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

2023-04-06 07:47孙冠奇
公关世界 2023年6期
关键词:孤独感手机依赖引言

孙冠奇

摘要:为了解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取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对200名某院校在校大学生进行手机依赖和孤独感情况调查。使用MPAI量表对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进行评估,再通过UCLA量表对学生的孤独感做进一步研究,最后通过相关和回归分析手机依赖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在分维度失控性、戒断性、逃避性、低效性以及总分上与孤独感呈现显著的正向相关。孤独感能够显著地正向预测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失控性、戒断性、逃避性、低效性以及总得分。

关键词:大学生,手机依赖,孤独感

引言

隨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手机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可能会导致人们对于手机过于依赖。手机为大学生创造了一个虚拟的交流空间,导致部分大学生逃避现实的人际交流,导致越来越孤独,也越来越依赖手机,从而可能会造成恶性循环。

本文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原因是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也是思维发展较为快速成熟的群体,更是手机使用率相当高的人群。由于大学生在时间上较为宽裕,并且智能手机越来越普及,其功能也越来越强大,对于有些自制力较差的大学生来说,手机依赖程度愈发严重。因此,更直观深入地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引导大学生珍惜时间,缓解大学生的孤独感,对于提升其学习以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手机依赖与孤独感

关于手机依赖的概念,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致的说法。就国内而言,比较典型的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手机依赖是一种“成瘾行为”,大脑中的中枢神经,受到刺激后就会产生快乐的感觉,然后就会慢慢形成习惯甚至成瘾。屠斌斌、章俊龙等人将其定义为由于重复使用手机而导致的一种慢性或者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持续性的需求感和成瘾感的心理及行为。[1]另一种说法,徐华将“行为成瘾”定义为某部分人的身上有着过度沉湎于某些事物或者活动的现象,而且这种现象已经对个体的身心健康、正常的社会交际功能等产生了影响。[2]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手机依赖可界定为过度的、频繁的使用手机,并已经影响到了正常生活,对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有消极影响。一般表现为:经常手机不离身,一旦失去手机,就会表现出很紧张、焦虑,并且会影响学习效率,导致成绩下降,社交能力降低等。

就目前而言,心理学家们对孤独感并没有统一的说法。从人类需要的角度理解,孤独感与个体未实现的各种社会需要有关,把孤独感描述为与人类需要或密切的人际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的不愉快地体验有关;而从认知加工的角度理解,强调对社交关系的知觉比较和评价,当个体所渴望的社交关系模式和实际的社交关系模式之间存在差异时,即对自己社会交往不满时就会感到孤独。[3]

结合以上观点,本研究认为孤独感是一种与个人情绪息息相关的,也是一种不良的情绪体验,会影响到个人身心健康。孤独感是指个体对自己社会交往数量的多少和质量好坏的感受。[4]孤独感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存在的,但是如果一个人长期都处于压抑状态,一直感到孤独,那这样很容易出现情绪障碍,严重的会影响正常生活。而本文的研究对象大学生本身就处于一个较为特殊的时期,这个时期如果处理不好自己的情绪,很容易出现心理封闭。由于需要面临即将步入社会的压力与对未知生活的迷茫,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孤独感,减少甚至避免孤独感是这一段时间大学生的心理需求。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中,采用随机抽样调查。对某院校大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进行调查了解,总共发放215份调查问卷,收回20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3%。其中男生75人,女生125人;理科67人,文科69人,其他64人;大一41人,大二43人,大三46人,大四70人。

2.测验工具

(1)手机成瘾指数量表(MPAI)

该量表共17个项目,包括失控性、戒断性、逃避性和低效性四个维度,采用5点计分法,分数越高,说明手机成瘾状况越严重。被测者在8个项目中即第3,4,5,6,8,9,14,15题中做出的肯定回答数量若有5个及以上,即被界定为手机成瘾者。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2)孤独感测量量表(UCLA)(第三版)

孤独感测量量表针对被检测者人际关系的质量,偏重于个体的主观孤独感。该量表共包含有20个项目,每一个项目采用1—4四级的计分方法,分为从不、偶尔、有时、经常四个级别,总分80分。如果所得分数越高,则表明其孤独感的程度越高。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8。

3.施测过程

问卷的发放使用方法是在问卷星软件上编制好问卷,然后将链接发给各个班长并让他们分发到各个班群,然后填完后数据自动计入问卷星中。

4.数据处理

将所收集到的数据整理并输入计算机中,使用SPSS统计软件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独立样本T检验、F检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从而得出相关有效结果。

三、研究结果: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

1.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孤独感之间的相关分析

根据表1的结果,孤独感与手机依赖的四个维度都存在正相关。并且孤独感与手机依赖的四个维度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孤独感与低效性的相关关系最强,与失控性的相关关系最弱。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本文以手机依赖的四个维度作为因变量,以孤独感作为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2.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孤独感之间的回归分析

