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解花中语,哪来情丝长?

2023-04-06 01:40李杜鹃
课外语文·上 2023年3期
关键词:青杏下阕蝶恋花

李杜鹃

★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蝶恋花》大家读过吗?笔者读完《蝶恋花》之后,看到了苏轼对于春光流逝的叹息,看到了一幅秀美清新的春景图。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懂《蝶恋花》中的花语,有没有明白其中深深的情谊。接下来笔者来给大家解读一下《蝶恋花》,希望通过讲解,可以帮助大家更深地了解《蝶恋花》。

一、原文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二、译文

花儿渐渐地褪去了原本鲜亮夺目的红色,小小的青杏也露出了它的小脑袋,慢慢地在生长。天上飞翔的小燕子以及涓涓细水围绕着整个村落,流到每户人家,真是一幅田园美景。柳枝上的柳絮渐渐地随着风儿飞走了,就好似要回到它的家乡一般,但是留在树枝上的柳絮寥寥无几,不过,请不要担心,现在到处都是茂盛惹眼的春光。围墙里传出几个年轻人悠闲地荡着秋千玩耍的声音,从她们的笑声中可以感觉到她们玩得很开心,她们的笑声就像是风中清脆的铃声一般,悦耳极了,就算是站在城墙外络绎不绝的行人都听得非常清楚。只可惜,没有一会儿,那样清脆的笑声就渐渐消失了,行人一瞬间就好像失去了一些什么东西一般,又好像被她们的无情伤害了一般,非常伤心难过。

三、感悟

读完翻译之后,笔者看到了作者将伤春之情表达得既有情谊又惋惜,既委婉深情又引人动容。运用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充分地抒发了作者对于花儿鲜艳颜色褪去的惋惜以及自己情感的抒发,通篇文章哀婉动人。而笔者认为苏轼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总是可以在伤感中发现人与事物的美好,进而借景抒情。的确,在万物复苏的春日遇到鲜花枯萎,着实令人伤感。但是苏轼看到的是新生命的诞生。在残花落叶的掩盖之下,小小的青杏顽强地生长出来,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番风景?

四、赏析

通过对原文的诵读和翻译,相信大家对于《蝶恋花》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我们逐字逐句进行解析,来加深对于《蝶恋花》的理解。

词一开篇便呈现出一幅诱人的春光美景图,这哪是诗词,分明是一幅春光图。作者的第一视角落在了一棵杏树上,不仅点明了当时的季节,也点明了春花殆尽、青杏又生的自然交替规律。花儿已经凋谢了,就连剩下的一抹红也即将褪去。在此处作者用“残红”一词和下文的“幼小青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凸显出苏轼观察很细致,俗话说得好,人生处处是美景,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在此处,小小的青杏代表着新生,虽然花朵在万物复苏的春天已经枯萎了,但是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这里的新是指“新的生命”。从苏轼的描绘中就可以体会到他对于“青杏”的喜爱。通过对新生命的描写,冲淡了先前“花朵枯萎”的浓郁伤感之情。

紧接着,词作者将目光从花朵和青杏的地方移开。我们看到了一幅“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整个村落和每户人家”的画面,可以想象这是多么美的一幅场景,古时候的田园风景尽在这句话中。有这样的美景来作为衬托,那些伤感之情确实可以被冲淡许多。初春时节,乍暖还寒,万物都在苏醒,气温也在回升。冬季冰冷的涓涓细流化为清澈的溪水继续着它的路程与使命,紧紧地环绕在村落人家。接下来的两句,笔者认为是这首词的精髓,“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直到现在“天涯何处无芳草”还被后人一直沿用。看着枝头上的“柳绵”随风远去越来越远,仿佛它们回到了家乡。留在树枝上的却愈来愈少,它们就像凋零的花朵随风而去。

