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召县小余坪西山地点新发现的旧石器

2023-04-06 11:47杜卫东乔保同陈全家曾庆硕
北方文物 2023年2期
关键词:修形石器台面

杜卫东 乔保同 陈全家 曾庆硕

(1.南阳市汉画馆 2.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3.吉林大学考古学院)

〔内容提要〕 2021年2月25日至3月8日,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河南博物院、南召县文管所组成旧石器联合考古队,对南召县的灌河、松河、白河及黄鸭河进行考古调查。在松河流域发现了小余坪西山地点,共发现40件石制品。包括石核、一类和三类工具等,其中,刮削器最多。石器以小型为主,多数工具存在修形或修理把手,存在左手执握工具。经对比分析,综合判断小余坪西山旧石器属旧石器时代早期。

2021年2月25日至3月8日,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河南博物院、南召县文物管理所联合组成的旧石器考古调查队,首次对白河流域及支流黄鸭河、松河、灌河和鸡河沿岸地带进行旧石器田野考古调查。通过此次调查,共发现旧石器地点9处,共采集石器400多件,调查人员在松河流域发现了小余坪西山旧石器地点,共发现40件石制品。包括石核3件,断块11件,工具26件,主要有石锤、刮削器、雕刻器等。现做如下介绍。

一、地理位置、地貌与地层

(一)地理位置

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辖城关、云阳、留山、皇路店、南河店、板山坪、白土岗、乔端8镇和城郊、小店、皇后、太山庙、石门、四棵树、马市坪、崔庄8乡。西山地点位于板山坪镇小余坪村。西距松河279米,东北距小余坪村90米,东南距乡间公路63米。地理坐标为北纬33°46′44.90″,东经112°28′21.80″(图一)。

图一 小余坪西山地点地理位置示意图

(二)地貌与地层

南召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伏牛山南麓,南阳盆地北缘,东邻方城,南接南阳市卧龙区、镇平县,北靠鲁山、嵩县,属南阳市。地理坐标为北纬33°12′~33°43′,东经111°55′~112°51′。东西长约95千米,南北宽约62千米,总面积约2946平方千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大体分为三个阶梯。秦岭山脉东延形成的伏牛山脉,绵亘于西北部、西南部和北部、东北部,大小群峰300多座。诸山呈弓形自西北向西南、东北部蜿蜒展开,最高峰石人山海拔2153.1米。海拔在500~2000米之间,为第一阶梯。中部丘陵起伏,由山地向平原过度,由西北向东南敞开,海拔在200~500米之间,为第二阶梯。南部衔接南阳盆地,为平原地带,海拔在200米以下,为第三阶梯。全县地势整体轮廓略呈“箕”形。山地面积约占34.4%,丘陵面积约占62.5%,平原面积约占3.1%。

南召县主要河流均属汉江水系,多发源于西北山地,向东南流,于山脉走向一致。境内最大的河流是白河,流入白河的支流有黄鸭河、鸭河、松河、灌河、留山河、空山河及其支流沟溪数百条,呈树枝状分布。所有河流的下游河床比较平缓、开阔,淤积严重。河流径流主要来自地表径流,全县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0.33亿立方米,径流深为350毫米。黄鸭河在西南山地点北侧自西向东流过,形成三级河流阶地。一级阶地属堆积阶地,二、三级阶地属基座阶地。河床宽约50米,心滩发育。地点周围群山环绕,其中,西北侧为高山区,最高山峰的海拔高度为450米。松河在西山地点西侧自西南向东北流过,形成二级河流阶地。一级阶地属堆积阶地,二级阶地属基座阶地。河床宽约140米,江心滩较为发育。地点周围群山环绕,西北侧最高峰的海拔高度为320米。西山地点坐落于松河东岸的Ⅱ级基座阶地上,海拔高度为223米,面积为2300平方米。石器发现于二级阶地地表的风化砂中,无地层堆积,下层为基岩(图二)。

图二 河谷剖面示意图

二、石器的分类与描述

此地点发现石器共40件。包括石核、断块、一类工具和三类工具①,具体分析如下。

(一)石核

共3件。原料均为石英,单台面石核,锤击法剥片。长50.8~109.8毫米,平均长70.8毫米;宽48.8~107毫米,平均宽71.4毫米;厚34.4~66.5毫米,平均厚45.9毫米;重46~207克,平均重104克。均为块状石核。台面为修理台面、线台面和自然台面,核体均不存在预设修理。剥片面均为1个,剥片疤6~11个。台面角86°~90°。3件石核核体均留有自然面40%以上;其中1件石核存在复向修理的尖刃刃缘。可见,此地点的剥片工艺较为传统,剥片效率不高。