从表2的分析结果显示,孤独感对于手机依赖的各个维度和总分均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四、讨论:大学生手机依赖和孤独感的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表明,孤独感与手机依赖的四个维度(失控性、戒断性、逃避性、低效性)之间存在正相关,它们之间也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这就意味着大学生的孤独感程度越高,其对手机依赖的程度就越高,可能是由于大多数人都利用手机来处理人际关系,在这样的虚拟环境下避免和人真实交流。有些人通过游戏、看剧等来舒缓自己的孤独,这样就容易造成手机依赖的形成,这与韦耀阳等人[5]所得的研究结果一致。大学生这一群体正处于“心理断乳期”,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困难,压力需要释放、解决,而目前越来越多的人依赖手机去处理这样的问题。[6]从某个角度说这样更方便,更节省时间,但是这种缺乏实际交流的方式反而会加重孤独感。所以时间一长,那些孤獨感较高的大学生便更容易对手机产生依赖。

大学生大多处在青春活力,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年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他们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深受手机的影响。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建立亲密感的重要时期,如果这个阶段不能和生活中的相处对象,比如同学、老师、父母等建立良好的关系就容易出现心理封闭,孤独感增加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因为不能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或者本身的压力较大,就容易导致大学生孤独感增加,从而将手机变成排解情绪的方式,然后越来越依赖手机,就更加会逃避现实关系的建立,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沉迷于网络时,相对地花在其他事情上面的时间就减少了,比如上课时玩手机听课就很少,这就导致上课效率降低从而导致学业成绩降低。课余时间,如果把时间都花在手机上,那学生必然没有时间去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也没有时间去面对面地建立人际关系。本来有些大学生就比较回避面对面的人际交流,依赖手机之后,就有了对他而言更好的交流对象,在虚拟世界里建立人际关系,从而更不愿意面对现实。这样下去,会丧失部分人际交往的能力,人也会越来越孤独,久而久之就会渐渐把自己封闭起来。况且手机上的信息观点参差不齐,如果总是依赖从手机中获取信息,时间久了也会造成自己越来越没主见。所以手机依赖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都存在很大的影响。

五、建议

通过对本次调查研究进行分析发现,在今后的心理辅导过程中,教育工作机构与辅导机构的心理老师可以因材施教,制定相应的对策来减轻大学生的孤独感,从而解决大学生手机依赖的问题。

作为大学生的群体,首先我们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也要摆正手机在日常生活中的位置。手机作为一个辅助工具,我们应该发挥它的作用,比如利用手机查找资料、拓展眼界、存储材料档案等。同时,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要让自己尽快地融进集体,减少孤独感;要加强自己的自控能力,能够控制自己使用手机的时间,避免时间过长后形成手机依赖;不要沉迷手机交流或借助于虚拟平台的人际交往,这样容易造成对手机的依赖。

学校方面,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于大一新生来说,因为刚入学时间比较自由,而且失去了家长的约束,自制力较差的学生在这方面就容易产生手机依赖。面对这样的情况,学校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制定相关的规则制度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预防手机依赖情况的出现;对于大二学生可以多提供一些活动,比如花灯节、舞蹈大赛、校园十佳歌手等等;对于大三的学生可以根据学生当前的专业,帮助学生确定毕业后的发展方向,比如考研、考公务员、直接就业、大学生创业等;对于大四的学生,学校可以提供实习单位,让学生提前体验工作环境、工作流程等,帮助他们毕业后更好地适应工作节奏。这样在每个阶段,每个学生都有相对应的事情可做,就可以把他们的精力投入到生活和学习中来,预防依赖手机、沉迷虚拟世界情况的发生。

从发展远景考虑,进入大学并不意味着放松的开始,反而预示着新的挑战和机遇。要给自己树立清晰的目标理想,至少要让自己知道自己所要努力的方向,根据自己的目标理想去思考如何实现计划,然后将时间都利用起来,一步步完成计划,朝着自己的目标理想前进。计划中既应该包含知识层面,也需要包含人际交往层面。当我们确立了目标计划后,能有效地规划时间,减少孤独感,预防手机依赖。

从政府的角度可以考虑多做宣传,比如利用网络宣传教会大学生如何正确地使用手机来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让自己更快速地和别人建立亲密关系、如何把手机变成自己学业进步的工具、如何利用手机来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总之要向大学生普及观念;政府也可以在手机管理方面,适当地建立一些法律法规来规范手机的使用,比如玩游戏的时间问题,软件的开发问题等。

综上所述,孤独感是引起手机依赖的原因之一,学校、家庭、自身、政府需要一起努力、形成合力,减少大学生的孤独感,从而减轻甚至预防手机依赖。

本文系202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家校共育中小学心理健康素养的路径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BBA210039。

参考文献:

[1]屠斌斌,章俊龙,姜伊素.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问卷的初步编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29(04):48-50.

[2]徐华,吴玄娜,兰彦婷,陈英和.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01):26-27.

[3]周丽.大学生孤独感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5,Vol.30,No.11:28-34.

[4]信莹莹.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孤独感的关系分析[J].现代交际,2016,Vol.436:114-116.

[5]韦耀阳.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孤独感的关系[J].聊城大学学报,2013,Vol.26,No.1:83-85.

[6]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2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喀什大学 新疆喀什 844000)

(责任编辑:姜秀靓)

猜你喜欢
孤独感手机依赖引言
大学生社会支持、孤独感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药用植物野外实践体系构建研究
大学生人际信任对孤独感的影响因素研究
手机依赖影响下的高职学院学风建设新途径
高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孤独感影响因素研究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问题探析
芜湖市大学生手机使用与依赖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