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娟娟
★在学生的习作中,经常会遇到跑题或偏题的作文,要么是文不对题,要么是内容枯燥无味,根本看不懂习作的意图是什么。究其原因,就是学生没有抓住习作的中心,不会破题、审题、立意、构思,结果导致习作内容如同流水账般毫无新意,无法打动阅读者的心灵。其实,作文也是有套路的,抓住了方法和窍门,每个人都可以妙笔生花,写出自己的锦绣文章,让作文成为提升语文素养的必备法器。
一、何谓文章中心
什么是文章的中心?就是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作者在文章中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好比文章的灵魂和线索。因此,抓住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就能直抵作者的心灵空间,和作者来一次近距离的接触。
二、怎样表达文章中心
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应该怎样表达呢?这不仅考验语言组织能力,还考查知识储备。具体到一篇文章来说,就是能否把事情发展过程交代清楚;能否借这件事情的叙述,将个人情感穿插其中;将人与事、人与景、人与物紧密融合,达到读其文,如见其人、其景、其物的效果。如此,一篇好文章也就产生了。
三、文章中心的攻关策略
作文没有中心,就会让写作偏离轨道,写出南辕北辙的文章。如何抓住文章的中心,让学生拿高分赢回自信呢?下面从五个方面给出攻关策略。
(一)从标题入手,开门见山
好的标题,就像文章的眼睛,它既是对文章内容的提炼和总结,也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更是文章的灵魂所在。那么,在写作当中应该怎样围绕标题表达个人的思想观点呢?
首先,应从标题入手,用简洁凝练的语言为文章起一个好听的名字,让标题像一面旗帜一样,像一位统帅一样,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標题醒目、直白、一针见血,让读者一看就知道文章的内容,达到窥一斑而知全豹的目的。
其次,命题作文就直接围绕着给定题目展开写。如“记一次课间活动”“我的妈妈”“同桌二三事”“难忘的一个人”等,只要严格按照题目写,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就可以。而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题目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时候就要学会审题,从作文的写作要求入手,抓住关键词或材料内容中的中心句,先把题目确定下来。有了题目,才有写作的方向和目标,才能围绕题目选择合适的材料,再依据题目及材料,将作者的感情融入写作当中,这样文章才是内容充实且主题鲜明的。
(二)从材料入手,精准渗透
接下来,在写作过程中,一定要围绕题目写,那些与文章主题不相关的人、事、物不要写进作文中,因为这些既起不到刻画中心的作用,又有画蛇添足的嫌疑。
一篇文章内容是否生动,就看情节是否吸引人、主题是否突出,都取决于材料选择是否恰当。好的材料就相当于文章的血与肉,它可以让文章变得饱满而鲜活。那么文章的材料如何选择呢?通俗一点说,就是要依据整篇文章的主题来选择。比如,写人的文章,就选择与这个人物有关的材料,选择最能体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材料,通过对这个人的动作、神态、心理的细致刻画,来表现人物的精气神,写出作者对人物的赞美、歌颂、敬重、怀念之情。
比如,六年级下册《腊八粥》这一课,作者围绕腊八粥,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粥和喝粥的事情,重点描述了八儿盼粥、分粥、猜粥、看粥的过程。通过文字的叙述,能让读者生出强烈的期盼之情,感受到文中孩子们对腊八粥的渴望和喜爱,也让人感受到浓浓的亲情。文中所选的材料,都与文章中心有关,都是对中心的补充和完善。那么学习完这篇课文之后,就可以参考本文的写法写一种自己喜欢的食物,要求把这种食物的色、香、味、形以及制作的具体过程描写清楚。比如,参照本文写“端午的粽子”,可以按照“盼粽子—包粽子—吃粽子”的顺序来安排写作。这三个材料当中,应该把哪个材料作为重点来写,尽量做到详略得当,写的内容必须为中心服务。比如写做粽子的过程,一位学生是这样写的:“我和妈妈先从市场上买来了新鲜的粽叶,然后把粽叶放在清水中经过浸泡、搓洗,依次展平待用。接着开始清洗糯米、小米、花生、大枣、葡萄干等,使它们一个个变得干干净净的。最后,全家一起动手包粽子,妈妈包的粽子既漂亮又有模有样;再看看我包的粽子,不但样子丑,还像个叫花子一样,不仅粽叶没有缠紧,就连米粒都在外面裸露着。但这并没有影响我的劳动热情,在妈妈的指挥和帮助下,我终于做出了像模像样的粽子,看着它那圆鼓鼓的身体,我的口水都快收不住了,我似乎都能想到自己狼吞虎咽吃粽子的情景了。”
