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昭霞
摘 要:随着国家“双减”政策的深入实施,中小学生课后延时服务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其能够对学生学习空间进行不断拓展,对学生素质教育有效落实,并促进教育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同时,通过课后延时服务的有效落实,能够使校外培训机构更加规范,使校外课业负担减轻,切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促进教育服务能力有效提升。本文就“双减”政策下开展课后延时服务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并对提高课后延时服务水平的有效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双减”政策 课后延时服务 减负提质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04.040
随着“双减”政策的颁布和全面推进,为了使长期应试教育环境下所形成的过于功利化的教学及学习问题得以有效解决,使学生作业负担有效减轻,需要对更高效、优质的教育生态环境进行营造,对学生核心素养加强培养的同时,为学生身心全面健康成长奠定良好基础。因此,在课后延时服务工作中,需要对更精准的减负提质路径进行积极探索,使学校课后服务方式不断改善和优化,使学校课后延时服务的重要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促进教育生态环境的构建。
一、课后延时服务的重要意义分析
为了有效解决双职工家庭在学生下午放学后无法及时接孩子的难题,国家制定和出台了校内课后延时服务政策,各地也对此政策进行积极响应,并对具体实施办法和细则加大了研究力度,对当地中小学课后学习现状进行了广泛调研。近年来,随着校外培训机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长,培训费用也不断提高,加大了家长的经济压力,同时,由于受到长期应试教育环境的影响,导致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学习压力、竞争压力以及升学压力,同时也加剧了家长的焦虑,家长通常会采用课外补习的方式,使学生参与各种课外学习课程,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课后还要参与校外辅导学习,作业压力加大,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再加上校外培训机构较为复杂,缺乏有效监管,培训机构办学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培训机构缺乏合格办学资质,甚至一些培训机构办学质量堪忧,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严重破坏了正规的教育生态,与国家“双减”政策的减负要求相背离。因此,为了有效减少家长和学生的学习压力,“双减”政策得到全面推行,使传统教育观念得到有效转变,为学生营造更高效、健康的成长环境。同时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通过课后延时服务,为“双减”政策的有效实施提供服务,使家长普遍存在的课后接生难题得以有效解决。
在此政策实施背景下,学校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校园课后延时服务,同时需要通过提高课后服务质量,使更多学生能够自愿、主动参与校内课后服务,这也是课后延时服务顺利开展的关键。同时,作为教育领域中的新生事物,课后延时服务需要有效践行和落实国家教育政策,这也要求教育工作者加强研究和思考,对多元化服务策略进行制定和实践应用,对多层次、多样化活动项目加以运用,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加强引导,有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全面提升。
课后延时服务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需要对学生课余时间进行高效利用,使更丰富的知识内容能够有效渗透,尤其是对于农村地区小学而言,因其教育资源缺乏,学生课余学习活动较少,因此,通过课后延时活动的有效组织,能够对学校教育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对学生的课外生活进行不断拓展。其次,能够加强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课后延时服务过程中,教师能够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课后作业的同时,及时了解自身存在的知识疏漏。同时,教师在课后延时活动中,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采取针对性辅导,使学生学习效率有效提升。另外,针对部分学困生,教师可通过适度指导,使其能够克服学习困难,并对问题解决思路进行自主思考,使学生学习能力不断提升。同时,在课后延时服务活动中,还可通过一系列户外活动的组织和安排,使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效改善。最后,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作业完成后,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社团活动,使学生的艺术能力不断提升。对于家长而言,通过课后延时服务的有效开展,能够使其经济压力和负担不断减轻,同时针对部分家长因自身工作等原因而无法按时接送孩子的问题,也能够通过延时服务的开展得以有效解决。
