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中卫市常乐西汉欧罗巴人种墓及相关问题

2023-04-06 11:53朱存世童文成
北方文物 2023年2期
关键词:中原地区遗物西汉

朱存世 童文成

(1.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2.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博物馆)

〔内容提要〕 宁夏中卫常乐汉墓出土骸骨经体质人类学鉴定,5座墓的骸骨具有明显的欧罗巴人种特征。这5座墓的墓葬形制、随葬遗物和丧葬习俗与西汉中原地区的完全一致,证明他们完全汉化。这些墓葬应是汉武帝时期从中原地区移民屯垦戍边之移民及后裔墓,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西汉时期中原地区已有欧罗巴人种与汉族交往、交流,最终交融。

宁夏中卫常乐汉墓出土人体骸骨经体质人类学研究,发现5例欧罗巴人种①,《宁夏中卫市常乐西汉墓发掘简报》也刊登于本刊,墓葬年代在西汉中晚期②。本文结合简报,通过墓葬形制、随葬遗物及丧葬习俗等对5座墓葬所反映的文化、民族关系等做一探讨,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常乐汉墓发现的5座欧罗巴人种墓,为了便于对其葬俗及所反映的文化进行讨论,现将墓葬的形制、随葬遗物等统计如表一。

表一 欧罗巴人种墓统计表

续表一

由表一可知,这5座墓的形制分为竖穴土坑墓和带竖穴墓道的土圹墓,均有木棺。竖穴土坑墓共4座,1座(08ZCM5)为木椁墓,1座(08ZCM12)砖椁,1座(08ZCM13)土椁,另1座(08ZCM7)在二层台上发现铺竹席的痕迹,说明在回填墓穴之前先用竹席平铺于二层台上与木棺分隔。带竖穴墓道的土圹墓1座(02ZCBM9),墓室内建木椁,为双人合葬。竖穴土坑木椁墓是西汉时期中原地区、楚地和关东等地流行的墓葬形制。砖椁最早出现于陕西临潼秦陵附近战国晚期至秦末墓中,论者多认为是修建秦始皇陵园的工匠或管理者之墓③。西汉中期以来,在山东、河北、陕西、内蒙古等地均有发现,尤以鲁北发现最多,形制多样,是该地区西汉中晚期流行的墓葬类型④。因此,也有学者认为,在陕西等地发现砖椁墓的主人应为山东移民⑤。土椁是在二层台上平铺木板形成的一种新的椁制,系木椁的简化,既沿袭了木椁的形制和含义,又节省了木料,属于一种新出现的椁制。回填前在二层台上平铺竹席,其功能与木椁、砖椁和土椁的功能相同,旨在隔绝填土形成一个单独放置木棺、随葬品的空间。竖穴墓道土圹墓也是汉代中原地区流行的一种墓葬形制,在土圹内建造木椁并合葬也流行于西汉中晚期。因此,这5座墓葬的形制是西汉普遍流行的墓葬形制,而且也是常乐汉代墓地的主要形制。

随葬遗物有陶器、铜器、漆器,数量较少。02ZCBM9和08ZCM5随葬遗物最多,均为11件,其中02ZCBM9随葬陶器10件、漆器1件,08ZCM5随葬陶器6件、铜器2件、漆器3件。08ZCM7随葬遗物最少,仅1件陶罐。陶器以陶罐为主,器物形制有高领罐、侈口罐、折沿罐、矮领罐,次有陶钵。漆器能辨明形制者有漆盘和漆耳杯,铜器有铜盆、铜带钩和铜饰件,其中,铜饰件背面有环状纽,正面为兽面。陶罐、漆盘、漆耳杯、铜带钩、铜盆等是中原地区西汉墓葬习见的器形,也与常乐墓地西汉时期墓葬出土的陶器形制相同。随葬遗物主要放置于脚端,也是常乐汉代墓地放置随葬遗物的普遍位置。02ZCBM9为双人合葬,陶器放置于双棺间和南棺南部(脚端),而南棺的骸骨为具有明显欧罗巴人种特征的男性,这种将随葬遗物多放置于男性处而反映出的重视男性的习俗,也见于中原、关东和河西地区等汉墓中。

