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鹿”动起来了吗?

2023-04-06 07:34王丹丹江苏省南京市新世纪实验幼儿园
幼儿100 2023年12期
关键词:软管水管尝试

文/王丹丹 江苏省南京市新世纪实验幼儿园

一、案例背景

幼儿园南楼门厅有一个小景观——“惊鹿”,利用储存一定量的流水形成动态的竹制品小景观。“惊鹿”陪伴幼儿已有三年,每天上学、放学他们都会经过这个小景观。幼儿园的门厅需要改造,因此“惊鹿”被搬到沙池边的草地上,幼儿在户外活动时发现一个“安静的惊鹿”。散步时,我听到他们的谈论:“‘惊鹿’搬家了,它不会动了。”天真的优优向我询问:“‘惊鹿’坏了吗?能像原来一样会动多好呀!”一旁的幼儿也都应和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提出,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好奇、好问、好探索是幼儿的年龄特点。“让没有电源的‘惊鹿’重新动起来,能实现吗?”我和幼儿都充满探索的兴趣。

图1 “惊鹿”搬到户外怎么不动了

二、案例描述

场景一:幼儿的愿望

户外游戏时,几个幼儿围在一起讨论怎样让“惊鹿”动起来。有的说:“可以安装电池!”有的建议:“找工人来修一修!”还有的说:“‘惊鹿’要电,没有电当然不动了!”有的说:“‘惊鹿’里没有水,可以往里面倒些水。”有的建议可以去看一看。

图2 安装电池

图3 接水进去

图4 找工人来修

教师的支持:发现幼儿的兴趣,实现他们的愿望——“让‘惊鹿’动起来”!在倾听幼儿的想法后,和幼儿一起去观察、研究、实践。通过实地观察,幼儿发现户外草地上“并没有安装电池的地方”“也没插电的插头”“‘惊鹿’好像也没有坏,倒了一些水,似乎有些动了”。最终他们一致决定利用离“惊鹿”不远处沙水区的水池,从那儿接水管,用引水的办法让“惊鹿”重新动起来。

场景二:实践收集材料

幼儿进行了第一次设计,想用水管接水进入“惊鹿”,于是他们去向门卫伯伯借来冲洗地面的长软管,到体能区找来PVC管,还有班上常用的毛根、布条、绳子和网格架。他们信心满满地为游戏活动做好了准备。

教师的支持:鼓励幼儿尝试设计,尊重和支持幼儿的想法,与幼儿共同收集材料,通过组织讨论丰富幼儿的游戏经验,引导幼儿先设计、思考怎么做,然后尝试去做,再解决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图5 各种软管

图6 网格架

图7 毛根

场景三:遇到第一个问题“软管接头会断开”

游戏进入实践探索阶段。在用水管连接引水过程中,幼儿一遍一遍地尝试:水管断开、接上、断开、接上……热烈的讨论调动起幼儿在美工区的经验:“用绳子扎紧” “用胶带裹”……来解决“一放水软管接头就断开了”这个问题。

于是幼儿用自己想到办法再次实践。可是,仍然没有成功。

图8 尝试用胶带裹软管

图9 一放水软管接口会断开

图10 水管的接口有的时候会漏

图11 水开大,管子就会往下沉,接口就会撑破

图12 多用一些毛根固定,再用胶带裹住,水开小一点

图13 有水胶带就不黏了

教师的支持:当游戏遇到问题时,鼓励幼儿观察、分析,用绘画、照相等方法记录探究的过程,支持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究,共同商讨问题与发现。同时利用游戏讲评环节、生成的集体活动,通过视频、图片回顾游戏的过程,分析游戏中的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

幼儿再次实践后,仍没有成功,教师则需思考如何支持、助推幼儿游戏的发展。观察幼儿的实践,引导其进一步反思材料的适宜性。材料是游戏的物质支柱,教师需要及时提供新材料,解决游戏中的问题。教师询问:“生活中我们除了用软管引水,还可以用什么呢?”教师带着幼儿在教室里、在操场外观察、寻找,幼儿发现沙池的水槽处、外墙下水管等处有一种材料——PVC管。

场景四:遇到第二个问题“PVC管太长、太重”

新的材料重新点燃了幼儿的游戏热情,他们重新设计,进行尝试。PVC管材料有多种规格的接头,便于拼搭,幼儿很快顺利地将轨道接到“惊鹿”处。他们迫不及待开水实验,看着水流刚缓缓从管道流出还未到终点,PVC管就连接几处断开。从幼儿记录中我看到有幼儿这样分析:“管子太长了,太重了,就会断开。”

图14 尝试用PVC管连接引水

图15 管子接太长容易断开,短的不容易断

教师的支持:想到陈鹤琴先生说过:“凡儿童自己能做的事,应该让他自己做;凡儿童自己能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幼儿提出要买新的PVC管。我就问他们:“去哪里买?谁去买?买多长?买多少?”幼儿去测量需要的PVC管长度、统计数量,带着材料清单实地购买,自主和老板交流。游戏中真实的情境蕴含着社会、语言、科学、数学等多领域知识,放手,能让幼儿敢想、敢做、会想、会做!