标本2021NXX∶2,长45.3、宽48.8、厚37毫米,重46克。A处为台面,台面周围均经过修理,并呈斜波状。修理疤清晰可见,台面角86°,1个剥片面,8个剥片疤,最大的长35.9毫米,宽26.4毫米。自然面保留比为40%。此外,B、C两处均经过复向连续加工,为修理刃缘,并相交于一三棱角,刃角87.8°。可见,此件石制品为一器两用:第一,石核,且台面经过简单修理;第二,尖刃刮削器(图三)。

(二)断块

共11件。形状不规整,难以划分类型。长23.4~55.1毫米,平均长37.8毫米;宽14.9~44.6毫米,平均宽25.2毫米;厚6.7~31.8毫米,平均厚17.7毫米;重2~66克,平均重23.8克。原料均为石英。

图三 单台面石核(2021NXX∶2)

(三)工具

共26件,分为一类和三类工具。

1.一类工具 3件。均为石锤。长61.3~89.4毫米,平均长76.2毫米;宽53.5~61.6毫米,平均宽58.9毫米;厚38.9~42.7毫米,平均厚40.6毫米;重170~305克,平均重254克。花岗岩原料2件、石英原料1件,均为长椭圆形。锤击疤的锤击点均位于近侧端,锤击疤位于锤击面并非侧面,故3件石锤均为横向把握锤击。其中2件仅一端进行过锤击使用,1件两端锤击使用过。

标本2021NXX∶1,长77.8、宽61.6、厚40.3毫米,重305克。原料为花岗岩。一端进行过锤击使用,留下多次锤击疤痕,另一端折断(图四,4)。

2.三类工具 23件,包括刮削器和雕刻器。

(1)刮削器 22件。根据刃的数量可分为单刃和双刃。

单刃 21件。又可分为直、凸、凹和尖刃。

直刃 5件。长27.7~51.3毫米,平均长37.6毫米;宽29.8~47.5毫米,平均宽36.4毫米;厚14.1~24.8毫米,平均厚18.6毫米;重14~62克,平均重31.4克。原料均为石英。小型工具4件,中型工具1件。毛坯以块状为主,片状极少。刃缘均位于片状或毛坯的锋利边。刃缘均经过锤击修理,正向加工为主,存在复向加工,留有单层(偶有双层或三层)鱼鳞状修疤。刃长16.5~41.8毫米,刃角52°~76°。5件工具均经过修形、修理把手或二者兼修。根据执握度及使用预演来判断,均为右手执握4件。

标本2021NXX∶16,长51.3、宽39.8、厚14.1毫米,重30克。片状毛坯,中型工具。A处为刃缘,位于锋利边,锤击修理,复向加工,两侧留有双层或三层鱼鳞状修疤。刃长41.8毫米,刃角65°。B、E处折断,是为修形。C处折断,D处亦经过简单加工,是为修理把手。右手执握(图四,3)。

凸刃 8件。长16.7~45.4毫米,平均长30.1毫米;宽15.4~65.5毫米,平均宽36.2毫米;厚6.1~22.4毫米,平均厚13.8毫米;重2~44克,平均重18.4克。原料均为石英。微型工具1件,小型工具6件,中型1件。毛坯以片状为主,块状较少。刃缘以位于毛坯锋利边为主,位于钝边较少。刃缘均经过锤击修理,正向加工和复向加工,以单层鱼鳞状修疤

图四 石锤和刮削器1.单凹刃刮削器(2021NXX∶21) 2.单凸刃刮削器(2021NXX∶9) 3.单直刃刮削器(2021NXX∶16) 4.石锤(2021NXX∶1)

为主,双层和三层较少。刃长18.2~63.4毫米,刃角58°~80°。其中2件工具存在修形和修理把手,5件存在修理把手,1件未修形和修理把手。右手执握7件,左手执握1件。

标本2021NXX∶9,长22.8、宽33.3、厚10.7毫米,重7克。小型工具,片状毛坯。A处为刃缘,位于锋利边,锤击修理,复向加工,两侧均留有局部修理的单层鱼鳞状俢疤。刃长30.5毫米,刃角59°。B处经过简单加工,是为修理把手。右手执握(图四,2)。

