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怿毅 蔡佳盈 吴岑
维持性血液透析已经成为现代临床治疗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治疗方式,让患者的生存周期延长,并且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着积极的影响,大部分患者对临床疗效比较满意[1]。但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时的治疗时间长,而且在治疗过程中极易发生众多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因此,治疗时结合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2]。针对性营养护理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护理理念,主要是对患者在治疗中可能预见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护理,帮助患者身体康复[3]。为了能有效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减少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建立标准、规范、全面、有效的血液透析势在必行。本次研究主要是为了了解针对性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中的影响,进一步对比营养支持下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现报道如下。
采取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城东分院2019年2月—2020年9月收治的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分配法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50例。试验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26~72岁,平均年龄(61.23±4.37)岁;病症类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共有12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共有29例,高血压肾病患者有9例。参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27~73岁,平均年龄(61.31±4.18)岁;病症类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共有11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共有30例,高血压肾病患者有9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通过伦理审查批准。
纳入标准:(1)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者。(2)患者的凝血功能没有异常,且没有血液系统性疾病者。(3)认知功能良好,能够配合本次实验者。
排除标准:(1)颅内出血或者颅内压增高者。(2)严重贫血患者。(3)合并其他严重感染者。(4)脏器功能受损者。(5)合并终末期恶性肿瘤者。
1.2.1 参照组
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展开一般的教育宣讲,对患者讲解一些疾病的基本知识以及维持性血液透析需要注意的事项等,为患者解答疑惑,为其提供必要的情感支持以及心理安慰,定期对患者进行检测,若遇突发症状及时告知医生。规范进入透析室,透析治疗前,医护人员需洗手、换鞋、穿无菌服、戴无菌手套等,不能与患者的皮肤直接进行接触。建议患者多参与运动锻炼和社会活动,如公益性活动,或者兴趣爱好方面的活动,帮助患者从封闭的情绪状态中走出来,积极面对治疗。值得一提的是,告知患者对肝功能、肝炎病毒等项目指标进行检测,提醒家属协助患者定期复查。
1.2.2 试验组
试验组患者展开针对性营养护理干预,针对血液透析、营养状况、钙磷代谢纠正等方面进行护理方案的制定,结合患者个人情况制定干预计划。具体包括:(1)建立针对性营养护理小组,小组成员由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城东分院经验丰富的护士长作为组长,5~9名护师或者护士作为小组成员,建立针对性营养护理小组。在护理开始前,需要对所有的小组成员展开业务技能培训,包含了针对性营养护理的基本内容以及维持性血液透析护理所需要重视的要点和注意事项等[4]。(2)科学定制针对性营养护理方案,小组成员需要对患者的身体情况展开全面检查,掌握患者的身体状况,对患者的营养状态进行筛查,营养正常患者进行一般的饮食指导即可,若有营养不良倾向的患者就必须按照患者的饮食习惯定制针对性的营养食谱,为患者提供身体所需的营养,保证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转,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5]。(3)定期采集患者的标本进行病原菌的培养,为潜在感染风险感染者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血液循环差的患者必须每天进行按摩四肢和关节,使用温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6]。实施中,可结合肠外营养支持和肠内营养支持的两种策略,在肠外支持中,可予以5~12 g的白蛋白支持,并在胃肠道适应后增加剂量。要进一步评估患者的胃肠道情况。随后可转为肠内营养支持。对于恢复较好,无不适症状的患者可引导转变为全肠道营养支持,并实施2~5 d的连续护理,最后可恢复到正常进食。在管理期间,可每月进行营养状况评估,以便于调整方案。(4)指导患者记录连续3 d内的饮食,包括饮食种类,名称,摄入量以及烹饪方法等,营养小组需要根据患者的记录内容,对其饮食中的蛋白质,微量元素以及能量等进行评估,将其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制定患者的饮食目标,保证其蛋白质,糖类,脂肪等的摄入,并及时补充适量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严格控制钠,钾离子的摄入;并且帮助患者将总目标分解为各个容易实现的小目标,督促患者坚持记录饮食内容,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减少对医护人员以及家属的依赖,之后定期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总结分析,并对其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5)创造适宜的睡眠环境,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使患者有一个安静的睡眠环境,同时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白天控制睡眠时间,晚上不要开展较为激烈的活动,调整合适的生物钟,制作合理的作息时间表。
比较两组的营养状态指标(采集患者的空腹静脉血,使用比浊法对患者的血清总蛋白和血清清蛋白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心律失常,透析中低血压,失衡综合征)以及护理满意度比较(采取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城东分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总分100分,得分>90分为非常满意,得分在60~89分之间为满意,得分<60为不满意)。并发症发生率=(心律失常+透析中低血压+失衡综合征)/本组总人数×100%。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本组总人数×100%。此外,对比营养状况评量表(patient-generated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PG-SGA)评分,其中A级为营养状态良好,功能上无障碍,B级为有轻度的营养不良,且1个月体质量丢失为5%,摄入量减少。C级为严重营养不良,1个月体质量丢失超过5%,体质量严重不稳定,有肌组织严重丢失。对分数划分上,0~1分不需要营养支持,2~3分需要结合症状给予指导,4~8分为需要营养师指导下的支持,≥9分则为迫切的营养支持治疗。