“柳绵”就是我们常说的柳絮。当看到漫天飞舞的柳絮,也就意味着这大好的春光将要逝去,这也难怪会引人伤感。但是苏轼通过对其他景物的描写,如“青草”等,可见他是一个非常豁达、有胸襟的人。“天涯何处无芳草”,这一句话好像世界这么大,哪里没有风景呢?这句话被沿用至今是有它的理由的,我们可以追溯它最初的模样。这句话来自屈原的《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这两句总结。这两句话说的是,无论“我”现在正在遭遇什么,无论“我”现在沦落何处,无论“我”现在所处什么样的境地,只要随遇而安即可,哪里都可以用来安家。人生本就是百态,我又有什么不一样呢?现在原文中的“天涯何处无芳草”这句话被后人赋予新的含义,它更像是一个人对于生活的一种态度,展现了一种豁达的胸襟。

到此上阕的内容就结束了,这首词的上阕重点在写伤春。花朵的枯萎,燕子的低飞,溪水的环绕,柳絮默默地飘向远方,等等,每一个场景都是在对正在逝去春景的一种伤怀之感。就好像自己的年华也正在一天一天逝去,通过对伤春之景的描写,突出了苏轼对自己情感以及自己青春年华逝去的一种惋惜。反观这首词的背景,可以体现出他对于自己一生跌宕起伏的伤感之情以及壮志难酬的郁闷之情。以上是对于上阕内容的总结,接下来我们看下阕。

下阕第一句便是一个比较欢快、活泼的场景。少女开心玩耍的笑声,就连墙外络绎不绝的行人都可以听得见。这一场景充满了青春的欢快旋律,深深吸引来往的行人,使行人禁不住止步,用心地欣赏和聆听着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欢声笑语。这里的“墙内、墙外”,作者是暗藏玄机的。这里的描写只把墙内的快乐写了出来,让“行人”摸不着头脑,只能通过那一抹笑声去猜测。整个下阕虽然内容不多,但是基本上“墙内、墙外”占尽一半,这样的书写令人有种想要继续读下去的冲动,读起来也很具空间感。墙内是人家,是百态的生活;墙外是广阔的天地,一切都是未知。年轻而富有朝气的年轻人在墙内玩得很开心,然而对于墙外的行人,作者并没有过多地言说,而是让大家充分想象。

不一会儿,笑声就渐渐地消失了。行人若有所失,就好像自己的情感被辜负了一般。原文中的“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这一幕场景对于墙外的人来说,却是满满的落寞感。也许是墙内的年轻人玩累了进屋休息去了,随之而来的也是没有了欢声笑语,而墙外的人久久不能平静下来。这里就像是一对年轻的心在相遇一般,行人在外面听到年轻女子的甜美笑声,却无法一睹芳容,心情的跌宕起伏,随着这个声音也在不断地变化着,然而在墙内的女子却浑然不知,墙外有一男子在细细地聆听她们的笑声,体会着她们的快乐,仿佛也在感伤自己的青春一去不复返,当听到这些年轻声音的时候,诗人也在默默地感慨着自己青春年华的逝去以及世事无常。注意这里的男子多情,女子无情,指的并不是“爱情”,而是对逝去青春的怀念与向往之情以及对自己身世的惋惜之情,还有浓浓的思乡之情、报国之情,等等。的确,在风华正茂的年龄无论做什么、怎么做都不会有顾虑。那种单纯美好的青春,那样无忧无虑的年龄一辈子也就只有一次。然而苏轼已经错过了,再也回不去了,真可以说是“无情”。他这是在以景衬情地抒发自己对美好年华的向往之情,也是表达人到中年不可以事事顺遂的人生无常之情。或许这样的美景勾起了他對年少青春的回忆,也许是对君臣关系的类比和联想,或许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思考和感悟,作者并没有明确说明,只是留了一片空白,让人回味想象。

上阕重点写伤春,下阕重点写伤人。下阕通过墙外、墙内两种情况和心境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逝去青春年华的思念之情以及面对自己目前遭遇的困惑没有办法及时排解的抑郁心绪。

纵观全词,苏轼在写春天的景、春天的人,通过对这些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苏轼此时此刻的心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回顾自己的前半生,就如同第一句花都凋谢了,就像它所经历过的事情一样,也都随风而去了。

猜你喜欢
青杏下阕蝶恋花
访杜甫故里有感(外一首)
蝶恋花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蝶恋花
蝶恋花
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
仲夏发廊·连载三
《花乱开》
半阙词
蝶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