所以,写作一定要选择有助于表达文章中心的材料使用,当学生心中对要写作的内容了然于心时,写出的作文定然是出色的。
(三)利用故事情节,渲染点拨
一段精彩的故事情节既能渲染和烘托文章的中心,又能推动行文的发展,达到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效果。正如高尔基所言:“情节即人物之间的联系、矛盾、同情、反感和一般的相互关系——某种性格、典型的成长和构成的历史。”因此,情节与具体的人、事、物、景及主题都有关系,是对主题内容的深化,是对中心的具体表达和完善。比如,六年级下册节选的《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三篇文章,作品围绕主人公的生活经历,借助第三人称的叙述角度,将主人公在漂流、旅行、历险过程中的各种惊险又奇妙的故事,巧妙地穿插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主题,表现出主人公敢于与命运抗争的精神,以此激发阅读和创作兴趣。如何巧借作文的故事情节来推动发展,达到文脉相通的作用呢?具体的方法便是从写作故事梗概入手。在动笔写作之前,先将故事的概要用简洁的语言梳理清楚,形成思维导图,然后再依据这个写作框架,把相关材料完善进去。并按照故事发展的起因、经过、高潮、结局,把事件叙述清楚,使各部分的内容过渡自然,语意连贯,条理通顺。
(四)巧借线索,前后照应
在一篇文章当中,能将全部的中心内容合理而有效串联在一起的,便是文章的线索,这个线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文章的标题,或者是作者的感情变化。有了这条线索,就可以将作者的感情贯穿于各个材料之间,使行文流畅自然。而线索的合理安排,同样要求为文章中心而服务,比如,《落花生》一课的线索就是“花生”,作者围绕着这个线索,写与之相关的人与事,并借助具体事件的描写,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表达作者的观点:做人就要像落花生一样,外表朴实,内心真诚。因此,我们在写作时,要注意将文章的线索与中心有机结合起来,让线索为中心服务,让线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要做到全文线索明确,结构完整。
(五)结尾点题,完美升华
人们通常用“虎头豹尾”来形容一篇文章的整体布局,而结尾不但是对文章内容的总结和完善,还具有点题升华中心的作用。通常情况下,一篇文章的结构基本上都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写的,作者先引出话题,然后根据这个话题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并借助丰富的材料渲染中心。而结尾则是对整篇文章内容的总结,是对个人情感的进一步升华,有了结尾的合理安排,文章的中心才会更突出,结构才会更完善。但从学生的作文现状来看,有的人还存在不会写结尾或者结尾语言不够简洁到位的情况。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语言基本功不扎实,不会组织语言;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没有将文章的中心进行呼应,没有用概括性的语言将整篇文章的思想感情进行整合归纳,缺乏对文章结构的整体把握,从而使得文章主题不够鲜明,中心内容欠突出,有“言之无物”之感。具体的方法是,文章结尾内容不宜太长,要用简洁的话语对文章内容进行总结,点明文章的中心即可,这样做,整篇文章就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了。
综上所述,好文章不仅要有明确的中心,还要将标题、材料、线索、结尾有机整合起来,使其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统一的格局,共同来传达作者的心声。借助习作水平的提升,实现自我价值,让我们每个人都能用手中的笔,写出精美的锦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