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依旧在,爱国情义深

2023-04-06 01:40路娇娇
课外语文·上 2023年3期
关键词:陆游祖国诗歌

路娇娇

作为最早的表情达意的文学体裁,诗歌的抒情向来是最为人称道的,以“诗言志”为标志的论判,让诗歌成为纵观古今最能直抒胸臆的文学形式。

中国是诗的民族,拥有悠久的诗歌文化,这个民族从骨子里浸透着对诗的喜爱和崇拜。诗歌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头,承载着传承中华文化深厚的精神和底蕴的伟大使命。同学们从小学习诗歌,也成了我国蒙学的传统。读诗,正是在读民族的文化。

诗歌是一种很奇妙的语言。

她深邃、多变,像极了一个天真可爱、古灵精怪的少女,雀跃着让你心疼她受伤的双足;含泪向你露出温暖的微笑。走近诗歌,她的文字就是流淌着的血液,音韵就是她起伏的脉搏。有时,我们以为自己已经读懂了她,却突然看到她转身的背影,又把长长的余韵和疑问留给我们深思,就这样彻夜难眠、辗转反侧。

正因为这样,诗歌更多了一抹神奇,多了袅娜的姿态,我们透过厚重的笔墨,跟随作者长长的嗟叹,顺着其思想指引我们的方向,去眺望、去攀登、去摸索,才终于拨开文字的表象,看到了藏在文字背后的诗歌的真谛。在崇山峻岭的巍峨中,感喟祖国河山的壮美;在滔滔流水中,叹息时光匆匆青春不复;在鸿雁寄书的流连中,痛惜家国兴亡、世事无常;在冷眼观世人的叹息中,揣摩诗人呼天抢地深沉的爱国之情。

学会读诗,学会读诗歌文字背后的故事,学会跟着文脉走进诗人的心里,去聆听他的心声,让诗歌中的山水人文跃动出时代的声音和诗人感情的脉搏。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收录的三首诗在教材安排上,可谓用心。这三首古诗,诗出名家,篇目都是作者的代表作品。这些诗歌不仅能够充分反映作者的诗歌风格,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把爱国思想寓于诗中的典范。下面我们就诗歌内容、取材和思想几个方面解读这三首经典古诗的深刻内涵。

一、《示儿》——家国“生死未了情”

《示儿》是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的代表作品之一。他是一位多产的诗人,现今留存于世的诗歌多达九千余首。陆游青年时期入仕为官,为人豪爽、豁达,一腔报国热血,诗歌风格雄奇奔放;晚年遭遇国仇家恨,自己在仕途上亦不得志,诗歌风格显出沉郁悲壮。那么,是什么造就了陆游如此的诗风和他强烈的爱国之情?是生活环境的浸染和成长历程的艰辛。

陆游出生后不久,金人就占领了北宋的都城汴京,北宋灭亡。高宗赵构举朝逃到南方,在临安建立了南宋政权。经历了家国易主的奇耻大辱之后,高宗不但不发愤图强、励精图治、收复失地、扬其国威,反而任命一心屈膝求和的秦桧做宰相,在秦桧的怂恿下,高宗日夜歌舞、粉饰太平,重金重土向金求和,以获得偏安一隅、苟延残喘的生活。

而陆游眼看家国沦丧、边境战乱不断、百姓流离失所、敌人虎狼之势,而国君却置百姓于水火中不顾,只顾享受和消耗自己的生活。虽然自己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可是,无力扭转乾坤,深深的无力感终于耗尽了他最后一丝斗志。时年八十五岁的陆游终于一病不起,带着无尽的牵挂与不舍,在临终前写下了《示儿》这首诗。

《示儿》是陆游的绝笔,诗中字字句句都是临终前他对儿子的嘱托。诗中所蕴含的不仅是父亲对儿子承担起“恢复旧山河”使命的恳切期盼,更有自己对残破衰亡的国家的满腔热爱和未能看到失地复还的不舍。

诗歌首句表明陆游已经清晰地知道,自己即将离开人世,可他并不感到恐惧和痛苦;相反“万事空”三字,更多了一分解脱和释然。因为“死去”的肉身可以不用再让他遍尝灵魂承受煎熬的痛苦了,终于可以放手这一切,不再悲愤、伤感、无奈和痛苦了。然而,次句笔锋一转:直到老死也未能见到祖国统一,是自己唯独放心不下的一件事。“国破山河在”,而自己未曾出师却“身先死”,这是怎样的悲哀与遗憾啊!前后两句“元知”与“但悲”的转折,形成一组强烈的矛盾,因绝对的反转,让我们看到诗人内心的真实:“万事空”是假,无尽的遗憾和痛苦才是真。这种痛苦是那种让自己死了都闭不上眼睛的深入骨髓,这是怎样的绝望啊。

