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丹,张蓓蓓
(1.遵义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0;2.遵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贵州 遵义 564199)
深度学习是学习者基于问题解决、持续探究的一种学习方法。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着积极主动性,并能迁移和运用其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遇到的具体问题,从中获得新经验的建构和理解。深度学习理念,要求幼儿能够明确自己的活动目的和内容,主动和深入地理解知识内容,形成独立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1]。
目前很多幼儿园开始探寻自主游戏,从而支持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更好的发展[2]。而建构游戏作为一种创造性极强的自主游戏,一直深受幼儿喜爱,无论幼儿园户外或班级教室,建构区都是最受幼儿喜爱的区域,建构材料都是幼儿操作最多的玩具材料。在建构游戏中,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被激发出来。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提问的指导作用,有必要对建构游戏中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提问策略进行研究和探讨。
建构游戏又称结构游戏,是幼儿通过操作各种不同建构玩具或建构材料,构造物体形象,反映现实活动的一种游戏[3]。在建构游戏中,幼儿根据头脑中的表象去建构和操作玩具,并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想象和创造,这是一种极富创造性的学习过程。幼儿通过操作建构材料实质是在进行一种包含着多种建构技能的创造性组合活动和全面培育幼儿心理素质的综合活动。这一活动过程,充满了教育契机,教师通过有效提问,可以帮助幼儿提升建构经验和兴趣,激发其更具创造性的建构。
建构游戏的实践过程中,制约幼儿深度学习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教师无法识别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兴趣及随机教育契机。教师在支持幼儿游戏学习过程中,要激励幼儿思考、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引导幼儿深度学习,其着力点就是 “有效提问” 。通过运用情境式提问、开放式提问、渐进式提问、延伸式提问[3],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建构兴趣,引发幼儿讨论,帮助幼儿探索,促进幼儿创造,实现幼儿自主建构、智慧发展。比如:当幼儿在用乐高或积木搭建的是一个单一物体(如太阳、椅子、房子等),教师可以从多方面进行提问,结合物体的属性和用途进行提问, “这个物体(如太阳、椅子、房子等)是什么形状的?是什么颜色的?用来干什么?由什么构成?” 针对建构过程进行提问, “是怎么建构的?在建构过程中还遇到了哪些问题” ,拓展经验提问, “你还看到过哪些相似的物体?还可以怎么建构?” 教师的提问形式有多种,提问质量的高低也直接决定了活动开展的有效性。
从理论层面,教师都意识到向幼儿提出高水平问题的重要性,也希望摆脱只是对幼儿建构游戏进行观察的形象,能做到真正聆听幼儿对话、观察幼儿行为、促进幼儿探究,并思考游戏课程,为幼儿现有水平的进一步发展搭建支架。但在幼儿的建构游戏中,有的教师并不擅长问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通过观察发现,建构区的幼儿常拿到建构材料就会迅速操作起来,可见幼儿是有着探究的愿望和学习兴趣的。因此,教师通过观察分析幼儿感兴趣的搭建物,分析其中值得探究的问题和可以进行深度学习的契机,是提出高水平问题的基础。因为教师的有效提问是促进深度学习的重要环节,有效提问从来都不是偶然的输出,必定是教师经过深思熟虑后的结果。
在建构游戏的实践中,当幼儿了解了建构区中关于建构的基本规则并能成功地、创造性地开展建构游戏时,教师就容易将注意力转向班级中的其他区域。甚至有教师认为,当幼儿在开展游戏时,正是一日活动中教师可以适度放松的时候。那么教师就很难观察到幼儿在建构什么、跟谁一起游戏、遇到了什么困难或问题、有什么发现、表现出来了什么兴趣,以致教师在游戏回顾时,重复问上述问题,难以提出有效的问题。
比如访谈记录1。
笔者:老师,你在建构游戏中常问幼儿一些什么问题呢?