凹刃 3件。长25.1~29毫米,平均长26.9毫米;宽24~47.6毫米,平均宽39.5毫米;厚8.4~14.6毫米,平均厚12.1毫米;重4~21克,平均重14.7克。原料均为石英。均为小型工具。片状毛坯2件,块状1件。刃缘均位于毛坯的锋利边。1件刃缘未经修理而直接使用;2件刃缘经过锤击修理,正向加工和复向加工,均留有单层或双层鱼鳞状修疤。刃长13.5~22.9毫米,刃角59°~71°。其中1件存在修形和修理把手,2件仅修理把手。右手执握2件,左手执握1件。

标本2021NXX∶21,长25.1、宽24、厚8.4毫米,重4克。小型工具,片状毛坯。A处为刃缘,位于锋利边,未进行修理而直接使用,刃缘两侧留有不连续的使用疤痕。刃长13.5毫米,刃角59°。B、E处经过简单加工,是为修形。C、D处亦简单修理,是为修理把手。右手执握(图四,1)。

图五 刮削器和雕刻器1.雕刻器(2021NXX∶29) 2.单尖刃刮削器(2021NXX∶26) 3.凹尖刃刮削器(2021NXX∶28)

尖刃 5件。长30.4~59.3毫米,平均长46.4毫米;宽22.7~37.8毫米,平均宽30.1毫米;厚13.8~25.1毫米,平均厚18.6毫米;重13~65克,平均重30克。原料均为石英。小型工具2件,中型3件。毛坯以块状为主,片状较少。刃缘均位于毛坯的锋利边。刃缘均经过锤击修理,复向加工为主,对向加工次之;以三层鱼鳞状修疤为主,双层较少。刃长22.4~45.4毫米,刃角53°~97°。5件工具均经过修理把手。均为右手执握。

标本2021NXX∶26,长54、宽22.7、厚16.9毫米,重24克。中型工具,块状毛坯。A刃锤击修理,双层鱼鳞状修疤,刃长54.5毫米。B刃亦经锤击修理,双层鱼鳞状修疤,刃长41.1毫米。A刃与B刃相交于一尖角,尖刃角50°。C、D和E处经过多次简单加工,是为修理把手。右手执握(图五,2)。

双刃 1件。为凹尖刃。标本2021NXX∶28,长43.5、宽52.6、厚27.2毫米,重77克。原料为石英。中型工具,块状毛坯。A处为凹刃,位于锋利边,锤击修理;刃长29.3毫米,刃角88°。B刃锤击修理,刃长30.6毫米。C处亦经锤击修理,刃长29.9毫米。B刃与C刃相交于一尖角,尖刃角112°。D处经过简单修理,是为修理把手。右手执握(图五,3)。

(2)雕刻器 1件。标本2021NXX∶29,长19.2、宽32.3、厚16.6毫米,重7克。原料为石英。小型工具,石片毛坯。A处进行锤击形成剥片面,B处亦经锤击修理形成剥片小面,雕刻器刃缘上留有使用疤痕,刃角50°。C处简单修理,是为修形。D、E处折断,是为修理把手。右手执握(图五,1)。

三、结 语

(一)石器工业特征分析

1.石器的原料非常集中,石英占据绝对优势,为总数的95%;花岗岩极少,仅占5%。从部分石核上或某些工具上保留下来的砾石面及磨圆度分析,以及对附近河漫滩留有的是同质原料的砾石面和磨圆度进行详细观察可知,原料应是取自地点附近的松河河漫滩。

2.根据石器的最大长度,将此地点的石器划分为微型(N≤20毫米)、小型(20

3.石器类型较为丰富,包括石核、断块、一类工具和三类工具。工具比重最高,约占石器总数的65%。三类工具占绝对优势,其中刮削器最多(又以单刃最多,约占刮削器总数的95.5%;双刃极少,仅占4.5%),约占三类工具的95.7%;雕刻器最少,仅约占4.3%。断块较少,约占总数的27.5%。石核最少,仅约占总数的7.5%(表一)。

表一 石器类型比例表

4.石核发现3件,均为单台面,锤击法剥片。修理台面1件,线台面1件,自然台面1件。每件石核均仅有1个剥片面,留有6~11个石片疤,核体自然面保留比例为40%~70%。石核未经预设修理,有效剥片率不高。其中1件石核存在一器多用功能:第一,石核;第二,尖刃刮削器。可见,此地点的剥片工艺较为传统。