在我们想象的画面中,病榻上一位风烛残年、形容枯槁的老人,空洞洞的眼神穿透一汪浊泪,直刺云霄之外,像是在追寻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答案。这样的场景、画面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五年级的学生是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和联想理解的。

既然生命已经走到尽头,还有什么不可割舍的呢?然而,儿女遍跪榻前并未收到父亲对亲情的不舍。陆游以“北定中原”作为自己最后的遗愿,把“无忘告乃翁”当作对儿女最后的嘱托。很难想象,陆游仅用寥寥数笔就把自己一腔炽热的报国之情,深刻地烙印在了血液的传承里。他这种“虽九死而未悔”的想要国家收复失地,再定中原的执念,又有谁能不为之动容呢?

二、《题临安邸》——为国而泣的悲歌

《题临安邸》是林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建炎元年五月,赵构于应天府即帝位,重建了宋王朝,史称南宋。金国虽然战胜,但也元气大伤。南宋立足江南,暂得太平。精忠报国的爱国名将岳飞惨遭杀戮,秦桧专权迫害抗金派。可怜赵构已经把复国中兴彻底抛诸脑后,只为一己安于一隅而持续执行降金求和国策。多少仁人志士为这样软弱无能的朝廷而愤懑悲痛,却又毫无能力改变这一切,只能以笔为刃,割开那个在看似“太平”包裹下被“软弱”腐蚀的凋敝的时代。

“山外青山楼外楼”,连绵重叠的崇山峻岭、鳞次栉比的烟雨楼台,登临高处,目光所及,祖国山河多么美好。如果国家强盛,百姓可以安居乐业,这样一派山河壮丽的图景,是何等豪迈。镜头一转,这样的大好山河,却被金人占有,同胞正在金国的奴役下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然而,朝堂之上的天之骄子却无动于衷,本该战场厮杀的将士们却依然沉浸在歌莺莺、舞袅袅的一片“歌舞升平”、自欺欺人的假象中。

“暖风熏得游人醉”细致精准地刻画了无为的统治阶级纵情声色麻痹自己,一派萎靡不振的精神丑态。这些统治者沉迷于短暂的安逸,无视敌人的虎视眈眈,用人民的血肉換取自己的奢侈淫靡的生活。

与陆游的《示儿》相较,一面是平民百姓心系国土收复,死生相念;另一面是一国之君纵情欢愉,将百姓生死置之度外,只求片刻安宁。民对国之深爱,与君对国之轻贱形成鲜明对比。这一片拳拳赤子之心和一颗冷如铅汞的冷漠之心,让五年级的孩子们也可以通过这份对比,清晰地认识到,国家的每个人民都有热爱祖国的权利和自由,这份对祖国深植心底的热爱,是可以被历史和人民铭记的。

三、《己亥杂诗》——为国争才的呐喊

龚自珍是清代思想家、文学家,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主义思想家。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道光十九年,龚自珍辞官南归,后又北上迎接妻儿,在南北往来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着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写下了315首诗,总题为《己亥杂诗》,课文中选录的是其中一首。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作者运用“万马齐喑”生动形象地喻指出官员因惧怕被帝王降罪而选择依附顺从,不敢质疑与反驳,朝堂内外政治环境腐朽压抑、死气沉沉的局面。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诗人大胆祈求天公打破旧有的规格,为国选拔有用的人才。一方面“打脸”当时统治者的昏庸无能,另一方面揭露出选拔人才体制上的黑暗腐朽。

时代的发展,依靠优秀的人才,没有创造和突破,时代发展就会停滞不前。每一个时代要想突破发展的瓶颈,统治者就一定要广纳百家谏言,更新改革体制,才能顺应时事,开拓一片发展的新天地。人才在每个时代,都承载着振兴国家发展的重任,而能够成为国之倚重的人才就要具备卓越的学识与精进的能力。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学生就应该从心里深深明白,国家的繁荣富强是每个人未来都要肩负的责任。只有今天认真学习,努力读书,拓宽视野,获取新知,才能为祖国发展献计献策,成为一个从思想到行为全面爱国的合格小公民。

祖国的大好河山,承载着我们最悠长的文明和记忆,需要我们祖祖辈辈、世世代代传承和守护,而这一切都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只有今日努力读书,不断提升自己,未来才有能力为祖国的振兴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陆游祖国诗歌
一转身,就是一辈子——陆游和他的《钗头凤》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我和我的祖国
对祖国唱出爱
我和我的祖国
诗歌岛·八面来风
除夜雪
陆游诗中“花汞”一词考释
初夏绝句
我爱我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