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论世话古诗

2023-04-06 01:40包晓君
课外语文·上 2023年3期
关键词:岳阳楼洞庭湖杜甫

包晓君

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很多诗人在写岳阳楼的时候,大多着力表现其壮美之景,像贾至在《岳阳楼重宴别王八员外贬长沙》中所写的:“江路东连千里潮,青云北望紫微遥”,描写的是洞庭湖浩渺的水景;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就写道:“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描写的是岳阳楼的优美夜景;而崔珏在《岳阳楼晚望》中描述:“楼上北风斜卷席,湖中西日倒衔山”,写的则是岳阳楼傍晚的景象……鲜有诗人带有自己的感情,甚至带着对时局的思考去写岳阳楼,如有,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和后世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还有本文的主角杜甫的《登岳阳楼》算是其中寓情于景的绝妙诗歌。

杜甫被称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年轻时候的杜甫跟李白一样,喜欢纵情山水,中学时代的《望岳》就是其豪放文风的象征。诗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了他的豪情与壮志。青年时代的他,看到的都是歌舞升平,他自信满满,当成就一番大事业。然而,现实有时候就是这样残酷,唐玄宗末期,一场席卷中华大地的叛乱——安史之乱摧毁了唐王朝的根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道尽了几许沧桑,无尽风雨。而过往繁华似梦,杜甫仿佛一夜白了头,年轻时候的那股书生意气顿时化为青烟随风而逝。一个无聊的晴天,杜甫登上岳阳楼,但眼前的岳阳楼似乎也读懂了杜甫,只言片语之间充满了伤感之意。

我们先看看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已经年过半百。他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此身已奔波疲惫,晚年依旧还要居无定所,再想到国家还依然满目疮痍,不免老泪纵横。

一、首联

——交代登楼望远的缘由

首联是“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杜甫很久以前就听说过洞庭湖美丽的风光,今天才有幸踏上这片土地,登上岳阳楼打算远眺美丽的水光山色。此联应该抒发的是杜甫终于能够实现了多年愿望的喜悦之情,但诗句中却看不到任何高兴的字眼,也看不到如愿以偿的快乐情思。只是简单的平铺直叙,前句是因,后句是果。这就奇怪了,青年时期的杜甫纵情山水之间,为什么没能到此一游呢?他肯定听说过洞庭湖和岳阳楼,毕竟它们闻名天下。而如今到此一游为什么又看不到高兴呢?这是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我们姑且就抓住其中的“昔”与“今”两个时间名词来分析一下吧。“昔”与“今”的时间距离应该是遥远的,在他的《忆昔》中写尽盛唐的繁华,“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国家富强、社会经济繁荣。而如今呢?杜甫已是“漂泊西南天地间”,国家、民族都在变,安史之乱让唐王朝由盛转衰,人民的深重灾难,个人的悲惨遭遇,这一切都凝聚在作者的心头,这种思绪也跟随着作者一起登上了岳阳楼。其实,在作者的心中,洞庭湖是作者一直想去的地方,但是国家受难,也就一直没有实现这样的梦想。所以,我们在首联看不到喜悦,反而仿佛聆听到诗人长长的叹息,长叹里有杜甫个人,长叹里有国家民族。现在实现了这样的梦想,但又能如何呢?不如借着洞庭湖的美丽景色聊以安慰自己的愁绪吧。那么,诗人看到的洞庭湖水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二、颔联

——写尽洞庭景色的壮观

颔联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本联上接上联的洞庭水,奇妙的是本联没有写到水,但是壮观之景却因“水”而起。诗人登上了梦寐以求的岳阳楼,看到洞庭湖烟波浩渺。“坼”的意思是分裂,也就是说诗人笔下的水仿佛拥有了生命,在它的作用下,浩瀚无垠的洞庭湖水居然硬生生地将吴楚两地拆分,吴地被挤向了远远的东边,楚地则被远远地挤向了南边,写出了洞庭湖水的震撼力量,让我们发自内心地感叹个人力量的渺小,与后世苏轼在《赤壁赋》中的“渺沧海之一粟”那种既视感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啊。洞庭湖水的博大、高远,充满力量的美感,连日夜乾坤都“浮”在里面,这种境界就更加不得了了。与其说是夸张的描画,不如说是作者的心中所想,这就令人想起曹操在《观沧海》中描绘的那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人将世界的一切都放在了洞庭湖里面,不但尽收眼底,而且尽在其中,让人不禁感叹,小小的湖水竟有囊括宇宙、囊括日月星辰的伟力。当然,这样的想象,这样的夸张也充分展示了作者心灵的博大。想必当时的杜甫心中也会想,这趟登高望远的旅行真是不枉此行啊。如此的境界广阔,如此的气魄宏大,超越了以往的中国古代诗歌,即便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境界也没有杜甫的高远,正是这样的高远,让诗人不局限于景色的描绘,而是上升到个人命运和家国情怀的更高境界。