图16 用笔、尺子等测量PVC管

图17 带上清单实地购买

场景五:第三个问题“弯口太小,水会漫出来”

自己买来的材料,幼儿格外珍惜,且愿意积极尝试。他们重新规划设计图(软管和PVC管交替连接以减轻重量),再次实践。轨道顺利地通往“惊鹿”,原本一条长长的轨道也分成了几组轨道连接。看着水快速地流过,幼儿兴奋地喊:“我们成功啦!”欢呼雀跃声还未结束,乐乐惊呼:“水漫出来了,口太小了,快关水。”

图18 设计图

图19 水从接口处漫出

教师的支持:带着幼儿找到乐乐说的“漫水”的地方,现场讨论,绘画记录自己的问题与发现。带着幼儿再次放水实验,观察后幼儿得出结论:“水流过大,水快速流到弯头接口,就会漫出。”有幼儿提出可以用沙池里的漏斗试一试。幼儿改进设计再次操作,终于成功让将水引到“惊鹿”处,让“惊鹿”动起来了。

图20 加漏斗改进设计

图21 将水成功引入“惊鹿”

三、案例分析

1.STEM的学习无处不在。

STEM教育强调学科的整合学习,尤其强调通过以工程为核心的设计和制造活动来解决生活中真实而有意义的问题。在 “让‘惊鹿’动起来”的户外项目游戏中,每个幼儿都化身为小小科学家,设计—思考怎么做—尝试去做—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在不断重复的过程中,构建新经验,获得新认知,直到获得成功的体验,此游戏经历了2个月的时间。

幼儿的故事幼儿的学习明确任务我们需要哪些材料?从生活、游戏经验中收集材料(水管、PVC管、架子),用绘画的方式表征已有经验。设计方案画设计图。尝试设计,利用数学的思维进行建模,利用语言和图画表达自己的设计。实施方案按照设计图尝试用水管、PVC管引水到“惊鹿”处。能与同伴协商,了解材料的特性,根据路线需要选找适宜的材料。用辅助材料支撑、固定管道。按计划实施,聚焦问题,尝试多种解决的办法,利用多种辅助材料(网格架、自锁式尼龙扎带、毛根、胶带……)支撑、固定水管、PVC管,将水引入“惊鹿”。

(续表)

2.围绕幼儿的“真问题”。

科学探究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实施探究,形成推论。户外游戏“让‘惊鹿’动起来” 源于幼儿的真问题。怎么做?用什么材料?如何做?鼓励幼儿从问题出发,根据需要有目的地去做。在整个游戏项目探究过程中,教师始终都是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教师支持幼儿的想法,给幼儿提供所需要的材料,鼓励幼儿尝试与多种材料互动,引导幼儿用工程的思维去解决问题,如,材料的尺寸不清楚,幼儿自己测量,没有尺子他们就用其他物品代替;实地购买PVC管,感受水压、水的流动,不断重新设计、调整材料……幼儿在投入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大胆想象、认真设计、用心制作,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提升了创新和实践能力。

3.记录让幼儿的思考看得见。

记录使幼儿探索过程与认识发展得以真实客观地呈现,教师应鼓励幼儿在游戏前计划、设计,游戏后记录发现、问题与感受。在记录的过程中幼儿用图画、符号等多种方式表征,记录后,与同伴、老师、家长分析交流,可以引发他们更细致的观察和更深刻的思考。记录不仅能让幼儿的思考看得见,更让教师看得懂幼儿,理解幼儿的想法,进而更有效地支持。

4.注重多领域渗透。

游戏过程中,教师精密观察,运用《指南》目标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立足幼儿,找到核心问题,将多领域的目标融合,助推游戏的发展。

领域相关目标活动健康 能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或用具。寻找适宜的工具,并尝试正确使用。语言 愿意与他人讨论问题,敢在众人面前说话。愿意用图画和符号表现事物或故事。与同伴、教师、成人分享交流问题、发现、感受……社会 有问题愿意向别人请教。愿意合作,遇到困难能一起克服。能主动发起活动或在活动中出主意、想办法。主动承担任务,遇到困难能够坚持而不轻易求助。社会“第一次买东西”。科学 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总是刨根问底。能经常动手动脑寻找问题的答案。能用一定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记录。探究中能与他人合作与交流。能探索并发现常见的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或影响因素。能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能用简单的记录表、统计图等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科学“‘惊鹿’的秘密”。数学“测量水管”。艺术 能用绘画、手工制作表现自己观察或想象的事物。画设计图。记录儿童记录本。

每个幼儿都充满着好奇心,他们是天生的科学家、工程师、创造者。幼儿的年龄小,他们的思考和行动在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上都处于萌发阶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幼儿就没有对生活的关注、设计的创想、制作的兴趣。教育的目的正是让他们终身保持这样的探索热情。

猜你喜欢
软管水管尝试
软管式液压隔膜泵的研发与应用
安奇奇与小cool龙(第五回)
中班科学区游戏活动设计:软管传声筒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首席水管工
尝试
小赛和水管
一次让我受益的尝试
膜下软管微喷应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