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融入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路径

2023-04-07 10:32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红色党组织育人

付 雯

(山东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红色基因根植于共产党人的血脉之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是共产党人永葆本色的生命密码,体现了共产党人的身份自信和使命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1]

我国高校工作具有旗帜鲜明的政治性、育人为本的思想性、因时而进的创新性、服务师生的人民性、统筹协调的系统性等特点。高校工作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明确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坚持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通过理念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增强工作的时代感和实效性;必须始终走群众路线,组织师生、宣传师生、教育师生、服务师生;应有健全完善的协同治理体系,确保学校、院系领导班子履行 “一岗双责” 。因此,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高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组织育人质量的基本单位,承担着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高校基层的重要职责。把红色基因融入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积极引导师生党员弘扬党的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对扎实推进高校育人机制创新、培育能够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意义深远。

一、传承红色基因对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色基因的传承,他指出要 “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2]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内在逻辑的 “基因库” ,包含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葆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严格执行党的纪律等,孕育了永放光芒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传承和弘扬这些红色基因,对新时代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有利于推动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百年党史的传承和发展,孕育了中国共产党独特的精神文化,红色基因本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先进思想、优秀传统和良好作风的聚合体。将传承红色基因融入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能更好地在把握时代大势同时找准方位坐标,在推进民族复兴伟业中强化自我锻造,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坚定理想、担当作为、锤炼本领、涵养品德,深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实、走深、走心。

第二,有利于优化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员教育培养机制。充分体悟红色基因的丰富内涵,挖掘红色资源的教育效能,可以实现党员教育培养内容多元化、途径多样化、载体立体化、机制长效化,引导党员进一步强化角色意识、使命意识、宗旨意识和执政意识教育,达到党员教育培养有温度、有亮度、有宽度、有广度、有深度、有厚度,使党员教育培养有收获、见效果、出实绩。

第三,有利于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作风建设。作风建设是推动高校全面从严治党的必要条件,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也是高校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的必然要求。红色基因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为丰富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提供理论支撑和精神滋养。把红色基因融入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能够解决当前高校基层党组织作风建设中存在的形式主义突出、调查研究不深、宗旨意识不强、工作效能不高、组织生活不规范、过程监督不严、理论实践脱节等问题,有利于基层党员干部筑牢守规守纪防线,时刻反省自身思想、态度、行为、作风是否端正纯洁,信念是否坚定,自觉扫清思想上的尘埃污垢,纠治行为上的顽瘴痼疾,抵制不良风气的侵蚀,确保理想信念不动摇、职责定位不偏斜、群众路线不弱化、是非观念不糊涂,通过深查细照、自我净化,不断净化党的队伍,维护高校基层党组织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二、新时代红色基因融入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困境

新时代把红色基因融入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就是要把党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与高校基层党建相结合,与立德树人的办学实践、教育教学改革和事业发展相结合,让党的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在高校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中彰显出新的时代价值,焕发出新的活力。当前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中还存在红色基因扎根不深、红色文化浸润不透、红色精神践行不实等诸多痛点和堵点, “一阵风,走过场” “上热中温下凉” 的问题比较突出, “最后一公里” 难以打通。

第一,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足。红色资源与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融合需要系统的、扎实的理论基础。唯有如此,才能切实发挥红色资源的价值,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的实效性。目前,高校基层党组织一方面对红色资源的理论研究不够,没有系统深入地挖掘其背后的人文价值和革命精神,因此无法在基层党建工作中找到汲取精神滋养和前进力量的切入点。另一方面,高校基层党组织利用的基本上都是 “家门口” 的党性教育资源,局限于本校、本市或本省校史馆、党建展览馆、革命战争遗址等,且多以传统、单一、静态的图片文字展览和语音讲解为主,缺少有影响力和震撼力的表现资源,数字化程度不高,宣传内容和形式灵活性不够,未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深挖掘深加工,缺乏资源信息整合与共享,革命纪念场馆同质化、形式化问题严重,观看过程枯燥乏味,很难融入其中产生情感共鸣。

第二,缺乏有效多样的抓手和平台。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党建工作中传承红色基因的手段比较单一,一般以 “规定动作” 照本宣科式的理论学习、理论研讨、专题党课、参观学习为主。这种灌输教育使党员难以变被动学为主动学,无法促进党员的在中学、思中学、学中学,对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的重点和精髓拿捏不准,对其历史渊源和时代必然性感悟不深,造成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脱节。

第三,育人作用发挥不明显。没有很好地引导广大党员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养分、增进智慧,无法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执行力。党员把传承红色基因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解决工作学习中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结合成效不明显,没有很好地把自觉传承红色基因作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