三、颈联

——道尽孤独无依的悲凉

颈联是“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此联,作者首先联系到个人的命运。经历了国破家亡的杜甫此时孑然一身,“无一字”是说没有了书信往来,也就是说杜甫所有的亲朋好友都已经断绝联系,此时天各一方,不知道他们都在哪里生活,甚至不知道他们是否还活着。此时的杜甫无疑是孤独无依的,而内心更是无比凄凉的。我们知道,一个人必须与身边的人一起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心灵才有所慰藉,但此时的杜甫“四苦加身”——老弱病残,只有一艘小舟陪着自己四处漂荡,居无定所,真是让人读罢泪流。所以,国家的兴亡发达与个人命运是息息相关的,杜甫此时正有这样的深切体会。人到终老最怕孤独,而孤独则是杜甫晚年抒发最多的情感。这种孤独不但是个人的孤独,更有世人的孤独。上联的“乾坤”与此联的“小舟”从意境上形成鲜明的对比,日月星辰尚且有落脚点,而诗人却穷困潦倒,诗人只能将孤独与落寞写在这一艘小舟上,这是多么不幸,也正是这样的思考与联系加重了诗歌的悲剧性色彩。

四、尾联

——抒发国家民族的哀叹

尾联是“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上联我们提及诗人的孤独,面对烟波浩渺的洞庭湖,身边只一艘小船,很容易让人产生万念俱灰、孤独无助的感觉,甚至会让人产生人生没有意义的消极念想。但杜甫仍然没有消极面对孤独,而是目光更为长远。作者在岳阳楼上登高望远,仿佛看到了那隔着一道道关、一座座山的首都长安在熊熊燃烧,心中更是焦虑万分、伤感万分,此时的杜甫还怀抱着一丝热望,想为这个满目疮痍的国家尽忠、为边关戍守。我们联系上文,就可以知道,颔联并未仅仅写景,第三联也绝非仅仅写自己的孤独无依,而是凝聚了诗人对时局、对国家、对民族的担忧,这种担忧远在个人的命运之上,但作者又无可奈何,只能凭此诗抒发自己的压抑与无助。此联,我们仿佛看到了两种情绪的交织,一种是国家凋零,被入侵的悲哀;一种是诗人登高望远,老泪纵横的无奈。首都是如此遥远,但此时此刻都在洞庭湖这里交汇,升华了诗歌的意境,可谓“气象宏放,涵蓄深远”。

纵观全诗,我们看到在诗人的笔下,一个个时空在不停转换:首联的今昔转换、颔联的日月星辰转到洞庭湖水、颈联国家转到自己、尾联自己再转到国家,将自己对家国的忧虑、对时局的忧虑都凝聚在这广袤的湖水当中,实现了家国之思、命运之念,杜甫是当之无愧的现实主义伟大诗人。

杜甫无疑是孤独的,这种孤独深深印刻在他的人生歷程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他在孤独地思念故乡;“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是他在孤独地思念妻儿。而岳阳楼是他人生旅途的最后一站,《登岳阳楼》可以说是他人生的绝笔。可能有的同学会说,这不过是一个暮年老人孤苦无依的心声罢了。其实诗人哀叹自身的孤独只不过是其中一个缩影而已,杜甫由己及人,真正哀叹的是这个国家与民族。或许当前的我们看到的只是杜甫的孤独,但只要我们多点经历和阅历,就能真正体会杜甫这种心怀天下的博大胸襟。姑且现在将这首诗歌背诵下来,或许在以后的某一天、某一个偶然的时刻重读此诗,我们就能够真正读懂杜甫的内心世界。

猜你喜欢
岳阳楼洞庭湖杜甫
登岳阳楼
孙高华
洞庭湖
轻松松聊汉语 洞庭湖
杜甫改诗
杜甫与五柳鱼
“加一倍”写法——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
好一个洞庭湖
凝固的艺术之岳阳楼
杜甫的维稳观