更高水平的目标。与其他教育手段相比,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法更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二)因材施教
教师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只有当教师对学生充满信心,给予他们充分的认可,才能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从而收获进步。同时,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根据每个学生的能力水平,明确学习目标和方向,因材施教,调整期望。
(三)赏识教育
教師的期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信,激发他们的潜能,这就是赏识教育的力量。首先,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可发展的潜力,对他们抱有希望。其次,教师要发现学生内心潜藏的上进心理,即便是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也不例外。学困生同样具备可塑性,同样有变为学优生的可能。赏识教育能够唤醒学生的自信,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充满自信的状态下投入学习。赏识教育的关键不仅仅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要引导他们认识自己的价值和潜力。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在自身当前基础上发展,将成长和成才建立在自身的优势之上。
五、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学应用现状
关于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较多,这些研究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出发,推动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和发展。
虽然皮格马利翁效应在不同学科应用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但是其核心思想不变。经过总结归纳,其应用需要注意两点:在情感层面,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教师应积极暗示和表明期待,激励学生学习,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二)教学暗示手段的应用
将皮格马利翁效应应用于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来实现。教师可以借助微笑、目光、手势、身体接触等,传递不同的期望,从而影响和引导学生的行为和表现。例如在课堂提问环节,学生对于问题的答案不确定,不敢举手作答,此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投去鼓励的目光,表明自己的期待,促使学生勇于分享自己的观点。又如当学生回答问题错误时,教师可以走到学生的身边拍拍他的肩,并对他积极思考、回答问题的行为表示肯定,鼓励他下次继续发扬。除了在课堂提问环节对学生进行积极暗示,教师还可以在课堂导入、课堂练习、实践活动、试卷讲评中向学生暗示自己的期望,从而促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更积极地投入下一阶段的学习。这些手段相互结合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实现皮格马利翁效应的作用。
(三)皮格马利翁效应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应用提醒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教育成果不仅体现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而且还包括学生思想意识、道德情操、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发展。教师需要深刻理解皮格马利翁效应原理,将其融入日常教学中。在课堂中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更关注学生的思想和情感表达,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而教师则需要倾听学生的声音,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通过正面期望和积极暗示,激发学生的自信心,鼓励他们勇敢地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心理成长。
六、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学活动应该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积极思考和自主实践,以生动的方式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基于皮格马利翁效应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同时启发学生思维,从而实现高效教学。通过在教学中设定期望和暗示,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更主动地投入学习,提升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同时,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从而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的学生。
总之,将皮格马利翁效应融入教学中,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设计适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氛围中探索学习,培养他们全面发展所需的能力和素质。
【参考文献】
[1]石磊丽.皮格马利翁效应对小学英语学习后进生的影响[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5:5.
[2]丁江,丁鸣.皮格马利翁效应对思想教育工作的启示[J].武警学院学报,2004(2):82-84.
[3]杨琳.浅议皮格马利翁效应在职校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2012(17):149.
[4]郑慧.浅谈“皮格马利翁”效应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J].英语广场,2019(9):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