教师:最常问的就是你搭的是什么呀?和谁一起搭的?你是怎么搭的呀?用的什么方法?用了什么材料?你用的积木是什么形状的?其实,上班都一直在忙,自主游戏环节,老师还可以适当放松下,都没怎么仔细观察。
对幼儿的提问应基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同时又要走在幼儿发展的前面,以促进幼儿发展,引导幼儿进行深度思考和探究。但部分教师在指导幼儿建构游戏时,缺乏对各年龄阶段幼儿建构游戏发展水平和特点的了解,在进行提问时往往不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比如:小班幼儿在建构游戏中往往是无目的搭建,在搭建之前并没有想好自己要搭什么或者要怎么搭。教师询问正在进行建构游戏的幼儿, “你在做什么” 或 “你要做什么” 的时候,幼儿不仅回答不出来,反而注意力被分散。因为处于具象思维的幼儿只关注面前实实在在的事物,无法像大一点的幼儿那样回答更为复杂的问题。
在建构游戏中,教师提问是为了帮助幼儿调动经验、发散思维,提出不同水平类型的问题,可以调动幼儿认知转换思考。按照教育学家布鲁姆所提出的目标分类标准,按照问题认知水平的高低,可将问题分为六类,即记忆类、理解类、应用类、分析类、评价类、创造类问题。其中记忆类问题和理解类问题属于低认知水平问题,回答该类问题只需调出存在于幼儿记忆中的信息;应用类、分析类、评价类、创造类问题属于高认知水平问题,此类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幼儿需要结合新的思维方式进行深入思考才能回答。教师在建构游戏中使用记忆和理解类的低认知水平问题较多,而使用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类的高认知水平的问题较少。
比如观察记录1《建房子》。幼儿在建构区用积木围合了一座房子,在游戏回顾环节,教师通过引导幼儿进行回顾学习。
教师:你搭的是什么?
幼儿:房子。
教师:我们家里的房子是什么样的?
幼儿:有窗子、有门。
教师:你的房子还缺什么?
幼儿:没有房顶。
教师:那我们家里的屋顶是什么样的?
幼儿:是平平的。
教师:那下次再搭房子,你想用什么材料搭屋顶?
在建构游戏《建房子》活动中,教师对幼儿搭建的作品进行指导,上述对话中,可见教师提出的问题主要是记忆类问题和理解类问题,让幼儿对房子的形象进行记忆和描述。
在幼儿的建构游戏中,教师只有基于深入的观察,记录和了解幼儿建构的过程,观察幼儿建构的兴趣、遇到的问题、运用了哪些建构技能、如何选择材料、如何进行思考并调整的,才能对幼儿的建构行为进行准确的分析和判断,识别幼儿的兴趣和教育契机,抓住深入学习的点,提出有效的提问,促进幼儿深度学习。基于观察学会判断,判断幼儿搭建的是一个新事物还是已有丰富经验的事物。若是新事物,幼儿则需要较长的时间获取基本信息,教师的提问是关于获取信息、理解知识方面的问题更好;若是已有丰富经验的事物,则可以提问一些鼓励幼儿尝试和推断的问题。比如:幼儿已完整地搭建完一座大桥,深入观察搭建过程的教师可能会问: “大桥的哪些部分最不好搭建?为什么呢?如果抽掉其中的哪一块木块,这座桥就会倒?” 从而引导幼儿针对 “桥” 进行深度的探索。
《3 ~6 岁学前儿童发展指南》中指出: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幼儿的发展存在个体差异,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 由于幼儿的认知水平、建构水平、生活经验的丰富程度都存在差异[3],教师在提问时不仅要基于幼儿的年龄认知特点,还要考虑其差异性的存在,创设不同的建构游戏情境,设计不同的建构游戏活动,提出不同难度的游戏问题,以促进幼儿在建构游戏中深度学习。比如:一群幼儿在户外发现了小木棒,并将小木棒当作筷子或勺子。针对4 岁的幼儿,可以问: “你用这种新的餐具吃什么食物比较方便,吃什么食物比较不方便呢?” 而针对3 岁的幼儿,可以说: “跟我讲讲你在地上画的什么吧!”