二、推动课后延时服务的有效策略
1.健全工作机制
作为课后延时服务开展的主要渠道,小学需要加强对课后延时服务的重视,使教育供给侧结构得以优化,有效满足家长优质教育需求,构建新教育良好生态,以及在保障学生全面发展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后延时服务的重要性体现在:学生在校完成家庭作业的同时,使学生作业负担减轻,在提高作业完成质量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加强培养;解决家长在放学时间无法按时接孩子的问题。因此,学校需要将课后延时服务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对课后延时服务项目进行合理组织和安排,可通过设立由校长及各部门成员共同参与的专门工作领导小组,对相关项目加大研究力度。同时,领导小组成员采用分工协作的方式,对课后延时服务的作业布置评价方法以及作业提质控量标准进行科学制定,包括课后延时服务中的安全防范措施、相關应急预案、教职员工服务质量评价标准、兴趣小组实施方案以及校外优质教育资源引进等方面,进而实现课后延时服务的统筹协调、宏观指导、考核评价以及综合管理等目标。
2.合理制定课后服务方案
作为小学教育中的关键环节,课后延时服务需要对学校课后服务评价主体地位予以明确,同时,学校需要通过加强学校文化积淀,使服务项目质量不断提高,并使服务内容更加有趣、更具内涵和特色,尽可能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同时要求各小学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硬件、软件优势,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对服务项目进行合理设计,对更具吸引力的服务实施方案进行制定,同时采取自愿选择的方式,参与丰富多样、各具特色的课后服务项目。其次,现阶段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的治理力度不断加大,学校课后延时服务将面对更多的学生,因此,学校应遵循劳逸结合的原则,对课后服务内容进行整体规划。首先,应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生理特点,对服务时间进行科学规划,可将课后延时服务时间划分为三个阶段,包括了家庭作业完成时间段,这也是课后延时服务的主要内容;针对当天未设置体育课的班级,可安排体育游戏活动或体育技能类达标活动,使学生每天的在校体育活动时间得以保证;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时间段,或少数学困生的答疑辅导时间段。学校应根据教师的自身优势,有效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如针对学科作业辅导及学困生精准分层辅导内容,可由相关学科类教师负责;体育、劳动、艺术、阅读等兴趣类综合素质培养内容则由非学科类教师负责;人数较多的兴趣小组管理辅助服务,则由教辅人员承担。同时在进行兴趣小组或社团设置时,学校也应根据自身非学科类教师的特长及能力进行充分考虑,同时,现阶段小学大部分教师主要承担语、数、外三科教学,相比较之下,能够负责非学科类兴趣小组社团工作的教师较少,因此也需要对学科类教师的各种特长进行深入挖掘。使非学科类教师人员紧张的问题得以有效缓解,从而确保各兴趣小组的社团活动得以有序、安全组织和开展。另外,需要对各兴趣小组或社团活动时间段安排、固定地点以及轮换等相互影响因素进行充分考虑。因此,学校需要对教师参与课后延时服务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行有效调动,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对高质量的兴趣小组及社团进行组建,确保学生兴趣培养效果,并通过精品课后服务项目的创建,使课后延时服务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3.教师课后服务能力增强,科学布置作业
为了使小学课后延时服务能够有效落实,教师需要对课后服务方案进行不断调整和优化,对良性教育生态进行有效构建,使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发展需求得以有效满足,同时对学生的家庭作业辅导任务加强重视,对作业数量及质量加强管理和控制,确保作业难度与学生实际学习水平相符合,并采用精准分层指导方式,使作业辅导更具针对性,同时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补充和延伸。家庭作业布置和设计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和目标,并对教学知识的基础性和拓展性予以充分体现,同时需要根据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对作业进行分类、分层设计。其次,通过家庭作业的合理设计,能够促进学生知识巩固、学习能力提升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并能够为教师进行教学效果检测、学情分析以及教学方法改进提供可靠依据。为了使家庭作业控量提质要求得以有效落实,相关领导小组应对作业质量加强评价和管控,同时,班主任对班级作业总量加强协调和统筹,能够保证其处于合理范围之内,使学生课业负担有效减轻,并确保家庭作业功能有效发挥,应根据学生学习认识规律及年龄特点,对基础性作业,以及个性化和分层作业进行合理设计,使学生能够在延时服务时间内完成,这也是家庭作业评价的最低标准;在班主任协调管控下,语、数、英教师需要对各学科当天作业量加强控制,使其能够与作业总量之间相互配合,并结合参加课后延时服务的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平时作业完成速度和质量、近期学习检测成绩等,对学生进行精准划分,采取分层指导的方式针对所划分的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三类学生进行教学,使作业布置更具针对性,使各学科作业完成质量得以有效保证,使分层作业的功能和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4.学生多元化需求的有效满足