将数据输入SPSS 21.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计算,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前试验组和参照组患者的血清总蛋白以及血清清蛋白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患者血清总蛋白以及血清清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的营养状态指标(g/L,)
表1 比较两组的营养状态指标(g/L,)
组别 例数 血清总蛋白 血清清蛋白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试验组 50 65.32±3.41 78.34±4.26 32.49±2.18 45.07±3.39参照组 50 65.37±3.59 73.16±4.34 32.61±2.09 41.51±3.28 t值 - 0.071 6.023 0.281 5.337 P值 - 0.943 <0.001 0.780 < 0.001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明显,且试验组8.00%低于参照组2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例(%)]
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差异较大,其中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96.00%高于参照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例(%)]
在SGA的评分上,干预后也保持了优势,即得分为(2.6±0.3)分,低于参照组的(3.9±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59,P<0.05)。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通过腹膜透析或者血液透析来拯救患者生命的治疗方式,一般常见于肾病患者和尿毒症患者,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期间,患者极易引发低血压、肌肉痉挛、失衡综合征、心律失常以及营养不良等并发症,其中营养不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症状,并且发生率很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因此,必须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来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情况[7-8]。
维持性血液透析属于常见治疗终末期肾病的医疗方案,可缓解病情,提升患者的生存期。该治疗措施以透析方式代替肾脏功能,将身体中的毒素进行排除,但是治疗中也会存在不同并发症,引起身体不适。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根本原因是身体吸收的蛋白质以及热量不够,容易出现慢性感染以及透析不充分的情况等,常规的护理模式无法对患者进行全面有针对性的护理,使得患者的营养不良情况无法获得有效的解决方案。随着护理水平不断完善,患者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更高,营养护理逐渐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护理工作的重心已经从关注疾病本身过渡到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逐渐开始得到广泛使用[9-10]。针对性营养护理模式可以依据引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情况展开针对性护理,按照患者的饮食习惯以及患者的综合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饮食指导,首先需要对患者展开健康教育,让患者能够了解掌握到营养对身体的治疗效果的益处,可以使用一些通俗易懂的语言或者方式让患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营养护理,对患者的护理依从性以及自我管理能力都有很好的帮助;经过营养知识的指导以及营养摄入标准予以患者补充机体营养,使得患者的营养不良状态得到改善,进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1-12]。
在文献查找中,可进一步针对患者实施营养安全管理,确保具有循证医学支持,在培训、评估、监测等,能够认真执行每一项营养管理措施[13]。本次研究结果发现,对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城东分院的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别进行不同的护理干预,试验组实施针对性营养护理干预,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两组各50例,试验组和参照组的血清总蛋白以及血清清蛋白在护理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的血清总蛋白以及血清清蛋白都得到了提高,但试验组患者的提高效果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两组的护理质量比较差异明显,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表明,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避免患者透析过程中出现的营养不良,对其进行针对性的饮食护理,使患者的机体维持充足营养,使得治疗的依从性更高,并且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护理质量得到提升。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PG-SGA的评分上,干预后也保持了优势,即得分为(2.6±0.3)分,低于参照组的(3.9±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终末期肾脏病的患者,其长期受到疾病和治疗带来的困扰,结合患者的治疗看,患者可能出现钙磷代谢紊乱等情况,需要护理人员付出更多的精力去管控病情,给予及时的、具有科学性的营养支持。饮食疗法需要长期坚持,在提升患者机体免疫力的同时,提升自我约束能力,降低疾病并发症[14]。要改变传统护理下随意性大,内容笼统的问题,也帮助患者更好地认识到疾病治疗期间关于营养管理的相关要点,积极地配合,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提供健康指导、饮食建议下,保障了护理的完整性,患者的营养状态也由此提升[15-16]。
综上所述,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针对性营养护理模式,使得患者的营养不良情况明显得到改善,提升了患者对治疗工作的满意程度,也有助于促进了患者身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