08ZCM5、08ZCM12的骸骨用纺织物包裹捆扎,其中,08ZCM5保存较好,遗骸整体用织物包裹,最外层为较薄的浅黄色粗布,其内为褐色衾,衾里为麻布、衾面为丝绸、中间填充絮状物。骸骨用衾包裹后竖向用棉线缝合,再用细麻绳分别在颈肩、腰、腿处横向捆扎,在中部打结。08ZCM12的纺织物严重碳化,经辨识表为丝织品、里为粗麻布,包裹后用麻绳在颈、上臂、腰、大腿处各横向捆绑一道。这种对尸骸包裹捆扎的葬俗是汉代流行的装殓礼俗——绞衾,即给死者穿衣后裹衾用绳索捆扎,有小殓绞和大殓绞之别。小殓绞是在死者的室内举行。《仪礼·士丧礼》记载:“绞,横三,缩一。”郑玄注:“绞,所以收束衣服为坚急也,以布为之。”大殓绞在前堂进行,《礼记·丧大记》云:“大敛布绞,缩者三,横者五。”由于08ZCM5出土的衾、衣服等保存状况较差,他们的具体式样和数量难以详知,也难以辨明属于小殓绞还是大殓绞,但属于绞衾礼俗是肯定的。这种绞衾礼俗在马王堆汉墓和甘肃河西汉墓中也有发现。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是吴姓长沙王国丞相利仓之妻的墓,尸骸从头到脚层层包裹各种衣服、被和丝织品后用丝带横向捆扎九道⑥,而甘肃武威磨咀子48号西汉夫妇合葬墓,男性尸骸殓衣后用麻绳捆扎四道、女性用丝带捆扎三道⑦,前者属于贵族阶层,后者属于普通平民,说明绞衾礼俗是汉代流行的一种丧葬习俗。

丧葬习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深层体现,中卫常乐5座欧罗巴人种墓的墓葬形制、随葬遗物和绞衾礼俗完全是汉代的丧葬习俗,未见域外文化遗物和葬俗,证明这5个欧罗巴人种在文化习俗上已完全汉化。

春秋战国时期,宁夏大部分地区为游牧民族的游牧之地,在宁夏战国秦长城以北地区发现了大量的春秋战国墓葬,墓葬形制以竖穴墓道洞室墓为主,洞室呈斜坡状,墓主人头向多朝东,随葬欧亚草原盛行的马具、兵器和动物牌饰,并广泛用马、牛、羊的头骨和蹄骨殉葬⑧,经体质人类学研究,属于北亚蒙古人种⑨。这种墓葬形制、随葬遗物和殉牲的习俗与上述5座汉代欧罗巴人种墓有别,显然这5座墓不是当地春秋战国时期墓葬的传承和沿袭。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始,西汉对匈奴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征伐战役,伴随着战争的胜利匈奴浑邪王率部内附,汉政府在西北设置5个属国以安置,在宁夏者为北地属国(后称安定属国),治三水县,今宁夏同心县的红城水古城⑩,于是,有研究者认为,这5座欧罗巴人种墓是内附匈奴中的欧罗巴人,属于匈奴族群。如果从匈奴族群的构成分析,其中包含部分欧罗巴人是合理的。但是,北地属国(后称安定属国)的匈奴墓地为同心县同心倒墩子墓地,时代在西汉中晚期,以偏洞室墓、殉葬动物的头骨和蹄骨、随葬具有匈奴族特征的长方形铜牌饰、陶罐、饰件为主要特征,尽管有汉化的倾向,但浓郁的北方草原葬俗非常明显。李家套子墓地为东汉时期南匈奴墓地,葬俗已显汉化,但随葬透雕铜牌饰、较多的铜、骨饰件和海贝,还透露出顽强地沿袭本族葬俗。这与常乐墓地5座完全实行汉代葬俗的欧罗巴人种墓葬有别,说明这5个欧罗巴人种并非西汉时内附的匈奴族群。