图六 统计图1.石器大小统计 2.修疤层数统计 3.加工方向统计 4.刃角角度统计 5.修理部位统计

5.此地点未发现石片或断片。工具为一类工具和三类工具,三类工具占绝对优势。刮削器最多,其中,以单刃占据绝对优势。存在雕刻器。工具毛坯以块状为主,片状次之。刃缘位置几乎均位于毛坯锋利边,极少数位于毛坯钝边。均为锤击修理,以正向和复向加工为主,存在对向加工(图六,3);多为连续修理,局部修理极少;修疤均为鱼鳞状,以单层和三层为主,双层次之(图六,2)。刃缘的角度可以划分为中(46°~70°)、陡(71°~85°)和直(≥85°)三个等级③,其中,中最多,陡较少,直最少(图六,4)。

6.三类工具可以根据毛坯的情况因材施教的选择修理刃缘、刃形或把手等部位,这体现了当时的人类有目的、有选择性地制作出更加适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工具④。通过对此地点发现的三类工具修理的部位及组合方式观察分析,以修理刃缘的组合占绝对优势,占三类工具总数的95.7%;直接使用锋利刃缘的组合极少,占总数的4.3%。其中,又以修理刃缘与修理把手为主,修理刃缘与修形和修理把手次之,仅修理刃缘、修理刃缘与修形、修形和修理把手极少(图六,5)。此外,根据刃缘所在位置、执握舒适程度,以及使用方式模拟情况分析,此地点发现的三类工具以右手执握为主,左手执握较少。可见,打击此地点石器的古人类们中,存在以左手为主进行生产劳作的群体。

(二)年代分析

西山地点的原料种类非常集中,几乎均为石英;花岗岩极少,仅存在于石锤工具上。石器以小型为主,中型较少,微型和大型极少。石器类型较为丰富,有石核、断块、一类工具和三类工具;其中,三类工具所占比重最大,单刃刮削器占有绝对的优势。工具毛坯以块状为主,片状次之。剥片技术为锤击法;剥片率不高。工具修理亦采用锤击法;以正向和复向加工为主。整体来看,此地点的石器工业特征与2005年在西峡县内发现的凤山村、龙湾、南寺、小沟、杨岗等8处地点⑤非常相似,且西山地点的石器发现于Ⅱ级阶地的耕土层,无地层层位。石器中未发现共存的哺乳动物化石,也未出现磨制石器和陶片。现仅能根据此地点的石器特征与附近特征相近的石器工业相对比分析,将其暂归于旧石器时代早期。

(三)地点性质

该地点发现的石器数量较多,原料种类非常集中。石器表面未经风化及水流作用,应是原地埋藏,后经翻地等原因留存于Ⅱ级阶地的耕土层中。石器类型比较丰富,三类工具占绝对优势。可见,古人类在此地进行过一段时间的生产劳作。

石核均为单台面石核,剥片技术较为传统。部分工具表面留有自然面,且磨圆度较好,石料应是取自近旁松河的河漫滩,至今还可留有磨圆度较好的石英质砾石。该地点附近水资源丰富,适合古人类在此地进行生产、生活。综上分析,此地可能是进行生产、生活的临时性场所。

注 释:

① 陈全家:《吉林镇赉丹岱大坎子发现的旧石器》,《北方文物》2001年第2期。本文的分类是依据陈全家的分类标准:石核、石片、断块、一类工具、二类工具(未经第二步加工而直接使用的石片)和三类工具(经第二步加工:修刃、修形或修理把手)。

② 卫奇、裴树文:《石片研究》,《人类学学报》2013年第4期。

③ 李炎贤、蔡回阳:《贵州白岩脚洞石器的第二步加工》,《江汉考古》1986年第2期。

④ Zuowen Cui, Quanjia Chen, Youqian Li, Wanbo Li, Shituo Liu and Tianxu Wei. Paleolithic Lithic Artifacts and Industries from Survey along the Muling River Basin, Heilongjiang, China.AsianArchaeology, 2020. Volume 3, Issue 1-2:35-46.

⑤ 裴树文、宋定国:《西峡旧石器考古调查简报》,《人类学学报》2006年第4期。

猜你喜欢
修形石器台面
风电齿轮螺旋角修形方式的探讨
齿轮修形在直升机传动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台面都上不了,怎么成功
斜齿轮对角修形设计研究
基于两台面计重设备的云计重平台方案设计
这样的智能厨房台面,你会感兴趣吗?
考虑热变形的直齿齿轮修形方法对其传动特性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