基于“双减”政策,小学学校课后延时服务应对学生的家庭作业加强重视,在对作业质量及数量加强控制和管理的同时,还需要保证课后延时服务的趣味性,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自愿选择课后服务项目。因此,学校应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使服务项目更加多样化,有效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有利于学生一技之长的培养。因此,学校应结合自身艺术、体育等方面的特色,对此类服务项目进行合理设置,使其能够调节和补充其他服务项目,使课后延时服务内容更加多元化,使学生的特长培养需要得以有效满足。其次,学校应充分发挥自身器材、师资、场地等资源优势,对各类特色服务项目进行开设,这也是学校非学科类兴趣班开设的重要条件和基础。为了使家长和学生能够对课后延时服务在兴趣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有所了解和感受,辅导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对相关兴趣班或社团活动进行合理组织和安排,如,体育社团活动应根据国家相关体育教育要求,从国家体育教学改革指导要求入手,对学生的基本运动技能、健康知识以及专项运动技能等加强培养;在艺术类社团活动中,可利用美术、音乐、舞蹈、书法等课程,对学生艺术基本技能、基础知识及创新意识等加强培养,有利于学生高级审美格调、审美情趣的形成。另外在进行课后延时服务的兴趣班或社团活动设置时,应与学期阶段培养目标相结合,进一步对学生某项特长、技能培养中不同阶段及层次的目标进行明确,并对培养模式进行不断创新,同时兴趣班或社团活动内容应与教材相结合,使各水平层次的学生都能将所学内容融会贯通。最后,在兴趣班活动组织时,可采用结构化学练模式,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加强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某项艺术特长或运动技能,从而使非学科类兴趣小组或社团活动的吸引力不断提升,使学生参与积极性得以有效调动,使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得以满足,有利于学生更高效、更专注地完成家庭作业。
5.家校合作科学构建平台
通过课后延时服务的有效开展,能够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切实提升,家长教育负担减少,使接送学生的难题得以解决,并对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提高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因此,在课后延时服务工作中,学生作为直接受益者,学校需要对课后延时服务加大宣传力度,使更多学生能够自愿选择和参与,使学生能够利用在校时间,在教师的适度指导下,高效完成课后家庭作业,并能够利用剩余的时间参与兴趣小组或社团活动,对学生全面发展及以个性化成长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同时通过良好教育生态环境的创建,使家长的焦虑性情绪得以有效缓解。另外学校、教师和家长在加强交流合作的同时,应对家校合作交流平台进行积极构建,使课后延时服务的应用成效得以充分发挥。可通过班级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平台的开设,对课后延时服务形式及内容进行宣传,使家长和学生对服务性质和作用产生更深入的了解,也有利于教师与家长及时分享学生在课后延时服务中的学习表现和学习效果,使家长的焦虑情绪得以缓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
总之,随着国家“双减”政策的实施,为了确保政策有效落实,课后延时服务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学校及教师应对传统教育理念进行积极调整,对课后延时服务内容进行不断优化,使服務质量和效果有效提升,对学生全面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同时通过形式多样的服务内容,有效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因此需要确保学校课后延时服务重要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有效构建新的教育生态系统。
参考文献:
[1] 龚俊红《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存在的问题分析及优化策略》,《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年第2期。
[2] 游学军《“双减”背景下小学课后服务质量提升的策略》,《教学与管理》2021年第32期。
[3] 章楠《义务教育一体化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考试周刊》2021年第95期。
[4] 丁倩《“双减”背景下小学“5+2”延时课后服务现状调查》,天津师范大学2021年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