汉武帝从中原地区向西北边地移民屯垦戍边,可考的就达82.5万人,汉文化随即进入宁夏中北部地区,宁夏中北部迎来了农业文明的繁盛时期,常乐墓地是移民戍边之人及其后裔的墓地,因之5座墓中的欧罗巴人种也是随移民而到今中卫地区,这意味着中原地区最迟在西汉时期就有欧罗巴人种生息。其实,考古发现中原地区自商周始有西方胡人的艺术造型,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了13件圆雕玉人,据考古报告,标本 372、377 均带有发辫,标本 374 高鼻梁、眼窝深陷;而李济对妇好墓和商代墓葬出土的上千例人骨标本进行了体质人类学研究,发现人骨标本中具有外来人种的特征。西周时期甘肃灵台白草坡墓地出土了1件青铜戟,装饰一个人物头像,深目高鼻,似披发,脸上有一处“ω”形纹饰;陕西扶风西周宫殿遗址出土了两件蚌雕人头像,深目高鼻、直发,头顶被削平,刻一个“十”形符号,其族属有大月氏、猃狁、塞种等。汉代,具有异域民族特征被称为“胡”的形象在山东画像石墓中多有发现。长清孝堂山石壁西祠带有“胡王”榜题的画像石;微山两城出土带有“胡将军”题记的画像石,在胡汉交战图中,有一位深目高鼻、头戴尖顶帽的骑者,其旁刻“胡将军”三字;山东苍山元嘉元年画像石墓,有“前有功曹后主簿,亭长骑佐胡使弩”的题记,这一内容在画像石上表现了出来,车马过桥图的最左端,有一尖帽胡人骑马回首张弩射箭;山东莒县东莞镇出土的画像石,一位持杖人领着两位头戴尖顶帽的人觐见建筑间的人物,头戴尖顶帽之人刻有榜题“隶胡”二字。艺术题材来源于现实社会,这说明商周始有胡人进入中原地区,至汉代社会中更为普遍。

体质人类学的研究结果表明,距今3800年的青铜时代或更早时期,高加索人种进入新疆境内,东西方人群在新疆东部地区曾有过大规模的基因交流与融合,而秦汉以前甘青宁地区考古发现的古代人群,毫无例外都属于蒙古人种。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是妇好墓和1000多座商墓中含有外来人种的特征,考古也发现商周时期的外来人种形象,这说明商周时期已有外来人种进入中原地区,与商人有着基因的交流和融合,同时,商周时期的工匠以这些外来人种的形体作为艺术符号,制作出含有某种意义的美术作品。至汉代,被称为“胡人”的艺术形象在中原、西南、华北等地大量出现,反映出“胡人”形象在汉代艺术中广泛存在,同时反映出“胡人”在汉代社会中的存在,因为,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

“胡人”在汉代指代匈奴成为学界的共识,匈奴族的构成中包含欧罗巴人种,但内附之匈奴族,西汉在宁夏设置北地属国(后称安定属国)安置,上文已述有专门的墓地,墓葬形制、遗物和葬俗与汉墓有别,而且内附的匈奴与差不多同期移民至中卫的汉民通婚,在葬俗方面被完全汉化是不可能的。常乐墓地中的5座欧罗巴人种墓,葬俗完全汉化,2012年在中卫宣和墓地发现的12SCM7合葬墓,男性60岁左右属欧罗巴人种,女性40岁左右属蒙古人种,葬俗也完全汉化,反映出当地民族深度融合的特征。

常乐墓地是汉武帝时期从中原地区移民戍边而形成的移民及其后裔的墓地,这5例欧罗巴人种系当时随移民而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西汉时期中原地区已有欧罗巴人种与汉族交往、交流,最终交融。

注 释:

②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卫市文物管理所:《宁夏中卫市常乐西汉墓发掘简报》,《北方文物》2023年第2期。

③ 武丽娜:《临潼发现的砖椁墓研究》,《秦始皇帝陵博物院2012》,三秦出版社2012年,第236页;王望生:《秦始皇陵园北侧吴中墓地砖椁墓分析》,《秦始皇帝陵博物院2017》,三秦出版社2017年,第392页。

④ 郑同修、杨爱国:《山东汉代墓葬形制初论》,《华夏考古》1996年第4期。

⑤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西安北郊万达广场汉代砖椁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2017年第1期。

⑥ 湖南省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文物出版社1973年,第30页。

⑦ 甘肃省博物馆:《武威磨咀子三座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72年第12期。

⑧⑨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彭阳县文物管理所:《王大户与九龙山——北方青铜文化墓地》,文物出版社2016年;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宁夏固原杨郎春秋战国墓地》,《考古学报》1993年第1期;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宁夏彭堡于家庄墓地》,《考古学报》1995年第1期。

⑩ 鲁人勇、吴忠礼、徐庄:《宁夏历史地理考》,“三水县”条,宁夏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0页。

猜你喜欢
中原地区遗物西汉
走马楼西汉简所见赦令初探
中原地区品种齐全的果树苗木大规模繁育基地
疑似地球史前遗物
疑似地球史前遗物
西汉
西汉玉器的鉴定
中原地区储气库建设研究与实践
打造中原地区航空人才培养高端平台
“栾川人”中原地区远古人类的一次重要发现
云南昌宁大甸山墓地出土哀牢国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