游戏推动幼儿深度学习对教师提出要求,教师要对自身的教育观念和儿童观进行不断的更新。要以幼儿发展为本,为其给准备一种乐于思考、探究、创造的时间和空间环境。因为真游戏中的儿童是自我掌握、自主自由、不服从外部的要求和压力的。游戏中教师虽以问题推动幼儿学习,但幼儿需要实践练习,为了保障幼儿真正的自主探究,教师应避免过度提问。因此,在建构游戏中,基于对幼儿深度学习支持的提问才是有效提问,教师要注意把握提出问题的数量和质量。同时,有效的提问不仅只有问,还有听。提出开放式问题的教师,首先应是一名认真的倾听者,通过倾听给幼儿营造被尊重和被肯定的氛围。比如:在建构游戏的讨论环节,中大班幼儿都积极展示和描述自己的作品,而教师应提醒幼儿间互相倾听,让幼儿互相尊重、互相认可。当教师提出问题,并看着发言的幼儿,鼓励幼儿清楚、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时,能够营造出让幼儿觉得准备好的、愿意并能够思考的环境。此外,基于支持的有效提问是鼓励并允许幼儿按照自己的方式回答问题,幼儿结合自己的所知所学回答,而不是回忆死记硬背的信息。比如:幼儿在玩泥过程中,教师问幼儿捏一个什么样的水杯,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个性化的表述,不限于水杯的造型和功能,甚至会说一些关于水杯的故事。
建构游戏中,幼儿常常是在自己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想法和观点。那么,教师期望促进幼儿在游戏中进行更加深入和复杂学习的提问,一定是在基于幼儿的已有经验上,因为幼儿经验中的记忆信息是其理解信息的基础。比如:在五星级酒店搭建的案例中,两名幼儿各自搭建了酒店,一名幼儿嘲笑另一名幼儿的酒店不好看,被嘲笑的幼儿说自己搭的是英国伦敦的酒店。教师追问被嘲笑的幼儿: “你去过伦敦吗?英国伦敦的酒店是什么样的?” 幼儿说: “去过,英国伦敦的酒店有尖尖的顶,有的外面有很多的柱子。” 教师又问另一名幼儿: “你为什么会认为这样的建筑不好看呢?” 幼儿指着自己搭建的方方正正的酒店说道: “反正很难看,没有我们搭得好看。” 案例中两名幼儿争执的原因是认知经验的差异,结合两人的不同经验,教师提出系列问题: “小朋友为什么会认为伦敦的酒店不好看?英国伦敦的酒店到底是什么样的?你们心目中的好看五星级酒店是什么样的?英国伦敦的酒店和我们心目中的酒店有什么不一样呢?” 以问题引导幼儿探讨中国建筑风格和欧洲建筑风格的不同,促进幼儿深度学习。
建构游戏的学习过程是 “发现知识—知识整合—建构理论—思维发展” 的过程,有利于幼儿逻辑思维和探究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对幼儿建构游戏进行回顾提问时,可运用适量的记忆类和理解类的问题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记忆和描述自己搭建的物体,以唤醒幼儿内心的游戏体验,但提问的侧重点应聚焦在幼儿的尝试、创造、评价、分享等方面。因为提应用类、分析类、创造类问题有利于发散幼儿思维,启发幼儿创作。比如: “欧式建筑和中式建筑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你还可以用哪些材料来做房子的窗户呢?” 这样的提问能提升幼儿的应用能力,启发幼儿创造。此外,当幼儿作品搭建完成时,教师可以提分析类、评价类的问题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作出判断。比如: “说说你房子和其他小朋友的房子有什么不同之处?” “你建房子过程中哪一部分最难,为什么?” 这样的问题引发幼儿共同交流,进行分析判断。
综上所述,在建构游戏中,教师的有效提问应基于游戏观察、幼儿认知特点、幼儿已有经验和对幼儿游戏发展的支持,以不同类型的问题为支架,唤醒幼儿认知,启发幼儿自主创造与表达能力,达到在建构游戏中进行深度学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