三、新时代把传承红色基因融入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途径

(一)溯源寻根,充分开发利用红色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刊发文章强调: “要把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3]因此要积极搭建 “家门口” 的特色党性教育基地,深挖本土红色文化教育资源优势,另外也要积极开拓利用好全国范围内的红色资源,尤其是革命老区、各地党建展览馆、革命战争遗址纪念馆等。通过积极推动教育形式、教育方法的创新,坚持把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用好党性教育基地现场教学点,把红色基因传承的课堂延伸到广袤的中国大地。以重要时点、重大事件为线索,开发系列党史讲座,构建 “党校+基地” 党性教育培训新模式,充分整合党性教育基地红色文化资源,挖掘其中蕴含的教育价值和育人功能,打造党性教育特色品牌,形成 “理论+实践” 的立体化党员教育 “红色矩阵” ,为党员干部构建起丰富的精神家园,让传承红色基因教育 “特” 起来、 “活” 起来、 “燃” 起来。

(二)铸魂立心,坚定党员政治理想信念

红色基因应该是鲜活的、灵动的、蓬勃的,而不是呆板的、机械的、凝固的历史和人物。在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中,要善用专题党课、专题培训、微党课等形式,从百年党史中汲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丰厚滋养,持续推进 “红色家书” 诵读、红色剧目进校园、党史知识竞赛等活动,深度挖掘中华民族伟大奋斗历程中的培根沃土和育人宝藏,把鲜明红色印记的校史校情教育、党史教育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培训的 “第一课” ,推动基层党建与时代同频共振。通过学红色历史、读红色书籍、唱红色歌曲、看红色影视、走红色路线、观红色场馆、讲红色故事、写红色格言、诵红色诗词、创红色书画、办红色论坛、撰红色论文等活动,不断增强、传承红色基因吸引力、感染力,深化党员对党的奋斗发展历史、党的基本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引导党员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坚守初心使命,矢志不渝奋斗,在学思践悟中培根铸魂、启智润心[4]。

(三)固本强基,增强基层组织政治功能

第一,压实党的政治责任。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探索史、奋斗史、创业史和发展史,蕴含着丰富的治国执政的政治灵魂和精神瑰宝。其首要一点即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坚决做到 “两个维护” 。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做到思想上高度认同,政治上坚决维护,组织上自觉服从,行动上紧紧跟随,把抓实抓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工作作为最重要的政治责任,切实加强师生党员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师生党员的政治领悟力、政治判断力和政治执行力,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成为师生党员的自觉追求[5]。

第二,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很重视党内政治生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与生俱来的优良传统和红色基因,也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特征和保持强大生命力的重要原因。高校基层党组织要传承红色基因,强化组织建设,就要开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活,筑牢全面从严治党的根基;要持续推动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化、常态化,充分利用好学习强国、灯塔大课堂等平台资源,坚持组织党员学习接龙打卡;严格落实 “三会一课” 制度,每月固定一天过 “主题党日” ,以学促思、以学促行、以学促干;经常性开展同志式的谈心谈话,坚持不懈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锐利的思想武器,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时代性和战斗性,使党内政治生活的 “熔炉” 热起来,党员党性锻炼的 “炉火” 旺起来。

第三,巩固党的政治根基。党之所以能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闯过一个又一个险滩,关键在于党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的原则,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在新时代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就要擦亮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的底色。高校基层党组织要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切实纠治损害群众利益的关键问题,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突出事项,用心用情聚焦师生群众、服务师生群众、凝聚师生群众,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弘道正身,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方式

第一,拓展多元教育渠道。升级打造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场所,利用校园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宣传发布党史知识、短视频、文艺作品等。通过 “互联网+红色教育” 的形式,开发红色图书角、红色文化园地、红色基因网、红色党性体检、红色e 党校等网络工作平台,用好红色元素,实现线上线下教育相互融合,切实强化情感体验,增强党性教育的实效性,达到 “笃行之” 的信仰境界。

第二,强化党员分类管理。要积极适应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员队伍多样化、差异化特点,将传承红色基因融入党员教育管理,根据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员身份不同,实行分类管理,分为在校学生党员、管理服务岗教工党员、教学科研岗教师党员、出国境党员、未转移组织关系毕业生党员五类,制定详细的分类依据、考核范围、考核标准。无论哪一类党员都应把是否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否坚持党的领导旗帜鲜明讲政治、树牢 “四个意识” ,坚定 “四个自信” 、做到 “两个维护” ,是否自觉传承红色基因并认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作为首要考核点。对出国党员重点关注其在国外的思想政治表现,对管理服务岗党员重点关注其政治站位及政治纪律,对教学科研岗党员鼓励其发挥攻坚克难和先锋骨干作用,对未转接组织关系的毕业生党员严格要求其按时返校参加组织生活、及时接转组织关系,对在校学生党员更注重考量其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密切联系群众等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

四、结语

新时代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积极传承和激活红色基因,提升广大师生党员对 “红色基因” 的认知,强化对 “红色基因” 的传承,坚定对 “红色基因” 的践行,坚定不移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夯实党组织建设基础,推动高校基层党组织领导和运行机制到位、政治把关作用到位、党性教育工作到位、基层组织制度执行到位、推动改革发展到位,勇担立德树人时代使命,让具有革命特色的红色基因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鲜亮底色,成为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 “助推器” 和建设合格党员队伍的 “加油站” 。

猜你喜欢
红色党组织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红色是什么
清华党组织公开
红色在哪里?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追忆红色浪漫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